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

“臣謝主隆恩!“徐暉祖等人都跪下歡呼道。

這對他們來說真是天大的好事!雖然他們都不缺錢,但誰會嫌棄錢多?而且除了藍家,其餘人家都有好多孩子,他們對於自家的孩子要求嚴格是一方面,但身爲父母,誰不想爲孩子儘可能多留下一些家財,尤其爵位只有一個,對沒有爵位的孩子更要多留些錢。

何況有些人家還有族人(其他人家的族人在元末戰死或餓死了),對族人也不能不管不顧,讓他們也有個進項還能減輕自家負擔。

更重要的是,實行這種政策的宋太祖可是不殺大臣的,前一陣子允熥廢了陳桓、張翼等人後可是弄得人心惶惶,他們即使現在看起來沒事,也難保將來怎麼樣;可要是這政策延續下去,他們的子孫後代也都可保無憂了。

不過,仍然有人在高興之餘,保有一絲警惕。‘即使是宋太祖,也並未將鐵匠作坊分給手下的勳貴大臣;而且宋代在優容勳貴大臣,縱容大臣經商,但勳貴在朝政上幾無說話的餘地;可當今陛下卻又開設五城學堂,培養我們這些勳貴的孩子,擺明了是要重用,陛下難道不怕不可言之事?’徐暉祖在心中暗想。

他看向允熥,允熥卻只是笑呵呵的看着他們,待他們平靜下來後又道:“朕不怕你們發財,你們都如同宋代的勳貴世家一般有錢朕不會在意。不過你們要記得:一,這些作坊與鋼鐵廠劃到你們名下後,可要照章納稅,無免稅之權。”

“二,朕現下只是允許你們涉足鋼鐵業,其它行當不得朕的允許不能涉足。”

“三,朕對你們有一個要求,你們名下的田地,要聽從朕的旨意,朕讓田地上的農戶怎麼做,他們就要怎麼做。”

“陛下,鋼鐵廠也有陛下的股份,也要照章納稅?”“陛下,臣等必定不涉足陛下不許臣等涉足的行當。”“陛下,想讓臣等的農田做什麼?”衆人紛紛說道。

“就算有朕的股份,也要納稅!不僅如此,內官衙門下轄的皇店,朕也打算讓他們納稅。”

允熥首先回答了第一個問題,但沒有做多解釋,而是馬上又說起了第二件事情:“不僅是你們絕不能涉足那些朕不許你們涉足的行當,即使是你們的族人與下人也不得涉足那些行當。”

“其三,朕之前在開封的時候,與周王世子一同做了一個研究。”他大概說了說那個研究的內容。“朕對百姓不願種地也憂心忡忡,可朕以爲不能由官府強令他們回鄉種地。況且現下大明人少地多,朕以爲,可以試着改變一下千百年來種地的法子。”

“而且方鳴謙此次回京帶回來許多新作物的種子,朕也會將一些種子交給你們,讓你們也有的吃,不必總來找朕要。這些種子大明從未有過,農民都沒種過恐怕種不好;而恰好方鳴謙帶回來的將士中有人種過,所以朕要讓他對所有種植新作物的農戶進行指導。”說道這裡,允熥開了個玩笑:“常卿,等今年豐收了,你就不必來找朕要辣椒和花生了。”

“呵呵。”衆人賠笑幾句,但在賠笑的時候已經開始思索允熥適才那番話。他們並不明白允熥三番五次的強調‘他們絕不能涉足那些不許涉足的行當’的目的,但既然陛下這麼重視,鋼鐵行業又是如此暴利,他們也不會觸陛下的眉頭。

對於納稅之事也同樣不解,可他們現下剛剛等於白撿了賺大錢的機會,也不在意這點兒稅,現下也不會出言反對。他們真正不理解更不支持的,是陛下要用他們的地。

種地這種事情,千百年來都一樣,皇帝陛下雖然也親自種過地,但不過是象徵性的,哪裡能與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相比?若是最後出了差錯,他們的田地絕收問題事小,反正他們缺一年的租子,甚至出錢養活農戶也沒什麼;可影響陛下的聲譽事大。若是文官以此爲由彈劾陛下,陛下恐怕也不得不下罪己詔;更何況,文官完全能夠借題發揮,趁機對付勳貴,而他們到時候也難以辯駁,恐怕會不得不吐出來一些東西。

“陛下,臣不知陛下要如何改變千百年來種地的法子,但臣以爲,萬事還是穩妥爲先,不如先劃一小塊地方實行陛下要採用的法子,若是有用再行推廣?”薛寧說道。他身爲允熥的岳父,說這話比其他人合適一些。

“罷了,”允熥掃視他們一圈,見所有人露出的表情顯然都是支持薛寧的,而且也明白他們是爲自己好,又想了想決定不再堅持:“朕就命你們每人劃出百畝田地,中田上田各半,朕再拿出幾千畝皇莊之地,用作實驗。”

“不過朕今年對耕種實驗田地的農戶可給許多好東西。不僅上好的農具送給他們,每家還白送一頭耕牛,若是絕收每家朕給糧食養他們一年。等明年推廣之時可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若是一般的農戶,聽到允熥適才的條件,恐怕寧願冒着絕收的危險也要這些東西。上好的農具起碼得幾貫錢,耕牛更是數十貫錢,一年總收成都沒這麼多。

但在場的人都不是一般農戶,何況好處也不是給他們的,所以齊聲讚頌道:“陛下聖明。”沒有其它多餘的話。

允熥略有些氣悶,不過很快調節過來。作爲皇帝每日批答奏摺見到的堵心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差這一件。而且他還在心裡想着:‘等今年豐收了,朕看你們怎麼後悔!’

他又與這幾個人吩咐了幾件事情,最後說道:“諸位愛卿,朕還要再囑咐你們一句,切不可因爲鋼鐵廠和鐵匠作坊之事將朝政忘在腦後,大都督府要儘快將差事理順。”

“而且你們也不必着急,以後朕還會允許你們涉及更多賺錢的行當。朕可是要與你們共治天下的,豈會讓諸位愛卿家裡窮困?”

“多謝陛下隆恩。”

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71章 上朝第1137章 決心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278章 相第105章 殉葬第421章 浮現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512章 供詞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685章 對蒙第1377章 妹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364章 逃亡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1454章 銀行業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518章 爲什麼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428章 下線遁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157章 郡主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45章 卡廷——截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977章 兩地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428章 下線遁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27章 景隆之謀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1558章 增兵!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1076章 決戰——擋第1212章 在人市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579章 舅爺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6章 首抄詩詞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15章 賜名朝鮮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366章 收攏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641章 李常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