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

雖然趙曦不準備公佈於衆,他也沒想過在只有自己知道流程的情況下,讓臣工們覺得是肆意妄爲。

而今天,就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對於三級決策制,朕已有定論,只是考慮這是第一次推行三級決策制,基於目前而制定的三級決策制人選遴選方式,未必適用於正常的三級決策制運行狀態。”

“爲避免出現朝令夕改,三級決策制的人員遴選流程,今日拿出來討論,即便是通過,也只作爲暫行條例,而不予公佈,不以詔令下發,屬於暫運行。”

“待三級決策制運行一兩屆以後,視情況定稿並公佈於衆。”

說完,王中正便指揮着內監,開始分發着已經準備好的文稿。

接下來,趙曦在喝茶,而諸位參與討論的臣工在專注的翻閱文稿……

“陛下,內閣之於監察衙門、議政之於監察衙門、朝會之於監察衙門如何?”

範純仁看了,官家擬定的三級決策人員遴選流程中,根本沒有提及監察衙門的名額數。

“總監察,監察衙門爲君王親軍,不屬於三級決策體系之內的臣工,不受三級決策人員遴選方式限制。”

“說明白些,內閣會議議事,必須是在總監察的監督之下進行。也就是說,總監察、副總監察是列席內閣會議的,並有發言權。”

“同樣,朝廷的議政會議,也必須處於監察衙門的監督之下,一般性的議政會議,參與議政會議的監察官,不得少於議政總數的一成。”

“以此類推,朝會也如此。另外,朝廷各衙門、地方州府郡縣以及軍伍,所有受監察衙門監督的地方,重大事項均須在監察衙門的監督之下進行。”

“這一點,監察條例總則中有專門的條款說明。”

範純仁被官家說了個臉紅。他的注意力全關注三級決策人員遴選的內容了,心思根本沒有去想監察條例。

他是記得一成議政的那個數字……這時候才明白,那一成並不是監察衙門擁有一成的議政席位,而是需要在議政會議時,派遣不少於議政人數一成的監察官。

監察衙門,看來真的是完全獨立於朝廷官僚體系之外了。

當然,所謂獨立於朝廷官僚體系之外,並不是脫離朝廷的官僚體系,國朝的官制同樣適用於監察衙門。

同時,監察衙門和朝廷官員一樣可以轉任,只不過是達到一定品級以後纔可以相互轉任。

國朝原本的御史言官,是新科進士入官場的第一道履歷,而官制改革以後,監察官將不再論出身進行遴選,並經過講武堂的培訓。

“陛下,老臣觀此流程,在參政一層上,老臣以爲,不論是朝廷六部九卿還是地方州府郡縣,都可能出現下屬入參政而留下上司的可能。如此一來,日常公務時,低階官的的參政與高階官的非參政,孰重孰輕?”

張方平以爲他可以從文稿中找到官家對他這種情況的處置,直到看完了,除了官家提名內閣有可能與他沾邊外,再沒有跟他相關的。

只不過張方平不是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性子,他看到了,就要說出來。

“這與三級決策體系的職能相關。朝會參政,所謂參政,旨在全面,朝廷要儘量做到參政官員能涵蓋國朝的所有事務。”

“比如鹽鐵監,他最瞭解國朝鹽鐵政策的運行情況,而酒監瞭解酒類,牧馬監瞭解馬政等等,這與日常公務的上下屬關係不衝突。”

“比如知縣入了參政,而其州府的推官並非參政,但在日常公務中,並不會因爲是否是參政而影響二人的上下級關係。”

“說白了,參政只是在朝會時,承擔參與政事,討論政事,評議政事的職能。”

“參政並不是官級,也不是職銜,只是承擔參政職能的一個設置。之所以統一其待遇,是要求他們必須履職,一旦不能稱職,參政之權會被剝奪,同時取消其待遇。”

“至於內閣和議政一級,就不會存在官級和職位不匹配的問題了。”

“當然,議政一級同樣有其職能。議政一級是參與制定和評議國朝政策的,這就需要議政一級的看問題的角度要在一定的層面上。”

“一州一府,一部一寺這是基本視角,議政是需要有大局觀,有朝廷立場,有戰略性。這也是議政席位以職位定而不以人定的原因。”

“在這一點上,朕還有一些即將成爲硬性條件的內容沒有羅列。比如,比如議政必須有州府任職經歷;比如樞密使必須有軍伍任職經歷;比如戶部必須有皇家銀行、國營寺、市易寺等相關任職經歷等。”

“因爲現在推行三級決策體系,是國朝首次,國朝官員的履歷還沒有形成特定的規律,朝廷也不可能將整個朝堂推到重來…~這是題外話,暫時不討論可行性。”

“最後再說內閣的職能,內閣成員將負責國朝的日常政務處理,也就是說,內閣成員分管衙門的政務,內閣成員必須拿出處理意見後呈與君王。”

“內閣成員還需要做好溝通和協調,讓朝堂衙門始終爲一個整體行政。”

趙曦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後世大明內閣制的弊端,把內閣廷推改成了君王提名制,儘可能的去避免朝臣架空君王。

同時,以職位定議政,官員實行任期制,並且把調任議政的權利,統一歸於君王,避免出現後世大明那種朋黨的亂局。

在整個陳述中,趙曦忽略了取得確定爲議政職位的官員任命問題。這一點,可以理解爲依照陳例執行,也可以理解爲君王提名制。

三級決策制的推行,到底是加強了皇權還是提高了宰輔的權利,在官制改革和三級決策制中,體現的都有些含糊。

不是趙曦做不出明確的細則來,而是他不確定現時官員的接受程度。

三級決策相互制衡,君臣制衡,分權和集權等等,所有的內容都在這三級決策制中有體現。

或者說,趙曦是故意留下了後門。君王強勢時,臣工的作用會被壓制,制衡的作用會凸現。當君王平庸時,臣工就可以成爲處理朝政的主力,君王反倒需要發揮制衡內閣專權的職能。

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五零八章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四三七章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七九零章 微服私訪(四)第六八章 沒死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七二二章 撤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四一三章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