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

要不說有時候趙曦琢磨不透這時代的精英呢。

他們的認知總是很凌亂,沒有規矩,除了古聖先賢,再沒有任何成體系的學問。

可有時候偏偏又能切中要害。

就像現在,富大相公就說對了。

確實,在這個時代,唯一能作爲硬通貨的,就是糧食。

“富相公所言極是!曦也如此認爲,唯有糧食可作爲衡量錢幣價值。故,曦以爲,新幣制作多寡,應與國朝糧食掛鉤。”

“如此一來,朝廷可通過鑄幣調整,穩定糧食價格。避免出現豐年穀賤傷農,災年穀貴也傷農的現象。”

“比如鬥米三十文,豐年多收,朝廷多鑄幣,也保持鬥米三十文。災年欠收,朝廷少鑄幣,同樣可穩定鬥米三十文……”

趙曦這明顯是胡扯了。趙曦在說這些時,已經混淆並偷換了概念,已經忽略了糧食和錢幣的本源,到底誰纔是衡量標準,那個衡量那個,他混淆了。

問題是,趙曦所說的,確實是這麼個理。

糧食不是多了嗎?很好,錢幣也多了,確實可以維持三十文的糧價……

至於通貨膨脹,趙曦都是一知半解的,這時代應該沒人能懂的。

趙曦也沒以爲朝堂諸公真的傻,不僅不傻,反倒都是精英,人精。

他們確實不懂經濟理論,肯定不如趙曦這個半瓶子水平。可是他們懂糧食。

之所以都認同這個觀點,是因爲各懷心事而已。

糧食爲我所欲,錢幣也爲我所欲也,二者如何兼得,且由殿下鑄幣也。

糧食是要消耗的,新幣肯定也要被儲藏的,至於鑄幣多寡,到時候並不由太子殿下做主,應該是基於糧食作爲標準,由糧食價格決定的。

很好,太子殿下的說法很對。所以都贊同,附議,不再爭論。

趙曦在含糊,朝堂諸公也在含糊,都含糊着議定了新幣鑄造與糧食掛鉤的基調。

就這樣吧,別說什麼國朝是寒門天下,扯淡!

那個窮苦人家,可以養一個不事勞作的半大小子?那個貧寒之家可以讓一串兒子挑燈夜讀?

所謂的寒門,只是相對於前朝,乃至再往前的世家大族而言。

國朝依科考取士不假,而所取的也是讀得起書,養得起讀書人的所謂寒門。

家裡幾畝薄田,湊合過日子的,能識字都算好的了。指望經年求學,還有錢遠赴汴梁殿試,沒點底子的家,沒誰家能扛得住。

也沒那個先生是不吃不喝教你家孩子做學問的。

所以,能在這個朝堂上張嘴咧咧的,沒幾個是真正寒門的。他們最懂的是糧食……

如今,萬事俱備了,只需要統計國朝糧食產量就行了。這也是趙曦真正的目的。

“陛下,諸公,既定下以糧食產出爲基準,但因新幣新制,幣制新穎,考慮民衆認同和喜好的原因。曦以爲,今年之新幣數量,應調查前五年糧食產出之數。”

統計歷來都是有水份的,數字皆在地方官吏的嘴裡,他們只根據需要和可能的利益來定數字。趙曦懂的,所以,他要一個五年的數字。

“且爲確保新幣在各州府郡縣的推行,多寡之分,需要知州知縣確認。故,曦以爲,各州府郡縣所報糧草之奏摺,應有其主官畫押。”

管不管用吧,趙曦需要這個,官府的大印他們未必在意,個人的簽字相對都要慎重些。

不算過分。太子殿下初次主導事務,爲避免混亂,有這樣的要求也說得過去。

人嘛,在思謀事情時,並不能將所有的條件都在腦子裡羅列,基本上是想着目標,然後抓取完成目標的有利因素。

就如現在,太子殿下所說的,所提的,跟各自心思並不衝突,所有的要求都不可能影響到各自的想法實現。

至於背後是什麼,選擇性忽略了。

有人沒忽略,跟太子殿下打交道多的,腦子裡一直有陰謀倆字,可除了涉及鑄幣,真想不到太子殿下還能往哪方面牽扯。

算了,走着看吧,也只能走着看。

朝堂算是把這事先定下來了,至於實施應該還有不短的時間。

不說各州府郡縣報糧食產出的耗時,就是太子殿下的錢監作坊也還沒完工,就是東川那邊,也只是搭建了架子。

接下來太子殿下好像又不着急了,朝廷的詔令下達了,陸續開始有州縣上報了。

很混亂的數字,上報的很隨意,根本到不了趙曦手裡,甚至連執宰都見不着,就被下官給駁回去了。

這裡面有其他訴求和想法,也存在真的是上報的數字慘不忍睹。

“殿下,聽聞鄧州已經駁回三次了……”

蘇頌也不懂趙曦到底幾個意思,國朝鑄幣數量從來不曾有什麼標準的。

他雖然也覺得以糧食爲基準對,可首先得是準確的數據。

就國朝這情況,連田畝都未曾搞清過……田畝!蘇頌突然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

沒用的,最起碼現在是沒用的,即便是瞭解清楚了,那又怎樣?

祖宗法度就是不限制土地的轉賣兼併,不說太子還只是太子,就是太子殿下成官家了,也一樣改變不了這一既定國策。

趙曦看了看蘇頌,看他神情的變化,估計應該是想通了,也就是說,朝堂的諸公都想明白了。

知道了又怎樣?知道糧食產量,從而估算國朝田畝,那又怎樣?

關於國朝田畝的奏報也不是沒有,官家隨時都可以看到,太子殿下也能看到,真真假假,那個是個準數誰也不確定。

那又能怎樣?

倒是新幣的誘惑力更大一些,所以這一次算是相對比較用心的一次清查了。

這些趙曦好像真的不關心,即便在護衛營聊起來,他也還是朝堂的那些話,似乎太子殿下真的就是爲新幣做準備,也只有這一點了。

趙曦倒是忙乎着和蘇頌鼓搗那個什麼毛線。也真就鼓搗出新鮮玩意兒了。

太子殿下稱之爲毛料。此布料有良好的彈性,還柔軟,不皺,保暖也是沒說的。

就是線胚粗了些,也是趙曦不太滿意的地方。

這又是交給蘇頌的事了。

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九三五章 野心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四二二章 這樣應該可以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四二二章 這樣應該可以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四二六章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八章 甲子桃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三四二章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八章 甲子桃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