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

陰修答道:“我聞之,皇甫公和蓋元固的舊部,合計大約三四萬人,被董卓分劃爲數部,分別交給了他遣去長安的諸將統帶。”

荀貞心道:“果然如此。”

在兼併了洛陽諸軍後,董卓本就實力大增,今又得了皇甫嵩的那三萬精卒、蓋勳的那數千兵馬,實力更是上了一層。不過好在皇甫嵩、蓋勳的部衆都在三輔一帶,而爲了穩妥起見,料來董卓是斷然不會把他們調來洛陽的,所以暫時倒還不必爲此太多擔憂。

孫堅問道:“董卓遣了多少兵馬從駕去了長安?”

“我剛纔說了,董卓十分謹慎,從不讓我等參與軍事,他軍營內外亦戒備森嚴,外人不得出入,故此,他究竟調了多少人馬從駕西去,我卻也是不知,只是聽說……。”

“怎樣?”

“說法不一。有的說他調了兩萬人馬,有的說他調了萬餘兵馬,也有的說除留守伊闕、轘轅、虎牢、孟津諸關的兵馬之外,凡餘下之軍馬,他共分出了一半,遣去長安。”

孫堅轉眼,看向荀貞。

荀貞沉吟了下,斟酌說道:“‘分出一半,遣去長安’,這應不可能。”

洛陽北、東、東南三面皆有義軍,四路義軍合計不下二三十萬步騎,面對這麼多敵人的兵馬,董卓鐵定是不可能把留守洛陽的兵馬分出一半,遣去長安的。

孫堅以爲然,頷首說道:“確然。”

“‘調萬餘兵馬’,則又嫌少。”

三輔一帶現有皇甫嵩、蓋勳的舊部,合計三萬多人,皇甫嵩、蓋勳雖被董卓調離了軍中,可這三萬多將士中必有不少傾向皇甫嵩、蓋勳的,故此,爲防萬一,董卓也不可能只遣萬餘兵馬從駕去長安。

孫堅亦以爲然,說道:“這麼說來,董卓應是遣了兩萬兵馬去了長安。”

“即使不是兩萬,數目必也相差不大。”

“董卓部原有十萬上下,今分兵兩萬,則留在洛陽周邊及洛陽城中的應是還有八萬左右的步騎軍馬。”

“應是如此。”

孫堅扼腕長嘆,說道:“可恨酸棗諸軍屯駐不出,二袁將軍亦擁兵觀望,皆無鬥志,要不然,趁此董卓分兵、實力稍減之際,吾等諸路合兵,四面齊擊,何愁不勝!”

陰修說道:“我在洛陽時,嘗與洛陽諸公議起,說到諸位將軍起兵討董之事,有一事,我一直不明。”

“何事也?”

“我聞此次義軍起兵,袁本初是爲盟主,而上次擊董,卻爲何只有將軍、貞之與曹將軍等人出擊,不見袁本初動靜?”

孫堅說道:“聞是韓冀州陰爲相阻,袁車騎軍糧不繼,又調不動冀州軍馬,故難以出兵。”

“可惜、可嘆!韓文節爲袁氏門生,他去冀州上任前,我與他常在朝中相見,還覺得他這個人不錯,卻沒想到他上不顧國家大義,下不顧袁家之恩,而竟因私利而壞諸位將軍的大事。”

韓馥出任冀州牧前,在朝中做過御史中丞,和陰修是曾同朝爲臣,他家在潁川,當年陰修爲潁川太守時,又曾照顧過他的家中,所以,他兩人有過些來往。

陰修的這一嘆也不知是出於真心,還是附和孫堅,不過這些都不重要,荀貞和孫堅兩人對此也都不在意,他二人的心思現都在洛陽的軍事部署上。

荀貞等陰修對韓馥的“批評”告一段落,復又開口問道:“陰公,公可知董卓留了多少兵馬在洛陽,又各分了多少兵馬把守諸關?”

“我來陽翟前,聽說董卓剛增兵伊闕諸關。”

這個消息是荀貞和孫堅所不知道的。伊闕諸關和荀貞、孫堅的討董路線密切相關,聯繫到之前探知到的胡軫部出關南下,又和潁川郡的安危戰和息息相關,兩人頓時皆提起了興趣。

荀貞從容問道:“陰公可知他增兵了多少?”

“幾千人吧,可能不到萬人。”

“是步是騎?”

“應多是步卒。”

伊闕諸關的胡軫部本有三萬步騎,經前番一戰,折損了數千,今又得董卓補充數千,也就是說,胡軫麾下現仍是有三萬上下的部衆。董卓給胡軫補充的多是步卒,這說明董卓此次給胡軫補充兵馬並不是爲了讓胡軫進攻、奔襲,而應是爲了加強伊闕諸關的防禦。

荀貞沉吟說道:“董卓給胡軫補充了數千步卒,多爲步兵;胡軫遣數千人馬出關南下。文臺,你從中看出了什麼?”

“胡軫這次遣軍南下,不是爲來攻我潁川,而應是爲襲魯陽。”

陰修不知他兩人在說些什麼,莫名其妙,遂開口相問。

荀貞把之前得到的那道“胡軫遣五千兵馬出關南下”之軍報告訴了陰修。

陰修仍是沒有明白,問道:“胡軫遣軍南下,董卓補充他數千步卒,……貞之,你是怎麼就從中看出了胡軫這次遣軍南下是爲去奔襲魯陽?以我看來,他也是有來潁川的可能的啊。”

荀貞笑道:“如果董卓給胡軫補充的多是騎兵,那胡軫這次遣軍南下,就確有可能是爲來擊我潁川,可既然董卓給胡軫補充的多是步卒,那其用意便顯是爲增強伊闕諸關之防禦,其所防者何人也?在我看來,防得就是我和文臺啊。如此推之,他既要防我,那麼此次南下進攻的,應便是魯陽了。”

“……,這未免牽強。”

“暫時也只是我與文臺的猜測之言。”見陰修對胡軫部遣軍南下並不奇怪,荀貞問道,“胡軫遣軍南下之事,陰公是否早已知曉?”

“我快到轘轅關的時候,聽說了此事。”

“可有聞董卓遣軍去河內?”

“這倒是未曾聽說。”

“陰公此次離洛,不知在臨行前,董卓有何囑託?”

“還能有什麼囑託?不過就是讓我勸降你與孫侯罷了。”陰修頓了下,又道,“此次離洛的不但有我,還有大鴻臚韓公、執金吾胡毋公、將作大匠吳公、越騎校尉王公。”

大鴻臚韓公,這說的是潁川人韓融;執金吾胡毋公,這說的是王匡的妹夫胡毋班;將作大匠吳公,這說的是吳修;越騎校尉王公,說的則是王瑰。

荀貞、孫堅對顧一眼,皆瞭然於胸。荀貞心道:“韓融、胡毋班諸人必是受命分去了河內、魯陽,勸降袁紹、袁術。……董卓這番派來勸降的人倒是精心選過的。韓融,天下名德之士,與二袁同州,潁、汝接壤,乃是舊識;胡毋班,王匡的妹夫;陰少府,我之舊日長吏。”

孫堅說道:“韓公諸人可是分去了河內、魯陽?”

“正是。”

孫堅問荀貞,道:“貞之,你覺得袁車騎、袁將軍可會願降?”

“董卓方誅袁太傅、袁太僕等袁家人五十餘口,若是換了個膽怯的,或會願降,可二袁將軍久有高名,俱海內英傑,又怎會舍國仇家恨不報,於此時降董?”

孫堅大笑說道:“我亦以爲然也。”

他對陰修說道:“陰公,公與大鴻臚等諸公出洛,註定勞而無功。昨日貞之說了,公此番既然出了洛陽,離了虎穴,便乾脆不要再回去了。公如想留在潁川,我這郡府任公居住,公如想回鄉,且待胡軫那五千董軍退回伊闕諸關後,我與貞之便選精兵護送公歸。”

“虎穴、虎穴。孫侯所言不差,那洛陽而今真是一座虎穴。董卓淫威逼人,公卿之下,無不戰兢,難以自保。前時袁太傅滿門五十餘口遭誅,……貞之,若非卿族父荀公之力,早在月前,朝中恐就會有三公受誅了。”

孫堅問道:“此話何意?”

“董卓早前召朝臣議西遷事,衆皆不欲,然懼董卓兵威,無敢言之,唯故司徒楊公、故太尉黃公直言不諱,當面諫止。董卓因怒。幸得貞之族父司空荀公出面轉圜,以話開解,楊公、黃公這纔沒被董卓罪責。”

荀爽給荀貞來過信,在信中略微提到過此事,——荀爽提此事倒非爲“炫耀”,而是爲揭示董卓的殘暴無道。因此,荀貞知道此事。

聽陰修說到了荀爽,荀貞問道:“陰公在朝時,可與我族父常見?”

“卿族父離洛伴駕西去長安前,我與卿族父時常相見。”說到這裡,陰修微蹙眉頭,略帶擔憂地說道,“董卓肆虐朝中,卿族父殫精竭慮,那日他伴駕西去長安,洛陽城外相別時,我見他氣色似有不佳。……,唉,在洛陽時還好,這一去長安,關中水土與我中原不同,貞之啊,我很擔憂卿族父的身體。”

聞得陰修這麼一說,荀貞也擔憂了起來,可也沒有什麼辦法。

與陰修說了這麼會兒話,陰修到底年邁了,昨晚新到陽翟,也沒怎麼睡好,荀貞見他有些倦怠之意,便與孫堅告辭出來。

臨出門,荀貞又重複了一遍孫堅剛纔說過的話,對陰修說道:“公請先在陽翟安居。公若如欲返鄉,則請稍待,胡軫今遣部南下,或是去擊魯陽,或是來擊我潁川,不管他是要往哪裡去來,潁川往南陽之路暫皆難通,且等形勢分明,候其敗歸,我與文臺再遣精卒護送公歸。”

陰修家在南陽,他要想回家,非得經過潁川郡南、魯陽一帶,眼下形勢,不合適他回去。

陰修對此也知,說道:“好。”

離了陰修,孫堅、荀貞兩人來到前院堂上。

孫堅說道:“貞之,按陰少府所言推測,胡軫此次遣軍南下,其意必在魯陽。你說,你我兩部眼下該如何行事?”

“以卿之見呢?”

“一面集結兵馬,遣人去與袁公路通消息,預備與之聯兵擊敵;一面叫樂校尉嚴守陽城、輪氏一線,不得使轘轅關董軍有一兵一卒入境。”

!!

66 負此俸食慚愧極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46 恩威並施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95 會師城下(中)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17 虎狼之威(下)22 旋舞18 西鄉薔夫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6 初夜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66 急擊則負緩則勝67 二月風雷重又動2 雙喜臨門(下)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50 勵士出征41 謀重有利爲臣職81 不足憂懼劉玄德89 智勇兼備褚飛燕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75 曹純少貴氣吞虎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6 鄉中四姓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8 士族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 上任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 光和六年(上)59 吾候諸君久矣11 督郵屬吏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17 虛席相問上策何65 安之若素使人奇40 荀攸之志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69 尋得事由插爪牙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75 曹純少貴氣吞虎63 下邳相舊習難除1 上任61 仲業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95 冀州北望氣如何2 雙喜臨門(下)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30 朱陽第三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31 除惡務盡95 冀州北望氣如何67 鳳集西鄉(上)29 許季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36 什伍20 拜徐州用計離亂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46 恩威並施8 勢先造成計乃行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88 從徵汝南(上)6 尋賢不遇(下)47 武貴立功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27 蘇合湯餅孰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