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

“陳卿,五城學堂的學生,將來畢業後又不是要入朝爲官,爲何要讓這所學校成爲朝廷的學校?”允熥的神情略有些變化,但隨即恢復正常,說道。

“陛下適才還說是在爲以後培養輔佐之臣,現下爲何會說他們以後不會入朝爲官?諸位郡王殿下難道不是要在五城學堂學習如何輔佐陛下與諸位親王殿下?”

“陳卿,你想差了。大明各處都有私塾教導未考中秀才的童生讀書,是否這些私塾也要歸於朝廷?在朕看來,五城學堂就是私塾。”

“五城學堂如何能與私塾等同?”

“五城學堂爲何不能與私塾等同?私塾所招收的學生爲從未進過學的童生,五城學堂招收的學生也僅爲十二三歲之人,五城學堂就是一所私塾,只不過這所私塾的學生都是大明宗室或勳貴而已。”

“而且朕要在五城學堂內教授宗室或勳貴子弟的,也並非是治國理政之學。朕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把他們培養成有道德、身體康健、對各方面都有所瞭解的人,而非官員。他們即使從五城學堂畢業,也不會立即爲官,若是爲官仍需觀政。這與讀過私塾之後考中秀才之人一般。現下秀才若是爲官,必須考中進士或入國子監上學。”

“由此看來,五城學堂的畢業生與秀才類似,既然童生讀書之學爲私塾,五城學堂也應當爲私塾,不應由朝廷負擔起學校的開銷。”

陳繼看起來被他說服了,雖然他並不認爲五城學堂的畢業生前程與秀才一樣,但依據允熥的話,五城學堂的性質確實與私塾一樣;學費雖然肯定很高,但學生都是勳貴也不差這點兒錢。

可允熥自己知道,他對陳繼說的理由,只是藉口,並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允熥想要建立一所自由的學校,真正自由的學校。

適才允熥對陳繼說設立學生會,並且由學生推選學生會幹事與班長,是爲了去行政化,而他當時沒有說的是,之所以要去行政化,以及不讓五城學堂歸屬朝廷,就是爲了能夠建立一所自由的學校。

後世中國的教育制度一向被國人所詬病,就連國家也知道有問題,多次說要改,也確實進行了改革,實行了‘素質教育’,但老百姓們只是發覺用在孩子教育上面的開銷越來越大了,可教育制度並沒有實質變化,中學生和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仍然很大,大學生,許多大學生,即使成績不差,仍然學不到多少對工作有用的東西。

而之所以會這樣的緣故,就是國家對於學校的控制。

坦白的講,國家控制學校,未必是出於壞目的。國家其實是很想保證公平的,要儘可能採用一種公平的方式來衡量所有學生,以便讓學生們能夠通過一種公平的競爭,來選取誰能上中學、大學。

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去掉那些不容易量化的東西,給所有學生髮一套標準答案,考試按照標準答案答題。這樣一來,從形式上就保證了公平。而學校行政化,是爲了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

但問題在於,那些不容易量化的東西,纔是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而那些標準答案,除了極少數做學問的人外,其他人都用不到。國家這種教育方式,其實違背了教育真正的目的——順利就業。不能讓學生學到有用的東西,難以順利就業,再公平又有什麼意義?

同時,不同學生的天賦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擅長數學,有些人擅長作文,有些人擅長化學,有些人擅長曆史,可最終考試所有人這些科目都要考,那些偏科的人即使自己擅長的科目考的再高,總分上不去也考不上好學校。更何況有些人擅長的就是不可量化的東西,這就更不公平了。比如《哈利波特》裡的納威隆巴頓,他除了草藥學其它科目的成績都比不上赫敏,擱在中國納威一定是考不上好大學也當不上教授的,反而赫敏能夠考上好大學留校任教,但納威教的草藥學肯定比赫敏要好。

另外,國家控制學校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控制學生的思想。其實這是傳統通病,歷史上張居正不也打擊過私人書院?根本原因還是國家要通過控制人的思想維護國家穩定。

對於這一點,允熥的想法也與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有所不同。嚴厲思想控制的結果就是國家毫無進步,最典型的例子當然就是滿清,歷朝歷代雖然都想控制思想,但因種種緣故,到了王朝中後期控制力都不太高,即使有科舉制也免不了各種‘異端’學說流傳;但滿清一直到鴉片戰爭前還牢牢地控制着知識分子的思想,使得滿清的進步水準是歷代最低。所以爲了國家着想,不能對思想控制的太過嚴厲。

可思想放的太鬆,很可能導致大明這樣一個面積廣大的農業國家難以維持統一。必須在這中間找一個平衡。允熥左思右想,最終決定在京城的貴族——這個允熥確定的維護國家統治的聯盟——開一道口子。

而爲了實現允熥的目標,他就不能僅僅侷限於讓五城學堂是一個私人學堂,還必須有其他配套措施。

“陳卿,”允熥繼續吩咐道:“這所學校的課程教授也會與其他學校完全不同。”

“其一,每一年總分爲300分,其中軍武100分,文科100分,班級100分。”

“軍武現下只開設了兩門課,那就是一門課50分。武藝課,因他們學的都是些粗淺的東西,由任課先生定下考試的章程,依照章程打分即可;體育課,現下以練習蹴鞠爲主,那就每班組成一隊,各班之間互相比賽,依照比賽時的得分與勝場先確定班級分數,之後依據學生們在隊中的表現,爲進球、獲勝的貢獻確定個人分數。”

“頭一年就由朕親自來制定打分的章程,從第二年起再交由教導這門課的先生;比賽的章程也與現在的蹴鞠比賽完全不同,朕會告訴教課的先生,此時就不與你細說了。”

“文科總計100分,現下一共開設七門課,其中經、史、格致三門課每門20分,禮、樂、書、數這四門課每門10分。”

“格致這門課朕親自教授先不多說,其餘課程,總分數分爲兩份,一份爲平時表現,一份爲考試分數。以禮這門課爲例,平時表現佔4分,考試分數佔6分。”

“文科的教授也與現下的所有學校,不論朝廷的國子監或是地方上的私塾都不相同。課上學生允許質疑先生教授的是對是錯,尤其是經、史這兩門課。”

“陛下,”陳繼忽然說道。他本來就沒聽懂允熥說的有些詞彙,對陛下的有些吩咐也不贊同,但一直忍着等皇上說完後再問。可聽到這句話忽然忍不住了。“陛下,經義乃是聖人所言,豈能被質疑?史書所載雖然未必一定真實,可年紀幼小的學生能質疑什麼?”

‘孔子寫的東西就一定正確了?不能被質疑了?’允熥在心裡說道。不過這話他是一定不能說出來的,只能笑道:“愛卿可還記得朕建業五年春從安南迴京後,朝中對朕下旨廢除節婦孃家免差役之旨爭論不休之事?”

“臣記得。”

“當時理學大儒舉出‘惟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此話作爲孔子貶低女子的言論,但陳瑛卻依據《論語》中其它文字,得出這個‘女’字爲通假字,通‘汝’字,從而得出孔子從未有過貶低女子之言論。”

“確實如此。陛下。”

“通過這個例子足以說明,聖人本意自然是無可置疑,但後世之人對《論語》等經典的解讀未必無錯。所以朕讓五城學堂的學生們質疑先生教授的是對是錯,並非是讓他們質疑聖人本意,而是質疑先生的解讀是否正確。”

“史這門課也是一般。如同《三國志》、《晉書》這樣的史書缺失的資料太多,許多事情只能推測。即使鑽研了《三國志》一輩子的老先生,其所說的也未必一定正確。而且許多時候鑽研某一部史書越久之人,越可能在某一個問題上陷入牛角尖,犯下旁人看起來十分淺薄的錯誤,而自己卻仍茫然不知。而年輕的學生無許多條條框框,未必不會點醒老先生。”

“陛下聖明。”陳繼心悅誠服的說道。

“哈哈,”允熥笑了幾聲。這是他準備了好幾天才準備出來的言辭,自然顯得聖明。

陳繼又問了幾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允熥一一解答。然後他繼續說道:“禮這門課不許質疑,但學生可以詢問先生爲何這樣規定。樂、書、數這三門課朕尚未想到有什麼可質疑的,不過未必無可置疑,所以就先告知學生們可以質疑,若是有不妥之處再行修改。”

“但,”允熥加重語氣道:“所有學生,在質疑的時候,語氣都要恭敬,不得對先生不敬。朕在校規中規定對先生不敬的處罰,也適用於質疑時語氣不恭。”

“陛下英明。”陳繼讚頌道。

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766章 發現第181章 安頓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5章 各自盤算第1267章 七月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77章 兩個相關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1140章 臨危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595章 應對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362章 撤退第678章 岷寧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62章 撫慰第507章 秦淮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514章 議論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098章 遺書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2章 太子將死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74章 拜訪常家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789章 大案——搜捕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188章 喪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199章 四輔官第981章 本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335章 去孝陵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282章 年前第297章 命婦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270章 兒女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996章 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