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

這時文垚卻忽然問道:“父親,還有一事兒子不明,爲何要將幾個叔叔或兄弟也送到五城學堂讀書,而不是繼續留在皇家學堂?”

聽到文垚的話,衆人紛紛轉過頭,用責備的目光看向他。‘嫂子/孃親好不容易讓氣氛輕鬆些,你幹嘛要問這樣嚴肅的問題?’

可文垚看到他們的目光後卻十分詫異。文垚與他們不同,他不是熙瑤姐妹的兒子,平日裡很少在坤寧宮與熙瑤在一起吃飯,聽到熙瑤的話後衆人都輕鬆了些,可他卻絲毫感覺不到輕鬆,反而更加緊張,爲了舒緩緊張之情他才問出了這個問題。

允熥也沒想不到文垚的心理,所以此時心中對他略微有些責備之意。不過既然文垚問了出來,他自然會回答。“文垚,父親要送到五城學堂讀書的宗室子弟,都是不會加封爲親王之人。”

“他們既然不會被加封爲親王,也就不會成爲一國之君,未來要麼混吃等死要麼輔佐父親或各藩國之君。”

“也就是說,他們將來對大明或藩國的用處與父親要在五成學堂培養之人的用處一樣,朕所要教授給他們的東西,也與要教授給你們的東西不同。所以父親要將他們送到五城學堂讀書。”

“這,”文垚也想過緣故,但從來沒有想到是這個緣故。不僅是他,在場所有人,包括熙瑤在內都十分驚訝。

“爲何自古以來太子要單獨教導,而非與其它皇子一般受教?就是因爲太子身爲儲君,未來的國君,要學的東西與一般的皇子不同。有許多治國之術只能傳授給太子。”

“本朝與之前歷朝歷代有不同之處。父親加封了許多親王爲藩王,他們雖然不會統轄如同大明本土這般大的土地、這般多的人口,但也要學治國之術,所以父親要將所有親王或世子留下,與你們一起上學。”

“瑤兒,夫君之所以一直沒有重建詹事府,也是因此。既然太子與藩王都要學習治國之術,那讓他與諸位親王一同學習便好,何必爲他單獨設立詹事府?不過夫君可以讓皇家學堂的諸位先生任命詹事府的官職。”

不過雖然他這樣說,可允熥不設立詹事府還有另外一個緣故。設立詹事府任命官員,太子就會有自己的班底。若是如同允熥這般當太孫沒幾年就要當皇帝,有自己的班底當然是好事;可對於文垣來說,有自己的班底未必是好事。

允熥今年才二十多歲,即使按照大明正常死亡的皇帝的平均壽命也能活過五十歲,這就意味着文垣要當三十多年太子。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班底慢慢的就會與允熥任用的大臣產生矛盾,有可能導致爲太子與皇帝之間的矛盾。歷史上幾次廢太子事件,比如戾太子事件和胤礽事件,和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在父子或兄弟矛盾激化的過程中都少不了雙方親信大臣的矛盾加劇。

爲了避免這種事情,允熥乾脆就不爲文垣設立班底大臣。

對熙瑤說完那句話,他又轉過頭來,對允煕、文垣、文垚、文圻等人說道:“你們將來都要成爲一國之君,需要懂得治國之術。可有些東西,是做大臣的難以教導你們的,所以從今年開始,兄長要親自教導你們這些東西。”

“當然,你們也可自學。司馬光所編的《資治通鑑》,就是非常適宜用於自學的書。若是你們能將《資治通鑑》從頭到尾都看懂了,不需兄長來教也可。”

“知道了,皇兄/父親。”他們紛紛答應。

允熥又說了幾句,問他們可還有其它問題。衆人紛紛搖頭表示自己沒有其它問題了。允熥遂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用飯。適才兄長與你們說了這許多事情,你們回去後要多想想。尤其是你允煕,你今年已經十五歲了,說不準哪一日兄長覺得哪一塊地方需要封一個藩國,就將你封過去。在你正式封藩前一定要認真學習。”

“是皇兄,弟弟一定認真學習。”允煕臉上現出高興的神采,答應道。

“嗯。”允熥點點頭,不再說話,開始認真用飯。其他人也重新端起飯碗吃起來。

適才他們已經吃了五六分飽,又吃了一會兒就都吃飽了。允熥剛纔說的事情對他們影響甚大,誰都沒有多少心情再閒聊,所以允煕、昀蘊、昀芷紛紛告辭離去,允熥也沒有挽留。

“允煕,今日天色已晚,你就在宮裡歇息一夜吧。正好你母妃也想你了,去你母妃的寢殿歇息。你原來所住的殿閣還都保持着原樣,絲毫沒有動過。”

“弟弟謝皇兄了。”允煕笑道。

允熥又與他說了幾句話,命宦官送他去母妃的寢殿。

“父親,兒子也向父親請辭。”待允煕姐弟都走了,文垚也上前要告辭。

“你也回去吧。父親多着幾個下人護送你回去。”允熥說了一句,之後雙手放在他的肩膀上,盯着他的眼睛說道:“文垚,你是父親的長子,將來父親一定會封一個天府之土給你。你可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父親的期望。”

“你母妃雖然一心對你好,可她畢竟限於見識,對你的有些教誨未必真的對你有好處,你一定要學會鑑別。”

“你雖然與文垣、文圻不是一母所生,但在父親的心目中,你與文圻並無不同。你一定不能妄自菲薄以爲父親如何如何。也一定要親近你的兩個弟弟。”

“皇后身爲你的母后,又有文垣,不會想着害你。父親今日讓你在坤寧宮一同用飯,就是希望你能親近你的兩個弟弟,拉近你與你母后。”

允熥說了許多,最後對他說道:“總之,文垚,你記得,父親所吩咐你的一切,都是爲你好,你一定要聽從父親的話。”

“是,父親。”

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63章 舊的結束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壞消息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775章 醒來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1418章 蕭卓說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625章 體育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66章 新一年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52章 ……陰謀——搏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843章 軍醫第1023章 守城——器械735章 兩方說話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1143章 懸賞第579章 舅爺第795章 諸事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文章相關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137章 決心第518章 爲什麼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271章 教子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1178章 安排第52章 ……陰謀——搏第11章 文官反撲第1464章 光榮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682章 “勸降”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1366章 岱璇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411章 北撤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698章 說湘王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713章 劍指……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686章 總督府第260章 鍊鐵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443章 對歐洲的謀劃—熱那亞的解釋和原因第1217章 接媳婦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495章 殿試文章相關第1516章 抓人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07章 成親第481章 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