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洪武元年,爲講明道德經濟之學,設國子監以期大用。先帝時設六堂諸生之制,凡通《四書》未通經者,居正義、崇志、廣業。一年半以上,文理條暢者,升修道、誠心。又一年半,經史兼通、文理俱優者,乃升率性。升至率性,乃積分。是以其學制四年。然今國子監監生所學日益繁雜,……,監生恐力有所不怠。朕察之,是以定製:自即日起,國子監監生學制定爲七年,欽此。”

“不錯,”允熥說道:“不需再改了,就這樣在聖旨上謄抄一遍,朕蓋印就下發。”

“是,陛下。”陳繼答應一聲,說道:“那臣這就退下擬旨。”

“慢!”允熥忽然說道:“朕還有一事要吩咐愛卿。”

“是,陛下。”陳繼覺得有些奇怪。今日初五是休沐日不必上朝,他剛入宮就見到魏國公徐暉祖等人在外面等着了,打了個招呼知道是昨日陛下出宮去五城學堂的時候叫他們前來的,也已經通報陛下,陛下有何事要先吩咐自己?

不過他當然馬上就知道了。“陳卿,朕要任命你爲五城學堂的司務長,替朕管理五城學堂的日常庶務。”允熥說道。

“陛下,五城學堂的學生都是勳貴子弟且年紀幼小,臣恐怕難以管束他們;而且臣從未掌管過學校,難以管好。所以臣請求陛下任命他人替陛下分憂。”陳繼聽到允熥的話後頓了頓說道。

允熥聽了陳繼的話先是在心裡一陣感慨。雖然五城學堂剛剛設立還不到一日,可該知道的人都已經知道了,也很快明白這個學校的學生只要自己或家人不作死一定前途無量。現在正是和他們交好的時候,可餡餅落到陳繼頭上他竟然還避之唯恐不及。

不過正因如此,允熥纔會任用他當這個司務長。若是一個一心經營的人入職五城學堂,難保不會因爲鑽營擾亂了學堂風氣。

“陳卿你不必推脫。五城學堂雖都是勳貴子弟,但有朕在,他們絕不敢不聽你的話;若是真有人不聽管束,你報給朕,朕絕不輕饒了。”

“至於你之前從未掌管過學校,這也無妨。五城學堂與國子監和講武堂都不相同,掌管的方式也完全不同,就算你從前掌管過學校也沒多大用處。”

“陛下,臣以爲,曾爲塾師者更適宜爲五城學堂司務長。臣並未當過塾師,所以並不適宜。臣舉薦格致院院正楊士奇或曾教導太子殿下的欒偉,擔任五城學堂司務長。”陳繼繼續推脫。

“楊士奇掌管的格致院也是朕十分看重的衙門,一時也找不到合適之人頂替;至於欒偉,朕也不瞞你,他沒有爲官的本事,就在宮裡教導幼童。”允熥道。

“陛下,即使如此,楊舍人曾爲塾師,胡舍人曾爲縣學教喻,都比臣更加適合。”陳繼仍然推脫。

“楊翥和胡儼都不適合掌管學校。陳繼,你也不必推脫了。朕實話與你說,五城學堂極爲重要,朕必須選一性格方正之人擔任司務長。楊翥與胡儼性子都略有些圓滑,當不了。朕身邊現在信得過,又無其它要緊差事的人只有你了。”允熥非常直接的說道。

“等你去了五城學堂擔任司務長,朕倒是能夠將你現在的差事交給他們二人。”

“既然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必定替陛下掌管好五城學堂之庶務。”聽到允熥這樣說,陳繼也就不再推脫,躬身答應。

“這纔對。”允熥笑着說了一句,隨即又道:“陳卿,坐到朕的身旁來,朕先大略交待你差事。”

陳繼答應一聲,坐到他身旁。他開始認真吩咐起來。

“陳繼,現下先生們還都沒有到任,是以朕先吩咐學堂裡的司務讓他們每日習武,讀四書與《史記》。不過朕與你說一說要教授他們的東西。”

“首先自然是道德教導。德爲學之先,人無德熟爲人?朕不求將他們教導成聖人,但也必須是品德高尚之人。”

允熥雖然反對儒家發展到現在的唯道德論,可並不反對儒家認爲道德很重要的觀點。道德是做人做事的標準,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着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羣衆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無論老子、孔子亦或墨子等人,都對道德十分重視。

不僅中國如此,世界各國都是如此。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蘇格拉底就提出了‘道德即知識’的觀念,成爲後世整個歐洲哲學界有關於道德觀點的基石。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概念也是西方國家最先提出,中國引進後添加上了‘美勞’而已。

不過,“道德的教導卻不是專門開設一門課程,讓他們讀歷代先賢的書就能教好的。以朕來看,自從孟子之後,歷代大儒在道德教導上都走入歧途。”

允熥毫不客氣的貶斥了歷代大儒,又趕在陳繼說話前搶到:“道德是什麼,道德是做人的標準。從書中讀取的內容畢竟是空洞的,讓人難以明晰的見識到。可自從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道德教導大多是讓學生讀取先賢的文字,所以朕說歷代大儒在道德教導上都走入歧途。”

“其實孔聖人的道德教導就非常好。由《論語》可得,孔子甚少直接向學生灌輸一種想法,而是對某件事與學生進行討論,通過不斷的問答啓發學生,讓學生們自己發現這種想法自然而然的接受。”

朕覺得,孔子的教導所用之方法就非常適宜,在五城學堂也要採用這種法子來教導學生。陳繼,你雖只是司務長,但道德教導之事朕就交給你了。”

“請陛下明示。”陳繼雖然覺得允熥說的有道理,可他從未進行過這種道德教育,對此沒有把握。

“五城學堂雖然只有三十多名學生,但每日也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若是發生了較大的事情,你不僅要對涉及的學生進行處置或鼓勵,還要召開全體學生大會,明白的告訴所有學生爲何會如此處置,在道德的根據。若是涉及到哪一條校規,就向學生們解釋這條校規爲何會這樣制定。總之,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和處置緣故都向學生們解釋清楚,也藉此告訴學生到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就是道德教導。”

允熥的這個方法來自於《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不知道你們是否從頭到尾看過《哈利波特》系列的某一部電影,注意過其中鄧布利多校長的幾次講話。在允熥看來,每次鄧布利多對全體學生的講話都是一次極好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其中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結尾時的講話,不管別人怎麼看,即使明知是個電影,前世的允熥也極受感染。

說過德育後允熥說起了智育。“開設的課程分爲兩類,其中一類是教導他們讀書的課程。因他們年紀還小,朕開設的課程不多。首先自然是讀經。四書五經是極好的,其中除了《周易》太過深奧、《左傳》乃是史書單獨分列外,其餘四書三經都要讀。”

“其二是讀史。都市以明智,所以一定要讀史書。不過同因他們年紀較小,就先不讀太過深奧的,一年級先讓他們讀《史記》,其餘的之後再讀。”

“陛下,臣以爲,《史記》雖然文采極好,又是我華夏第一部通史,可不適合年紀幼小之人讀。”陳繼提建議道。

“那愛卿以爲應當讓他們讀何書?”

“臣以爲,不如讓他們讀《左傳》。《左傳》是華夏第一部史書,而且文字簡明易懂,又是五經之一,正與讀經相合。”

“既然如此那就先讓他們讀《左傳》。”允熥倒是從善如流。

“其三、其四、其五、其六分別是君子六藝之中的禮、樂、書、數。這幾門課之所以開設的緣故當初朕要在國子監與講武堂開設時已經說過,朕就不與你說了。”

“其七,是格致課。格致課所教授的人文地理無所不包,並無一定之規。朕親自教授這門課程。”

“之後,就是有關軍武之課。軍武之課首先要設立的是武藝課。不過並不教授高深的武藝,只是教一些粗淺的武藝。五城學堂的學生都是勳貴子弟出身,至不濟也是世襲指揮使家的孩子,若是想要學習高深的武藝就自家去想法子,五城學堂不教。”

“其二,要設立的課程就是體育課。”

“體育課?”陳繼有些不解的重複一遍。

“就是讓他們活動筋骨的課。”允熥大概解釋了這麼一句,之後說道:“體育課與武藝課不同,武藝課教授武藝,而體育課則只是讓他們活動筋骨,不教授武藝。”

“朕原本是想讓體育課多些活動,但現下看來也只能有一種活動,讓他們蹴鞠。”

“蹴鞠?”

“就是蹴鞠。不過朕所要在體育課上推行的蹴鞠與宋元之時民間流行的蹴鞠不同。具體如何朕會告訴體育課的先生,你就不必管了。”

“這些孩子年紀還小,暫且就設這幾門課程。”允熥最後說道。

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71章 上朝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411章 北撤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1249章 解釋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138章 戰——兩邊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843章 軍醫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125章 傅安(二)第1476章 結束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1136章 上陣第302章 嚮導第5章 各自盤算第1211章 再等等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156章 兩家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514章 議論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248章 龍潭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969章 計算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1125章 傅安(二)第231章 比武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1076章 決戰——擋第1486章 不公平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472章 類比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1085章 最強男人對話——放心早了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557章 我來也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335章 去孝陵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26章 內宮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