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一章 閒話

韓琦說的這些話,讓富弼都想醉過去了。

可惜他也一樣,越聽越清醒。

這不是先帝,倘若真的先帝朝,別說這種暗室之言,那怕是朝會上有臣子這樣說,先帝也不會做什麼。

可現在的官家……韓琦說他恐懼,誰又不是呢?

恐懼的根源並不是官家要做什麼,而是什麼都不做,偏偏讓人感覺官傢什麼都明白。

“彥國,還記得慶曆年範公的新政嗎?如今再看,幾乎所有範公的期望的都實現了。這就是官家讓人恐懼之處,這也是我認爲慶曆年官家就開始謀劃的原因。一切都在無聲無息中就完成了!”

“因爲慶曆新政,我等被冠以朋黨,接連出外。同樣是推動新政,官家的新政卻是衆望所歸!”

“官家從來沒表現着要針對某個特定勢力,總是從讓人想象不到的角度切入,然後完成變革。”

“從代父祭祖而有了東宮六率之議,也就有了後來護衛營的組建,有了率軍南征,有了安南米糧之源,有了大理銅鐵之城,也就開始了朝臣融入皇家體系的開端。”

“然後,軌道、馬車、水泥、石炭、羊毛等等,一點點一項項,整個國朝的朝臣被網絡一清。從而完成了我等慶曆年用均公田防止貪瀆的目的。我們是以耕田入手,官家是以產業入手。我們是對現有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官家是創造新生利益。”

“再看看結果,從地方吏員到朝堂相公,在官家的新創利益中,無一人倖免,都盡數進了官家畫的圈裡。”

韓琦越說越精神,思路越清晰,腦子裡似乎對官家的路徑越來越條理了。

富弼已經無言以對了,不是不想配合韓琦聊天,是他自己也陷入了沉思。

“富相,我等慶曆年,提出了明黜陟以正政風,提出了抑僥倖以解冗官。可再看看如今,就一個監察衙門,借官宦之矛攻官宦之盾。可曾像我等撞的頭破血流?”

“以一個三級決策制,便一勞永逸的達到了慶曆年範公提出的擇長官的變革,以一個護衛營入手,就完成了修武備結果。”

“官家做這一切,沒有一件是親身衝鋒陷陣的,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做一個朝堂的調停者裁決者,在無聲無息中完成的。”

“這大布局完成了。一個監察衙門親軍,讓官家掌控賞罰官員的原點。一紙產業協議,讓官家有了拿捏朝臣收益的由頭。”

“負責忠誠教化的講武堂,負責創新產業的工坊城,只忠於陛下的新軍,只受皇家節制的礦城,貫穿整個國朝的軌道,還有無孔不入的皇城司……”

“富相,這一切纔是官家統治大宋的核心!一切都明白了,才發現沒有誰可以脫開。”

“是,確實是,三級決策制叫停了吵鬧的議事模式,監察衙門也杜絕了臣工們相互攀咬。可同樣讓整個彈劾途徑開放化了,那內參與武后的銅匭又有何異?”

“歐陽永叔,放棄內閣之位,甘願在講武堂教化。範堯夫,耿直不阿,卻心甘情願的做官家的一把刀。”

“王介甫,何等執拗之人,幾次新法被官家玩於股掌,一樣孜孜不倦爲國朝新政獻言獻策。文寬夫,又把誰放在眼裡了?一次萬尹山演習,一次禁軍裁撤,徹底讓官家錘地上了!”

韓琦突然就閉口不說了。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廢物禁軍的安置,自己剛剛鋪開謀局,就被內參的幾篇文稿打回了原型。

人是自己惹了,事是自己做了……

有一陣,富弼一動不動,韓琦也沒有再端酒盞,唯有搖曳的燭光在反應着他倆的心思……

“稚圭,我承認你說的都對。可你想過沒,官家這樣謀劃的結果是什麼?”

“從未曾損害過朝臣的利益,也從不曾針對過文官團體,便讓整個大宋進入一個正軌,有了蓬勃發展的氣象。爲何糾結於此?”

“你所說的皇家拿捏着臣工,本該如此!你所說的世家與皇家融爲一體,也本該如此!”

“世家也好,勳貴也罷,沒有誰就該着享受國朝的利益而不顧國祚久存。”

“官家曾有言,朝廷是什麼?朝廷就是我們,就是皇家和臣工,就是大宋萬民。融爲一體,方是真正的朝廷。”

“你說的拿捏也好,還是控制也罷。可多年來,官家可曾借用這些手段針對過一人嗎?”

箭,一旦射出去,就沒有了威力。富弼也明白這點,只拿捏不使用,纔是掌控的最佳方式。

韓琦暼了一眼富弼,他不信富弼不清楚。

富弼突然笑了。他韓稚圭說這些幹嘛?無非是發牢騷而已,自己一個傾聽者,反倒走心了。

正如韓琦所說的,沒人是被強迫的,都是心甘情願的。

自家有了收益,有了祖業,有了確保家族傳承的基礎。而這些得到的利益,已經足可以讓人不去貪瀆。關鍵是,官家同時爲臣工們營造了一個可以實現抱負的大環境。

“稚圭,如果你拋卻所有與皇家勾連的產業,迴歸農桑,做一個不被官家拿捏的孤臣……我想,不管是官家,還是朝臣,肯定都很樂意看到……”

“彥國兄,何出此言?你我二人,今日是爲閒話,不欺暗室,不傳六耳。同爲大宋朝臣,韓琦爲何要獨立於朝廷之外?”

“韓琦今日之所以說這麼多,是針對即將來臨的大宋境況,想從彥國兄處討教一二:這樣的大宋,會走向何方?”

富弼已經習慣韓稚圭這樣的轉換了。倘若自己跟他感同身受的感慨,或許韓稚圭還會繼續那種情緒。一旦自己沒有被代入,而是保持着清醒,韓稚圭就是當下這般……

醉話?閒話?狂話?都在一念之間。

大宋會走向何方?富弼覺得韓琦不該有這樣的疑問。

如今,官制改革推開了,三級決策制實行了,朝堂即將形成一個各司其職還都盡心盡力的局面。

然後,議定役兵法,在各項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國朝的軍伍會快速成長起來。

待那時,國於內患,必將將重心轉移到開疆擴土上來。

大宋會走向何方?富弼希望他致仕以前,大宋能直追漢唐……因爲,官家用近三十年的謀劃,即位十年的夯實基礎,讓大宋有了金甌無缺的實力。

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五五八章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七六零章 換個角度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二六二章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一六四章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七二一章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七一七章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七六四章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二二九章 改造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四二八章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