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

文直家在南陽,是南陽土著,在南陽郡有不少朋友,魯陽也有他的友人。

文氏是南陽士族,文直交往的朋友自也多是士人,袁術到魯陽後,爲站穩腳跟,徵辟了一批魯陽的士子,或納入軍中,或置之於後將軍府中,分別委以職務,文直的朋友多出自本地冠族,不少都在徵辟之列,除掉不肯應徵的,還有兩三人因此而投到了袁術的麾下。

上次來魯陽,袁術不肯文直見時,文直就找了他這幾個袁術軍中的友人打聽情況,這次袁術又不肯見他,他沒辦法,只好再去尋友探詢。他的這幾個在袁術軍中的朋友,職位有高有低,今次事態緊急,他沒有去找別的人,直接來找了地位最高的這個。

來到他這個友人家中,文直奉上禮物,兩邊分賓主落座。

文直遂說道:“先前,荀侯、孫侯與袁將軍有約,願守望互助。此事卿知之也。今轘轅關董軍合計五千步騎將攻陽城,華雄統兵五千亦已圍父城,是我潁川西、南皆受敵也。我奉荀侯、孫侯之令,星夜兼程、馳來魯陽之故,正是爲來請袁將軍踐行盟約。我昨日抵縣,到之當時即求見袁將軍,可袁將軍卻至今仍未見我。……卿居魯陽,又在袁將軍帳下,可知緣故麼?”

他的這個友人和文直關係不錯,說話並不隱瞞,聽得文直此問,他屏退左右侍婢,回答說道:“袁將軍所信用者多是他的汝南鄉人,或從京都跟他來的那些故友舊朋,如我等者,本就是聊以備位而已,凡軍機要事,我等極少參與,袁將軍與荀侯、孫侯訂約這件事我雖然知道,但是具體袁將軍爲何不肯見你,我卻是不知了啊。”說到這裡,他頓了一頓,又道,“不過,我倒是聽人說起過一件事。”

“何事?”

“前兩天聞華雄部沿汝水東去,入了潁川境內後,袁將軍召開軍議,當時張校尉是有提過,建議袁將軍即刻遣兵出縣,往援潁川。”

“張校尉?”

“便是張勳了。”

“噢,那然後呢?既然張校尉有提此議,袁將軍爲何還不肯見我?”

“因爲橋校尉反對。”

“橋蕤?”

“正是。”

“盟約已定,橋校尉緣何反對?”

“橋校尉言:君子當知權識變。”

文直頓覺荒謬,險些拍案躍起,強自按下衝動,閉上眼,深吸了口氣,睜目說道:“吾聞無信不立,大丈夫行事,當首重然諾,豈有以‘權變’爲由而毀約棄諾的?”

“橋校尉乃故太尉橋公族子,久與袁將軍交好,素爲袁將軍所重。袁將軍所以不肯見卿者,以我料來,恐即與此事有關。”

橋蕤、橋瑁是族兄弟,兩人都是故太尉橋瑁的族子。出身公族、家世顯貴,故此橋蕤深得袁術信用。不過袁術不肯見文直,其實與橋蕤所言無關,文直的這個朋友對此也是約略知曉的,只是袁術畢竟是他的“主君”、長吏,他不能說袁術壞話,所以就將原因推到了橋蕤身上。

文直也知他的這個朋友在袁術帳下只是個尋常吏士,不得袁術信用,沒有什麼發言權,所以倒也沒有提出什麼請求,在搞清楚了袁術爲何不見自己後,文直即告辭出來。

在魯陽又待了一天,依然不得袁術接見,文直知不必再等下去了,軍情緊急,他當晚離了城中,又星夜兼程,趕回陽翟。

到了陽翟,見到荀貞,文直將“數求見袁術而不得見”的經過稟報了上去。

孫堅在座,他怒不可遏,說道:“袁公路實非可與謀事者也。”

荀貞說道:“事既如此,你我也不必等袁將軍的兵馬了。”

孫堅說道:“我這就傳令,命吳景、程普、韓當諸將擇機與父城裡外相應,共擊華雄。”

荀貞和孫堅之前議定:由荀貞遣兵去援樂進,而由孫堅遣兵去救父城。

孫堅從部中抽選了兩千精銳,以吳景、程普、韓當爲將,於三日前出的陽翟,昨天就已悄然抵至了父城一帶,但爲了等袁術回信,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展開進攻。現下既然袁術不可能派兵來了,那也就不必再等了,所以孫堅有此一語。

荀貞點了點頭,顧問座上的戲志才:“仲仁可有軍報送來?”

孫堅派去馳援父城的是吳景等親信重將,荀貞遣去助樂進的也是帳下重將,——便是荀成了。

戲志才答道:“最近的軍報還是今早送來的那道:轘轅關董軍雖入了潁川郡內,但尚未有展開攻勢,反而結營自守,與仲仁、文謙部間隔二十里,觀望不戰。”

這次進攻潁川的兩路董軍合計約有萬人,荀貞、孫堅兩部聯兵現則有三四萬之衆,單從數字來看,荀、孫似是佔着上風,但董軍多精卒,如只是守城的話,以荀、孫的兵力綽綽有餘,可如是野戰的話,荀貞、孫堅兩人卻皆沒有必勝的把握。

故此,轘轅關的那五千董軍不動,荀貞在沒有足夠把握的情況下,也不能貿然進攻。

荀貞對孫堅說道:“賊情已然明瞭:兩路董軍,一虛一實。轘轅關董軍是虛,其目的顯是爲了拖住我軍主力,使我不敢擅離陽翟,全力馳援父城方向;華雄部董軍則是實,其目的顯是爲奪父城、郟縣,一來以此控我郡南重鎮,二來估計也是爲了斷掉你我與魯陽之間的聯繫。”

孫堅以爲然,說道:“可恨轘轅關離我郡太近,要不然倒是可以全力進攻那五千出關的轘轅關董軍。”

轘轅關挨着潁川,正處在潁川和河南尹的接壤處,那五千出關的轘轅關董軍完全可以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撤,而一旦他們撤入關中,荀貞、孫堅就只能望關興嘆,無可奈何了。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只要轘轅關這個釘子不拔掉,荀貞、孫堅就沒辦法全力援助父城、郟縣。

家門口蹲着一條惡犬,時刻虎視眈眈,這滋味不好受。

卻也沒奈何。

轘轅關的地形太險,如要強攻,代價太高。

荀攸亦在座,他笑道:“雖因轘轅關董軍之故,使我不能全力馳援父城、郟縣,然孫侯遣去夾擊華雄部的吳景、程普、韓當諸校尉皆猛將也,兵士亦皆百戰沙場之精銳也,他們又是間道行至,出敵不意,華雄部兵馬雖衆,以我觀來,卻是離戰敗不遠了。”

……

父城縣北十餘里有一個小山坳,吳景、程普、韓當屯軍在此。

吳景是孫堅的內弟,所以三人之中,以他爲主。

他把剛剛接到的孫堅命令出示給程普和韓當:“將軍下令了,命我等擇機進戰。”

程普皺着眉頭,說道:“我看華雄部好像有點不太對啊。”

韓當問道:“程公何出此言?哪裡不對了?”

程普在孫堅帳下諸將中年歲最長,所以被諸將尊稱爲“程公”。

程普說道:“這兩天軍報都說華雄圍城不攻,他明知道陽翟距父城不過百數十里,援兵最多兩日可到,如換了是我領兵,我肯定會加緊攻城,絕不會圍而不擊。我看華雄的架勢,反倒好像是在等我們的援兵到啊。”

“程公的意思是,華雄要圍城打援?……應該不會吧,他只有五千兵馬,圍城已是勉強,又哪裡還有餘力再打援?”

“所以我看不明白,也所以我剛纔才說華雄部好像有點不太對。”

論及武勇,吳景不如程普、韓當,論及軍略,吳景也略有不如,他所以能爲此次馳援父城部隊之主將,純是因他的身份使然,不過吳景有個好處,就是不專斷,此時聽了程普的話,他細細一想,覺得程普說得對,這華雄部還真有點可疑,因而“從善如流”,說道:“聽程公這麼一說,華雄部確是頗爲可疑,……程公,那以公之見,我部現下該當如何?”

“以我看來,絕不可貿然進攻,反正華雄部圍城不攻,父城眼下並無失陷之危,我等不如遣一信使,將此敵情快馬送去陽翟,呈報將軍、荀侯,請他兩位決斷。”

吳景考慮了一下,說道:“也好,便按程公此言。”

做出了決定,吳景當即遣人趕去陽翟上報。

……

父城城外,董軍中軍大營。

華雄立在帳外的高地上,眺望前方的縣城。

這個位置距離父城有幾裡地,雖能看到城牆,但對城牆上的具體防禦部署卻看不清楚,華雄眯着眼遠眺了會兒,召左右近前,遙指數裡外的城牆,說道:“早年我從相國討冀州黃巾時,荀侯亦在軍中,他帳下的勇將、猛士,我雖見得不多,然多知其名,今日守城的如是辛璦諸輩,我退避三舍,如是劉鄧諸輩,我可與爭雄,而今守城者卻是陳到……。”他輕蔑地啐了口,接着說道,“只可惜相國明令我只許圍城而不許攻,要不然,父城現在已經是我們的了!”

左右俱皆附和。

華雄問道:“陽翟現有什麼動靜?”

“還是老樣子。”

“仍沒有出兵?”

“荀、孫只遣了荀成領兵馳助樂進,至少據我部的軍報,並沒有見他們分兵來救父城。”

“討邊章、韓遂時,我與孫堅亦曾同在軍中,他用兵重在‘輕猛’二字,而荀侯不然,卻多計謀,父城被圍,荀侯豈會不救?我料之,他必有兵馬來援,只是暫時還未被我部發現。”

“校尉英明。”

“多灑斥候探馬,務必謹慎小心,不可被荀、孫偷襲。”

“是。”

“魯陽呢?現有什麼動靜?”

“無一兵一卒出城。”

華雄又是輕蔑地一笑,目光從前方的父城轉到了南邊,那裡是魯陽所在的方向。

藍天白雲之下,田地一望無垠,雖是根本不可能看到魯陽城,可華雄的目光好似穿過了百餘里的距離,看入了魯陽的城中,他蔑然地說道:“袁公路死期不遠了!”

!!

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45 虎膽奸雄18 西鄉薔夫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76 演武薦賢(上)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54 滅族(下)35 大勝(下)6 生子當如孫伯符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60 荀君爲政(下)59 慨嘆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70 相見恨晚堂上歡44 許仲程偃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96 會師城下(下)4 飛檄琅琊御冀方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24 鐵官見聞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97 出身未捷身先死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98 幸有螟蛉機變才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5 風雪夜刺(下)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4 戲忠21 上任西鄉29 志高行健皓月明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5 且以盜賊付太守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37 無禮賠罪42 可願南下?14 守城初戰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4 臧霸風從元直言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6 何爲乳虎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67 鮮卑復又寇幽並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80 擒賊先擒王(上)27 敬老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61 曹刺史安定濟北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13 志纔出山21 辛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