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

“……,他又沒有別的本事,因此日子過得很差,也沒有人家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就一直打光棍到這個歲數。”陸靈風解釋道。

“那今天就是他娶上媳婦的時候。”允熥笑着說了一句,對楊凌喊道:“你說說,收成會少多少?”

“要是少費一半的力氣翻土、鬆土、混土、碎土,收成會少兩成;要是在少一半肥,再少一成。”楊凌喊道。

“也就是說,總共少三成的收成。就算用上本老爺會發給你們的新農具,收成至少會少兩成,是不是?”允熥說道。

“是。”陸靈風首先答應,其它農戶也陸續答應。這麼一個有錢的大爺,既然答應給他們新農具,怎麼也不至於故意騙他們。

“若是少用一半力氣,確實每畝地的收成少了,可你們有沒有想過,若是將剩下來的這一半力氣用來種另外一畝地,可以多得七八成的收成?”允熥忽然說道。

“這!”陸靈風瞠目結舌起來。他萬沒有想到,允熥會說這句話。

“現下大明人少地多,雖說京城郊外已經沒有富裕的田地了,但就在江北還有。湖廣更是有無數待開墾的良田。”

“若是你們轉變觀念,用同樣的力氣就能多種一倍的田地,總收成能多六成之多!”

允熥所說的,其實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將農業種植思路從追求單位土地最高產量,轉變爲追求單位個人最高產量。只不過他這樣說農民肯定不懂,所以在宮內進行了研究以後,選定了這個對提高農業生產最好的比例來推廣。

這樣的方法只有人少地多的國家才能實行。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推行的結果就是大量農民失業,城市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新增大量工作崗位,最後就是造成民變甚至造反。

可大明此時纔不到七千萬人,領土面積算上藩國的土地極爲廣闊,按照允熥的推算即使是全部採用新的種地法子這麼多田地也種不滿,自然不擔心。

農戶們聽不懂‘觀念’這個詞,但其它的話還能聽明白的,頗爲心動。可馬上有人反應過來,喊道:“老爺,可是京城周邊已經沒有田地了!按照您老的說法,莊子裡的這麼多地一半的農戶就可以種,剩下的人幹什麼去?”

“本老爺有兩條路給你們選!”允熥對這個話題早有預備:“其一,是進城務工。本老爺手上還有不少工坊和店鋪,也需要工匠和夥計,工錢不會比留在莊裡種地的人賺的錢少。”

“其二,就是去江北的江淮省開荒!江淮省人少地多,有大片空着的田地。”

“老爺,江淮省的地沒有京城的好!”有人喊道。他們這兩條路都不想走。進城做工那可是沒保障的,萬一事情做得不好被辭退就徹底沒活路了;去江北開荒卻又因爲離着京城遠不願意。可開荒這個事情在大明算得上政治正確,若是這個老爺一狠心向朝廷彙報,朝廷強制遷移他們去江北開荒他們也只能受着。

可今日這個老爺親自來和他們說,可見是下定了決心,他們只能二選一。而且多半是孩子多的人家分出一半,除了莊頭家裡誰都可能被送走。這樣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們寧願去江北開荒。畢竟開荒的田地是自己的,收成多少總有個保障。

但人向來是能佔便宜就佔便宜的,也不能就這麼答應。所以他們就撿問題說一說,想要爭些好處。

“凡是去江北開荒的,一律賞賜一頭牛!本老爺還會上報朝廷,朝廷給的開荒種子之類的也少不了你們!”允熥當然看出了他們的心思,馬上又道。

“一頭牛!”聽到這話,衆人先是一愣,之後狂喜起來。一頭牛啊,雖然這些日子已來隨着戰利品運到中原而價錢不斷下降,但也不是一般的農戶買得起的,能有一頭牛,就算去開荒也值!

不過允熥的情緒卻有些低落。他從櫃子上跳下來,對陸靈風說道:“該說的事情,本老爺都已經說了,剩下的你來處置。挑選出留在河沿莊的人,其餘的若是有願意入城爲工匠或夥計的,就告訴本老爺。”

陸靈風答應一聲,開始安排起來。允熥自己則走到剛纔一直旁觀的朱有燉身旁,說道:“弟弟可明白兄長的改革爲何了?”

“弟弟明白了!”朱有燉的表情非常高興:“這樣一來,大明的農戶就能種更多的田地,大明的糧食產量就會更多,以後就連平民百姓也能一年四季都吃飽飯了。這可是自古以來都沒有過的治世。”他可是聰明人,不會被編寫史書的人輕易忽悠了。所謂治世大多是一般百姓能夠吃個七分飽,農忙的時候吃飽飯就不錯了。

“這也不見得,漢初之時氣候比現下要好,田地的收成也多,那時雖然田地不如現在多,可人更少,未必就不能讓百姓都吃飽。”

“還有唐代開元年間。開元盛世在史書上可是被編修之人大大的誇讚了一番,未必就全是假的。”允熥強打起精神說道。漢初和開元年間也是他認爲中國歷史上僅有的真正的治世。

這時朱有燉也注意到他情緒不高,好奇的問道:“兄長,這法子如此好,這個莊子的農戶都願意實行,如此功在當時利在千秋之事,兄長爲何不太高興?”

“我本想讓多餘的農戶都進城務工,可看起來竟然一個願意的都沒有。”允熥道。

“兄長,讓他們去江北開荒不好麼?爲何想要他們進城務工?”

“工業是強國之本,所謂無農不穩,無工,罷了,和你說也說不明白。”允熥此時也不願意多解釋,而且朱有燉也確實聽不明白,說了一半就不說了。

朱有燉剛要說話,可忽然從允熥身後不遠處傳來聲音:“老爺!小人有事稟報老爺。”

“何事?”

“有一人願意進城做工。”

“有人願意進城做工?”允熥精神略微振了振,問道:“何人?”

“就是適才那個答老爺的話的楊凌。”

“是他?”允熥看了一眼那人,見有人站在楊凌身邊說着什麼,可他露出一臉滿不在意的神情。

“罷了,既然願意務工,收下他。”允熥嘴角忽然露出笑容:“將來,他一定會讓整個河沿莊的人都羨慕的。”

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1209章 賢才第584章 奴僕第849章 僞軍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010章 焦急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372章 燕周浙感謝和求訂閱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61章 祖制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76章 走進科學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1519章 發現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162章 撫慰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766章 發現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55章 ……陰謀——誤事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1521章 勸說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後記番外8:曾經十分悲慘的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181章 安頓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134章 北平城第28章 茹瑺評論第979章 要不要第307章 祖宗們第231章 比武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216章 家話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777章 解惑(二)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471章 打臉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139章 戰——血戰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625章 體育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62章 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