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

“可汗受石敬瑭巧言蠱惑,興兵冒犯了皇帝陛下,這實在是無心之失。事實上,可汗向來敬仰皇帝陛下,一直都想跟大唐交好。這回可汗發兵靈州,實際上也是因爲石敬瑭說靈州出了大唐叛賊,想要據土自專,可汗本着爲大唐分憂的想法,這才領兵前來,熟料事實並非如此,可汗是受了石敬瑭那賊人的矇騙啊!”

回鶻使者四十多歲的年紀,明顯是個混血,身上有漢人的影子,漢話也說得頗爲流利,看起來不是那麼面目可憎,此時他痛心疾首的說道,“可汗心知犯下大錯,所以想要彌補。既然現在弄清楚了,石敬瑭纔是大唐的叛臣,可汗本着與大唐交好的心思,願意裡應外合,幫助陛下平定此賊!”

他這番話說出來後,很期待的看着李從璟,在他心裡,李從璟應該會很高興,因爲藥羅葛狄銀的提議,不僅讓唐軍減少了一半敵人,而且還能幫助唐軍對付石敬瑭,那勝利便唾手可得,李從璟怎會不願意不高興?

然而回鶻使者失望了,高居御用案後的李從璟,臉上並沒有任何色彩,一雙平靜無波的眸子裡,只有些微的揶揄之色。

李從璟心思莫測,吐蕃使者不敢怠慢,也連忙道:“我涼州也是受了石敬瑭的欺騙,這才觸犯了皇帝陛下,我涼州兵馬願意傾盡全力,助皇帝陛下殺敗石敬瑭,只求與大唐交好,自此和平相處。”

聽到這裡,李從璟終於肯出聲,卻是微笑的反問了一句:“和平相處?”

“是!和平相處!”吐蕃使者和回鶻使者一起道,“我回鶻可汗願意接受大唐的冊封,自此永不侵犯大唐的邊境!”

“接受冊封”這句話,並非無的放矢,數十年前他們就接受過後樑的冊封。

使者說出這樣的話,完全是因爲這些時日以來,他們被大唐禁軍打得損失慘重,眼看不敵就要敗亡了,一方面心服口服,另一方面也是沒有辦法,所以就想要效仿前人前事,求得一個平安,先走了再說。

至於成爲大唐名義上的臣子,這對他們來說也沒甚麼大不了的,至少不存在丟臉的問題,而至於此番成功身退之後如何跟大唐相處,那也未必就是做大唐的忠臣,但不停向唐朝廷要求好處,例如說求取公主、索要賞賜之類的,則是題中應有之意,他們不犯邊劫掠就少了很多收入,這些收入自然需要以另一種方式來補償,而中原爲了邊境穩定也大多願意花財消災,此間門道,回鶻、吐蕃這些種族早已摸得清清楚楚。

吐蕃、回鶻使者在說出這樣的話後,就等着大唐皇帝降下隆恩,在他們看來這是對雙方都好的事——收服異族爲臣,這對大唐皇帝而言,也是一份莫大的功績,足以彰顯大唐的強盛,而大唐皇帝也會被萬民稱頌,留芳青史。

不得不說,河西之地的民族融合,至少讓他們清楚了中原人的思維方式,所以回鶻、吐蕃使者認爲,面前的大唐皇帝必然應允他們的請求。

但是很可惜,眼下的大唐皇帝,並沒有這樣的心思。

李從璟臉上的玩味之意已經消失,因爲他看出了回鶻、吐

蕃使者的“志在必得”,他的眼神變化落在第五姑娘眼裡,後者再看回鶻、吐蕃使者時,臉上已經有些嘲諷之意——爾等還真是一點都不瞭解陛下啊!

“回去告訴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獻出涼、甘、肅三州之地,雙手奉上民冊,而後白衣到洛陽謝罪,朕或許會考慮留下他們的人頭。”李從璟嘴裡說出來的話,讓回鶻和吐蕃使者,驚訝的張大了嘴。

愣了好半響,回鶻使者才艱難道:“陛下這是何意?”

“朕的話說得不夠清楚?”李從璟聲音清冷,“那朕不妨說得更直白些:涼、甘、肅三州,興兵犯我邊塞,縱馬掠我城池,舉刀殺我子民,其行十惡不赦,罪不容誅!若是爾等識相,便乖乖解甲、獻城、請罪,否則,我大唐鐵甲旦夕而至,必定讓爾等明白甚麼叫殘忍!”

回鶻、吐蕃使者面面相覷,滿眼都是不可思議,心頭已經震驚到了極點。

吐蕃使者聲音顫抖道:“眼下兩軍對壘,皇帝陛下難道不欲迅速平定戰事,而要我等浴血死戰不成?”

“浴血死戰?好啊!”李從璟眼神閃過一抹不屑,“再戰三日,且看爾等的腦袋還在不在肩膀上!”

回鶻、吐蕃使者信心滿滿的前來,怎麼也不曾料想,會遭遇這樣一盆當頭冷水。難道眼前的大唐皇帝就不知道,兩軍再戰必然死傷更多,會給唐軍也帶來巨大的損失?

一時間,兩人大感手足無措。面前的大唐皇帝就像一隻老虎,根本就不理會你拋給他的食物,一定要把你一口吞進肚子,在這種情況下,和談還怎麼談得下去?

在回鶻、甘州使者無言的時候,李從璟擺擺手,用驅趕蒼蠅一般的語氣道:“還站在這裡做甚麼,且回去將朕的旨意告訴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明日,兩軍陣前見勝負。”

這話的意思,分明就是,以朕的禁軍戰力,無需跟爾等談條件,朕就是要打!打到你們五體投地,打到你們沒有還手的餘地,再去接收爾等的土地百姓!

說到這,李從璟像是想起了甚麼,嘴角動了動,笑意有些詭譎,“或許杜論祿加還不知,朕的南路大軍已經打到了蘭州,不日就將進抵涼州了?”

......

見石重貴掀帳歸來,聚集在帳中的將領們立即起身,關切而滿懷期待的詢問:“大帥可納了少帥之策?”

石重貴黑着臉從將領們中間走過,一屁股坐在將案後,把橫刀取下來重重仍在案桌上,“不曾。”

“這......”將領們面面相覷,臉色都很不好看。

“少帥之策,於情於理,皆爲良計,大帥爲何不納?”有人用不解而憤懣的語氣道,這話說出來,怨氣顯而易見。

“大帥不聽,某也沒有辦法。”石重貴垂着腦袋,想到氣結處,不禁狠狠擊節。

“如是看來,大帥是鐵了心要一條道走到黑......眼下形勢如此,大帥仍舊固執己見,我軍只怕難逃覆滅了......”說話的人不禁長嘆一聲。

“禁軍悍勇姑且不說,甲堅兵利遠甚於我,強弓勁弩和陌刀陣,更是我軍之剋星,依末將之見,戰不三日,我軍必敗......”

“豈止如此,某看靈州城

中的李紹城也緩過氣了,明日必定率軍出城,我軍腹背受敵,情勢危矣!”

“唉,這可如何是好......”

石重貴擡頭看着衆將長吁短嘆,心頭五味雜陳翻江倒海,難受到了極處。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爲三軍將士計,依某看,我等是時候有所動作了。”說這話的是楊光遠,他目光中閃爍着凌厲之色。

“楊將軍何意?”石重貴訝然問。

“少帥之策既爲良策,大帥不行之,難道我等便不能自行之?”楊光遠語出驚人。

此言一出,頓時引得衆人議論紛紛。

“沒有軍令,我等怎麼擅自行動?”石重貴搖搖頭。

楊光遠卻不這樣認爲,他顯然決心已定,“定難軍,大唐之定難軍也;朔方軍,大唐之朔方軍也。以大唐之定難軍,攻大唐之朔方軍,此之謂何?如此也就罷了,那涼、甘、肅三州的兵馬,自入境之日起,便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殺我同胞害我百姓,如同禽獸一般,你我身爲唐人,豈能與之爲伍?諸位,連日以來,難道爾等對賊人之惡行,便沒有半分不忿?”

聚集在帳中的都是定難軍中的唐人將校,對楊光遠的話俱都感同身受,當下附和聲四起。

“你我身爲唐人,豈有與異族狼狽爲奸,殘害血肉同胞,壞我唐人江山的道理?今,陛下御駕親征,可見其平定邊患之決心,而連日數十戰,五萬禁軍姑且讓你我奈何不得,陛下手中可是有禁軍驍勇二十萬,即便此番你我倖免於難,來日又如何?”

楊光遠繼續道,說到最後,目光如電,“眼下大軍敗局已定,若不趁此最後機會,率將士合力殺賊,爲大唐社稷立下微末功勞,難道還等着來日,你我皆被刀斧加身,而親族亦揹負叛國罪名,含恨九泉嗎?!”

一番話深得衆心,將校們爭相表示贊同。

石重貴沉默良久,“將軍意欲如何行動?”

“奪帥帳,行帥令!不如此,不足以號令三軍!”楊光遠堅定道。

石重貴心如刀絞,五官都糾結到了一處,“事情已經到了必須如此的地步了嗎?”

“不如此,你我皆不能活!”楊光遠咬牙道,見石重貴神色痛苦,頓了頓,嘆息一聲,語氣倍顯沉重,又帶着一股大徹大悟的意味,“少帥應當知曉,這天下,早已不是藩鎮稱雄的天下,而是朝廷一統的天下了......若是放在以前,藩鎮或可自立大業,我等將士也願意以死報效大帥,但而今,若不能報效朝廷,恐怕就真的只能去死。”

石重貴垂首默然,他知道這就是實情,這就是如今的天下大勢,末了嘆息道:“若使定難軍殺賊有功,屆時再向陛下求情,大帥或可免於一死......”

楊光遠等互相看看,俱都沒有甚麼言語。

“事已至此,只得這般行事了。”石重貴終也下定了決心,“不過即便奪了帥帳,要號令三軍將士,還得劉知遠、杜重威兩位將軍也配合才行......”

他剛說完這句話,親兵進帳稟報,說是劉知遠求見。

劉知遠進帳後,一看帳內的陣勢和衆人的神態,竟然直接開口道:“少帥但有所命,末將願意效死!”

(本章完)

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五十八 總攻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有關李嗣源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二 鬼斧十手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