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

這才消停多久呀,太子殿下又在朝堂上說事兒了。

這點跟官家是真不一樣,官家是希望啥事沒有才好,可太子殿下沒事也要找點事。

這次倒不能說是找事,只是,本來可以簡單的事,讓太子殿下給搞得複雜了。

太子要招工,爲汴梁錢監招工,爲東川銅礦、會無鐵礦招工。

汴梁錢監說的過去,那是朝廷的,可東川銅礦和會無鐵礦,那都是商賈的,最起碼名義上是商賈的,放在朝堂上商議,有必要嗎?

有必要!

條陳說的很清楚,招工的對象是國朝範圍內的軍伍,改軍爲民籍的招工。

並且需要崗前培訓……這又是一個名詞。

“軍卒轉民,國朝自有法度,豈可因商賈之事而亂了朝綱?”

又是法度!趙曦真的有些聽膩歪了。

一直以來,趙曦做事都是小心翼翼的,儘量不去碰觸國朝的一些體制,不得不借用商賈的手法。

就連職司,自己也是妥協了的,有些事想做,都還是避開朝堂的一些非議,繞着路走。

自宋祁首提三冗,三冗已經是衆所周知的朝堂弊端。慶曆新政,也是有過改變的措施,只不過那是在打碎飯碗的做法,而如今,趙曦繞着道,不去打飯碗,而是換一個飯碗,甚至還是換一個高質量,用的住的飯碗,居然還是有人哼唧。

當初在成都路,張方平一眼看出了這是徒木立信。都是一樣的科考出身,差別還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趙曦很想懟回去,又覺得還是等等合適,等這些跳樑小醜一併出臉了,他好一起收拾。

不就是鬥嘴嗎?不屑於鬥嘴,並不是玩不了鬥嘴,是不想跟你們耗費心神。

“如此抽調國朝軍伍用於商賈產業,置國朝安危於何地?難不成邊境守衛換成黎民?亦或是恢復慶曆所倡,改爲募兵制?”

拉隊伍了!慶曆至今已經十餘年,當初推翻慶曆新政的朝臣,應該有不少如今正在朝堂。

不可否認,這一句還驚着某些人了。

就連富弼的臉色也不好看。

“敢問郭御史,可曾看完吾之奏本?明瞭招工幾何?再問張侍制,開朝禁軍幾何?現今又幾何?”

“陛下,諸公,莫言銅礦乃商賈事,朝堂諸公皆明,銅礦乃爲國朝缺銅之因而設,因產地屬藩屬國。爲避嫌而運用商賈之名。此爲一。“

“且不論廂軍,國朝禁軍八十萬。不論銅鐵礦,亦或是錢監,用工不足三萬,且含有守護銅礦安危之責。因三萬而致邊疆無人守護?說好聽這是危言聳聽,說難聽這純粹是胡扯!”

趙曦第一次與朝臣辯論,卻絲毫沒有留面子,直接乾脆利索的,還用了幾乎等同於鄉下俚語的話。

惹急了嗎?有點,確實有點火大。

“殿下莫妄言!開朝禁軍十萬,那軍卒都是幾經征戰者,豈能以如今這軍卒相比?一場戰役,一廂之軍卒,完全可以改變戰場局勢。莫以三萬爲少數。”

嘿嘿,還不死心?

“那再問御史,國朝至今,可是比開朝之初更混亂?還是物產比開朝之初更匱乏?”

“同樣是軍卒,同樣是人,食物豐盛了,生活富裕了,社會穩定了,爲何反倒戰力下降了?”

這話有點把火引到武將身上了。這可真不是故意的,趙曦有些不好意思。

不管是高家,曹家,還是說狄青,都在朝堂上呢。

“軍卒不思進取,軍將懈怠懶散,非一日之過……”

“爾等可看到吾要一日之內完成招工?”

趙曦搶白了這句話,自己都有點想笑了。

“汝……汝…”

汝什麼汝啊?郭申剔也是被趙曦打斷了思路,本來準備一大堆話,結果被趙曦直接摁在一日上了。

對呀,都說的一日……

“殿下此言……”

“殿下所言三年輪崗是爲何意?”

還是沒說出口,又被富弼打斷了。

很顯然,鬥嘴都不是一個層級的。殿下明顯是捎帶着玩的,插渾打科的逗樂子。

若論軍轉民的法度,尚可有立足之地,被殿下帶偏了,直接帶到了軍卒人數上,再論下去,出醜的也只有郭申剔。

從根本上,太子殿下是在爲解決國朝弊端尋出路。奏摺中提及的工錢一項,似有徒木立信之意。

富弼明白,這樣做,相對於改軍制,似乎要緩和很多,也不會有太多的反對。

至於郭申剔,是資歷到了,急需找一個彈劾的目標,從而提升些名望,也好爲下一步謀個好差事。

還是別讓他繼續丟人現眼了。

“富相,所謂轉民,其實就是措辭,是爲避免大理的猜忌。故曦定三年論崗之期。”

“條陳所述,銅鐵礦工,乃兵工雙重身份。且於礦區之責,也是採礦與守衛輪替。”

“至於三年輪崗,曦本意乃激起如今軍卒之中混吃等死之現狀,讓他們能看到活成個人的希望……”

這應該是很明瞭的事,是個人,長個眼就能看明白的。

趙曦沒那麼衝動,現在的情況,他還不到在朝堂指手畫腳的地步,最起碼他認爲還不具備那樣的實力。

早期的利益團體,一半是武勳世家,在朝堂上根本開口的權利。

至於呂、韓、王三家,王素外出,呂公弼外出,唯韓絳在朝,偏偏還是御史中丞,儘管看不慣郭申剔的作爲,在朝堂上還得保持御史臺的一致。

至於摻和銅鐵礦事宜的其他人,還沒看到利益,也不想在此事上表現的搶眼了。

其實這並不算爭議大的議題,只不過是恰巧遇到了郭申剔這個檔口而已。

富弼問話,趙曦便恭敬且客氣的解釋。

太子跟相公對話,把郭申剔直接涼那兒了。

“又如何招工?可如同護衛營選兵?”

這次不是兩千,是近三萬。富弼很擔心汴梁會因爲這個而不堪重負。

“富相,這次招工,護衛營由教導與指揮使出京,爲期半年,分別於國朝各軍州招工。”

“此行招工爲一,傳授護衛營練兵之法爲二,宣傳礦工待遇並激起軍卒向上之心爲三。且所有開銷,護衛營承擔,無須朝廷支付。”

真實的目的,趙曦是想摸清國朝軍伍的底子。

不用多言,富弼也明白。不管是盔甲,還是火器,在未來裝備軍伍是已經定下來的,誰也不想變成那些軍頭變賣的貨物。

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九五一章 意圖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五九五章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六七四章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七五八章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六八八章 等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七九零章 微服私訪(四)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七五四章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八七四章 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