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

孫堅是很有大局觀的。

雖然他早前在借道南陽來潁川與荀貞會師時,拒絕了袁術的招攬,可在判斷出胡軫部的攻擊方向可能將會是魯陽後,卻主動就提出了“與袁公路通消息,預備與之聯兵擊敵”。

對他這一點,荀貞很欣賞。

所謂“脣亡齒寒”,荀貞儘管看不大起袁術這個人,可卻也是和孫堅一樣的想法,如果胡軫部真是要進擊魯陽的話,他肯定是會遣兵過去相助的。

只是,就如陰修所說的“未免牽強”,只憑“董卓增援給胡軫的兵卒多爲步卒,其用意似是爲增強伊闕諸關的防禦”這一點就斷定胡軫部是要南擊魯陽,確實有點不太穩當,——就算是有九成把握,可兵者凶事也,卻也不能就此便下絕對的判斷,萬一判斷有誤?

荀貞想了下“判斷有誤”的後果,心道:“如是萬一判斷有誤,……只要不出擊轘轅關,按文臺說的‘與袁公路通消息,預備聯兵擊敵’,對我潁川卻倒也無礙。”

只要不進擊轘轅關,只是“備戰”的話,確是不管胡軫部欲擊何處,對潁川都無妨礙。

荀貞因道:“卿言甚是,便依卿言。”

荀貞嘴上說話,心中想道:“胡軫部五千兵馬南下,行跡難掩,袁公路想來也應早知,卻是不必再專程遣人過去告之,只需派人過去商議聯兵事即可了。”

“遣人去魯陽告之軍情”和“遣人去魯陽商議聯兵擊敵事”是不同的。

如是前者,可隨便派遣一人,但得快馬趕去;如是後者,胡軫部南下的兵馬尚在新城一帶,距離魯陽、潁川都還各有一段距離,卻是不需太過着急,但得挑一個合適人選。

荀貞沉吟稍頃,問孫堅:“文臺,你覺得遣誰去見袁公路最爲合適?”

“如說最合適,自是志才、公達,然今胡軫兵將臨,他二人不宜遠行,……貞之,我聽說前些時有幾個南陽人投到了你的帳下?”

“不錯。”

“那便從中選上一人,遣派過去就是。”

戲志才、荀攸不能去,其實還有一個合適的人選,那就是程嘉。

只是程嘉身量太短,容貌太醜,孫堅、荀貞皆知袁術的脾性,那是個貴公子,向來眼高過頂,必是會以貌取人,蔑視程嘉,就算程嘉“忍辱負重”,聯兵擊敵事最終仍能談成,卻也肯定會受一肚子氣,主辱臣固應死,可明知臣會受辱仍遣派之,卻也非明主當爲,故不能遣他去。

戲志才、荀攸、程嘉都不能去,退而求其次,就只能在荀貞部中的南陽人中挑揀人選了。

於是,此事就這麼定下。

荀貞決定遣文直去魯陽見袁術,商議聯兵事。

荀貞交代文直:今胡軫部南下,我與文臺雖然暫斷定他是欲攻魯陽,可也不能完全排除他來攻我潁川之可能,你到了魯陽後,可與袁將軍相約,如是胡軫部擊魯陽,我與文臺則出兵助之,如是胡軫部擊我潁川,則請袁將軍亦出兵,由後擊之,與我合力,共破此敵。

文直應諾。

送走了文直,荀貞和孫堅各傳令軍中,命各部厲兵備戰。

數日後,去河內一帶探察的斥候歸來,回稟荀貞、孫堅:“河南平陰一帶現有大股董軍活動。”

“河南”說的不是河南尹,而是黃河南岸。平陰,是黃河南岸的一個縣,與河內隔河相望。

荀貞對孫堅說道:“先是董卓多遣步卒,增援胡軫,加強伊闕諸關防禦;今又得報,平陰有大股董軍出現。……文臺,綜合這兩方面情報,董卓此次欲擊者,確應是二袁將軍無疑了。”

孫堅說道:“今晨得報,新城一帶的胡軫部在停駐了幾天後,又有繼續南下之意,……莫不是大鴻臚韓公已被袁術所拒,故而胡軫部將攻魯陽了?……貞之,文直回來了麼?”

“還沒有。”

董卓這次遣出三路招降使者,胡毋班等去了河內,陰修來了潁川,往去魯陽的則是韓融。

較之陽翟,魯陽距洛陽稍微路遠,韓融和陰修是同日出的洛陽,他到魯陽的時間應會比陰修到陽翟的時間晚一點,也就是說,韓融可能是剛到魯陽不久,而胡軫部先前在新城一地屯駐了好幾天沒有動靜,今晨的軍報,說這五千董軍兵馬又有了南下之意,結合這兩方面的情況推斷,的確是很有可能袁術拒絕了韓融的招降,因而胡軫部的那五千兵馬乃又準備繼續南下。

“掐算路程,文公也該回來了。”

說曹操,曹操到,就在當天下午,文直回來了。

荀貞把孫堅請了來,共召文直來見,問道:“可與袁將軍約好了?”

文直說道:“本該早日回來,只是我晝夜兼馳,到了魯陽後,求謁袁將軍卻不得見,在城裡等了兩天,才總算得以見到袁將軍。”

“等了兩天?”

“是啊。”

“可曾請人通傳,說是爲軍事而來?”

“不但請人通傳了,而且在當天未得見袁將軍後,我還賄賂了那通傳之人,請他再次傳報。”

“結果還是等了兩天?”

“正是。”

荀貞看了孫堅一眼,孫堅面色已變。

孫堅拍案怒道:“胡軫部欲攻的十有**是他魯陽,貞之,你我主動與他相約互助,最得利的也正是他魯陽,他卻這般拿大,實在可恨可惱!”

荀貞倒是沉得住氣,接着問文直:“等了兩天,見到袁將軍後,他怎麼說的?可願與我和文臺約定?”

“他……。”

“不需隱瞞,直言道來。”

“是。我把君侯和孫侯的意思對袁將軍表明後,袁將軍模棱兩可,當時沒有給我答覆,我下午再次求見……。”

孫堅問道:“下午再次求見?”

“正是。”

孫堅越是惱怒,對荀貞說道:“今義兵討董,袁氏爲盟主,袁公路既留駐不出,罔顧國事,又不思報袁太傅、袁太僕之仇,你我爲大局計,遣人去魯陽與之相約,他卻不但兩天不見,見了面還模棱兩可、不置一詞,致使文公二度求見。……貞之,我雖知他袁公路素來氣高,卻也未曾料到他竟傲慢至此。……罷了罷了,你我一心爲公,最終卻是自討其辱。”

荀貞沒有動氣,袁術的態度好壞,自己有無受辱,這些都是虛的,他不在意,他重視的是實際,繼續問文直:“下午再次求見,可見到袁將軍了?”

“見到了。”

“袁將軍仍是不置一詞?”

“大約他與左右謀士商議過了,此次見面,倒沒有再不置一詞,而是同意了君侯和孫侯的建議,願與我軍相約。”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袁將軍既願與我軍相約,這就好,這就好啊。”見孫堅猶有不快,笑道,“文臺,較之軍國事,一點半點的閒氣算得什麼?”

孫堅哼了聲,說道:“寬厚大度,我不如卿。”

荀貞哈哈一笑,問文直道:“文公,公此去魯陽,可見到朝廷派去的使臣了麼?”

“君侯說的是大鴻臚韓公麼?”

“你見到了?”

“見是沒見到,不過聽說了,聽說他是奉董卓之令,去魯陽勸降袁將軍的。”

“袁將軍拒絕了他?”

“不錯。”

“韓公現在何處?還在魯陽麼?”

“這我就不知道了。”

文直急着回來給荀貞回訊,沒有功夫打聽別事,因此只知道韓融勸降、爲袁術所拒,至於在被袁術拒絕後,韓融是留在了魯陽,還是回了朝廷,他卻是不清楚。

荀貞點了點頭,笑對文直說道,“公數日間,馳行來往數百里,辛苦了,便請先回去歇息,待來日董軍若果擊魯陽,我與文臺遣兵去助袁將軍時,少不得還得倚公之力。”

文直是南陽人,熟悉郡中地形,胡軫部如真是去擊魯陽,荀貞、孫堅遣兵往去馳助,確是需要像他這樣的本地人蔘謀軍事。

文直應諾告退。

出到帳外,擡眼看見文聘外頭,卻是文聘聞得他歸來,特地從本部營中趕來與他相見。

文聘一邊陪他往營外走,一邊問道:“叔父這次去魯陽,怎麼去了這麼多天?一切還都順利?”

“袁公路離洛,初至魯陽時,族中還有人提議去投他,於今觀之,幸虧當時沒有投他,如真去投了他,莫說建功立業,怕是連宗族都難保了。”

“……叔父緣何突發此言?”

文直把去見袁術的經過細細給文聘說了一遍,說道:“這般自傲慢士,能成何大事?當初如舉宗投他,早晚難逃宗族覆滅之結局。”

文聘久從荀貞,知道一些文直不知道的事兒,對此卻倒是沒有太過驚訝,他對文直說道:“叔父有所不知,袁公路怠慢叔父實是有緣故的。”

“有什麼緣故?”

“袁將軍嘗請與荀侯交,而荀侯卻獨與袁車騎相善,叔父知道的,袁車騎、袁將軍雖爲兄弟,卻內不和,因而,儘管荀貞對袁將軍亦甚禮敬,可袁將軍卻因此故,對荀侯實是久銜恨也;又,孫侯數月前從長沙來潁川,道經南陽時,曾被袁將軍招攬過,可孫侯沒有答應,仍是來了潁川,與荀侯合兵,所以,袁將軍對孫侯也是頗有銜恨的。……叔父今去魯陽,奉的是荀侯之命,可以想見,他顯然是不會給叔父好臉色看了。”

文直說道:“原來如此。”

他復又嘆道:“‘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此古人之所教也!今二袁兄弟各擁雄兵,分據南北,爲天下所望,袁太傅之死,更又使天下豪傑、士人多憫其傷,他兩人如能併力齊心,肯和荀侯、孫侯聯兵共擊,董卓何足懼也?卻一因私利,二因私怨,而彼此視爲仇讎,兄弟不和,更至使荀侯、孫侯亦受牽累。二袁皆非成事之人。

“……仲業啊,我與荀侯多年未見,今時再見,荀侯已大不同於往日了,如把當年之荀侯比作乳虎,而今之荀侯已是有了升龍之像啊!我聞汝南許子將稱譽荀侯是‘荒年之谷’,此評甚當。亂世已至,明君難遇,你我今能效命於像荀侯這般的明君,可以說是極爲難得的,你我當盡力效從,以求能攀龍鱗,附鳳翼,來日或可成就一番富貴功名。”

文聘從十幾歲就跟着荀貞,跟了這麼多年,不用文直說,他也會盡心效忠的,恭謹應諾。

!!

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26 威震郡北45 虎膽奸雄58 孫堅65 邀得念舊仁厚名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72 初見一龍(下)29 伯符進獻渡河略41 一諾從來許殺身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15 出城激戰45 虎膽奸雄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1 飛書問君何所欲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3 誰人不知荀貞之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24 杜買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6 威震郡北9 高子繡髡髮代首13 典韋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45 虎膽奸雄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44 許仲程偃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38 初步31 除惡務盡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63 叕兒乃有大志乎30 歸家諸事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31 除惡務盡5 江禽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89 從徵汝南(中)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54 滅族(下)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43 爲今之計47 張飛急襲葛陂西60 文直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48 惟是小人最難養25 我公恩信結人深39 得二荀舉薦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61 曹刺史安定濟北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54 膽大妄爲豫州兒28 君子報仇15 出城激戰33 破敵(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81 擒賊先擒王(中)43 爲今之計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81 不足憂懼劉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