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

趙曦前期未將三級決策制全數公佈,是擔心通過的可能性,而含糊部分內容,同樣也是擔心通過的問題。

其實,這也是趙曦矛盾心裡的體現。

從他作爲君王的立場考慮,他應該加強皇權。可從國祚綿長考慮,他應該更偏重製衡和分權。

正是這樣的心裡,趙曦纔沒有將三級決策制明朗化,才爲未來君王留了餘地,也爲未來的宰輔留了餘地。

至於他在位期間,甚至下一代的君王和宰輔,趙曦還能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再久了,就看君臣制衡的結果了。

再說了,當一項制度運行太久後,是不是還適應時代要求不確定,是否會被人找到其中的漏洞也不確定。

而現在遵行的大統繼承人選定方式……走着看吧!

如果說討論官制改革是相公們對其他臣工的答疑,那麼,討論三級決策制就是趙曦爲所有與會者答疑。

這種答疑,是趙曦在一定範圍內公佈三級決策制的核心思想和流程。

近幾年層出不窮的新鮮事務,朝臣們已經基本接受了王安石的那幾句話,到了趙曦這裡就一句:事物是發展變化的。

所以,與會者倒也理解了官家未將三級決策人員遴選方法公佈的原因。

接着,臣工們相互討論……是相互交流對官家這些措施的理解。

“安道公,朕設想的內閣成員是十人左右。此次喚安道公回朝,也是準備提名安道公入閣。當然,既然朕有意將三級決策遴選人員的方案,在一定範圍內討論,就是用來遵守的。”

“對於朝廷的現狀,議政應該是最好確定的。是故,還望安道公稍安勿躁,遵流程推進。”

趙曦這樣跟張方平說,就想起了後世的組織談話……

話裡話外的很明白,就是要告訴張方平:我這給你提名了,是有意重用你。你自己也要努力,把議政評議這一塊做好,別太過不去了。

好像後世組織談話的含義也就是這麼個意思。

趙曦絕不是在引導拉攏選票,他是需要穩定,需要三級決策制的第一次能順利推動……好吧,藉口都是一樣的。

“謹遵陛下旨意!老臣定不負君望。”

張方平總算是得到準信了,同時也確實讓他有些犯愁。就他這性子,入仕幾十年,還真沒做過拉幫結派的營生……希望官家不是這層意思。

“富相,朕準備將司馬君實、歐陽永叔、張安道、王拱辰一併提名入閣……”

“官家,老臣以爲蘇頌、薛向、韓縝以及呂公著也具備入閣資格。”

“蘇子容專注的點不同,他於國朝的作用巨大,甚至到了不可或缺的程度。朕與他有過溝通,他志不在治政……”

蘇頌,從擔任護衛營教導開始,在趙曦有意無意的引導下,這位對科學有相當興趣的士大夫,就全身心的鑽進了科學的海洋裡。

“至於薛師正,他所擅長的是財貨之道,經歷相對單一,無州府任職經歷。從朝廷立場出發,以及他個人意見,朕決定還是他留在現在的位置妥當。”

“皇家銀行、國營寺這都是新生事物,需要薛師正踩出一條道來,把這兩項工作規範了。他還是有具體職銜比較好,有利於做事。令其同知三司使吧。”

“內閣確定以後,文寬夫需要卸任樞密院職,呂公著接任文相之位。”

“講武堂主官之位,將由韓縝接任,講武堂文佐官蘇轍頂上。王陶任工坊城主官,章惇調任工坊城接王陶。”

“講武堂的武佐官……講武堂將一正三佐的職銜確定下來,主官一人,文武佐官各一人,另外要配備一名負責後勤保障和協調朝廷的佐官。”

“職責明確。主官統管全局,文佐官負責講武堂的教化,武佐官負責軍事,各司其職。四人皆爲議政席位。”

“工坊城主官一人,負責產業和各作坊一人,負責運輸和軌道一人,負責營造軍備和將作監一人。同樣均爲議政。”

果然,富弼都不知道說什麼好。官家的傳統範圍,還是依靠着潛邸舊臣。

即便是吸納新人,也必須是融入官家那個勢力圈子裡去。比如薛向,比如李誡,比如已經有意在講武堂紮根的蘇轍和章惇。

富弼也曾有心將馮京塞進官家的絕對勢力範圍,可考慮自己女婿的性子,他沒有那樣做。

不管蘇轍還是章惇,本就是大才,還是懂得變通,能接受新事物的大才。能在講武堂有一席之地是肯定的,而自家女婿…~連韓琦都不看在眼裡,又怎能接受官家的那套教化?

“官家,議政席位根據職能職位確定,此事可有章程?”

富弼心思還是回到正事上了。見官家一點不忌諱的就把講武堂和工坊城的議政席位直接確定了,還是四位…~這讓富弼很擔心。

如今的君臣關係很好,他不希望因爲官家的過於強勢,讓朝臣再生出與官家別勁的念頭來。

君臣制衡的理念,不僅僅是韓琦有,在朝臣中的市場不小。

“此事還需要富相與諸位相公拿出個初步意見來。這樣吧,既然朕已經提名內閣成員了,富相不妨直接將諸位準內閣召集起來,組織一次準內閣的議題,在總監察的監督之下,試行一次內閣會議。議題就是確定議政席位的朝廷職位!”

這算是掌握度到一定境界的做法吧?

先把講武堂和工坊城的議政席位強勢定下,在富弼有些許不滿時,直接把其他所有的議政席位丟給了內閣…~

看上去趙曦是放權,很大方。可事實上,議政席位是根據職能確定,根本就沒有多少餘地。

六部九卿肯定一個不能少,三司使、國營寺、皇家銀行、市易寺這些新增的權利部門也不能少,同樣,各路駐軍的軍事和文佐官,以及邊軍的軍主官文佐官等等,都是雷打不動的議政。

剩下的就是朝廷衙門的佐官和州府主副官的爭議了,真的剩不下多少。

況且,議政對應的是職位,不是人,那怕內閣成員有意提攜親近,任期滿時的考功和監察衙門的監督會讓一切走上正軌。

放出去的是權利,同樣也是責任是麻煩。在內閣評議還沒有進行之前,趙曦很確信,內閣會把議政席位做的公平公正。

更何況還有範純仁那個耿直的總監察。

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八二二章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五二九章 彈劾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七一七章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六一二章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三四二章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六一二章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一八七章 共與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七四一章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二六二章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