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

“河對岸的契丹蠻賊,如同發了瘋一般,沒日沒夜渡河,數萬大軍輪番上陣,不知疲倦,威勢一次強過一次,而我軍箭矢、弩矢、巨石消耗甚巨,尤其是巨石,已經十不餘三,照此下去,河岸防線必有被破的一日,着實可憂!”

這日夜,李從璟召集了軍中諸將,在軍府商議軍情。爭對目下戰事,衆人研討半宿,越是討論越是覺得形勢不容樂觀。李彥超在說出以上這番話時,眉頭皺成一個川字,頷首片刻,旋即又道:“軍帥,我軍人不滿萬,兵力本就處在劣勢,現又分守營州城、土城、河岸三地,在契丹蠻賊奮力開戰渡河戰時,兵力劣勢被大大放大了。依末將之見,不如抽調營州城、土城駐軍協防河岸工事,再加上河水天險,又有工事爲屏障,契丹蠻賊就是插上翅膀,料他也飛不過來!”

李彥超的意見很是中肯,貼切眼前現實,李從璟聽後也覺得有幾分道理,認真思考此中細節。

在諸將思索間,李紹城進一步爲衆人解說眼前戰事,他道:“幾日來,契丹蠻賊渡河戰未嘗停止,此事諸位都知曉,但其間細節卻也有諸位不盡詳知的。契丹蠻賊初次渡河時,毫無陣型可言,防禦手段只大網、木遁、大樹枝而已,首戰可謂損失慘重;而其第二次渡河時,陣型已不復之前緊密,且前窄後寬,呈鋒矢之狀,速度大增,不僅如此,契丹蠻賊還在船前堆疊了橫木,讓弩矢無法穿透;到得契丹蠻賊第三次渡河,雖木船之間陣型並未有太大變化,然其進退之間,已經頗爲有度,尤其是單船防禦,可謂堅如龜殼,弩-箭已無法對其造成太大傷害,唯有巨石能予其殺傷。但因其陣型疏鬆,巨石威力亦是大減。”

說完,李紹城對李從璟肅然道:“軍帥,耶律敵刺非常人也,其用兵高明至此,三戰三變,使契丹蠻賊三戰三進,實是勁敵!”

李彥超見李紹城如此長他人志氣,怫然不悅,道:“照李副帥此言,耶律敵刺這般善戰,那契丹蠻賊應該已經渡過白狼水,在南岸登陸了纔對,爲何此時仍舊龜縮在北岸?”

李紹城對李彥超老是膈應他已經習慣,淡淡道:“我軍以火箭攢射,方使契丹鎩羽而歸。”說完,又對李從璟道:“然而以耶律敵刺之善戰,對此戰準備之充分,想必其不久便能尋得破解火箭之法,屆時我等再要退敵,就要難得多。敵九變而我九變,然九變亦有終結之時,勝負總是要分出來的。除此之外,末將有感覺,耶律敵刺似乎是在以戰練兵!”

“以戰練兵?”

“不錯。草原人本不善水戰,歷朝歷代但凡草原軍隊侵入邊境、中原,莫不是選在秋高馬肥,或者寒冬河水凍結之際。耶律敵刺,一代名將,今親至營州,見我軍沿河工事堅固,明知強行渡河會給契丹蠻賊帶來莫大傷亡,不思出奇計,而是一意孤行,以最粗暴、愚蠢的戰法開戰,其因在何?依末將看來,唯有以戰練兵四字可以勉強解釋。另,契丹三戰三變,由此也可見耶律敵刺卓越的軍事才能,以戰練兵於常人而言或許荒唐,但於他而言,似乎正在成爲一種可能!”

李紹城是白狼水南岸唐軍防線主將,這幾日阻擋契丹的渡河戰役,都是他親在前線指揮,最能知曉戰事情況。他這番話說出來之後,諸將反應不一,有人怒喝耶律敵刺狂妄,有人深爲耶律敵刺的膽量、才能所震驚,亦有人爲目下情景感到深深擔憂。

有將領道:“今我克營州,非爲佔營州,乃是以進爲退,復求得以退爲進,最終保住平州。既然耶律敵刺如此難纏,我等何必與之鏖戰,大可按照預定計劃,向南撤軍。”

李從璟搖頭否定了此人的意見,“時機未到,如今南撤爲時尚早。”

“軍帥之意,我

等該當如何?”

李從璟思索半響,腦海中忽的靈光一閃,轉頭看向李紹城,“你方纔說,耶律敵刺不思出奇計,而是選擇了最愚蠢的戰法?”

李紹城不知李從璟緣何如此發問,點頭道:“是。契丹有三萬大軍,營州地勢廣闊,對於擁有萬餘騎兵的契丹蠻賊而言,戰法選擇餘地大得很,耶律敵刺卻捨棄自身優勢不用,執意硬戰渡河。故此末將有此言,不過……”

李紹城話未說完,李從璟已經站起身,朝門外的丁黑道:“傳我帥令,召孫二牛、第五來見!”

……

李從璟的傳令兵到孫二牛所部駐紮的營地後,並未見到孫二牛,留守將士告訴來人,孫二牛早已外出,親自打探敵情去了。

此時的孫二牛,在一個李從璟和耶律敵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

碧石山,彎弓月,樹影婆娑。孫二牛撥開一叢荒草,從茂密的草叢中露出頭來,精光閃閃的眸子在黑暗中發着光,映出不遠處燈火輝煌的營地。

十多日前,孫二牛在親自放哨的途中,遭遇耶律赤朮遊騎,最終一隊斥候全都喪命,只活下來他一人。這份幾乎讓他難以承受的恥辱,令他晝不能食,夜不能寐。在營州養傷數日,傷勢略有好轉之後,孫二牛就迫不及待出營,要洗刷這份恥辱。

他是一名斥候,斥候有斥候建功雪恥的方式。

契丹大軍至白狼水北岸已經五六日,前三日沒有絲毫動靜,這幾日打響渡河戰役,聲勢浩大。契丹主帥耶律敵刺,契丹名將,耶律阿保機所倚重的肱骨之臣,智勇兼備,是唐軍勁敵。面對如此情況,唐軍在五六日間竟然對敵營虛實、深淺一無所知,唐軍斥候更無一人渡過白狼水,來勘察契丹營地,這對孫二牛來說,幾乎是不能容忍的事情。李從璟征戰,素來倚重斥候,戰前、戰時皆力求對敵情掌握得儘量詳細,這些都是細節,而正是依靠這些細節處的優勢,百戰軍方能屢戰屢勝。

因是,孫二牛今日潛行到了白狼水北岸,隱蔽在山林中探查契丹軍營。

這樣的事情,在李從璟還是從馬直時,他自身便做過。那時候,李從璟還不是斥候,而作爲百戰軍最專業的斥候,孫二牛覺得他自己至少要做到李從璟曾達到的標準。

荒野寂靜無聲,不遠處的契丹大營此時同樣安靜。孫二牛扭過頭,對身邊的同袍比劃了一個手勢。

“將軍,已至亥時。”那位同袍回答。

孫二牛復又盯着契丹大營的方向,目光閃動,陷入沉思。片刻之後,他低聲道:“白日我等三次點數,無論營內營外,都只兩萬左右契丹軍士,現已然亥時,而另外萬人仍未歸來,由此可見,這萬人並非外出執行臨時任務,而應該是不會回來了。”

“若是如此,又當如何?”

“若是如此,那這萬人的去向便成了問題的核心所在。”孫二牛沉聲道,說完,再次陷入深思。須臾之後,孫二牛臉色微變,揮手示意身後斥候退出草叢。在回到隱藏戰馬的地方時,孫二牛道:“萬名契丹精騎,能做的事情着實太多,今番我等對戰耶律敵刺,兵力本就處於劣勢,又因困於地形,只能被動防守,而若是再有其他異變,恐大軍危矣。當務之急,需得在第一時間將此消息告知軍帥,請軍帥早作應對!”

話說完時,隱藏在林間的數匹戰馬已經被牽出,幾人上馬,正欲離去,忽然身後傳來一陣異響,細聽之下,衆人莫不心驚——那是馬蹄聲!

“有契丹遊騎過來了!”先前和孫二牛對話的那位斥候道。這一路行來,幾人格外小心翼翼,依仗孫二牛的專業,之前避開了無數契丹遊騎,只是沒想到,在衆人完成勘察敵營的任

務,就要歸去時,卻還是碰上了契丹遊騎。

幾乎是沒有任何猶豫,孫二牛當機立斷,低喝道:“劉文,你速歸營州城,我帶餘者爲你引開蠻賊!”

劉文急道:“將軍,你是斥候將軍,斥候不能無將軍,百戰軍不能無斥候將軍,卑職願意爲你斷後!”

奔馳間,孫二牛抽出隨身攜帶的短刀,咧嘴一笑,對劉文道:“從今往後,你就是斥候將軍!”

“將軍!”

“閉嘴!這是軍令!”孫二牛怒喝一聲。

他閉眼深呼吸一口,再睜開眼時,眸子裡盡是決然之色,“我曾答應過小方,戰後爲他找媳婦兒,可惜他沒這個福分,前日折在了契丹遊騎手裡。這些日子我常想,他該是死不瞑目的,或許到了那邊兒,也會罵我這個將軍沒有信義……但我曾更答應過軍帥,要爲他做好大軍的眼睛。我可以失信於將士,不能失信于軍帥,不能失信於百戰軍!”

“將軍……”劉文眼眶通紅。

前方是岔道口。

“劉文,斥候指揮就交給你了,望你不負厚望!”臨分道之際,孫二牛放慢了馬速,看着劉文單騎奔向前方,語氣緩和下來,笑了笑,最後近乎自言自語道:“告訴軍帥,我孫二牛,不回去了……”

契丹遊騎自道路盡頭拐彎處出現,孫二牛帶着其餘幾騎,奔向另一邊。前方,黑暗的深處,無路可尋,他們前進的背影有些孤單蕭索,卻毅然決然。

正如,幽雲無數熱血兒郎,揮刀衝殺向契丹蠻賊一樣。

……

李從璟派去給孫二牛傳令的人回來後不久,第五姑娘就到了他面前。孫二牛不在,他只能讓第五姑娘帶領軍情處銳士,奔往各要道,去尋找可能存在的契丹軍隊。除此之外,他親自給斥候指揮下令,調度他們行動。

安排完這一切,李從璟又下令百戰、盧龍軍全體將士取消休寢,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投入戰鬥。兩軍中諸位高級將領,在軍府大堂沒有離去,李從璟帶着他們對着輿圖,研究耶律敵刺可能施展的奇計。

然而,在對所有情況都不知曉的前提下,要憑空“計算”出耶律敵刺的打算,實在是難之又難。

“哪怕是隻知曉耶律敵刺派出了多少人,我們也能推斷出他大致會施行哪幾個方案,但如此兩眼一抹黑,如何推算?”李彥超又急又憂。

李從璟雖有智慧,亦無法神機妙算,來回踱步不停。

一個時辰之後,丁黑來報,斥候副將劉文歸來,帶回重要軍情!

李從璟連忙讓劉文進門,在詳細聽取了劉文的彙報之後,他回身到輿圖前,手指在輿圖上來回滑動,沉思良久,最終手指落在幾個點上。

“白狼水東西五十里之內,蠻賊萬騎精兵無法隱蔽過河,百里之外,可渡河之地有多個,該如何確定契丹精騎會從何而來?”李彥超焦急萬分,雙手不停相互錘擊。

李從璟忽然在輿圖前轉過身,環視衆將一圈,沉聲道:“如今最壞的情況,是契丹萬餘精騎已經渡過白狼水,正奔我營州城而來!耶律敵刺如此佈置,定是打得兩面夾擊的主意。一旦時辰到了,其以數日渡河作戰得出的作戰經驗,指揮契丹大軍正面渡河,而以精騎背後偷襲,則我等腹背受敵!”

“這……這可如何是好?”

“形勢危急,契丹大軍來勢洶洶,兵力又數倍於我,加之兩面夾擊,我等雖有城池可守,終是困守死地,難免受制於人!軍帥,撤吧!”

“軍帥,放棄營州,南撤吧!”

“硬拼難勝,自陷困境罷了,軍帥,撤吧!”

“南撤吧,軍帥!”

(本章完)

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二 奮我軀兮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九 他的屠刀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六十九 名將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六十七 搜刮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七 三個錦囊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十二 襲營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六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5)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六十三 陣斬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