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

富弼如此詢問,基本上相當於朝堂表態了,也就是說這事就這麼定了。

接下來只需要詔令即可。

本來這事應該算是過去了,誰也沒把太子殿下跟郭申剔鬥嘴的事當回事。本來嘛,郭申剔就是刷存在感的,根本就沒鬥嘴的必要。

也是朝堂的大多數人跟銅鐵礦有關聯了,只不過郭申剔乃一家一人,沒有被拉攏進去而已。

可誰也沒想到,一直相當溫和的官家,這次卻發威了。

根本就沒有任何跡象,在第二天,接連下旨了。

呂公弼知益州,並主成都府路軍事;韓絳知襄州,主京西南路軍事;王素知荊州,主荊楚北路軍事。

這幾乎是把從銅鐵礦產地到汴梁的路線給打通了,全部是太子殿下親近的人。

而郭申剔也如願外出了,也是知州,不過是永州……

趙曦都沒有想到他老爹也有果斷的一面。

老爹的聲望是靠寬容積攢的,無論民間還是士林,對於老爹這帝王真說不出什麼來。

雖然做事時有反悔的行爲,還不能持之以恆,但待人上,絕對的仁至義盡,那怕他是對的,也會跟臣工們表示一下,安慰一下。

恐嚇、嚇唬、噴唾沫星子,啥事都受過,甚至也有傳聞相公們的背叛。

雖然因爲擔心也有相應的措施,但事後總是會在繞回來。

沒想到這次居然果斷了一把。

趙禎也不想,只是自覺時日不長了。昨日午夜的一次醒來,曾有一時的恍惚,不知所處,懵懵懂懂的。

他知道,孃胎裡帶着的病,並沒有因爲曦兒的驚豔而減緩多少。

先人還沒有超過六十歲高齡的,他已經快五十了,也就是沒幾年了。

曦兒有些想法他能懂,在剩下的幾年裡,那怕是他去惹人,也得給兒子留下個相對好些的局面。

所以,這一次,他沒有顧忌是不是因言獲罪,是不是違背祖宗戒條了。對於膽敢在朝堂與曦兒爭辯的,他不介意做個惡人。

知制誥是司馬光,起草詔令時也有詢問,見官家如此堅持,也就那樣了。

若真不合適,政事堂會封駁的。

誰知道富弼看了一眼,眼皮都沒擡,直接過了。

應該說整個政事堂的相公們,誰也沒爲郭申剔出頭,似乎覺得官家還是不夠狠。

要說朝堂上沒人憂慮國朝的現狀,那也是不可能的。只不過對於解決這樣積重難返的弊端感覺棘手而已,不得不艱難維持着這個岌岌可危的朝堂。

況且,慶曆年的嘗試,因爲官家的妥協,首倡者範相落個那樣的下場,也是讓那一批人寒心。

如今,說真的,富弼從太子殿下一連串的操作中,似乎看到的曙光。

怎麼說呢,當初他們是改,如今太子殿下的作爲也是改。但改和改卻有大不同。

他們的改,是在原有利益的情況下,重新劃分,或者說打碎了一些人的飯碗。

可太子殿下的改,是在創造新的利益點,不動原有犬牙交錯的利益圈,而是讓人們看到了另外可以獲利的營生,從而自發主動的去做些改變。

要我做和我要做是兩碼事,結果和效率也是兩種境況。

只是太子殿下所選擇的路,還沒見到效果。作爲相公,文官制衡帝王的領頭人,富弼還不能旗幟鮮明的站隊。

他在等,等整個士林傾向的轉變。

話說,君臣一心,自然是一個朝廷的最佳狀態。之所以制衡,太祖太宗時期,並沒有如此經緯分明的界限,是因爲太祖太宗的能力足可以掌控。

因爲擔心子孫不宵,太祖纔有了文官制衡帝王的法度。

只是近百年的存續,演繹成了各自盤算自己利益的現狀。

希望太子殿下真正能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千古帝王吧!

若富弼持這樣的觀點,跟趙曦暢談,趙曦肯定會喊出一聲:知我者彥國也!

可惜,沒這個可能。富弼只是觀望,趙曦也不確定富弼的立場。到了他們這個層級,都很少直白表達的,都在試探,一點一點,慢慢的評摸。

因爲,一旦開誠公佈,話不投機,就意味着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對不同的人,採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護衛營出去了一大半的人,趙曦也就閒下來了,也有時間陪陪妻兒了。

剩下能做的事,除了替老爹處理些朝政,就是跟相公們扯淡了。

真有什麼想法,沒了蘇頌,一個人也太受累。

本來不想放蘇頌出去的,只是考慮蘇頌也很久沒回鄉了,那怕是上次南征,蘇頌都沒時間回鄉。

所以,趙曦把蘇頌放出去了,南向公幹。

不過已經把紡車的圖紙和構件交給將作監了。

趙曦不懂幾錠幾錠的是什麼意思,不過聽蘇頌的介紹,應該跟他知道的那個黃道婆紡車差不多。

接下來的實施纔是關鍵,只是趙曦手邊可用之人太少了。

“毛線的營生,不可能再繼續留在內苑,那個跟食品不一樣,就是軍用睡袋最終也是要搬出內苑的。所以,家裡人需要一個出頭露面的,做滔孃的代言人。”

“你們幾個考慮一下。一旦決定做這個角色,就意味着沒了名分,甚至子嗣也不可能有。”

這是對四個讓自己成人的四個宮女說的。

她們都是女官,授予職銜的。可從本職上,還是東宮的內人,只不過相對於侍候人的宮女,高一點地位而已,還是個下人。

能改變的方法只有一條,就是懷上子嗣。即便那樣,兒女也是滔孃的,能不能陪着她們,全看滔孃的心情。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自家人,也是可憐人。趙曦不介意爲她們提供另外一種活法……替他和滔娘出頭露面去。

都是斷文識字的,甚至琴棋書畫也會點,女紅也都不錯,想來不是愚鈍之人。把東宮管理也算井然有序。

趙曦跟前也實在是沒什麼可用之人。攤子鋪的有些大,曹家、高家的老人,都已經忙的腳不着地了。

趙曦先是跟滔娘溝通了,然後在這個類似家庭會議的場合下提出來,讓她們自己選擇。

這幾個還沒怎樣呢,倒是蘇顏有些蠢蠢欲動……這丫頭,根本就不是個大家閨秀的樣子。

不過心態挺好,也懂得進退,跟滔娘處的不錯,已經插手內苑的諸多事了。

至於段家那位,還只是對詩詞歌賦感興趣,除了抱怨趙曦沒新作,沒其它心思。

後院還算安寧。

第七一七章第七五四章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六七四章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七六六章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五二九章 彈劾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五二九章 彈劾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七七四章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九五一章 意圖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三零二章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四六三章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五九五章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七零五章第四二二章 這樣應該可以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二九六章 揚長避短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六七六章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九四七章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