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

(一萬一千字)

洛陽,宮城,文明殿。

文明殿是李嗣源朝會羣臣的地方,今日亦在這裡召見吳國使臣。

吳國使臣是來求和的,由同平章事、戶部尚書駱知詳領頭,此時就立在殿中。國書已經遞交上去,駱知詳靜候李嗣源發話。大唐的朝臣位列兩班,看向他的眼神不算銳利逼人,但勝者看敗者的戲謔之色,卻是絲毫不加掩飾。

駱知詳自然不好受,但此時除卻恭敬等候,別無他法。

事實上,自打到了洛陽,雖說不曾爲大唐官員刻意爲難過,但大到宰相小到員外郎,甚至是驛館裡的尋常差役,看他們這些吳國使臣的眼色,無不是帶着俯視之意,雖然禮節無失,但言行舉止的細節處,卻是半分也談不上客氣,就像誰都能騎在他頭上拉屎撒尿。

自感尊嚴受辱的駱知詳,心頭既是憤怒又是悲涼。

今日被李嗣源召見,駱知詳已經打定主意,定要施展平生所學,效仿那張儀蘇秦,以三寸不爛之舌,爲吳國挽回尊嚴,不惜舌戰羣儒,也要說動大唐君臣暫罷楚地戰事,免得大唐真以爲吳國人人可欺!

李嗣源高坐皇位,打開國書漫不經心看了幾眼。

國書自然是以楊溥的口吻寫的,書中自稱吳唐帝奉書大唐皇帝,請求息兵修好,願意將李嗣源當作兄長,年年進貢。

李嗣源將國書隨意丟到皇案上,冷笑道:“自高祖立國,太宗開疆,大江南北便是我大唐土地。楊溥僭越稱帝,與逆臣賊子何異?此番不乖乖到洛陽來負荊請罪,還敢自稱吳皇帝,堂而皇之派遣使臣持國書入朝,是覺得朕昏庸不成?”

“陛下......”駱知詳心頭微震,就要施展口才,與李嗣源周旋一二。

李嗣源卻無意聽他長篇大論,擺了擺手,對他道:“你此番入朝,無非是想要說服朕罷了楚地之兵,哼,朕又不是昏君,豈是憑你三寸之舌就能說動的?回去告訴楊溥,叫他速速到洛陽來朝見,親自向朕謝罪。否則,朕當立即進兵金陵,借淮南府庫,犒賞王師將士,屆時可沒有爾等求饒的機會!”

駱知詳臉上陣青陣白,“陛下此言......”

“退下吧。”李從璟揮揮手,不容置疑道。

“陛下,臣......”駱知詳還想說甚麼,卻見李嗣源已經將視線從他身上挪開,看向了一旁的任圜。

“任公,今年各州縣夏收情況如何?”

“正要稟報陛下,今夏豐收......”

被忽略的駱知詳張了張嘴,悲憤不已,氣得渾身顫抖,卻也沒有半分辦法。最終,在沒有人理他,甚至沒有看他的時候,他頹然離開大殿。

自此之後,李嗣源再沒有召見過吳國使臣。

駱知詳離開洛陽的時候,甚至都沒有大唐官員相送。

......

徐知誥轟的一把推開房門,滿面陰沉的大步走進屋內,將正在銅鏡前卸妝的丞相夫人驚得渾身一抖,手上的金釵當即不小心刺進手指,疼得她啊呀一聲叫喚,低頭看時手指上已是冒出血珠來。

“都退下!”徐知誥掀簾進到內間,負手一站,冷麪將丫鬟們都斥退。

“夫君,這是怎麼了?”丞相夫人三十多歲的模樣,正是風情萬種、韻味無限的年紀,她看到徐知誥臉黑如墨,眼神可怕的如同一隻受傷的狼,心頭不免又驚又怕,也顧不得去處理手上的傷口,連忙起身來問。

聽到丫鬟關門的聲音,徐知誥臉上的僞裝,瞬間被他自己撕得乾乾淨淨,通紅的雙眸裡盡是猙獰可怖之色,他向前一把猛地抓住婦人,不由分說的將她拽到牀前,將花容失色的婦人粗暴的甩到牀邊,伸手就去解自己的腰帶。

“夫君......”婦人被摔的跪趴在牀前,膝蓋一陣鑽心的生疼,眼淚不受控制就涌出來,她回頭去看徐知誥,對被對方一把捏住脖子,宰羊一般將她的腦袋扳回去,好似極度不願看到她的臉一般。

“夫君......你......妾身......啊!”婦人被徐知誥一把扣住下顎下的脖子,無法順暢呼吸,臉漲得一片通紅,她像狗一樣被按在牀前,脖子和膝蓋疼的無法忍受,正在她無助而驚慌的落淚之際,突然感到裙襬被撩起,褻褲被呼的一下扯去,兩片半月一片冰涼,緊接着那物什就進了洞。

婦人毫無準備,彼處一片生澀,乍然被和尚撞針,頓時疼得撕心裂肺,淚水滂沱而出,慘叫連連。偏偏和尚如同發了瘋的野狗,撞鐘的力氣大得沒法形容,婦人頓時生不如死。

“哭鬧甚麼!”徐知誥低吼一聲,一巴掌毫不憐惜甩在婦人臉上,留下五個清晰的指印。婦人多年來何曾經受過這等對待,又驚又恐的同時,又覺得極度委屈,身下更是痛不欲生,哪裡忍得住哭叫?

“哭,哭,叫你哭!”徐知誥動作不停,那響聲不絕耳語,他扇完婦人巴掌,又去撕扯婦人的頭髮,將婦人的腦袋死死按在牀上,恨不得用婦人的腦袋將牀按穿。

婦人大半邊臉都埋進了褥子裡,臉紅如血,五官扭曲,頭髮胡亂披散,淚水很快打溼被褥。被折磨得快要窒息的婦人,漸漸身體就沒了力氣,任由徐知誥擺佈,只是哽噎抽泣不停。

不曾想她沒了動靜,徐知誥卻更加惱怒,一把抓起婦人的腦袋,捏着她那張白嫩的臉,“叫啊,怎麼不叫了?叫啊!”

“你......讓妾身去死吧......”婦人整張臉被一隻大手捏的分外扭曲,歪斜的嘴裡發出絕望的聲音。

“好,我讓你去死,讓你去死!”徐知誥桀桀笑出聲,又將婦人的腦袋死死按進被褥裡,神情扭曲惡如厲鬼,和尚的動作更加猛烈,疾風驟雨,將牀都撞得不停顫動,吱吱響個不停。

——他先前接到青衣衙門稟報,周宗告訴他,眼線在揚州看到林安心跟在李從璟身邊,在各處遊玩——這讓徐知誥怒不可遏,當場摔了茶杯。但更讓他無法接受的,是他在看到周宗神色閃躲,好似話未說完,嚴厲追問時,周宗支支吾吾的說,林安心跟李從璟舉止親密,就像,就像已經......後來青衣衙門花費重金,收買府衙僕役,終於得到了林安心在李從璟房裡一夜未出的消息。

徐知誥早就將林安心視作禁臠,但凡金陵的人物,只要是誰多看了林安心兩眼,事後都會被青衣衙門查得底-褲都不剩,卻不曾想自己垂涎了多年的獵物,最終自己沒得到,竟然還落到了李從璟手裡!

徐知誥只要一想到林安心那禍國殃民的傾城之貌,一想到李從璟趴在那具完美無暇的身體上蠕動,一想到那張平素寫滿生人勿近的臉滿是痛並享受的神情,一想到那黃鸝般清脆動人的聲音變成了呻-吟,他就邪火與怒火橫生,恨不得將金陵掀翻!

這等時候他跑到婦人這裡來發泄,哪裡會有半分憐惜?

婦人一邊哭泣一邊慘叫,徐知誥起初還興致盎然,但衝鋒陷陣到一半,想到林安心的模樣,心頭就跟火燒一樣,他不看婦人的臉,幻想身下的婦人是他夢寐已久的那具身體,卻抵不住婦人身上的氣味是那般與她不一樣......

千軍萬馬沒有出奔,興致卻已一瀉千里,幾乎要軟-掉的徐知誥一巴掌狠狠打在月亮上,“大聲點,你沒吃飯?大聲叫!”

猶覺得不滿意,又把婦人從牀邊提起來,一把丟到案桌上,婦人沒坐穩摔倒在地,磕破了嘴脣,眼看婦人流了血,徐知誥陡然興致大增,又是一巴掌甩在婦人臉上,這下婦人嘴邊流的血更多了,徐知誥狂亂笑個不停,再度把婦人翻過身來,又提槍上陣......

——據說,那一夜後,丞相夫人一個月沒有露面見人,從丫鬟的隻言片語中,有人得知夫人翌日已是鼻青臉腫,面目全非。比臉上更慘的是周身肌膚,幾乎都沒一片好肉,而比周身肌膚更不堪的,則是那地方......爲丞相夫人療養身子的大夫,噤若寒蟬,半個字都不敢向旁人透露......

......

同樣的時候,揚州府衙裡,氤氳依稀的燈光中,一男一女卻是水乳-交融。

最後,在一陣連續而高昂的“殿下”的呼喊聲中,四肢趴在榻上的美人,和在她背後縱馬馳騁的將軍,一起上升到雲端,看見了江山如畫。

一陣窸窸窣窣,林安心考拉一般纏抱着李從璟,櫻桃般的臉上香汗淋漓,枕着李從璟寬闊溫暖的胸膛,滿臉都是幸福和滿足,輕聲軟語說着情話。

窗外下起了雨,淋淋漓漓的雨聲,猶如世間最動聽的音樂。

“殿下,安心想要去廣州。”林安心的臉在李從璟胸前蹭來蹭去。

李從璟有些好奇,“去廣州做甚麼?”

“殿下平定淮南後,接下來就輪到廣州了,安心先去爲殿下探探路也是好的。”林安心拿纖細修長手指在李從璟胸前畫圈圈。

李從璟抱着她,憐惜道:“那會不會太辛苦了些?”

林安心擡起頭來,凝望着近在咫尺的李從璟,雙眸亮得厲害,“日後殿下會有一整座江山,安心跟着殿下坐享榮華,總得爲殿下做點甚麼纔是......安心不能像桃大當家那樣,從頭就陪着殿下打下整座江山,但至少,也得送殿下一方山河。”

李從璟心頭感動,不禁與她深情對視,一手撫上她的臉龐,愛意無限。

他的手不知何時又滑到那兩座山峰上,流連忘返,壞笑道:“你這裡不就有一方山河嗎?”

林安心羞得拍了李從璟胸口一下,“殿下......”

李從璟嘿然一笑,遂又翻身再戰。

......

駱知詳從洛陽回到金陵時,已是八月。

李嗣源對待吳國議和之事的態度,快馬已經先一步傳回了金陵,吳人對此的反應分爲兩種,一是憤慨不已,一是憂心忡忡。

駱知詳到大丞相府時,徐知誥已經和衆多幕僚坐在一處,只是不同於江淮之戰前的羣英薈萃,眼下堂中的俊才卻是顯得匱乏了些。

史虛白、韓熙載、盧絳、蒯鰲、馬仁裕等都已不在,除卻周宗這個老人外,便是徐玠、孫忌等人有資歷、得重用,至於其他人,除卻一些資質平庸的,就是新近被徐知誥提拔的陳覺、查文徽等人,但地位遠遠談不上顯赫。

好在本該在楚地坐鎮的宋齊丘,不知何時回到了金陵,這纔算是穩定了幕僚大局,不至於讓大丞相府顯出人才不濟之象。

“北賊今得江淮,雖氣焰囂張,但方經大戰,料來一兩年內也不會出兵楚地,這正是大吳穩固在楚地根基的時機。唯有將楚地民政處理完善,來年北賊來犯,我等纔好借楚地之財,與北賊相搏。”

論及眼下天下大勢,周宗如此說道。

宋齊丘不贊同周宗的意見,他搖頭道:“我久在楚地,知曉北賊兵馬的情況,彼部自益陽之敗後,雖有反攻之舉,但並不曾破水沉舟,如若北賊不願放棄楚地,彼部必是在等江淮北賊馳援,好到時再一同發力。”

就周宗與宋齊丘的觀念,衆幕僚的意見分爲兩派,爭論了許久,也沒有得出統一答案。

駱知詳道:“某自洛陽南歸時,曾見北賊兵馬班師,有數萬之衆,打聽到是侍衛親軍,想來北賊既然班師,則是意欲打算暫作休整。”

宋齊丘搖頭,“北賊回師洛陽的兵馬,大抵只有三萬之衆,是爲了拱衛洛陽,避免大軍征戰江南時,有宵小之輩趁機起事。”

江淮十四州,雖然已經完全被大唐收入囊中,到底地方太大,青衣衙門的眼線還是能打探到不少消息。

臨了,徐知誥做了最終指示,“江淮之戰,朝廷損耗錢糧太多,府庫糧倉爲之一空,更且失去十四州富足之地,當此之際,楚地民政要緊,務必要使得來年楚地能反哺朝廷!至於江淮北賊短期內是否南下,則不用太過擔心。彼部要進入楚地,必要經過鄂州,我已令武昌節度使柴再用嚴密防備,一切無虞!”

柴再用之子柴克宏,戰死在和州,他對大唐當然恨之入骨,有他坐鎮武昌防備江北,的確足以讓徐知誥放心。

......

武昌節度使治鄂州,鄂州州治江夏,即是後世武漢市江夏區一帶,而今時的武昌城,則是後世的鄂城市。

鄂州轄境頗大,與江北蘄、黃、沔三州隔江相望,如今唐軍主力半在揚州一帶,半在黃州一帶,故而徐知誥在楚地東線以鄂州防備江淮唐軍,西線則在嶽州佈置重兵,並且集結水師主力嚴陣以待。

鄂州、嶽州,由長江串聯,以水師相通,足夠相互支援,加之背後是廣闊吳地,是以能應對一切情況,這也是徐知誥之所以有把握的地方。

以鄂州、嶽州斷絕江淮唐軍直接南下道路,唐軍將被迫自洞庭湖西北的澧州進入楚地,不僅無法在楚地開闢第二處戰場,達到兩面夾擊楚地吳軍的目的,而且也必須從西邊正面進攻防線堅固的益陽。

——若是如此,則吳軍在楚地佔盡地利與先機,唐軍縱然驍勇善戰,也休想輕言奪下湖南。

時近日暮,鄂州城中,武昌節度使柴再用結束了一天的軍政事務,拖着頗顯疲倦的身子,來到祠堂上香。

牌位中,有一個赫然是柴克宏的靈位。

柴再用望着柴克宏的靈位,黯然神傷,無言良久。

天色完全黑下來,柴再用喟然一嘆,“我戎馬一身,拼命博得高位,最終卻沒能讓你遠離殺伐,一生富貴,反而叫你戰死沙場,屍首分離,此乃爲父之過也......”

說話間不禁老淚縱橫,好半響不能自己。好歹平復了情緒,柴再用眼中迸射出殺意,決然道:“吾兒克宏,你且放心,爲父必定爲你報仇雪恨,殺盡北賊!”

夜風吹拂,燭火搖曳不定,似要熄滅。

柴再用還未離開祠堂,就得到心腹急忙來報,“大帥,有唐使渡江而來,想要見大帥!”

“唐使?不見!”柴再用斷然揮袖,“告訴來人,趕緊滾回江北,倘若停留,休怪我翻臉無情,城前殺使!”

心腹遲疑片刻,忽而湊過來,對柴再用耳語兩句。

柴再用雙目陡然瞪大,充斥着不可置信之色,雙手也跟着顫抖起來,“果真?”

心腹肅然點頭。

不時,離開祠堂的柴再用,腳步匆匆到了後院,打開書房的門,當他看到書房中站立的人時,頓時如遭雷擊,“克宏?果真是你?你沒有戰死?”

“父親!”柴克宏一聲悲呼,伏地而拜,“不肖子拜見父親!”

......

江北。

繁星如海,清輝落於四野。

距離江面不到十里處的一片林子後,有萬千唐軍甲士默然肅立,一眼望不到盡頭。

林子前,西方鄴與孟平並肩而立,同望江南鄂州城的方向。

“數月前將軍奔襲和州,夜燒烏江糧倉,擒獲柴克宏,彼時將軍就早早散佈柴克宏被陣斬的消息,這等遠見卓識,平實在是敬佩不已。”孟平的聲音輕輕響起。

西方鄴含笑道:“某不過是個粗人,雖然征戰半生,卻也只是識得沙場戰陣之術。深謀遠慮決勝千里這等事,並非是某所擅長的,此計也非是某的主意。”

“哦?那是何人?”孟平好奇道,轉念一想,“莫非又是那進士三甲?是江文蔚,張易,還是朱元?”

“非是一人之功,而是三人合力。”西方鄴嘿然一笑,將當時的情況娓娓道來,“我等俘獲柴克宏的翌日,停留於雞籠山一帶,設伏全椒縣南援的兵馬,柴克宏醒來後,曾試圖賄賂江文蔚,而使自己脫身,此事還鬧了個笑話。之後幾人便自陳身份,熟悉起來,江文蔚這三人,在太子問對時,就對楚地戰事頗有看法,是以在得知柴克宏之父柴再用鎮守武昌後,就起了勸降柴克宏,而後用柴克宏勸降柴再用,好打開楚地局面的心思。”

“雖說勸降柴克宏沒有當日就成,但因爲有了這個打算,我等便從當日就散佈柴克宏被殺的消息,設伏全椒縣淮南兵後,還找了個身材與柴克宏差不多的軍士,給他換上柴克宏的甲冑,再摘走了頭顱......”

孟平聽完西方鄴的陳述,在對箇中細節都瞭解之後,不禁也笑起來,“若是柴克宏果真能勸降了柴再用,此事倒也足以傳爲一段佳話。多年後再想起柴克宏賄賂江文蔚的趣事,也足以浮一大白。”

“的確如此。”西方鄴開懷道。

孟平望着鄂州城,收斂了笑意,沉吟下來,“然則,柴克宏勸降柴再用,能否成功?”

西方鄴的神色也肅穆起來,默然片刻,才緩緩道:“若是柴克宏能勸降柴再用,則鄂州防線不復存在,我殿前軍將不費吹灰之力渡江南下,有此出其不意之便,從背後殺穿楚地吳軍就將很是容易,屆時與郭威、夏魯奇等人聯手,要定楚地,只在旦夕之間。”

頓了頓,沉聲道:“若是不能......”

孟平目光凜然,“若是不能,則血戰湖南!”

......

兩人對坐敘談,聽罷柴克宏被俘後的遭遇,柴再用感慨良多,卻忽然又沉下臉來,“如此說來,此番你到鄂州來,是奉唐軍之令,來勸我投降?”

柴克宏斂眉道:“是,父親。”

柴再用冷哼一聲,叱道:“你覺得我會做叛國之臣嗎?!”

柴克宏眼中泛起淚光,“可是父親,兒如今已是唐軍將領,倘若父親不投降,來日怕是要沙場相見,父親......”

“你糊塗!”柴再用猛然站起身,負手在堂中來回踱步,又指着柴克宏,滿臉恨鐵不成鋼,“你當初怎麼就着了唐軍的道,你爲何就成了唐軍的俘虜?如今你投降唐軍,已經是辜負國恩,我豈能再對不起朝廷?此事斷無可能!”

“父親!”柴克宏淚水奪眶,“六年來,大唐得江陵、平兩川、威服契丹,而今又一年而得江淮,如日中天,陛下與太子皆是雄才大略,他日必定一統天下,還請父親看清局勢,棄暗投明!”

“棄暗投明?胡扯!”柴再用大怒,“想我一世英名,怎生就得了你這麼個不肖子?!”

柴克宏伏地而拜,以頭叩地,痛哭道:“是兒不肖,然事已至此,還請父親謀紓家難!”

柴再用氣得雙手發抖,心頭既是憤怒又是悲涼。

“父親且先息怒。”柴克宏掏出一封書信,遞給柴再用,“這裡有太子手書一封,請父親覽之。”

柴再用不由得怔了怔,“太子寫給我的?”

他深感意外,因爲李從璟征戰多年,還從未在戰前給敵將寫過書信。

這可是一份殊榮,足見李從璟對他的重視。

但是轉念一想,柴再用又沒了喜色,太子的信,內容自然無非是宣揚自身威武與大唐國威,再用高高在上的語氣,施捨恩德一般勸他投降,最後再剛柔並濟,威脅如果他不投降,則領大軍來伐......

柴再用拆開信來看。

書信的確出自李從璟之手,信中內容也是勸柴再用投降,不過遣詞造句都分外講究,沒有盛氣凌人大展太子之威,而是用親和的語氣表達了對柴再用的敬佩之情,並且就事論事提到天成二年的石首之戰。

“石首一役,公率淮南水師西來,與我驍將馬懷遠血戰七日,我部數千將士以逸待勞,據水寨隔江之險、挾鐵鏈鎖江之便,差幾不能抵擋將軍兵鋒。若非江陵先定,援軍後至,石首必爲將軍所破,將軍之威,彼時我已知矣......”

柴再用心頭哼了一聲,對李從璟的褒獎頗爲受用,又見李從璟並無追究他石首之役罪責的意思,心頭略鬆。

“自黃巢亂天下以來,神州分裂,社稷沉淪,此非天災,實屬君王失德——君失其鹿,而羣雄逐之。家國不幸,個人何能獨善其身,以將軍之軍略,本該有藥師、仁貴之功,青史留名爲後人稱頌,如今卻獨居鄂州一隅,此豈是將軍之失?實乃朝廷之失也......”

讀到這裡,柴再用心頭怔然,想不到李從璟竟能這樣痛陳先人之失,胸懷亦是這樣廣大,言語可謂分外真誠。

“時天下不幸,國家分崩離析,內亂不休,外夷侵擾,唐人何至於此?從璟雖不才,亦不敢妄自菲薄,遂十八投軍伍,立志重整河山,爾來一十有二年矣。蒙天不棄,國人齊心,今終蕩平江北,而從璟不敢片刻自喜,皆因江南仍是諸侯割據......”

柴再用心頭悵然,李從璟年紀輕輕,數年間幾乎是半定天下,原本他以爲對方必定是氣勢逼人、志得意滿之輩,不曾想竟然這般謙遜,將功勞都歸結於時運與衆人,而且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實在是明君之姿......

“將軍有雄奇軍略,此乃國家所需也,將軍若能爲國征戰,他日藥師、仁貴之功,何足掛齒?若能得與將軍同袍征戰,實乃平生幸事......”

“我謂將軍: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將軍既受天賜大才,何以不爲國盡忠,匡扶社稷?”

“今我在江淮,他日必定入楚,屆時過鄂州,望能與將軍把酒言歡......”

柴再用看罷書信,掩卷而嘆,默然良久。

如此太子,竟然這般看重於他,不管有多少水分,都讓人心折。而李從璟最後一句話也挑明瞭,來日他必定會來到楚地,這也就意味着,柴再用或者跟李從璟把酒言歡,或者跟李從璟沙場相見。

柴克宏見柴再用沉思不語,不敢說話,只是關切的望着他。

時間悄然流逝,不知不覺間,雞鳴聲起。

燭火低,天將明。

柴再用終是嘆息一聲,起身,向東方一拜,“太子德服天下,區區再用,豈敢不從太子之令?”

柴克宏聞言大喜,“父親英明!”

......

天還沒亮,鄂州監軍張義方就起了牀,穿戴好後拉開窗子,瞧見天空還有點點星辰。

不同於中原喜好用宦官做監軍,吳國的監軍都是朝臣,張義方品行端正,甚得徐知誥看重,月前來到鄂州做監軍。

張義方想起臨行前徐知誥的囑託,“時局堪稱危殆,江淮北賊去向不明,鄂州重地對大吳格外關鍵,公今往之,是身負重

任,望公謹慎行事,與國家共度時艱。”

他到鄂州後的日子,所見所聞都深爲滿意,柴再用治軍嚴明,時如有警,乃是難得的大將之才,而且他知道柴再用幾乎日日進祠堂,常言要爲柴克宏報仇雪恨,其心日月可鑑。

故此張義方給金陵的回報,向來都是鄂州堅不可摧。

寫完今日的例報,張義方放下毛筆,拿起來吹了吹,倍覺滿意。

忽的,府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像是精騎在奔馳,待其近在耳旁,又驟然消失,這讓張義方有些不明所以,暗暗想到:“莫不是有緊急軍情,大帥遣人來護送我去府上議事?”

沒等張義方想明白,數十精甲衝進府中,直奔此間而來。

張義方打開房門,正要問個究竟,迎面撲來一名將校,一腳就踹在他胸前,將他踢倒在地,而後跟進兩步,拔刀出鞘,只聽得一聲短促的金屬摩擦聲,張義方正喝問一聲“爾等要作甚”,就見寒光一閃,緊接着他脖子一涼,突然就覺得視野飄飛起來,最後竟然看到自己無頭屍體倒向地上,脖頸處血涌如泉......

將校不是別人,正是柴克宏,可憐張義方還沒明白過來發生了甚麼,就被他一刀削了腦袋,命喪黃泉。

殺了張義方,柴克宏沉着臉出門,嘴裡吐出幾個冰冷至極的字,“一個不留!”

百十甲士,衝向府中各處。

......

節度使府衙,柴再用披掛齊整,召集諸將匯聚一堂。堂外,百名親兵披甲持刀,嚴陣以待。

不時,柴克宏帶領精騎趕回,驅馬至府門,滾落馬鞍後,趕到議事堂來,甲冑上還殘留有張義方的鮮血。

“都辦妥了?”

“辦妥了!”

柴再用不再遲疑,看向身前衆將:“先前天下大亂,本將爲朝廷坐鎮鄂州,保得一方太平,不敢表功,但境內無事,軍民相安,卻是事實。而今,朝廷大定江淮,決意用兵楚地,王師已經到了江北,本將欲迎接王師渡江,諸位以爲如何?”

衆將聞言,紛紛色變,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試問有幾人不明白?當即諸人表情各不相同,有驚訝的,有喜上眉梢的,有憂慮的,亦有勃然大怒的。

一名將領擊節而起,怒道:“大帥莫非意欲叛國?”

柴再用看向他,眼神如刀,“天下是大唐的天下,本將迎接王師入境,何來叛國之說?”

將領滿臉通紅,指着柴再用的鼻子罵道:“柴再用,你竟然背叛大吳,某跟你誓不兩立!你要迎接北賊入境,某決不同意!”

“是嗎?”柴再用冷笑一聲,“來人!”

頓時數名親兵甲士衝進來,不由分說,把將領按倒在地,一刀砍下了腦袋,血流一地!

堂中諸將,頓時噤若寒蟬。他們進門前都交出了兵刃,此時哪裡是柴再用親兵的對手?

柴再用環視諸將,“人各有志,倘若有人不願效忠朝廷,現在就可以走了!”

衆將面面相覷,大氣不敢出,但也有人的確不欲背叛吳國,遂起身向柴再用一抱拳,離開座位。

只是他還沒走出門,就被柴再用的親兵一擁而上,砍殺當場!

血腥味瀰漫,柴再用再度環視諸將,“現在可還有人不願效忠朝廷,要做逆臣賊子?”

諸將此刻哪裡還敢有半分他意,悉數抱拳,“末將願意追隨大帥,效忠大唐!”

“好!”柴再用大笑三聲,“諸位都是大唐忠臣,朝廷必定不會虧待爾等!”

......

長興二年八月二十日,武昌節度使柴再用舉軍歸順大唐,大唐殿前軍四萬將士,當即渡江南下,進入鄂州境內,而後兩相合軍,進擊嶽州。

消息傳出,吳國大震!

大丞相府聞聽此訊,一片死寂。

徐知誥氣得吐血半升,“張義方不是說柴再用忠貞不二嗎?他不是說鄂州堅不可摧嗎?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張義方是幹甚麼的,他是頭豬不成?!來人,傳令,逮捕張義方,不必審問,直接腰斬!”

“丞相,消息稱,張義方已死,乃是爲柴再用所殺!”周宗稟報道。

徐知誥咬牙切齒,其恨難消,“豬狗不如的飯桶,要他何用!誤國至此,豈能一死了之?傳令下去,誅九族!”

周宗遲疑片刻,最終還是不敢忤逆氣頭上的徐知誥,只得低頭領命,“是,卑職這就去辦!”

“鄂州一失,湖南門戶大開,王師腹背受敵,這可如何是好?”幕僚孫忌憂心如焚,“丞相,需得速做定奪啊!”

徐知誥心如刀絞,面上全無血色,好半天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定奪定奪,事到如今,如何定奪?

......

金陵宮城。

楊溥坐在窗前,呆呆望着窗外庭院裡的陽光,良久一動不動,像只坐井觀天的青蛙。

“陛下!”宦官程冼杉噗通一聲跪拜在楊溥面前,把楊溥驚得一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何喜之有?”楊溥看向程冼杉,陽光下的臉倍顯憔悴,沒有一點兒精氣神。

“唐軍進入鄂州,武昌節度使柴再用投敵!”程冼杉的聲音因爲激動而顫抖,甚至連趴在地上的身軀也跟着顫抖,“聽說如此一來,楚地門戶大開,大軍就要腹背受敵!陛下,徐知誥在楚地就要敗亡了!”

“甚麼?果真如此?”楊溥一下子從坐塌上跳起來,臉上頓時充滿了光彩,整個人剎那間就變得容光煥發,這等振奮的模樣簡直不輸於士子聽到金榜題名,他一把將程冼杉抓起來,“你快說,具體是怎麼回事?”

“僕也不甚清楚,不過聽說,是柴再用之子柴克宏,勸降了他!”程冼杉被楊溥抓得手臂生疼,此時也全然不在意,“陛下,這是天大的喜事!”

“大喜,大喜,的確是大喜,天大的喜事!”楊溥終於肯放開楊溥,激動在堂中來回走動,幾乎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想要仰天長嘯。

然而不知怎的,楊溥走着走着,忽然就停了下來,一時間竟然愣在那裡。

“陛下......”程冼杉見楊溥不動了,不明所以,轉到楊溥面前,待看清楊溥的模樣,驚的連忙趴在地上,“陛下,你這是怎麼了......”

只見楊溥神色哀傷,竟然是淚流滿面,忽而跪坐在地,扶着程冼杉,哭道:“大軍節節失利,損失慘重,先丟江淮,如今又要再丟湖南,朕之喜......卻是國家之不幸......朕之喜,竟然是國家之不幸!這是何等的悲哀!”

“陛下......”程冼杉聞言,也不禁悲從中來,與楊溥相對垂淚,“陛下切不可心灰意冷,只要徐知誥覆亡了,陛下總有機會振興社稷......”

兩人垂淚不止,這等模樣與處境,比街邊的流浪狗還要可憐。

“陛下,洪國公求見!”不時,有人在門外稟報。

“洪國公?”楊溥連忙站起來,抹了抹淚。

程冼杉喜道:“洪國公求見,定是不滿徐知誥誤國誤民,來跟陛下策劃大事的!”

楊溥頓時精神大振,哀傷之色一掃而空。

......

金陵錦繡閣。

雅間中,查文徽半臥坐塌,晃了晃遞到嘴邊的酒壺,半天沒有再倒出一滴酒來,立即大喊道:“再來一壺石凍春!”

雅間中還有一人,名叫陳陶,也是個年輕士子,聞言勸道:“查兄,你都飲了三壺了,今日還是罷了吧。”

查文徽扭頭一笑,半醉半醒,“這送君遠行的離別酒,人還未倒,怎能罷休?”

陳陶,嶺南人,昔曾求學於長安,後來爲避兵禍來到金陵,至今已是多年,不同於查文徽見用於徐知誥,他卻是個白身。

聞聽查文徽之言,陳陶訝然道:“查兄此言,從何說起?”

酒來了,查文徽自斟自飲,頗有幾分放浪形骸,“陳兄昔曾說起,想要去洛陽應試,如今豈非正到了時候?”

陳陶默然,將查文徽手中的酒壺拿過來,給自己也倒了一杯,一飲而盡,復又斟上,端坐舉杯,對查文徽道:“查兄既然已經洞悉了我的心思,我亦不必隱瞞,這杯離別酒,你我共飲!”

“幹!”查文徽一仰脖,酒就進了肚子,讚了一聲好酒,他搖晃着腦袋看向陳陶,“臨別之際,陳兄便無贈別之言?”

明明對方纔是要遠行的人,他卻要對方送他離別之言。

“的確有,只是不知當講不當講,既然查兄提起,我也就不藏着了。”陳陶看向面前的好友,認真道:“鄂州一失,楚地難守;楚地若失,吳國危矣。查兄以身事吳,實在險象環生......如今大唐勢大,人盡皆知,報效朝廷,正該北去洛陽纔是,查兄何不隨我一道?”

查文徽哈哈大笑不止,最後連眼淚都笑出來了,忽然之間,他一拍大腿,“既然陳兄相邀,我怎好拒絕?”

陳陶愣住,他原本只是隨口一勸,對查文徽會答應並不抱希望,此時查文徽斷然應諾,讓他大感意外,“查兄如今正得用,緣何肯捨棄到手的官職,隨我去洛陽?”

“左右不過是個客卿,有何值得留戀之處?”查文徽嘿然笑道,“再者,吳國若是都沒了,我還要這吳國官職何用?”

“查兄高見!既是如此,你我同行!”

“既要遠行,便不能遲疑。”

“明日就走!”

“正合我意。”

......

揚州江渚之上,史虛白與韓熙載迎風而立。

不時有小舟駛來,舟上之人,正是意欲前往洛陽的查文徽與陳陶。

查文徽與史虛白、韓熙載相識,乍然見到,不免停舟下船一見。

昔日,三人同在金陵大丞相府,如今,又一同站在江北。

等查文徽和陳陶離去,史虛白望着江面喟嘆道:“查文徽,歙州人,不曾想,現今也北行中原了。”

歙州,位在浙江之畔。

“這是旬月間見到的第幾批北行的士子了?第八批還是第九批?”韓熙載露出追憶之色。

“第九批。”史虛白感慨道,驀地,他的眼神變得悠遠,對着浩浩大江,吐字如訴,“自古以來,唯知有衣冠南渡,不聞有士子北奔,今見矣!”

韓熙載聞言先是微怔,旋即肅然點頭,接着又不禁笑道:“江南士子都在北奔洛陽,史兄可願‘從善如流’?”

他如今已是江北行營的錄事參軍,而史虛白見了李從璟一面後,雖然對李從璟十分心折,也受到李從璟的邀請,但因爲在徐知誥那裡有過不好的經歷,有些心灰意冷,仍是不願再出仕,想要隱遁山林,故而韓熙載此問,實則是在勸他。

史虛白默然良久,顯然在深思熟慮,臨了雙眸逐漸明亮,忽而間意氣風發,大笑道:“虛白本是愚陋之人,但眼下情景,分明是人盡皆知洛陽有好風光,既是如此,我豈可冥頑不靈?”

韓熙載聞言,亦是大笑,暢懷不已。

(本章完)

章八 兄弟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一百四十五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下)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上架感言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二十九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下)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九 他的屠刀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二 神仙山(1)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九十八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2)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