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反應

“侄兒安排二姑去當五城學堂的副校長,自然有用意。”

允熥說道:“侄兒雖然兼任五城學堂的校長,但平日裡還要處置朝政,沒有許多時候用來處置庶務,這些事情只能交給他人。”

“現下陳繼爲五城學堂的司務長。侄兒並非是信不過陳繼,只是陳繼畢竟是文官,有些事情,未必會與侄兒想的一般。其實陳繼並不十分適合五城學堂司務長之職,他與陳性善一般,適合派去總政治部這樣的衙門爲官。只是侄兒身旁值得信任、有些資歷但又並不擔任要職的只有陳繼,只能安排他。”

“是以侄兒要安排一名副校長。這名副校長不需直接管理太多事情,但陳繼的處置都要看一看,若是發現有不妥之處與陳繼溝通改正。”

“可侄兒左思右想,想不到合適的人選。陳繼既然已經是文人,就只能再選一名武將或宗室。可五城學堂中又有許多勳貴子弟,安排一名武將多半會有偏私;而宗室子弟,”允熥沒有繼續解釋,可寧國公主當然明白他的顧慮:這是允熥爲自己或兒子培養的大臣,不想被其它藩王插手。

“所以侄兒思來想去,只有二姑適合了。其一,二姑與姑父一向持身甚正,侄兒信得過你們。”梅殷不管是膽小怕事還是如何,反正在朝中的各種鬥爭中從來不偏不倚,哪一派也不參加;寧國公主更是謹慎,與所有的兄弟姐妹都交好,但也僅僅是交好。

“其二,侄兒當初請二姑爲女子學堂校長時曾說過緣故:‘二姑性格堅毅,吃苦耐勞,這正是大明的勳貴、官員所缺乏的。願二姑做一個表率。’侄兒這次請二姑爲五城學堂的副校長,也有這個緣故。”

“其三,這所學校有十三名宗室子弟。雖然侄兒囑咐他們要一視同仁,可除陳繼外其餘司務未必能做到。侄兒想讓二姑多管束管束他們,不要只會敗壞皇家的名聲。”

“可是官家,”寧國公主適才太過驚訝就直呼了允熥之名,此時回過神來當然要恭敬一些:“我是女子,而五城學堂的學生都是男子,並不合適。”

“如此纔好。”允熥接着說道:“二姑身爲女子,做事定然與男子不同,或許能夠發覺男子發覺不到之事,對掌管學堂更爲有利。”

“並且,”允熥在這裡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建業)五年侄兒從安南返回後曾貶低過程朱理學,鼓勵寡婦再嫁。朕的目的,是讓女子不再完全拘束於閨閣之中。若是二姑能爲五城學堂副校長,定然會對達到朕的目的有所促進。”

“而且,二姑身爲公主,又與一般女子不同;五城學堂也並非是朝廷的學堂而是私塾,朝臣即使想要彈劾也無處下手,正好施行。”

“既然官家如此說,我就出任這個五城學堂的副校長。”寧國公主說道。她被允熥這句‘讓女子不再完全拘束於閨閣之中’打動了,決定站出來支持允熥的想法。

“多謝二姑了。”

……

……

聽了寧國公主的話,陳繼沉默下來。寧國公主自然不可能重複允熥的話,也不能說的太直白,但陳繼聽懂了她的意思,並且意識到陛下是不太可能收回命令的。

‘不論如何,我也要上書進諫!’可陳繼還是在心中想着。

不過既然他不太可能讓允熥收回命令,也不會因爲上司是個女子而辭職——一是因爲他盡職盡責,二來也有寧國公主身爲公主,與一般女子不同的緣故——就要與寧國公主說一說五城學堂的事情了。

“現下各門課的先生都已有了人選,也已開始上課。三個班的班長與兩個學生會幹事都已經推選出來,協助屬下與司務處置庶務。”

陳繼比較詳盡的將五城學堂內的事情介紹了一遍。寧國公主思索片刻,說道:“整所學堂共有五十名學生,其中宗室子弟十三人;可吾適才見到,三個班長與兩個幹事只有有爝一名宗室子弟,看來宗室子弟不太受衆人待見。”

“先帝在時極其寵溺宗室子弟,又對勳貴極爲苛刻,是以宗室子弟大多在橫行霸道,而勳貴子弟甚少太過跋扈之人,是以勳貴子弟對宗室大多印象不佳。平日裡不敢得罪,可這次推選班長與幹事都是匿名投票,所以……”陳繼實話實說。

“既然如此,吾就要好好整治整治他們,絕不能讓他們只會抹黑皇家。”寧國公主說道。

他們又說了一會兒,午時已經過去,寧國公主站起來走到窗邊看了看外面,沒見到人,轉過頭對陳繼說道:“到底如何管理五城學堂吾回去思量思量,待休沐日後吾再來。平日的事情都由司務長處置,但每一份處置都要記錄在案。”

“是,副校長。”陳繼面色不變的答應。

第二日一早,陳繼將五城學堂的事情吩咐完畢,離開學堂來到皇城門口,拿出一物對把守的侍衛說道:“庶民陳繼要求見陛下,這是陛下賜予我的腰牌。”他雖然不再是官員,但出入皇城的腰牌並未被收回。這也是他被認爲仍受到允熥重視的原因之一。

他此來是要就寧國公主擔任五城學堂副校長一事向允熥進諫。他本想上奏摺,可剛要提筆寫,忽然覺得這樣的事情文書往來難以說清楚,所以決定求見允熥當面進諫。

“陳,陳先生自然可以出入皇城。可一早陛下已經出了宮,陳先生就算入宮也見不到陛下。”侍衛說道。

“陛下一早就出了宮?”陳繼重複一遍。今日是二月十五休沐日不必上朝,皇帝此時確實可以出宮。可是,“陛下這麼早出宮做什麼?”

……

……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現下雖然才辰時二刻,但你看這千里良田,到處都已經是農戶的身影了。”此時就在京城郊外,允熥站在一處高坡上,指着不遠處的田地,對身旁的人說道。

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564章 吳王府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1170章 調查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870章 同樣的過年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82章 抓海盜第186章 故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464章 光榮第680章 三清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1273章 家話第1265章 車禍引發的事情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973章 訓話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77章 兩個相關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1270章 兒女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343章 安王府150章 挖坑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499章 兵藩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1226章 來京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86章 故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壞消息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586章 五皇子150章 挖坑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79章 下鄉進村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100章 後續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488章 貢院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378章 禮物第364章 逃亡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1211章 再等等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番外13:大辯論上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11章 朝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