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

進到帥帳用帥令下達了軍令,石重貴沒有在帥案後多作停留,而是重新站回了帳中,向平日一般肅立面對帥位。

與石敬瑭反目,石重貴心神大傷,這等時候實難再衝鋒陷陣。而定難軍有劉知遠、楊光遠領頭出擊,也不會出甚麼岔子。

李彝殷沒有放到陣前去,石重貴不放心,另外,石敬瑭調李彝殷統領驍騎軍、石重貴統領党項部曲的軍令已經擬就,這正便宜了石重貴,他方纔去了一趟党項大營,手執軍令,也就將戰事安排下來。

李彝殷和石敬瑭都被看押在大帳裡,有石重貴的親兵嚴密戒備,倒也不用擔心出甚麼大問題。無論石敬瑭如何認爲,本質上石重貴並沒有害石敬瑭的心思,此時也自然不會爲難他。

此時,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聚集在大帳中,正等到了使者從唐軍營地中歸來。滿懷期望和必得把握的藥羅葛狄銀與杜論祿加,在聽到使者的回報後,不可思議的面面相覷,滿眼都是無法置信。

“唐皇帝沒有答應我等的請求?這怎麼可能!”杜論祿加終於忍不住跳起來,激動得滿面通紅,“我涼、甘、肅三州的兵馬臨陣倒戈,襲擊石敬瑭的兵馬,讓唐皇帝坐收漁翁之利,他竟然不允?這天下竟會有這樣的事,白撿的便宜不要?!”

藥羅葛狄銀面沉如水,盯着使者一字字問道:“你可有跟唐皇帝說清楚,我涼、甘、肅三州,不是跟唐軍共同出擊夏州兵馬,而是讓唐軍隔岸觀火,只等大勢已定的時候,出營平定戰事?”

與唐軍共同出擊,和河西兵馬自行出擊,差別很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前者河西可以有陰謀詭計,借與唐軍共同行動之名,暗地與夏州兵馬勾結,給唐軍埋下險境,而後者則沒有這種可能。

“我等的確是如此言說的,奈何唐皇帝就是不答應!”回鶻使者哭喪着臉,分外委屈。

藥羅葛狄銀五官扭曲,臉上肌肉抽動了半響,還是不肯放棄,又問道:“那唐皇帝到底爲何不答應?難不成是不願冊封本汗?”

杜論祿加聞言連忙表態,“若是唐皇帝不願降下恩典,本汗不要求被冊封就是,只要此番能讓我等兵馬安然退回,不被唐軍繼續攻打,別說本汗可以不要諸多好處,那唐皇帝有甚麼要求,也大可以提出來!”

他說這番話,就有再度遣使唐軍營地,作第二回努力的想法,畢竟現在他願意做更多讓步。

涼州使者聽了杜論祿加這話,眼神好一陣閃爍,最後硬着頭皮在藥羅葛狄銀的目光下,湊到杜論祿加耳邊,對他低語道:“唐皇帝方纔說,他已經遣軍從南面出擊,不日就將攻到涼州......”

“甚麼?竟有這等事?!”杜論祿加大驚,隨即便僵在那裡,失魂落魄愣了好半響,臨了回過神來,立即咬牙切齒,心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唐皇帝竟要圖謀涼、甘、肅等地!怪不得他不願與我等聯手共擊石敬瑭,他就是要與我等繼續戰下去,將我等兵馬都斬殺在此處,如是進軍河西,就沒太大阻礙了!”

藥羅葛狄銀滿懷不解的看向杜論祿加,待得杜論祿加跟他稍加解釋,他也禁不住義憤填膺,從喉嚨裡發出狼一般的低吼,“唐皇帝竟有這般野心,簡直是瘋了!他竟然圖謀我回鶻之地,簡直是喪心病狂!”

“唐皇帝的胃口也太大了!”

兩人發泄一番,臨了杜論祿加先冷靜下來,擠着眉頭苦澀道:“然則若是我軍敗亡在此處,若是唐皇帝的其它兵馬也如眼前鐵甲這般精銳,那你我的涼、甘

、肅等州......此刻已是危如累卵......”

藥羅葛狄銀忍了半天,纔沒有露出愁眉苦臉的神色,“若是如此......你我的確不能在此再耽擱下去了,必須要立即回軍涼、甘、肅!”

“確實如此!”

兩人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讀到了濃烈的荒誕之意。

的確很荒誕。

就在不久前,他們剛進入靈州的時候,還野心勃勃信心滿滿,要打到中原去,要攻佔洛陽。他們不僅想大肆搶掠大發橫財,還有過要入主中原的念頭.....如今不過是與唐軍交戰數日,就只想着如何保命了。

傳說大唐有禁軍二十萬,而眼下靈州的唐軍,不過五萬上下而已。就這,姑且已經讓他們性命危殆,若是那二十萬禁軍聚在一起,全數出動,那該是何等景象,擁有何等威力......

這讓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都感到極度無奈、無力。

唐軍怎會強橫如斯?

大唐竟又強橫到了這等地步?

這個問題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無暇顧及,他們迅速拿定主意,“立即再度遣使唐營,稟報唐皇帝,我等願對唐皇帝俯首稱臣,並且明日就盡出軍中酒肉去勞軍,只要唐皇帝願意,我等兵馬解甲半數也無不可......無論如何,先穩住唐軍,迷惑唐皇帝......如此我等今夜才能遁走......下令全軍,捨棄一切輜重並及掠來的財貨,人銜枚、馬裹蹄,輕裝簡行......”

此刻,杜論祿加與藥羅葛狄銀再也顧不得甚麼財貨,眼下還是保命要緊。唯有保得軍力與性命,才能迅速回去河西設防,應對唐軍攻打河西。

佈置完這些,杜論祿加與藥羅葛狄銀再度相視,不禁同時長嘆。無論他們心性如何,此刻都冒出一個想法:早知如今,何必當初。

早知唐軍如此強橫,當日何苦來侵犯大唐邊境......但誰又能知曉,唐軍竟然強橫到這般地步,而唐皇帝竟又如此不可理喻,完全不按規矩辦事。

想到最後,杜論祿加和藥羅葛狄銀,同時恨得牙癢,對石敬瑭唾罵不止。

......

杜論祿加和藥羅葛狄銀沒有等到各自的使者再度從唐營回來,他們等到的是定難軍向河西軍隊發動突襲的異變,而這個時候,杜論祿加已經從藥羅葛狄銀處歸來,正在自家帳中安排今夜撤退事宜。

“怎麼回事?”聽到帳外炸響的動靜,杜論祿加立即從座位上驚起,衝到大帳外向遠處眺望。

“敵襲!”

“敵襲!”

“敵襲!”

涼州戰士的大呼小叫此起彼伏,如同平靜海面上驟然升騰的巨浪。

“可汗,大事不好!敵軍襲營!”

有弄清事態的軍校,率先急奔過來,在杜論祿加面前惶恐的稟報。

黑夜裡,遼闊的營地一眼望不到邊,遠處清輝千里,近處營火如海,在天與地交接的地方,人潮鼎沸,無數將士聚在一處形成團團巨大黑影,正向涼州大營衝擊。大火驟起,涼州兵馬慌忙迎擊,營中的將士先後急奔出帳,慌亂奔走,人呼馬叫夾雜在一起,亂糟糟一團,有人撞翻了火盆,燒着了軍帳,有人相互撞在一起,倒在地上又連忙爬起來。

寒意從腳底升起,直衝脊背,杜論祿加如墜冰窟。一抹世間最大的恐懼憑空瀰漫而來,如同月光一般將他籠罩其中,讓他四肢僵硬,幾乎不能行動。

杜論祿加艱難的張了張嘴,

卻甚麼聲音也發不出來,連手指都動彈不得,像是被無數絲線纏住固定了一般。費了莫大力氣,以極大的毅力,杜論祿加終是掙脫了那分明只是一瞬間卻恆久如春秋的身體僵硬,扯開嗓子大喊:“休得驚慌,分營迎敵!”

再看向其它方向,四面八方皆是襲營的敵軍,人潮、黑影、火光不分彼此,看不清有多少人,但千軍萬馬是必不會少的,涼州將士在慌亂迎擊、奔走,章法大亂。

將目光放得更遠了些,杜論祿加連忙看向回鶻營地,卻見彼處也是火光大起,映紅夜空,喧鬧的廝殺聲清晰可聞,戰況必然同樣激烈。

“唐軍竟然會夜襲我營,唐軍竟然會夜襲我營......”杜論祿加心如死水。

“稟報可汗,不是唐軍,是夏州兵馬!”

“甚麼?怎會是夏州兵馬?!”

杜論祿加欲哭無淚,此刻他還不能知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引得夏州兵馬突然臨陣倒戈,夜襲河西軍營,但有一點是萬分確定了,他捶胸頓足幾乎要哭出來:“本汗在涼州呆得好好的,爲何要興兵大唐邊境,爲何要到靈州來啊!”

......

唐軍營地,李從璟負手站在望樓上,將靈州城外聯軍大營的亂象看在眼裡,面色一如既往的不見半分波瀾,除卻淡淡的君王威嚴外,渾身上下沒有一絲其它氣息。

石重貴的使者他已經見到了,所以他知道二十里之外的聯軍營地正在發生甚麼。

燈火通明的唐軍營地中,各部兵馬都已分批集結,牽馬而立的精騎將士,持盾按刀的步卒精銳,無不是嚴陣以待,在靜候軍令。

但李從璟沒有讓大軍立即出營的打算,靈州城外聯軍營地的這趟渾水,他還不打算立即趟進去——至少得等到這趟渾水紋理清晰之後,禁軍纔會有所行動。黑夜裡的亂象異變,誰也不知道會有多少險惡,哪怕他願意相信石重貴。

“臣有一事不明,不知陛下可否賜教。”桑維翰躬立在李從璟側後,此時拱手而問。

在得到李從璟的示意後,桑維翰繼續道:“陛下先前,爲何不假意答應杜論祿加與藥羅葛狄銀所請?讓河西軍隊攻打夏州兵馬,令其兩敗俱傷,豈非正好可以削弱賊軍,而我禁軍坐收漁利?”

“原因很簡單,沒有必要。”李從璟淡淡道,“先假意答應賊人所請,事後卻突然變卦,揮師攻打賊軍?如此出爾反爾,豈是我煌煌大唐應有之所爲。”

轉身看向桑維翰,李從璟眼神清冷,“我大唐要得河西,便堂堂正正得。何須這般陰謀算計,失信於天下,令諸邦恥笑?朕要讓諸邦知曉,我大唐的禁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攻城掠地不靠其它,唯憑戰力。惟其如此,方能讓諸邦諸族,皆畏懼我禁軍戰力,方能令諸邦諸族,對我大唐心服口服。惟其如此,彼等事後纔不敢有任何作亂之心!”

“原來是這樣。”桑維翰恍然大悟。

李從璟一揮衣袖,負手背後,“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之言,並不適合我大唐攻略河西、西域等地,爲何?我能伐謀伐交,彼也能爲之,我靠伐謀伐交而勝,彼也能效仿之。唯獨我大唐精甲之戰力,是諸邦諸族不能效仿的。故此,國強軍強纔是根本,纔是會令四海臣服的利器。”

“此番出兵河西、西域,朕便是要讓諸邦諸族,都見識到我大唐國力、禁軍戰力,敬我大唐,畏我大唐!如是,日後我大唐精甲所到之處,何愁諸國諸族不自相伐謀伐交,爭先恐後臣服於我大唐腳下?”

(本章完)

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六十七 搜刮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十九 何衝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封推感言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四十八 劫道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二十 天下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五 水寨(3)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