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

桑維翰是有悟性的,立即道:“此番定難軍將校臨陣倒戈,不就是因爲畏懼我禁軍戰力?與我禁軍戰,則兵敗身死,前途盡毀。彼等將校,豈能不懼?不願身死道隕,想要謀求功利,便只能效忠朝廷!”

李從璟微微頷首,“這是放諸四海皆通行的道理。”

桑維翰尋思片刻,又道:“不過今夜定難軍反攻河西賊軍,卻是讓河西賊人不是因我禁軍而敗的了。”

李從璟擺擺手,“此言差矣。定難軍之倒戈,便是因禁軍強橫,河西賊軍之敗,追根揭底還是因我禁軍之盛。且朕拒絕賊人所請,已是表明我唐人志氣,彼輩即便僥倖逃歸河西,日後再面對我大唐精甲,亦同樣會心生畏懼。”

桑維翰拱手歎服:“陛下英明!”

......

定難軍與河西軍半夜激戰,一直持續到天明。

待得旭日東昇,霞光普照大地,萬事萬物皆能看得清楚後,李從璟這才讓禁軍出營。而這個時候,定難軍與河西軍的激戰也接近尾聲,因爲二者營地相連,且定難軍發難突然的緣故,河西軍遭受慘敗並無甚麼懸念。禁軍趕到的時候,大勢已定,交戰的動靜也已變小。

在李從璟的號令下,禁軍沒有衝進河西軍營去,而是將其圍了起來,在將河西殘餘兵馬退路盡斷的同時,任由定難軍結束戰事。這等佈置,對定難軍也是一種牽制,兩軍戰罷後,無論李從璟如何處置定難軍,禁軍都能從容應付。

Wωω✿Tтkan✿¢O

不久,李從璟得到軍報,藥羅葛狄銀與杜論祿加已經逃竄,身旁的兵馬只有千百之數。此事在李從璟的預料之中,昨夜兩軍交戰時,他便得到了有河西軍隊逃走的消息。

追殺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是題中應有之意,交給禁軍精騎即可,不用李從璟操甚麼心。

從始至終,李從璟都沒有踏進河西軍營,他腳下的望樓高過十丈,足以看清戰場大勢。

靈州城外的河西軍隊有三五萬之數,連營十數裡,一眼望去如林如海。只不過因爲定難軍昨夜縱火的關係,到了此時,營地已經面目全非,軍帳、營牆都已殘敗,血火的殘骸中黑煙嫋嫋,橫七豎八的屍體與兵刃觸目驚心,血腥味和焦糊味瀰漫開來,真個一座煉獄。

隨着李從璟下令定難軍打掃戰場,營地中充斥着螞蟻大小的定難軍將士,在各處忙忙碌碌。禁軍依舊在營外列陣,只等定難軍將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之後,再對他們進行處置。

雖然昨夜定難軍立下大功,但畢竟是作亂之軍,李從璟要不要將他們繳械整頓,亦或是乾脆遣散,都在可以考慮的範圍內。

靈州城依舊沉靜,像是結束繁重勞作後,疲憊坐在田壟間,沉默抽旱菸的邊地漢子。汗水還未消散,肌肉中還有力量,氣質蒼涼而厚重。

在望樓上靜靜看着這等場景,李從璟的心緒並無甚麼起伏。戎馬多年,類似的場景他看得夠多了。若說此時心中有甚麼感慨,無非是清晰的意識到,靈州城的戰事已經結束。

靈州城的戰事既然已經結束,被圍的靈武縣自然也會迎來曙光。但對大舉出動的大唐禁軍而言,戰爭還遠未結束,眼下

不過是解決了石敬瑭作亂與河西軍隊犯邊的問題,接下來,禁軍的兵鋒要降臨涼州、甘州、肅州,去沙州與歸義軍匯合,還要掃平西域。

......

李紹城消瘦得厲害,甲冑戰袍也不再幹淨,跟在深山裡呆了半年的人差不多,但挺直腰板立在李從璟面前時,仍然顯得精神抖擻,如這不屈的靈州一樣。李從璟執其手,喟嘆道:“國之有將軍,大幸也。此番平賊,朔方軍首功!”

李紹城再拜,“不敢言功,能爲陛下牽馬墜蹬,是紹城之大幸!”

李從璟褒獎再三,李紹城謙虛不已。

李從璟又看向李紹城身後的高審思,微笑道:“高將軍雄風依舊,此番卻是把靈州守得比壽春更加堅固,朕心甚慰。”

高審思抱拳低首,“爲陛下守疆土,臣萬死不辭!”

李從璟點點頭,將目光放得更遠了些,對跟在李紹城身後的朔方軍將校們道:“朔方軍,國之重盾,諸位將士,都乃我大唐驍勇!有爾等駐守邊地,方有大唐百姓安居樂業,方有朕在洛陽安心國事,朔方軍,威武!”

朔方軍將校抱拳齊聲:“陛下威武!”

李從璟擡起右手,如攬日月,“大唐威武!”

衆將士奮然大喝:“大唐威武!”

其聲,由百而千,由千而萬,一浪高過一浪,響徹在靈州上空。

是時,日上三竿,正是大戰方畢之時。數十里戰場屍體鋪陳,血跡未乾。

禁軍也好,朔方軍也罷,皆大唐銳士。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華夏自古出雄師,中國曆來爲強邦。

關西老秦軍,十年掃六合。漢武精騎三十萬,不破樓蘭誓不還。太宗開疆萬萬裡,大唐天威懾四夷。

看白起,爲國滅敵逾百萬,一生征戰不訴難。看衛霍,踏破草原如漫步,不敢賊奴敢南顧。看薛禮,將軍三箭定天山,英姿卓絕美名傳。

將士百戰方爲雄,馬革裹屍不改容!爲國之盾護君民,爲國之矛擊不臣!

護君民,擊不臣,漢唐雄風憑誰問,鐵骨錚錚!

——大唐軍曲,再度在沙場上炸響。

在朔方,在邊地。

日後還要在河西,在西域。

沙場秋點兵!

......

沙場征戰銳士縱橫,金戈鐵馬血染戰甲,壯懷激烈豪情千古,此固可歌可泣,然眼前事仍舊瑣碎,需得李從璟勞心勞神。

石敬瑭跑了。

在李從璟召見石重貴和李彝殷的時候,石敬瑭逃離了定難軍的看守,在一衆親兵死忠的搭救護衛下,衝出了大營。

李從璟自然不會讓石敬瑭跑掉,下令精騎追擊。

若是讓石敬瑭逃回夏州去,以他在夏州的多年經營,未必不能據堅城而守,在夏州北廣袤的荒漠中與禁軍周旋。

那將是個大麻煩,最不濟也會分散禁軍兵力,影響禁軍西征的大業。

這場追擊,持續了兩日兩夜,唐軍從靈州一直追到鹽州。

是夜,率先追上石敬瑭的,不是禁軍精騎,而是劉知遠與楊光遠率領的百十親兵。

——在追擊的過程中,他倆比禁軍還要賣命,比瘋狗還要瘋狂。

原因無它,他倆的家眷都在夏州。若是讓石敬瑭逃了回去,其家眷親族勢必在第一時間,被石敬瑭盡數誅殺。所以他倆不得不拼盡所有力氣。

爲了減輕戰馬負擔,提高追擊速度,其部士卒甚至脫去了甲冑。如是,傷亡幾乎翻倍,一路上也不知丟下多少屍體、傷員,但最終還真讓他們如願了。

小村外,只剩下十餘騎的石敬瑭,被劉知遠和楊光遠團團圍住。裡三層外三層的火把下,石敬瑭等十餘人分外狼狽,兩日夜的奔波與疲憊,讓他們此刻看起來的確與喪家之犬分外神似。

看着圍成圓陣,將石敬瑭護在中間,持刀躬身備戰的十餘士卒,楊光遠眉頭大皺,冷冷道:“死到臨頭,爾等還打算抵抗不成?速速放下兵刃,看在同袍一場的份上,本將或可饒爾等不死!”

石敬瑭怨毒的盯向楊光遠與劉知遠,恨得牙都要咬碎,“本帥平素對爾等不薄,想不到臨陣之際,爾等竟然叛主投敵,爾等的良心都讓狗吃了不成?”

劉知遠默然不語,楊光遠則是面目猙獰道:“放你的狗屁!是你背叛朝廷,不忠不仁,想要圖謀不軌,我等又豈能與你爲伍,被天下人唾罵!”

石敬瑭衣衫不整,大汗淋漓,額頭上青筋暴突,雙目通紅,此時齜牙咧嘴,渾如一隻即將陷入瘋狂的野狼,“忘恩負義的東西,也敢口出狂言,就不怕閃了舌頭!想我石敬瑭英雄一世,怎麼就讓你等賊子掌握了軍權......”

劉知遠終於露出不耐之色,“廢話這麼多作甚!衆將士聽令,此乃國家叛賊,罪不容誅,殺了!”

一聲令下,百十銳士再不遲疑,轟然殺奔過去。

那十餘人,漸漸被淹沒在人羣中。

到得最後,便只剩下一羣士卒圍着一具倒下的屍體,瘋狂揮動手中兵刃。

待將士散開,楊光遠望着快被剁成碎肉的石敬瑭,不屑的吐了口唾沫,對劉知遠道:“陛下之令,是讓你我將他帶回去,此番你我卻將他殺了,陛下會不會怪罪你我?”

劉知遠坐在馬背上安穩如山,“此賊雖然叛國,好歹卻是駙馬,若是將他活着帶回去,陛下臉上難免無光。今日你我將他殺了,正是幫陛下消了心頭之患,陛下又豈會怪罪你我?”

楊光遠沉吟着頷首,隨即便道:“割下此賊頭顱帶回去!”

後晉開國之君石敬瑭,就這樣在這不知名的小村外,被昔日的部將下令一羣不知名的將士圍殺至死,除了腦袋還算完整,幾乎被剁成肉醬。

沒有大雨突至,沒有電閃雷鳴,也沒有臨死大悟,更沒有壯懷激烈,石敬瑭死得乾脆利落,死得突如其來,死得沒有掙扎餘地——他甚至連話都未說完。

英雄的時候固然光芒萬丈,活着的時候或許殫盡竭慮,但該死的時候卻也不過一陣微風。

就如李存勖。

——當然,石敬瑭沒有與李存勖相提並論的資格。

(本章完)

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四 水寨(2)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六十六 郭威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十八 攻克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十八 攻克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九 一載相識十載別(3)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四十 勢運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七十三 經營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