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

“渡河梁兮擊河梁,舉兵所伐攻秦王。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誠難當。陣兵未濟秦師降,諸侯怖懼皆恐惶。聲傳海內威遠邦,稱霸穆桓齊楚莊。天下安寧壽考長,悲去歸兮河無樑。”

《吳越春秋》載,勾踐滅吳後,北渡江、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號令齊、楚、秦、晉皆輔周室,血盟而去。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勾踐乃選吳、越將士西渡河以攻秦,將士們很不情願。秦人懼,引咎自責,勾踐乃還軍,將士們十分高興,遂作此詩。

全詩先言征戰辛苦,再言大軍軍威赫赫,令秦國不戰而降,最後言將士們歸家心切,只盼早日回鄉,是全詩核心。唐軍北征以來,連戰連捷,復平州,克營州,此詩用作唐軍目下處境,倒是有幾分貼切,然而究其本意,不在頌揚軍功,讚美沙場將士,而是思鄉,這就讓李從璟很憂慮了。

下樓之時,樓下院中護衛已有數人吟唱相合。護衛李從璟安全的君子都,思鄉愁緒尚且如此濃郁,以至無令喧譁,更別說其他百戰軍將士了。雖吟唱的將士不多,只五六人,但院中護衛莫不轉頭相望,臉上都寫滿傷感。“日暮鄉關何處是”,可見夜幕降臨時,也總是思鄉情切時,邊地孤城,四野荒蠻,冷風襲骨,當此時,先有梆笛聲起,後有詩歌吟唱,將士如何能情能自禁?

林英聞聲帶人趕來,見此情景首先臉色大變,又怒又急。他跟隨李從璟時日不短,作爲領兵軍官也已多日,思維和尋常士卒不同,自然知曉那五六將士此舉危害,隨即就要讓身後軍士將那些人押下,預備軍法從事。

李從璟攔住林英,示意他無需如此。有林英欲拿人,李從璟又現身,吟唱詩歌的那五六個將士早止住了聲。百戰軍向來軍法嚴峻,君子都更是如此,他們看到李從璟時,就知道方纔那番“情不自禁”,將給他們帶來怎樣的災難。

正如林英大步行來時,斥責他們的那樣,“百戰軍軍法,爾等素知:擅聚衆,擅喧譁,擾亂軍心者,立斬不赦!而今大戰在即,契丹蠻賊與我等隔河相望,你等如此行徑,欲置軍法於何地,欲置大軍生死於何地,欲置軍帥英明於何地?!”

就在他們誠惶誠恐時,卻發現李從璟並沒有治他們罪的意思。李從璟溫言詢問了幾人家中情況,一筆帶過,隨即問起他們此番征戰以來的遭遇,經歷戰事如何,有無軍功斬獲。幾人中有一小個子,在君子都於白狼山伏擊耶律赤朮一戰中,頗有斬獲,大聲說出了自己的戰果,李從璟當即讚賞,表示很欣慰。

逐漸,周圍將士情緒被調動起來,於是李從璟遂坐於院中,與衆人談論之前戰事,有軍功者得到他的誇讚,不免得意洋洋,沒軍功者見他好言激勵,各自有了鬥志。與普通將士相同,李從璟也說起自己入伍經歷,與衆將士分享爲普通士卒時的心境,以及爲將後所面對的各種驚心動魄,他說得精彩,圍坐在一起的軍士都聽得十分入神。

如是,竟然不知不覺一個時辰過去,營州城內燈火通明,衆人恍若未覺。

最後,也不知是誰發起,李從璟和衆將士一起唱起了《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歌聲漸大,不時院中-將士盡皆加入到合唱行列。《無衣》本就慷慨激昂,如今諸位將士身處邊塞,城內城外都是金戈鐵馬之聲,再齊聲高唱此詩,在場的軍士無不熱血沸騰。

唱罷,李從璟站起身,在火把的光亮中對衆人道:“前漢霍去病曾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爲”!今我等爲中原百姓北伐契丹,是因契丹殺我同胞,毀我家園,身爲軍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漢人江山世代不移,漢人子孫千千萬萬,抗擊草原蠻賊,護衛漢人江山,豈止霍去病?我等既坐鎮幽雲,若不能擊賊護邊,他日有何面目面對江東父老?今本帥欲與爾等盟誓,一日不使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一日不還中原!”

衆將士熱血奮然,皆起身,振臂而呼,“願與軍帥盟誓:護邊擊賊,一日不使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一日不還中原!”

“護邊擊賊,一日不使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一日不還中原!”

“護邊擊賊,一日不使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一日不還中原!”

“護邊擊賊,一日不使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一日不還中原!”

軍士們慷慨激昂,仰首挺胸,戰意沸騰。先前因思鄉而滋生的負面情緒,至此掃蕩一空。在邊塞明月下,此時只有面北的戰士,沒有南望的渴歸兒。

帶領大軍行至白狼水河畔,耶律敵刺於馬背上默然凝望清澈的河水,眼眸裡映出河對岸的營州城,以及城內外的唐軍身影。

耶律敵刺已過知天命的年紀,然而雖年歲至此,從內心裡他是否已參透命運,就不得而知了。對耶律敵刺而言,天命他或許不必參透,但眼前的戰事他卻不能不看清。在皇都領命,受耶律阿保機重託,耶律敵刺此番南下,務必得收復平州,將李從璟趕回幽州去。

但這次征戰的旅程對耶律敵刺來說是坎坷的,他從西樓出發不久,就聽說了耶律赤朮擅自行動,而後兵敗的消息。若僅是兵敗便也罷了,壞消息一個接一個,沒幾日,耶律赤朮戰死的情報傳回,這讓耶律敵刺心中大驚,暗呼營州城可能會保不住。果不其然,還未入營州境內,耶律敵刺就得到了營州失陷的消息。

收復平州,驅趕李從璟的征戰,在耶律敵刺還未碰着李從璟的面時,就憑空多出了一場收復營州的大戰,這讓他彷彿吃了蒼蠅一樣噁心。

但無論如何,征戰得繼續。今日正午,耶律敵刺率領先鋒數千騎,率先抵達了白狼水與營州城隔河相望的地方。

河上無橋,河對岸是嚴整以待的唐軍,若是如此便也罷了,遊騎回報的軍情,讓耶律敵刺無比鬱悶,“白狼水上下六十里範圍內,無一艘船隻可尋!除此之外,營州附近四十里範圍內的白狼水河段,但有水勢稍緩,利於渡河架橋之處,皆有唐軍防禦工事,建有羊牆、箭樓、煙火臺。百里範圍內,皆有唐軍斥候遊弋!”

前者意味着,契丹大軍難以迅速展開渡河之戰;後者意味着,契丹大軍無論從何處渡河,都將在渡河途中,被唐軍主力收到消息,從而讓契丹大軍面臨被唐軍主力半渡而擊之的境地!

(本章完)

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五十八 總攻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五十八 總攻章二十一 教育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有關李嗣源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三十一 君子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六十三 陣斬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八 空城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三十七 襲城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