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

揚州的造船之事並沒有看起來那般簡單,用於船體的堅固樟木、楠木也不是隨處可見,不過李從璟既然把事情安排給了王樸、朱元等人,自然也會給予他們相應的便利與支持,朝廷在人才供應與物資供應上,都會毫不吝嗇,真正讓王樸、朱元等人感到犯難的,還是李從璟定下的年產八百艘的指標。

“江水流動快,於船臺造船時,船未造成,卻易被江水沖走,尋常時要固定船艦,特別是大型船艦,需要耗費許多物資人力。但凡看守在建船艦,每船需得三戶之民,且船艦維修時,亦有這般顧慮。揚州船臺要如常辦差,又要年造新船八百艘,確有許多難度,頂多......能造六百艘。”在府衙細議船廠諸事的時候,朱元如是說道。

李從璟不打算在這件事情上讓步,“來年攻滅淮南,水師是爲重中之重,無論是渡江南下圍攻金陵,還是杜絕吳國水師運送各地淮南兵,僅靠江陵水師斷然不夠,眼下淮南雖然失了揚州,畢竟在金陵、江州、丹陽湖還有幾處船臺,揚州年造大小船艦八百艘,不能再少了。”

他稍微沉吟一下,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你方纔說船艦不易固定、容易被江水沖走的問題,本宮這裡倒是有個解決方法。”

朱元正在苦惱躊躇,李從璟的目標他完不成,李從璟又態度強硬,難道要他日夜趕工不成,那可是有極大施工風險的,搞不好旬月間就會鬧出許多人命,這下聽得李從璟有解決施工難題的法子,頓時來了精神,“請太子賜教。”

李從璟笑了笑,把船塢的技術掏了出來,“你們在船臺裡挖個大坑,在這其中建造船艦,等船艦建造好了,再掘開一道口子,將江水引進來,這樣船艦就能浮起來駛出去。”

朱元很快想通了其中關節,不禁精神大振,“太子真是高見!如此一來,在建船艦免了被沖走的顧慮,建造起來不知要省力多少,維修船隻亦是省工!”

他大喜起身,向李從璟一禮,“有太子賜下的這等良方,年造船艦八百艘,卑職一定完成!”

李從璟示意他不用激動,“這個大坑的名字,本宮也給你想好了,就叫船塢吧。”

......

夏日雨水總是比冬日要大些,噼裡啪啦落在四處,將連日的燥熱清掃一空,既讓人覺得清爽,又能帶來許多涼意,實在跟冬日的太陽一般,是上天的恩賜。

亭子四邊的窗子都開着,大雨在窗外滂沱,煙雨朦朧,絲絲涼意浸入閣樓來,讓人神清氣爽。莫離與史虛白在閣樓中對坐,既是對弈,也在暢談,兩人都是白衫革帶的裝扮,倍顯風流之態。

“江淮十四州,何等錦繡繁華之地,淮南視爲掌上明珠,國運之所繫。一年來數度遣兵北上,不惜耗盡財賦、兵甲、儲糧,與王師做殊死之爭。然而莫兄坐鎮江北,卻穩如泰山應對自若,天縱之謀信手拈來,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便將淮南之反撲消弭於無形。這等從容不迫,怕是周郎火燒赤壁之姿,也不見得更爲高明,虛白每每思之,皆是神往不已。”史虛白由衷的說道,充滿欽佩感慨之色。

莫離拈棋落子

,微笑道:“史兄太過謬讚。倒是離在江北,也曾聽說史兄‘中原方橫流,獨江淮阜......’之論,乍然聞之,驚爲天人,也是驚出一身冷汗。後來史兄進言徐知誥舍湖南、江淮之其一,亦是驚心動魄之言,如若徐知誥果真聽信史兄之策,王師即便得了其中一地,也是如坐鍼氈。哪能如現在這般,借兩地之戰,將淮南多年韜光養晦之功,輕鬆化解?”

雨落屋檐之聲,在仁者君子聽來,勝過一切絲竹管絃之樂,但這也比不上莫離與史虛白的交談之音。

從年齡上說,史虛白稍長一些,但從閱歷上言,足跡縱橫南北西東萬里之地的莫離,無疑讓史虛白也佩服得很,兩人都是胸有丘壑的飽學之輩,性子又有相通之處,故而一見如故,早早便是相談甚歡。

“說起江淮之戰,離也不過是做些收官的事罷了,太子纔是真正打開局面的人。史兄的欽佩之言,實在該向太子說纔是。”莫離今天沒有多去搖動他的摺扇,說着不禁輕嘆一聲,“以史兄之才,在淮南不得用,豈是史兄之失,實乃淮南之失也!”

史虛白麪上倒無介懷之色,坦然道:“得用與否,皆是命數,虛白何能強求?得用則進言於廟堂之上,不得用則閒居於江湖之遠,虛白並不執念聞達於諸侯,能躬耕于田畝之中,足以了此殘生。”

莫離搖頭正色道:“史兄乃是名士,又正當盛年,怎可如此暴殄自身才學?兄之名,太子也是久聞,只恨不能早些見到,此番若是史兄願意,離願引薦。”

史虛白喟然嘆息,“廟堂之事,虛白確已無意。不過太子之名,如雷貫耳,諸多事蹟,也是耳熟能詳,若能一晤,足慰平生。”

兩人都是世間難得的才子,進能揮毫灑墨定國是,安邦理政撫蒼生,退能斜陽竹亭一壺酒,笑看天下與諸侯。

若是史虛白果真在淮南得到重用,在徐知誥面前擁有媲美莫離之於李從璟的份量,則兩人以天下爲棋盤鬥智鬥勇,未必遜色於張儀與公孫衍的風采。

如今,兩人註定是無法效仿張儀與公孫衍,夢迴春秋戰國了,只是不知會不會有另一番景象?

......

“吳越王位朝廷不能立即給你,不過可以先封你爲越王,日後若是有功,兩年內可晉封吳越王。”

李從璟在案牘後說出這話的時候,立在堂中的錢元瓘渾身一震。

聞聽李從璟召見,錢元瓘急急忙忙趕到,在偏廳候了許久,才被李從璟叫過來。進門後看到忙於案牘的太子,他本以爲李從璟不會有好果子給他吃,卻沒想到李從璟一開口就將事情完全挑明。

能先封越王,日後再尋機晉封吳越王,已是完全滿足了錢元瓘心中所想。不過錢元瓘委實覺得太突然太意外太直接,而且覺得奇怪,因爲錢小桔現在還在驛館裡,一直沒有得到李從璟召見,就不用說被李從璟收下。

李從璟見錢元瓘半響沒反應,擡了下頭,微微皺眉,“如何?還不滿意?”

錢元瓘聞言立即驚醒過來,又見李從璟皺起了眉頭,連忙下拜謝恩,“謝太子殿下!如此隆恩,臣怎敢不滿?”

李從璟也不知有沒有點頭,反正目光又挪回了書冊上,但錢元瓘也不是傻子,見李從璟沒有讓他走的意思,就琢磨這李從璟應該是還有甚麼要求沒提,等着他自己說出來——李從璟的慷慨本就不會沒有理由的。

在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前,錢元瓘先猛然意識到一個問題,不由得驚道:“太子方纔說......兩年內?”

兩年,這個時間未免太具體太準確太短暫了些,但短暫並不代表就是好事,那也可能意味着兩年過了,錢元瓘沒有滿足朝廷的條件,朝廷就不給他吳越王了。

李從璟放下玉筆,靠在扶背上,看向錢元瓘,“此番歸去之後,你好生厲兵秣馬,兩年之內朝廷必定有詔。”說到這,李從璟眼神嚴厲了兩分,“屆時再出兵,若還不能沙場建功,你當知道後果。”

錢元瓘神色凜然,連忙俯身應是,知道這就是朝廷的要求。看李從璟的眼色,錢元瓘便清楚,屆時若是再沒辦成差事,莫說吳越王位沒有,只怕越王之位亦是不保。

言罷,錢元瓘又還是覺得好奇,“兩年之內,朝廷將再起對淮南的戰事?”

李從璟露出不悅之色,帶着一分太子威嚴一分太子之怒,“你覺得兩年時間,朝廷不能平了淮南?”

錢元瓘雙目睜大,心頭巨震,他着實想不到,李從璟竟有兩年而滅吳國之心!

“臣不敢!”錢元瓘顧不得想太多,連忙拜倒在地,“太子與陛下雄才大略,兩年之內必定掃平淮南!”

李從璟這才露出滿意之色,旋即緩和了語氣,露出微笑與勉勵之色,“屆時錢塘兵馬倘若立得功勳,吳越王位必然由你承襲,本宮與陛下都對你抱有諸多期望,還望你時時惕厲自身,不要辜負國恩。”

“臣必當盡心竭力,報效太子與陛下,不敢有辱使命!”錢元瓘大聲道。

李從璟滿意的點點頭,“既是如此,此事便這般定下,本宮事務繁忙,就不送你了。”

“不敢勞太子相送,臣告退!”錢元瓘叩拜謝恩,步步後退到門口,才轉身出門。

走在離開府衙的路上,錢元瓘忽然猛地一拍腦袋,剎那間苦惱萬分:方纔李從璟沒提錢小桔,他也被李從璟唬得一愣一愣的無暇詢問,只是此時就這樣出來離開了,那錢小桔到底是要獻,還是不用獻了?

獻吧,李從璟沒提,更連召見都沒有;不獻吧,先前第五姑娘已經來看過,而且也沒有回絕......這讓錢元瓘陷入了深深糾結之中,實在不能明白李從璟的打算,苦惱不已。

......

錢元瓘走後,李從璟又開始處理文書,不時,第五姑娘走進來,對他說道:“莫離帶着史虛白來求見。”

“史虛白?這些時日怎麼把他給忘了?”李從璟輕輕拍了拍額頭,讓第五姑娘吩咐下去茶水,他自己站起身,理衣整冠,以示尊重,這才讓人傳莫離和史虛白。

————————

本書網頁端的“月推薦”“月點擊”兩相數據顯示異常,已經在聯繫處理,大夥兒不要驚慌,更不要被那兩個莫名的數字迷惑...

(本章完)

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有關李嗣源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封推感言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上)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三十七 襲城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二 神仙山(1)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三十七 襲城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九 他的屠刀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