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零章 醉話

議政席位確定,同大宋官制改革和三級決策制方案一同昭告天下了。

這就預示着,大宋要真正的進入趙曦時代。登基即位近十年,趙曦方纔用另外一種方式,從另外一個角度調整官員。

他跟前幾代都不一樣,不是隻針對政事堂,而是從上而下,一直到地方州府郡縣,甚至涉及到了吏員一級。

這就是最大的不同。

這一次的調整官員,對趙曦而言,他是在宣揚一種理念…~一切都基於政務!

這也是他之所以在即位近十年後,才大動國朝官場的原因。用十幾年的時間,間斷的推出新法令,新政策,還有遼夏配合着有了一次大戰事。

這十幾年,從青苗法、市易法,趙曦表達了自己重視經濟也就財貨之道;用工坊城創新產品到國營寺,趙曦表達了他促進產業發展的思想;用講武堂和籌建新軍,表達了他對軍備和軍伍的看重。

同時,他興建貢院,拉攏加封曲阜孔家人,告訴天下讀書人,他趙曦對文教依然推崇。在一定基礎上,他用法令的形式,將三年大比定爲永例,不因皇家或者朝廷任何原因而停止大比。以此收攏讀書人的心。

而支持王韶開邊河湟,鼓勵西軍在跟西夏的疆域問題上得寸進尺,並且傾國朝全力,同時對遼夏開戰並取得大勝。充分顯示了他開疆擴土的野心。

這一連串的操作,趙曦始終遵循一個讓朝臣由被動變主動的原則。

任何時代,任何環境,都脫不開追求利益的本質。趙曦正是基於這點,纔可以實現所謂的大變革。

從趙曦第一次南征開始,他就一直在向整個朝堂分享着利益,從未改變過這個初衷。

皇家銀行、工坊城、銅鐵礦城、石炭資源,包括新疆域的土地。所有的國朝紅利,一切都是共有。

甚至連監察衙門的推行,都似乎是爲解決朝臣子孫出仕的難題。更別提新軍模式將國朝所有的武勳世家全數拉到了一艘船上……

“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即便是發現,卻已經無力改變了!”

韓琦又一次造訪富弼,還要求富弼的家人退避,就留下他跟富弼兩人。

這一次沒泡茶,韓琦帶着工坊城釀的酒…~

“這是大勢,向好的大勢。稚圭爲何耿耿於懷?”

話說的含蓄,富弼能懂。

“彥國,還是在慶曆年,你曾有過一句話:大宋有如此君王,對於臣工是好還是壞?我當初不以爲然。現在我要說:對臣工真不是好事!”

“韓琦不如彥國多矣!慶曆年,官家當初還是孩童,無非是有一點聰慧。我並不覺得官家能有多妖孽。大宋,從來不缺神童!”

“看如今國朝的大勢,我似乎有一種感覺,好像從慶曆年開始,官家就在朝着現在的朝局大勢在謀劃!”

韓琦真的說準了!可惜,不僅僅是富弼,就是他韓琦也不信。

“彥國,我真的有些恐懼了,對官家的恐懼,是高於敬畏的那種!寬夫說過,皇家與士大夫共天下。雖然我沒說,但是很認同。”

“可如今,事實上官家確實是共天下,可給我的感覺卻是,共不共天下全在官家一句話!”

“老陳琳死了!但我現在返回去想當初內苑的那些無頭案,總感覺並非皇城司的手段,更像是官家在背後!”

話不傳六耳。韓琦營造這樣的環境,看來是真的要無顧忌的肆意亂說了。

即便事實是那樣,那又怎樣?

“稚圭,我且問你。如今的朝堂是不是沒有了無休止的爭吵?是不是一個最適合做事的朝堂?如今國朝是不是對遼夏敢於說不?是不是有了平滅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

“如今的國朝是不是沒有了錢貨之窘,是不是沒了災荒之慌,是不是不必擔心叩邊?是不是政清吏治?是不是海晏河清?是不是有了盛世的徵兆?”

“既然都是,又何苦糾結是君強還是臣強呢?”

這就是韓琦的執念,富弼明白。或許韓琦這樣的執念在朝臣中並不是少見,無非是沒有韓琦這樣直接面對官家的環境,感觸沒有韓琦那樣深刻。

“對!富相,就是這樣!改變的不僅僅是這些!如今出行,那怕是陰雨連綿,也不會影響到行程。因爲軌道無須考慮這些。”

“如今那怕是災年,也不用擔心流民,因爲安南在爲大宋種糧。聽說連廣南、江南都開始引種兩季稻了。”

“如今沒人還會把銅錢往地下埋了,因爲放在皇家銀行有利息,尋常人家也可以吃印子錢。”

“如今耕讀傳家都快成了笑話,因爲土地的那點收成,連其他營生的一根毛都算不上。以前都會說起誰家有多少田,而現在都談的是家裡有那些產業!”

“如今,即便是平民,出門都是先打聽軌道馬車發車的時刻,即便是平民,也會拿些餘錢買一次蹴鞠賽事,那怕是平民,孩子逢年過節也要買些新穎的點心。”

“所有的改變都是向好的,都是自願的,都是主動的,在潛移默化中,整個大宋都朝着官家指引的方向前進!彥國,這也正是我恐懼的地方!”

“說句大不敬的話,自古就是有千年家族無千年王朝。而如今的大宋,家族跟王朝已經分不開了。”

“善財難捨!誰家還捨得丟棄那些產業?也就是說,官家已經借這些產業,將世家和皇家徹底融在一起了!”

“這樣說吧!就說大理礦城,一旦段思廉稍有染指礦城的意圖,根本不用官家擔心,討伐大理絕對是羣情激昂。沒人會考慮什麼聖賢王道,也沒人去想什麼文武有別,就是屠淨大理,也不會有人異議。所有人只會想:那裡有我家的份子!”

“同樣,不管是遼還是夏,亦或是其他什麼勢力,只要是想攻伐大宋,整個國朝,將沒一點雜音,會一致要求抗敵!絕不妥協!”

“因爲,產業因大宋而存在,土地不分王朝,但產業依存在於趙姓大宋。這就導致,我韓氏必須與趙宋共存亡,你富家也如此!”

“人都有弱點,如今朝堂最恐怖的是,國朝所有世家的弱點都由官家拿捏着!國朝所有新進的臣子,也必將被官家拿捏着。武勳武將更是如此!”

“稚圭,你醉也!”

“彥國,我沒醉!今日就你我二人,說完即了,出了這門,我不會再記起我說過什麼!”

韓琦是真的沒醉,雖然酒還一盞一盞的往嘴裡倒,可他越喝越清醒,因爲他自己說的話,讓他醉不了。

富弼只能當他是在說醉話。

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三七四章 狠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五九一章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四二六章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三二章 推進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八九章 龐太師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八七二章 立場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七六零章 換個角度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六八章 沒死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九六七章 大定亂了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六三六章 都看着呢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七八六章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七二九章 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