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

允熥介紹完了自己暫時要設置的課程,等待陳繼問問題。陳繼確實問問題了,可問題卻出乎允熥的預料。“陛下,不設置有關征戰的課程麼?”

“將來等他們大些了會設置有關征戰的課程。不過陳卿,你爲何會問出這個問題?”允熥反問。

“陛下,臣看陛下設置這所學校所招募的學生都是勳貴子弟,以爲陛下是要從小培養能征善戰的統帥。既然是要從小培養能征善戰的統帥,那即使他們年紀尚小也要設立有關征戰的課程。”陳繼回答。

“陳繼,你的猜測並非是朕的意思。朕並非是僅僅要培養能征善戰的統帥,而是要培養能輔佐朕的大臣。”允熥隨即將昨天晚上對允煕等人說的話說了一遍。

“既然如此,陛下,爲何僅僅招募勳貴子弟,而不招募文臣子弟,和民間的孩童?”陳繼問道。

允熥忽然回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在昀蘊、昀芷、允煕、文垚等人離開,敏兒也帶着弟弟去睡覺後,熙瑤也問了他同樣的問題:“夫君,既然要培養輔佐之臣,爲何不招文臣子弟入學?夫君爲何,不如同宋代一般,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是要與勳貴共治天下?夫君,雖然妾的父親也是受朝廷恩賞加封世職,可妾以爲,歷朝歷代都是武將叛亂,從未聽說過文官叛亂之事,所以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否更適宜?”

而且當時熙瑤還問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此有關朝政之事,夫君爲何要讓妾與妹妹,以及昀蘊、昀芷姐妹聽?”

允熥想到昨晚的事情,又看了陳繼一眼,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窗戶邊。陳繼的問題即好回答也不好回答。說好回答,是因爲允熥有明確的目的;說不好回答,是因爲這個理由他沒辦法和陳繼直說。

中國歷史上所有皇帝,尤其是想有一番作爲的皇帝,大約都思考過如何讓本朝的統治更加持久,允熥自然也不例外。而歷朝歷代的皇帝思考結果都差不多:儘可能將權力攬在自己手裡,即使不得不分權,也要將權力盡可能打散。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是這樣做的。漢武帝首先設立內朝,作爲自己的顧問,原本掌管文書的尚書等職位地位提高;同時將丞相之職廢除代之以三公,後來又設立大將軍分太尉的兵權。東漢時尚書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分割或替代了九卿的權力。使得權力更加分散。

從魏至隋,因爲長期戰亂,而且士族崛起,皇帝無法進行大規模改革,所以官制也無太大變化。隋文隋煬兩代皇帝試圖改革,但沒等取得成效就被推翻。

唐代是劇烈變革的時代。從選拔官員方面,鞏固科舉制,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卻又不設立中書令與尚書令,而是以左右僕射代之,進一步削弱大臣的權力。宋代更是設立了層巒疊嶂、讓人眼花繚亂的官職,對丞相的權力進行分割。

削弱丞相的權力最終在明初達到了頂峰。朱元璋廢除丞相之位,直轄六部,等於是自己兼任丞相,即當國家元首又當政府首腦。

允熥在很久以前曾經認爲這些皇帝的想法都是對的,並且認爲後代的皇帝若是都有朱元璋的工作勁頭,大明朝足以維持到人口真正超過土地承載力,只能通過大規模戰亂削減人口的時候。

可通過這麼多年走南闖北的查看,和自己對歷朝歷代的總結,再聯繫前世曾經學過的內容,允熥發現,他們的做法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在削弱皇帝之外所有人權力的過程中,皇帝也逐漸真正變成了孤家寡人,沒有同盟者,必須以一人對付所有的官員。

而不論如何,即使是朱元璋這樣的工作模範,他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並不能顧及到所有事情,隨着時間的推移各種問題仍然會出現,皇帝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一個一個將所有問題都解決,隨着問題的積累和最終爆發,國家還是會滅亡。

所以允熥認爲,作爲皇帝,不能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他也必須尋找同盟者。

宋代的皇帝模模糊糊的,大約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尋找同盟者,並且定爲士大夫。宋代一面在削弱每一個官職的權力,另一方面,設置了種種優待士大夫的制度,皇帝的權力並不受到某一個具體官員的限制,但士大夫作爲一個整體,能夠極大的限制皇帝的權力,中樞朝廷的掌印官若是聯名反對皇帝的某一項制度,是能夠幾乎百分之百駁回皇帝的旨意的。

可這也產生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宋代打仗不行。有些人列舉數字,說宋代的對外戰爭勝率是最高的。這當然不是假的,但宋代主動出擊極少,都是在家門口防禦敵人的進攻,而其他大一統的朝代都有許多大規模主動進攻的記載,勝率不好一概而論吧。

更爲重要的是,士大夫階層有自己的利益,並非與皇帝完全一致,他們逐漸出臺了許多有利於士大夫階層的政策,向上擠壓皇帝,向下壓迫百姓。宋代的百姓過得很苦,大小起義/造反不斷,沒有其它任何一個朝代在國家繁榮富饒的時候有宋代這麼多起義/造反的。

可與武將共治天下也不成。唐代中後期因宗室勳貴被屠戮一空,幾乎就是與武將共治天下,卻釀成安史之亂,以及之後綿延二百多年、宋代才真正解決的藩鎮之禍。

允熥在史書中,在自己前世的記憶中找啊找,最終找到了他認爲最合適的同盟:勳貴,或者說貴族。當然,現在的貴族並不完全符合他的心意,需要進行近代化改造。同時再吸取即將崛起的那個階層,建立新的統治階級。

看一個階層或階級適不適合作爲同盟,最重要的就是看是否有相同利益。貴族階級作爲世代通過血緣繼承家業,這一點與皇帝本人一致,具有相同利益。實際上,歷朝歷代,在面對農民起義軍或異族政權的時候,勳貴都是堅持抵抗到最後的。

滿清入關後,文官在剃髮令發佈之前聞風即降,勳貴卻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投降;封到雲南的沐家甚至堅持拒絕滿清勸降,在昆明丟失後仍然堅持抵抗,甚至在永曆帝遇害、明代正式滅亡後仍然堅持反清復明。

這當然不是因爲他們天生道德就比文官高尚,而是因爲他們的利益與大明高度一致。

僅次於利益的,就是看這個階級或階層是否能起到輔佐皇帝的作用。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或與武將共治天下都比較偏,容易產生重文輕武或重武輕文的情形,而貴族階層不會有這個問題。貴族本身並沒有文武之分,只是中國傳統軍功才能封爵,而文官想立下封爵的功勞很難,使得封爵的大多是武將,好像貴族就是武將似的。

可這一傳統將會被打破。允熥設立了總政治部,在軍中派出文職武官,再論功行賞的時候這些文職武官也會得到封賞。主帥封個侯爵,總領後勤軍醫等的文職武官可以封一個伯爵嘛。這樣一來,貴族的短板就被補上了。

或許有人會舉出歷史上貴族不學無術、浪蕩無行的例子。允熥認爲,那是因爲他們即沒有權力,也沒有責任,努力學習也沒多大用處,熱心朝政反而會壞事,爲了打發時間只能玩了。給予他們權力與責任,當然仍會有不學無術的人,但也一定會出現能任事的人。

不過,真正讓允熥下定決心與貴族共治天下,僅次於擁有共同利益這一原因的原因,是外國的例子。最早進入資本主義掠奪全世界,一直到現在憑藉先發優勢仍然在國際貿易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就是英國。而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後統治國家的,就是國君,貴族和新興的大資本家。既然有外國的珠玉在前,自然要吸取寶貴的經驗。

當然,允熥也不是什麼都要效仿外國。分封之制允熥只會在新開拓的邊疆地區實行,不會在傳統漢地實行。他說的與貴族共治天下,是在中央權力,尤其是決策權上分一部分給貴族,而不是每人劃一塊地方自個玩去。

自然,與貴族分享權力也是有風險的。貴族也未必只甘心當貴族不想當皇帝。外國也有大貴族通過種種方式從國君手裡奪取國君之位的例子。

所以在貴族內部,允熥也要維持平衡,不會讓某一家佔了先。陳桓在被允熥處置前曾經想過“一次廢掉這麼多武將,不怕剩下的派系太過強大麼”。實話說,允熥並不害怕,因爲剩下的派系仍然有許多,粗略點了點就是七個,還有許多構不成派系的武將,已經足夠平衡。另外還有科舉出來的文官,也能起到一些平衡作用。

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269章 驚動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464章 光榮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1476章 結束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231章 藉口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63章 新人第1374章 日心說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687章 白帳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981章 本第737章 色目後裔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1536章 拜訪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249章 烏龍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691章 猜到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1137章 決心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1474章 下旨感謝和求訂閱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10章 後續發酵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282章 年前第575章 回 道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358章 拿下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