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

這段時間趙曦動用了所有的關係,不爲啥,就爲羊毛。

蘇頌已經在根據紡車的原理改良,甚至琢磨着跟筒車銜接了,搞成水力紡車。

趙曦很期待,期待蘇頌能在這時候把那個什麼珍妮紡機給搞出來,多少錠多少錠的,趙曦不懂,但他有蘇頌。

這裡面有一件事,讓趙曦覺得很意外。

把羊毛的事交給曹祥了,可曹祥並沒有搞來多少,卻是護衛營的四個指揮使搞來不少。

國朝的官員,不管文武,很少有純粹做官的,都有額外的營生。當然,老包那是個例外。

只是趙曦想不通曹祥這個商賈做不到的事,爲啥自己護衛營的武將做到了?

“殿下,家裡門人基本在河北,河東,地域與高家、石家類同。而種家、折家是西軍,與大夏搭界。”

曹霖這樣說,趙曦就明白了。

原來這也是有由頭的。也怨不得文臣們對武將疑心那麼重了。

一個個擔負着守土之責,還一邊利用守邊的優勢在開展着外貿。

唉,也能理解,且不說國朝就有榷場。按照靠山吃山的原則,這些武勳世家想延續祖上榮光,憑國朝抑武揚文的既定國策,根本不可能。

這一點或許可以利用。

……

軍器監的新城已經有模有樣了,於是在一次朝會上,趙曦交給朝廷一項議題:鑄幣數量的問題。

提出這個議題,首先是表明一點,新的汴梁錢監製錢,可以滿足國朝用度,其他錢監就不必染指新幣制作了。

另外一個,趙曦是想看看國朝這些精英對於錢幣的認識。試着看能不能挖一個坑。

“國朝錢幣歷來不夠用度,若汴梁錢監可制幣無數,當然是越多越好。”

“如今國朝各軍州幣式不統一,導致官員轉任和軍卒更戎多有不便。還望汴梁錢監可儘量制幣,滿足國朝用度。”

一個意思,都是說應該多做,能做多少做多少。

“如太子殿下所言,良幣驅逐劣幣是大勢所趨。此番新幣推出,勢必會導致國朝歷年所制幣種賤用。故,爲黎民計,應議定兌換規程,莫令百姓虧空。”

“新幣推行,應於國朝各軍州府同時進行。故,新幣制幣多寡應聽取州府意見。”

還是一個意思,多做,能做多少做多少。

不管一個個背後的目的是什麼,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不過,都過了腦子,沒有張口胡扯。

只是相公們沒人說話。爲什麼?因爲他們認爲,就朝臣們這般言論,太子殿下不可能想不到,之所以把這事放在朝堂上議論,肯定是另有所圖。

畢竟一直奏對和議政,相公們對於太子殿下胸中經緯還是有所瞭解的。他不是個屁事不懂,由內苑婦女養大的帝王繼承人,更像個經年老吏。

所以,相公們都等着太子殿下後話。

“陛下,諸公,曦以爲錢幣也是一種貨品。所謂物以稀爲貴,過多的鑄幣,導致世面上新幣過於氾濫,勢必影響新幣價值。”

趙曦很想說一般等價物來着,還想就此展開說一下流動性充裕和不足……扯淡了,誰懂的這個?就是說了也是雲裡霧裡的。

“貨品?”

“確實如此。銅爲貨物,諸位認同否?鑄幣只是將銅提煉加工,也還是貨品。只不過它是充當了貨品交易媒介的貨品,也就是作爲中間物使用。”

這樣應該都能懂,也確實懂了,最起碼頷首認同了。至於是否有濫竽充數者,那就管不了了。

“既是貨品自然該有其本身的價值。比如一文,這是大衆認同,也是朝廷規定,到底它的價值該是多少?如何來衡量?”

“只有確定了衡量錢幣作爲貨品的價值標準,纔可以議定新幣每年鑄造的多寡。這也是曦將此議題交於朝堂之因!“

不知道這些臣工們是不是聽懂了,趙曦本來是很清晰的,自己繞着說了半天,也有點糊塗了。

真的,說的有點繞,貨品的衡量標準不就是錢幣嗎?現在又讓找一個衡量錢幣的標準?到底哪個纔是標準?

這道理,趙曦已經在慈明宮講過,趙禎也是聽過的,講了三遍,沒人懂了。趙曦纔將此議題奏請朝堂議定。

怎麼說呢,越是人們不懂,對於趙曦的目的越有利。

最喜歡不懂裝懂的,那樣就更好了。

“衡量標準?銅礦開採多寡不就可以衡量新幣價值嗎?開採的多,新幣則賤,開採的少,新幣則貴……“

我去!這是原材料和成品的關係好不好,這是一體的,是上下游關係,是能作爲衡量標準的大叔!

“此言差矣,殿下所言貴賤乃指新幣,鑄幣多寡也指新幣成品。銅礦開採多寡是決定新幣制作多少的原因,而非吾等需要議定的結論。若如汝所言,東川銅礦能否運送至汴梁錢監,豈不是也是標準乎?”

……

接着又開始了。本來朝議的是新幣制作的數量。結果,整個朝堂議論的話題,從趙曦提到的衡量標準,拉扯到銅礦,接着就拉扯到大理國內形勢,還有人拉扯到到了漕運,甚至有人開始分析長江的水文知識……

一直就這樣,總是談不成正事。

趙曦無所謂,本來就沒指望他們能找到硬通貨作爲標準。

至於什麼佈雷頓森林體系,連趙曦也只是聽說過,趙曦也只知道黃金是作爲衡量標準的。至於緣由,他不懂,也沒準備說這些。

他想說的……

“殿下,今日之議題,殿下可有思謀需要朝廷定奪?”

煩了,富弼被吵吵的煩了,想靜心多想一下太子殿下用意都不行。所以,他直接問了。

只要太子殿下提到了,他再去琢磨這個過程,想必要容易些。

對於財貨方面的問題,富弼,文彥博等等,包括整個朝堂,集中在一起,都未必有太子殿下精通。

何必廢話麼,除了讓太子殿下看笑話,真沒任何意義。

“曦以爲,若有一物可衡量錢幣價值,此物必須是放眼天下,無論州府國度,無論豐年災年,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被所有人認可的物品。”

“糧食?“

富弼是下意識的。因爲唯有糧食,纔是天下人皆認同的貨物,不論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無論豐產還是欠收,不論種族國度,唯有糧食可充當此物。

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七二一章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八五零章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六二六章第二九六章 揚長避短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三七二章 殺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六六七章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七四一章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一零三章 韜光養晦的憋屈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八五零章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五四六章 開始了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五八一章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三八七章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八五零章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八九三章 番騎隊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