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

有點小意外。

在趙曦找歐陽修談到提名他入閣時,歐陽老先生卻拒絕了……

“官家,恕老臣不能遵旨。老臣一生致力於教化天下,不管是任州府還是邊寨,不管是主朝政還是考錄士子,老臣一直在找尋用教化改變國朝現狀的方法。”

“一世將近,唯有這些年在講武堂,老臣深度瞭解官家編撰的教化文稿,才明白這是正道!”

“官家,老臣年邁,雖有些微名,也是於士林文壇的微名。於治政之道,老臣並無建樹。此爲原因之一。”

“其二,國朝正值百年之大變之態勢。而老臣入講武堂後,自認爲算是懂了官家設置講武堂的意義所在。它不同於國子監,不同於歷朝歷代任何教化,是完全針對於施政而設的殿堂。”

“軍事教授、監察培訓、工匠培養、技藝革新以及忠誠和服從的觀念灌輸,無一不讓老臣震撼。講武堂纔是真正體現有教無類之處!”

“官家,懇請官家能恩准老臣留在講武堂,爲官家,爲大宋盡微薄之力,以全官家開創大宋盛世之抱負!”

歐陽修再說完後躬身,而趙曦也起身向歐陽修致禮了。

趙曦沒有因爲歐陽修的違逆旨意生氣,反倒是有種感動。

說真的,歐陽修或許是朝廷唯一一個懂了他創辦講武堂意義的臣工。這一點,就連跟隨他多年的潛邸四臣也沒有如此深刻。

“中正,將勤政殿編號爲甲一字的卷宗拿來……另外,讓韓縝和蘇頌一併過來。”

本來趙曦是準備延後再做的一些事,或許現在可以開始了。

趙曦對於講武堂的設置,目的是將講武堂最終舉辦成綜合性幹部培訓學校,發揮國朝高級文武官員的任職前回爐功能,就跟後世那個學校一樣。

並且,趙曦也有意將講武堂的模式逐步向國朝的各路推廣……

而工坊城,在趙曦的設想裡,是側重於所謂的科學技術方面。工坊城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將實現教、學、研、用四位一體。

工坊城是一種倒逼模式,由各種工坊起步,不斷的創業產品,從而激發工匠的創新能力。再以各種方式,將這些創新變成錢糧,以此提高工匠的待遇,從而引導工匠更加深入,從而由量變到質變,成就屬於國朝的科技體系。

蘇頌、沈括、賈憲就是基石!

韓縝調任講武堂,而工坊城將由王陶接手…~蘇頌實在厭煩事務。

王陶的性格和資歷,能保證工坊城宗旨不變,同時又能確保蘇頌在工坊城做事……這一點從工坊城籌建時就這樣。

文稿在三人手裡傳閱,還時不時的有低聲的交流…~

“官家,若實現這樣的目標,首先必須引導士子或者說文臣,對講武堂和工坊城的興趣。”

“歐陽公,這一次議政席位,講武堂和工坊城各佔四席。此爲一。第二點,在這次官制改革和三級決策制推行時,蘇轍和章惇會得到重用。”

“不管是潛邸的還是其他,只要有講武堂和工坊城經歷的臣工,朕都會有所擢升!”

“另外,在朝廷推行三級決策制時,講武堂要準備議政培訓和參政輪訓,朝廷會責令內閣成員授課!”

從這點上考慮,似乎歐陽修留任講武堂更有利。無論是從文臣資歷上講,還是從士林盛名上說,脫離了朝堂的歐陽修,有絕對的地位。

只是歐陽修辭了入閣的機會,趙曦就需要重新斟酌一個入閣的人選。

就陳昇之吧……其實趙曦的心裡偏向於曾公亮。只是,曾公亮確實年紀大了,比他們這幾個都大十來歲。

趙曦也聽說過什麼四人簪戴金帶圍的傳聞。如今此四人同爲內閣,趙曦也有機會看看熱鬧。

韓琦和王安石雖然算不上針鋒相對,足可以說是勢不兩立。而王珪是個無原則和稀泥的,再加一個還算是耿直的陳昇之而已。趙曦不介意成全所謂四相簪花的佳話。

如此一來,內閣分別是富弼:明事理,知進退,爲政清廉,有較強的政治智慧,有一定的遠見,處事圓潤,懂包容,識調和。最合適的首相人選。

韓琦:如果韓琦能拋開君臣文武的偏見,在某些方面比富弼還要強上三分。

韓琦處事果決,能達到心狠手辣的地步。他愛憎分明不虛以委蛇,不像司馬光那種偏執,也沒有王安石那種過分的執拗,是一種有智慧的耿直。

韓琦最大的缺點就是立場鮮明,階層的立場、文臣的立場以及私利的立場,這些立場讓他很多時候無法分清公與私的關係。

文彥博:政治老油條,算得上恪盡職守。算得上內閣中最具備政客特性的人物。

文彥博的能力很強,不管是處理政務的能力,還是把握大勢的能力,包括變通的能力,都是頂級的。

可惜,在趙曦看來,文彥博只能算得上恪盡職守,而不是真正竭盡所能。他缺少一顆大無畏的心,也少了份人情味。

王安石:一個有心致力於改變國朝現狀的偏執狂。用不好聽的說,是自以爲是,太自以爲是。用好聽的說,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絕強的解決問題能力,執行力弱。最大的缺點是任人爲親,甚至到了執拗的程度。

最大的缺點:識人不明!

韓絳:趙曦眼裡富弼的接班人,有勇有謀,公正廉明,識大局,耿直中不失變通,圓潤卻堅持原則。

呂公弼:敦厚中正,中規中矩,有一定的執行力。性格偏向保守,不越軌,不出格,事事嚴謹。

司馬光: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人。若不是司馬光修史並未解除政事堂相公的職務,趙曦都有心不對他提名了。

後世偌大的名聲,在趙曦看來有點名不符實。

保守,固執,感情用事,甚至有些是非不分,不明時務,不識大局。唯有在德行上無可挑剔。

王珪:好好先生一個,屬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性子,隨和,也可以說是無原則。

陳昇之:屬於低配版的韓絳一個。

最後再說張方平,一個仕途多舛的大才。最起碼趙曦是這樣認爲的。

論才智,張方平不輸內閣任何人,而且張方平屬於後世所說的陽光型人物。

只是張方平性情過於豪邁,豪邁到了口不擇言的地步,豪邁到了無所忌諱的程度,這也造成了他仕途多舛的結果。

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党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八九五章 時機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五八章 繁亂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六五一章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四二六章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七五四章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