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

一切都還是從利益上入手,在利益上結束。

不管是官階、差遣,還是三級決策官員的遴選,都不開利益這個核心。

趙曦在制定新的官制體系時,也是基於利益,在確保大多數臣工利益不受損,並且給予他們願景的條件下,才能確保穩定的推動這次大革新。

“官家,當下國朝官階和勳爵高,非本意而造成差遣與本官不匹配的情況如何處置?例如老臣的情況。”

張方平,真正的老臣,先帝時曾任參知政事,算是官拜執宰了。

因爲趙曦即位後以穩定爲主,他沒有機會再入朝堂,心灰意冷之下,幾次告老,趙曦都不允。

張方平屬於方正的性格,雖然多年不摻合朝政,當官家召其參與這次議政時,他不屑於爭究錢糧,他更想做事。

如今大宋是真的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也讓張方平有了重臨朝堂的想法。

“安道公,你的問題就涉及到三級決策制上面了。如果諸位對官制沒有意見了,接下來就討論三級決策制。” шшш_ ttκд n_ Сo

趙曦對於張方平還是熟悉的,甚至可以說張方平對於趙曦整個大布局的開始,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當年趙曦帶着護衛營南征,輾轉大理,謀劃礦城,第一次收攏朝臣們,張方平給予他極大的支持。

說實話,當時的趙曦羽翼未豐,趙允讓父子幾十年經營,在朝臣中有很大的勢力。張方平在某種意義上講,當時支持趙曦,說是有擁立之功也不爲過。

張方平從資歷而言,如今的政事堂相公,也就文彥博和韓琦強於他。

這人也算個倔頭,不過是個開明的倔頭。

自從政事堂少了司馬光,趙曦一直希望相公中能有一個耿直的倔頭,只是因爲預定推動官制改革,朝廷又需要穩定,趙曦一直沒有調張方平入朝。

其實,這一次議政,趙曦專門召集了張方平,他就應該明白其中的意味。

張方平這時候出口問,也是想確定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年紀上,張方平跟富弼、韓琦、文彥博以及呂公弼都算同齡人,還沒有息了一番作爲的心,更希望能趕上國朝這發展的趨勢,最終千古留名…~這是作爲一個士人的執念。

官制改革方案已經是定論了,所謂討論,就是需要這麼個儀式,走這麼一個流程。

釋義是早完成的事,上下定稿也有過幾次了。

而體現地位、權利的三級決策制,纔是在場所有人所關注的。

對於三級決策制,朝臣們瞭解的有限,或者說朝廷公之於衆的就有限。

在朝廷公佈的內容中,只是講明瞭國朝將推行由朝會參政、議政、內閣,構建國朝的三級決策議事體制。

朝會,職能是參政,說白了就是有權利參與國朝的大事重事,然而卻有方式的限定。

進入朝會者,可以針對國朝事務評判,也可以提出改進國朝各項事務的建議和意見,卻要求必須使用文字的方式。

朝會者的來源,在朝廷公佈的內容中有提及,可以說是相當廣,幾乎遍佈整個國朝所有的郡縣。

議政,應該是國朝權利層級,是有權利評議、討論、否決或贊同國朝各項政策走向的一級。

在某種意義上,議政等同於原來的朝會,可以針對國朝的某項政策進行討論、批判、辯論等。

議政一級,還有對應答覆參政的朝會官員疑問的職能。

比如,秦州知府爲議政,而清水知縣爲朝會參政,當清水知縣提出關於秦州府某項措施不得力或者不合適時,秦州知府必須對清水知縣的異議予以答覆,還必須做到令其滿意。

或許這算是上下制衡。從職位上,秦州知府高於清水知縣,對於清水知縣有一定的管轄權,甚至在清水知縣的升遷上,也有話語權。並且清水縣衙門的吏員使用,受秦州知府的節制。

但是,通過朝會這個模式,清水知縣卻有了直達天聽的渠道,可以在朝會上對秦州知府的工作評議。

同樣,朝會參政評議國朝各項政策不受官階、職銜、差遣以及地域的限制。甚至可以直接評議內閣成員的施政。

當然,三級決策制所有權利都必須是針對執政施政而言,也就是對事不對人。

針對人的彈劾,有監察體系專門的通道。

也就是說,趙曦將三級決策制限制在一個純政務的範圍內,讓政務歸政務,彈劾歸彈劾,避免原本那種朝會即吵會的局面。

而內閣成員,在擁有權利的同時,也同樣會受到議政和朝會參政一級的制衡。

內閣成員與議政不同,議政是兼任制,而內閣成員不再兼任朝廷的其他衙門職務。

比如王安石,現在爲三司使,比如文彥博,現在爲樞密使。一旦實行三級決策制,他倆必須辭去原有差遣。

不管是平章軍國事,還是東西兩府的主官,一律不再兼任,將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內閣。

內閣成員將實行分工制。比如文彥博,可以分管樞密院和兵部。比如王安石,可以分管三司使和戶部。

而分管本身就是一種制衡。六部九卿、州府郡縣以及監察衙門、講武堂、工坊城等,均可由內閣成員分管,但內閣成員對自己分管衙門的這些議政主官任用只有建議權,沒有任免權。

但內閣成員分管的部門,所有政策和措施的實行和推動,必須得到內閣成員的認可和批准。

在日常公務中,內閣成員將分別處理本人分管部門的業務,最後統一由首相…~也就是內閣第一人審閱,最終形成定論交於君王恩准。

而議政,是朝廷定期對各衙門事務進行商定的機制,以此來確保國朝衙門的重大事項不是由內閣與分管衙門私下決斷。

這也保證了君王能全面瞭解國朝各衙門的運行情況,而不用究竟細節。

參政、議政、內閣,形成一個相互統屬有彼此制衡的三級決策體系。

每一位內閣對應不同的議政,而議政與參政之間又有上下級關係,整條線中,上一級對下一級的權利偏偏有限制。

不管是人事還是政事,最終的裁決權都歸於君王。

如此,權利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形成交叉制衡的體系,在加強皇權至上的同時,卻把整個國朝的治權下放。

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六一二章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六三五章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五九一章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四一三章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第五二九章 彈劾第八四七章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四二六章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九五一章 意圖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八七二章 立場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八五章 後續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