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

“衆位愛卿都起來。”允熥笑着說道:“今日朕也不是召見你們朝見議事,都起來,不必下跪。”

“謝陛下。”衆人答應一聲,又行了一禮才站起來。

允熥掃視了一圈他們的臉,見到幾乎每個人雖然都極力壓抑,但高興之色卻掩飾不住。他當然知道緣故,但此時卻並未對此說什麼,而是說道:“暉祖,常升,藍珍,李景隆,曹徹,耿璇,還有薛寧,你們明日下了朝後不要與衆人一道散去,來乾清宮,朕有話吩咐你們。”

“是,陛下。”被他點到的七人紛紛答應。

“曹徹,曹老侯爺可好?這陣子朕太過忙碌,也沒時候去看望他,實在應當去看一看的;耿璇,朕聽聞耿侯從陝西回來身子就不大好,上朝也是強撐着身子,最近還病了。”允熥又道。在陳桓和張翼被打倒後,曹震和耿炳文就是朝廷僅存的兩個開國功臣了,其中耿炳文更是早就成爲了僅存的第一批加封爵位的功臣,允熥也無意將他們也打倒,此時當然要關心一下。

“臣代臣之父親感謝陛下關心。臣之父自從去年年前的那場大病後,雖然一直不是太好,但也還算康健,沒什麼大礙,每日還在室內的講武場習武。陛下事情如此繁忙,豈能因爲臣之父而耽誤時候?若是臣之父知道了,也必定會極力勸諫陛下不必去。”曹徹說道。

“陛下,臣代臣之父親感謝陛下關心。臣之父因年紀大了,西北又冷,所以生了病,並無大礙。這幾日生病臣尋了名醫爲父親看病,不過是冬天受了涼,吃了藥以後已經沒什麼事了,只是人老了不得不多在家休養幾日,不值得陛下掛懷。”耿璇也說道。

“話雖如此說,但他們都是大明的開國功臣,當年跟隨先帝爲大明徵戰,朕豈能不顧?過兩日等朕有空了就去看一看他們。”允熥說道。

“多謝陛下隆恩。”曹徹與耿璇只能說道。

頓時許多羨慕的目光看向他們二人。陛下適才對那些孩子說了那樣的話,現在又對他們二人說要去看他們的父親,可見他們這兩家要分去一大塊蛋糕了。

自然也有對他們嫉妒的人,不過現在允熥在這,嫉妒的人只敢低頭,不敢擡起頭來看,生怕被允熥發覺。

允熥又和曹徹、耿璇二人說了幾句,讓他們退下,之後輕輕咳嗽幾聲,朗聲說道:“這所學校的學制,朕暫定爲六年,如同講武堂和國子監一般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過年時臘月十五至二月初二休沐。罷了,”他忽然想到什麼,擡起頭對面前的學生家長說道:“他們不過是孩子,朕決定從十日一沐改爲五日一沐,每月逢五逢十的日子休沐,可以回家。而且設置暑假,每年七月放暑假,不需上學。”

“臣謝陛下隆恩。”幾乎所有的學生家長都高興的說道。雖然因着皇帝的命令,也因認爲皇帝不會坑這麼多人,而將自家孩子送了來,但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說不想念也是假的。尤其是家裡的女眷不好總出府,依照原本的章程休沐日那麼少一個月她們都見不到幾面,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在一起多待一會兒;按照新的章程能見到的日子多了一倍還多,如何不高興。

“諸位愛卿不必謝朕。此事是朕一開始思慮不周。這所學校的學生都只是十二三歲的孩子,如何能夠與講武堂或國子監的學生一般?給他們多謝假期也是理所應當。”

允熥擺擺手,繼續說道:“這六年間他們所要學的朕已有了章程。以孔子所定下的禮、樂、射、御、書、數君子六藝爲先,輔以朕認爲他們應當要學些的東西。”

“規矩上,不得朕的允許,任何非學校的人都不得進入學校,朕會囑咐看守大門之人,若是將不相干的人放進來,朕會重重處置他!”

允熥又說了幾句,最後對他們說道:“有兩件事朕要囑託諸位愛卿,他們與國子監或講武堂的學生,都完全不同。他們將來的官職可不是那些需要精研某事的官職,而是總覽全局的官職,所以他們所學的東西與國子監或講武堂會有相似之處,可大多地方並不相同,你們以後聽說了不必驚訝。”

“其二,過幾日,朕一些宗室子弟也會被送到這所學校讀書,你們同樣不必驚訝。”

可即使他如此說了,在場的人怎能不驚訝?第一件事還罷了,他們聽過允熥適才對學生們的講話後都已經有所準備,可第二件事太出乎預料了。宗室子弟竟然也要到這所學校讀書?許多人臉上都露出了震驚的神情。

允熥仍舊不在意,繼續說道:“宗室子弟來到這所學校讀書那一日朕也會再次前來,告誡所有學生無論是否宗室子弟,互相之間都必須平等以待,必須稱呼同學,而非其他任何稱呼。若是被朕發覺有其他稱呼,或有人儀仗身份欺人,朕絕不會輕易放過。”

“朕沒有其它事情要吩咐了。現下天色已晚,朕也該回宮了。諸位愛卿今日可以在這所學校再待一會兒,但戌時初前必須離開。學生們年紀還小,可不能貪晚。”

“謝陛下恩典。”衆人又忙說道。

允熥點點頭,就要離開這所學校返回宮裡。這時天已經黑了下來,而且他看自己的四個孩子都有了睏意,尤其三個兒子都已經眯着眼睛站在一旁,也該回去了。

衆人就要躬身送駕。可這時李景隆忽然想起什麼,說道:“陛下,陛下尚未對此學校命名,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臣請陛下賜名。”

衆人也紛紛好像恍然大悟般說道:“請陛下賜名。”

“對,朕差點忘了,”允熥笑道:“確實應該取個名字纔好。不然一所學校沒有個正式名字也不像樣。”

“既然如此,這所學校,就叫做五城學堂吧。”

第616章 齊步走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78章 有人出城第646章 衛徽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1231章 藉口第291章 家族宴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600章 三家第1473章 對峙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280章 心得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366章 收攏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306章 元宵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387章 喜歡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515章 管稅第776章 解惑(一)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977章 兩地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231章 藉口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164章 各種事第1137章 決心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594章 風潮第1514章 議論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366章 收攏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866章 捷報第326章 現行的制度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