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

帳中之人,都是石重貴的心腹親信,最不濟也是和他交好的將領,顯然,石重貴獻策石敬瑭,要提定難軍反攻河西軍隊的想法,是他跟諸將事先商議過的。這不僅說明石重貴心思縝密、不愧是“演武院三傑”,同時也表明在當下的定難軍唐人將領中,石重貴頗有威信與人緣,畢竟少帥這兩個字不是白叫的,否則諸多將領也不可能在這等時候,聚集到石重貴這裡來。

劉知遠是心思剔透之人,年歲不是太大,卻有老奸巨猾之嫌,到底是本可以建立後漢的開國之君,他進帳之後一看衆人的架勢,就知道對方必定在密謀甚麼大事,雖然暫時不知其詳,但憑藉着敏銳的直覺與老道的經驗,他知道現在就是站隊的時候,權衡利弊倒也乾脆,決心站在石重貴一邊。

石重貴有些驚訝,不過眼下這等時候,也不用遮遮掩掩,“劉將軍知曉本將所謀何事?”

劉知遠知道這個時候該說甚麼,抱拳道:“敢請少帥爲定難軍將士之生死存亡謀劃!”

這話怎麼看都沒有問題,即便石重貴沒有奪帥的心思。

“劉將軍果然明銳之人。”楊光遠適時向劉知遠表示了歡迎。

時間緊迫,話已至此,虛情假意不用多言,需得立即部署行動,石重貴也不是沒有擔當的人,眼下既然決定舉事,就容不得半分優柔寡斷,將情況跟劉知遠簡單交代一番,而後道:“若想號令三軍,還得杜重威將軍也站到你我這邊來,否則事發之時,杜重威若是舉兵抵抗,我定難軍便先亂了,也就談不上攻打河西賊軍。”

定難軍唐人四大實權上將,除卻石重貴統領石敬瑭的親軍外,劉知遠、楊光遠、杜重威都有各自的本部部曲。

劉知遠卻搖頭道:“杜重威思慮簡單,且因大帥曾對他有恩,故而對大帥十分愚忠。此番即便我等沒有對大帥不利之心,只想借帥令一用,杜重威也未必會忤逆大帥。”

楊光遠也知曉杜重威的爲人,“杜重威的確是個麻煩。”

石重貴問道:“如之奈何?”

楊光遠和劉知遠相視一眼,前者朝石重貴抱拳道:“若要成事,先要對付此人。”

“楊將軍之意,要殺杜重威?”石重貴訝然。

“天下哪有十全十美之事,爲救一軍而亡一人,眼下只能如此。”楊光遠心思果決。

石重貴到底心地純善,此刻眉眼全是痛苦之色,“某隻想救同袍,從未想過要殺同袍,今同袍尚未救得,卻要先殺我手足,某如何下得去手?”

劉知遠心念轉了轉,忽然道:“不殺也可,只是需得將他誘到這裡來,將其囚禁。”

“他若不來,那該如何?”楊光遠皺了皺眉,覺得劉知遠此計,有些拖泥帶水,但好歹同袍一場,不至於全無感情,還是同意下來,只是仍有顧慮。

“那便只能殺了。”劉知遠道。

“如此,生死由其自身選擇,倒也對得起他。”楊光遠頷首,又對石重貴抱拳,“時間緊迫,請少帥速作決斷!”

石重貴喟然嘆息,也知道此時別無他法。

就在這時候,有人進帳來向石重貴稟報,“李彝殷去見大帥了!”

李彝殷,便是夏州党項首領。

聞言,劉知遠首先色變,道了一聲不好,“我定難軍中,唐人將士不過半數,党項兵馬都在李彝殷手裡,此番舉事,在謀得我唐人將士同心之後,便需要爭取李彝殷之贊同,如今李彝殷去了帥帳,若是大帥跟他有甚麼謀劃,只怕事情不妙!”

衆人聽了這話,都勃然變色。

石重貴站起身,卻道:“劉將軍勿憂,大帥之信李彝殷,還未到勝過你我唐人將領的地步,此番不會有甚麼變故......但你我所謀之事,需得立即行動了!”

當即,石重貴吩咐下來諸番佈置,劉知遠、楊光遠等將,都各自回去召集本部將校,統一部署今夜之行動,而他自己則假意要商量明日戰陣之事,讓人去請杜重威過來。

待得石重貴在帳內埋下伏

兵,杜重威也到了。

前些時日,杜重威率夏州馬軍衝擊禁軍步卒大陣,被陌刀陣迎頭痛擊,傷亡慘重,他自身也負了傷,好在傷得不是太重,這纔沒有被替換了職位。

石重貴肅然坐在將案之後,待杜重威進了帳,也沒有跟他彎彎繞繞,直接將形勢講明,要他號令部曲配合自己,在今夜出擊河西諸軍。

不出劉知遠等人所料,杜重威在聽聞石重貴要軟禁石敬瑭,代行大帥軍令後,斷然表示不能配合,且言辭犀利指摘石重貴不孝不忠。

石重貴別無他法,只得摔杯爲號,帳中伏兵一起涌出,將杜重威制服。後者被捆綁起來之後,大爲惱火,對石重貴破口大罵,言辭惡毒,狀極憤然。左右親兵不忿,進言石重貴將其殺之,石重貴於心不忍,只不過嚴令看守而已。

......

李彝殷是石敬瑭叫過來的,待他進了帳,後者便將石重貴勸他攻打河西軍隊的話,對李彝殷說了,並且問他有何看法。

李彝殷先是表示了驚訝,稍事平緩了情緒後,才字斟句酌的緩緩道:“不過話又說回來,少帥之言,亦不無道理。眼下大軍征戰不利,連日屢敗,將士傷亡慘重,我等又是在鎮外作戰,將士們沒有守土之念,而平生思鄉之情,士氣難免萎靡,少帥有此想法,不失爲權宜之計。”

他一邊說一邊觀察石敬瑭的反應,很是謹慎小心,完全不像是直來直往的馬上民族。

石敬瑭卻沒甚麼表情,語氣也出奇的平靜,他心中有想法,不能讓李彝殷知曉,保持神秘莫測的有效方法,就是隻重複對方的話,“不失爲權宜之計?”

“然也。禁軍戰力之強橫,連日來無人不知,實無不承認之理。敵強我弱,硬拼不得,否則便要自取滅亡,當此之際,該以柔克剛,先行渡過眼前困局,日後再從長計議。”

李彝殷徐徐說道,“大軍離鎮作戰,若戰事順利,自然士氣高昂,戰事不順,難免人心有變。況且禁軍強橫,我軍沒有堅城依仗,反而腹背受敵,形勢的確不利。依某之見,不若與朝廷虛以委蛇,假意攻打河西賊軍,實則尋機從戰場脫身,退回夏州。屆時,以夏州之城堅,以大帥在夏州之經營,以將士守土之決心,以党項各部之後援,以夏州廣袤之地作爲迴旋餘地,足以抵擋禁軍進攻。若能如此,即便我軍不能擊敗禁軍,假以時日,禁軍糧運不濟,必定主動退兵,而大帥之基業得以保全,功業纔有再謀之時。”

石敬瑭微微頷首,“此爲老成之言。”

李彝殷聞言心中一喜,“一切但憑大帥做主。”

表面上,李彝殷每句話都在爲石敬瑭着想,實則不然。

作爲党項首領,李彝殷有自己所處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他有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考量,在他心中,党項人的利益纔是第一位的。石敬瑭能爲党項帶來好處,他自然不惜“鞍前馬後”,但若形勢不利,他首先要謀劃的,也是如何保全黨項勢力。

夏州纔是党項的老巢,回到夏州党項纔有把握應對禁軍進攻,這是其一。

石敬瑭以圖謀河西之名,而行叛亂之實,若是他行將敗亡,李彝殷在夏州才方便有所應對,真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也有能力反戈一擊,將石敬瑭綁了獻給朝廷,如此,党項不說有功,至少可以功過相抵,繼續在夏州生存,保持自身勢力無損,這是其二。

石敬瑭尋思半響,忽而鄭重對李彝殷道:“兄長乃某之左膀右臂,當此危難之際,你我應該齊心協力共渡難關,眼下某有重任託付,不知兄長能否助我?”

李彝殷大義凜然,“大帥吩咐便是。”

石敬瑭肅然道:“重貴所領之驍騎軍,乃是本帥親軍,分量如何毋庸多言,然重貴今日之言,本帥頗爲不喜,爲防他有不該有的心思,本帥之意,請兄長代其統領親軍,不知兄長意下如何?”

李彝殷心頭震驚,隨即喜不自禁,驍騎軍既然是石敬瑭親軍,不僅戰力獨步定難軍,更是常在石敬瑭左右,若是他能統領這支

軍隊,加以滲透控制,日後若要反戈一擊對付石敬瑭,那就方便多了。退一步說,即便日後不謀求對付石敬瑭,但能滲透這支軍隊,也是好處多多,可備不時之需。

當下,李彝殷按捺住心頭喜悅,躬身執禮道:“大帥有命,不敢不從。”

“如此,便有勞兄長了。”石敬瑭高興的說道,隨即,又臉色一黯,不禁長嘆一聲。

“大帥何故嘆息?”李彝殷不解。

石敬瑭惆悵道:“重貴久在軍中,頗有功勳,也得將士信任,此番臨陣換將,平白無故奪了他的職位,只怕他心中不平,而將士頗自驚疑......說到底,重貴並無甚麼過錯。”

“這倒是。”李彝殷也沉吟下來,半響,問石敬瑭,“不知大帥打算如何安置少帥?”

石敬瑭看向李彝殷,眼中露出信任與期待之色,“今,兄長已經代爲統領驍騎軍,大戰之際難免軍務繁忙,不如讓重貴暫代兄長掌管党項兵馬。重貴對党項部曲並不熟悉,也不用擔心他真有甚麼心思,而又免了他忿忿不平和將士猜疑。”

李彝殷愣住,張了張嘴,半響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石敬瑭繼續懇切道:“眼下大軍征戰不利,軍中党項部曲與唐人部曲,正該合舟共濟纔是,不能有半分嫌隙,否則不等禁軍敗我,而我便自亂了。如今,若是能有兄長統帶驍騎軍、重貴統帶党項兵馬,正是兩者親密無間、親如一家的體現,三軍將士見此,勢必同心同德。如是一來,即便此戰不勝,我等也可自保無虞,安然退回夏州!”

李彝殷如同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石敬瑭把驍騎軍都交給了他,自然是對他“無比信任”的體現,他掌握驍騎軍擴大權柄得好處時,沒有半分遲疑,而今石敬瑭要石重貴“暫時”“代爲”執掌党項部曲,他又如何能夠反對?

況且石敬瑭的話可謂入情入理、滴水不漏,讓人沒有反駁餘地。

石敬瑭將李彝殷的神色納在眼底,表面上誠懇迫切,實則心頭冷笑不已。

平心而論,石敬瑭信任石重貴,絕對超過信任李彝殷,就像他信任唐人將士,勝過信任党項部曲,雖然在內心深處,他對誰都未必完全信任。

眼下大軍征戰不利,石敬瑭難免擔心麾下將士有異樣心思,爲了在困局中徹底掌控軍隊,免得大軍生亂,他不得不有所作爲。

換將,令兵將互不熟悉,便是極好的手段。

實際上,石敬瑭要李彝殷統帶驍騎軍,並不是將驍騎軍交給他。驍騎軍既爲他的親軍,自然是他心腹親信最多的部曲,李彝殷空降而來,不過有名無實而已,石敬瑭只需稍用手腕,就能讓李彝殷成爲光桿司令。

而讓石重貴掌握党項兵馬則不同,一方面,石敬瑭是定難軍節度使,党項兵馬受他節制,行事名正言順,在石重貴過去的時候,他再安插心腹義子隨行,就能加深對党項部曲的控制,另一方面,讓石重貴遠離唐人將士,也避免了石重貴真有甚麼異樣舉動。

唐人部曲中沒了石重貴,党項部曲中沒了李彝殷,都不能各自作亂,最終軍權都集中在石敬瑭手裡。

一石數鳥。

當然,在這個計策中,李彝殷受損最大,這也說明,石敬瑭對党項部曲並不如何信任。

“兄長放心,重貴只是暫時代爲統帶党項部曲,待得回到夏州,一切還照原樣。”石敬瑭循循善誘,以打消李彝殷的顧慮。

李彝殷無奈,只得抱拳道:“一切但憑大帥做主。”

他心裡卻想着,就算我不在党項軍中,党項軍那些將領們,也都還會聽我的,我也不怕石重貴真能如何。

“如此,吾心安矣!”石敬瑭露出笑容,“事不宜遲,本帥這就傳令重貴前來,與你交接軍務。”

叫來親兵,石敬瑭吩咐了兩句,讓他去傳石重貴來。

親兵得了令,立即出帳去。然而,只是轉瞬之間,親兵又回到了帳中。

“稟報大帥,少帥已經來了!”

(本章完)

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兩百三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1)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十五 接城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六 水寨(4)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六十六 郭威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五 水寨(3)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一百二十九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下)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兩百三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2)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三十八 踏營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