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

在朝廷公佈的三級決策制中,也僅僅是對這種體制說明。

沒有關於參政資格的說明,沒有對議政席位展開敘述,更沒有詳細闡述內閣席位的產生方式。

雖然朝臣根據這三級的職能,也有猜測,畢竟是猜測,做不得準。

官員任免是君王的權利,這一點沒有異議。既然三級決策制是關乎國朝權利架構的設定,決定權自然在君王手裡。

針對這一點,韓琦曾私下跟富弼嘀咕過。

“國朝現行官員擢升,雖然決斷權在官家,但政事堂和六部九卿都有推薦。而這三級決策制,似乎官家有意全部收攏回去……”

這是韓琦的疑慮。

而富弼則說:“官家不可能熟悉國朝所有官員。之所以不明確參政議政,以及內閣成員,官家需要權衡。”

“內閣成員分管,官家需要避免分管衙門和內閣成員搞團團夥夥,形成朋黨。內閣成員不是分管一個衙門,應該是關聯性較強的多個衙門。”

“如此一來,每一位內閣成員的分管,對國朝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內閣成員又沒有限定任期,倘若內閣成員分管衙門由內閣成員決定,這不是好事,對於國朝或許是災難!”

趙曦有沒有這樣的考慮,肯定是有的。不過在趙曦看來,應該不存在所謂朋黨的可能。拿後世來說,很少出現幾個副職把書記架空的事例。

人事權決定着權威。趙曦真正用心的環節,不是內閣成員分管衙門會不會有朋黨之嫌,而是用怎樣的方式來統屬人事權。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記住並熟悉太多的人。後世有理論認爲最多可以記住一百五十人左右。

三級決策制,內閣十多人,議政三五十,參政幾百數,別說記住,就是認清都沒那麼容易。

所以,最終還是得靠所謂的層層落實來確定三級決策制的人選。

這一點,就需要趙曦設定一種流程,可以延續的流程,可以確保不因君王的能力而導致大權旁落的流程。

首先是內閣成員,這必須由君王直接提名並確定。爲防止後輩昏聵無能,或者偏聽偏信,趙曦在君王確定內閣的基礎上,增加了議政評議的環節。

也就是說,在君王將內閣成員候選人確定後,將內閣成員名單在一定範圍內公佈,暢通議政評議內閣成員的通道,包括直接向君王遞奏本和在內參上撰寫彈本。

凡是出現異議和反對者超過議政席位數量三成者,必須擱置。

如果一個佞臣,同時被君王和七成以上的臣工看好,卻最終倒行逆施,禍國殃民,那只有原因……氣數已定,活該!

三級決策制中,內閣成員沒有任期,但君王卻可以在任何時候貶謫……

同樣,君王必須對貶謫的理由公佈,以獲得多數議政席位的支持。這是爲避免直臣蒙冤。

這算是君臣制衡吧!

其次說議政席位。議政席位,趙曦初步擬定是隻針對職位而不針對人。

之所以這樣決定,趙曦有將文武混用的意圖。議政席位不低於三成爲軍伍體系,而國朝所有的議事過程,根本沒有武將說話的環境和氛圍。

這一點也是與官制改革相關的。

在文武待遇同步以後,暢通了文武轉任,也是爲議政席位考慮的。

在官制改革中,所有軍伍都設置了文佐官,這也是從籌建新軍體制時,就已經明確的。

而當下的武將,真正夠資格成爲議政者,遠遠不夠議政席位的三成,而文官夠資格爲議政者卻數不勝數。

這樣針對職位定議政,能有效引導文官轉任軍伍體系的文佐官。

而且,軍伍體系的文佐官,在任職期限上,推行了續任制。也就是說,軍伍的文佐官可以連任兩屆不調任。

只針對職位不針對人,對議政席位的數量有一定的限定,避免了出現議政席位逐年增加的可能。

而且,也可以有效的督促有具體職銜的議政臣工勤於政事……因爲任期滿後,調任的職位很可能沒有議政席位。

這還是沒有出現被彈劾的情況,一旦有監察衙門介入,那就是由監察條例來決定了……這一點不受任期的限制。

最後說朝會參政。這一級的則是由官員品級、差遣的具體職能等諸多因素決定的。

比如兵部四司,是確定進入朝會參政的,但同樣在兵部任職,同樣的官級,卻未必能進入朝會參政,甚至說多數的兵部郎中是不可能進入朝會參政的,甚至有部分六部九卿的侍郎,也未必有機會成爲參政。

可對於地方官而言,則是根據州府郡縣的丁口、稅入、各種產業的發展、民生的促進等等各方面來分配名額。

在一個州府,根據職能,不可能所有知縣均爲參政,也不是所有的州府佐官都是參政,這就需要從官級上來決定那個進入參政。

對於內閣,趙曦可以做到熟悉,對於議政,趙曦也可以做到儘量熟悉,可參政這一級,趙曦是真的不可能瞭解。

於是,對於參政這一級,趙曦採用了由州府主官提名,交於君王遴選的辦法。

在這一點上,跟內閣恰恰相反。

整個三級決策制遴選設想,趙曦並沒有公佈,因爲他不確定是否可以順暢的運行,也不確定會不會有什麼疏漏。

趙曦的計劃是,先用這種方法試運行幾屆,在運行中查缺補漏,爭取能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機制。

他的想法都是基於現行官制的情況下,去設定三級決策制人員遴選的方式,至於三級決策制實際運行後,這樣的方式是不是契合他不敢確定。

趙曦也想過後世大明那種廷推的模式,考慮到大明君王和臣工的對立,最終還是息了那心思。

他在位有能力壓得住臣工,後輩子孫呢?

至於他曾經那個時代的體制,就更不現實了,沒那個土壤。

所以,趙曦纔有了這種並不比架牀疊屋簡單的三級決策官員的遴選流程。

即便趙曦有了定論,也形成朋文字,但他並沒有想過公佈於衆。

對於趙曦而言,所有公佈於衆的,在一定時間內就必須遵從。

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五零八章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二九六章 揚長避短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三四八章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五八一章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八三一章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第七六六章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六九三章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八四七章第六八章 沒死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五五二章 兵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