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糜竺,見過主公!

糜竺此時的內心,絕對是驚駭的。

世人都道李易是爲國除賊的功臣,假以時日,將來必爲國家棟梁,這樣的人,毫無疑問是漢室忠臣,然而,糜竺怎麼都沒想到,傳國玉璽居然會出現在這位大漢忠臣的手中。

這可是傳國玉璽啊,除了天子,誰拿誰就是圖謀不軌的逆臣。

然而,傳國玉璽就在李易手中,如同尋常玉佩一般把玩着。

更讓糜竺震驚的是,李易還說什麼,袁術的那塊天授的玉璽其實是李易做出來的贗品?

且不管李易是怎麼做到的,只看這件事情本身,豈不是說,袁術被李易當猴子給耍了?

雖然之前糜竺一開口就是袁術的種種不是,但平心而論,當今天下,袁術絕對是說話分量最重的幾人之一,李易竟然敢給袁術下套,這……

糜竺此時真的不知道該做出什麼表情好了。

眼瞅着糜竺被驚呆了,李易絲毫不覺得意外,驟然接觸道這樣的信息,換他他也呆,而且,李易對糜竺有很大的信心,所以,李易也不着急讓糜竺表態,繼續不急不緩的說道:“我如今雖然只是一郡太守,但幸得諸多賢才相助,如賈詡、郭嘉、張遼、徐晃等等,雖然這些人名氣暫時不能與諸多先賢比較,然而本事卻未必比先賢差了。”

“子仲兄應該知曉,我與劉表多有不睦,早晚必然相爭,不客氣的說,我雖然只有一郡之地,但當真動武,劉表不是我對手,而且荊州世家之中,最前頭的那幾個,已然心向於我,所以,荊州對我來說,已經是囊中之物!”

“至於袁術,雖然早有反叛之心,然而反叛之舉,卻是我一手推動,只要袁術舉旗,不僅會使天下人厭惡,也會讓無數胸懷野心之人爭相效仿,而我,就要做那爲天子肅清天下之臣,殺賊,得名,佔地,得利,只待天下安定,將再無人能與我爭鋒,縱然是天子也不能!”

說到這裡,李易將玉璽放下,看向糜竺,緩緩問道:“我如今不缺兵將,不缺謀臣,亦不缺錢財,只是根基淺薄,消息不暢,而糜家雖是商賈,卻行走天下,消息靈通,能爲我填補弊端,所以,易肯請子仲兄助我一臂之力,待將來成就大事,易必不相負!”

李易說罷,就向糜竺拜了下去,態度很是鄭重,這可不是李易裝出來的,以李易如今聚攏的人才,尋常人他或許會眼熱,但也不用太過巴結,但糜竺卻是例外,糜家的商路消息對李易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使不得,襄侯,使不得。”

糜竺已經從之前的震驚中稍稍緩過神來,看着李易向他拜請,再想想李易的野心,真心不敢受這個大禮啊。

李易順勢起身,面帶笑容的看着糜竺問道:“子仲兄,可是答應了?”

糜竺苦笑道:“襄侯這……此等大事,竺只是一商人,平時是想都不敢想,忽然被襄侯寄予厚望,實在是惶恐之至。”

李易哈哈一笑,他知道糜竺說的是實話,這年頭商人地位低,糜竺被李易的話給敲暈再正常不過。

李易拉着糜竺的手臂,看着他的眼睛,認真道:“子仲兄,我知曉此事有風險,一旦事敗,很可能就是身死族滅,所以你心中猶豫,然而,子仲兄可能曾過,難道你不應我今日之請,就能過上那太平日子了麼?”

糜竺心裡頓時一個咯噔,臉色煞白的看着李易,口中苦澀道:“襄侯這是要……”

不等糜竺把話說完,李易就在他手背上重重拍了一下,然後很是無語的道:“哎呀,你這是想到哪裡去了,我既然迎娶令妹,子仲兄已經是我兄長,縱然子仲兄與我想法相悖,我最多也只是多留子仲兄一月兩月,等到荊州事情安定,自然會親自賠禮,送子仲兄離去,斷然不會行那不義之事。”

見李易說話時候的表情語氣不似作僞,糜竺這才鬆了口氣,剛纔他也是有些慌神了,還以爲李易是要用性命威脅他,不答應就要殺了他如何如何,不過現在想想,李易既然所圖甚大,自然不可能做那愚蠢的短視之事。

糜竺有些不好意思的拱了拱手道:“竺慚愧……”

李易呵呵的笑了笑,他確實對糜竺沒什麼太過邪惡的心思,倘若糜竺不答應,他也就是將糜竺留下,“不小心”的讓糜竺的手上沾點血,或者找別的理由污染他一下,總之就是“逼上梁山”的那種套路,讓糜竺不跟他幹都不行。

李易笑了笑,沒打算在這個話題上多說,畢竟這種話說多了容易傷感情。

接着之前的話,李易繼續道:“自黃巾之後,董卓禍亂天下,如今董卓雖死,可天下卻是越發的不安寧了。”

“河北袁紹公孫瓚,兩人廝殺征戰,無論勝負,河北都是一片焦土,百姓無寧日。”

“長安洛陽混亂,不說也罷,只看中原,曹操得兗州,兵鋒血跡未乾,又是亂世,曹操豈會止步不前?我所料不差,今年曹操必然會藉口向外動兵,目標不是已經起兵的袁術,就是徐州陶謙。”

“至於南方之地,揚州有袁術,不必多言,而荊州……”

李易笑了笑,道:“有我在,荊州不會安寧,當然,也不會大亂,所以——”

李易忽的提高了聲音,道:“這天下亂象越發明顯,最近三五年中,天下州郡必然會被四方豪傑瓜分,待三五年後,便是天下豪傑互相廝殺爭鬥,決出那唯一的一位英雄人物。”

“有道是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個道理子仲兄自然曉得,再加上糜家乃是商賈之家,徐州還是陶謙掌管,倒也無甚大礙,然而以當今天下亂勢,縱然不計較陶謙個人才幹,只是其年歲,便註定不能在此番爭鬥中求存,所以,徐州易主乃是早晚之事,屆時以糜家鉅富,能逃得過新主覬覦?”

糜竺繃着臉搖了搖頭,都說財帛動人心,其實最清楚這一點的,就是商人。

之前糜竺一心在徐州謀求仕途發展,其中有相當原因就是感覺糜家繼續經商,財富越來越多,恐怕將來難逃滅門之禍,所以想用錢財鋪路,要一個官身作爲依仗,糜竺本以爲自己的這番謀劃已經算是長遠了,然而聽了李易的話方纔知道,自己想的還是太簡單了。

這時糜竺心中已經頗爲動搖,然而李易還在繼續說道:“恕我直言,糜家雖然富貴,但到底只是商賈之家,世人多有輕慢,子仲兄請捫心自問,倘若糜家以全部身家投入他人麾下,不管是袁家也好,還是劉表,曹操也罷,縱然一時能被其視爲親近,然而,時間長久,糜家再無錢財可以用來供奉,屆時糜家還能有幾天風光?”

糜竺苦笑着搖搖頭,在那些世家權貴面前,他糜家除了錢恐怕就是一無是處。

李易看着糜竺的表情,滿意的笑了笑,他知道,此時再度拋出橄欖枝,糜竺必定會答應,不過爲了讓糜竺真心跟隨自己,他可是做了許多準備的,所以……

對着情緒有些低落的糜竺,李易展開雙手,讓自己更好的展現在糜竺面前,問道:“子仲兄可知易出身如何?”

糜竺輕輕點頭道:“襄侯之前只是白身,如今位居一方太守,成就讓人欽佩。”

“呵呵……”

李易笑道:“這天下千石以上官員,大約九成以上都會因爲糜家商賈身份,於糜家有所輕視,然而,易卻是不會!”

“我生於市井,長於市井,平日裡想的是柴米油鹽,憂的衣食冷暖,我不是那些不知煙火的貴公子,我深知商人對百姓重要,將來大事若成,不要說打壓商賈之人,我還要扶持各地商業,借商賈之道,使天下百姓富足,也讓百姓不再困守於方寸之中,所以,我對子仲兄不會有絲毫輕慢,如今子仲兄助我網羅天下消息,將來子仲兄還要爲我謀劃大局,讓商賈之事成爲利民之事!”

“子仲兄,易今日乃是誠心相請,還望子仲兄可以助我成就大事!”

李易說罷,俯身再拜。

與上次糜竺有些緊張的將李易扶了起來不同,這次糜竺的明顯激動了許多,胸口起伏不停,一連深吸了好幾口氣,這才上前,將李易扶起,然後又對着李易拜下,顫聲道:“竺只是一介商賈,文不能提筆,武不能上陣殺敵,時時自慚形穢,然而今日卻蒙襄侯青睞,再三相請,有道是士爲知己者死,襄侯如此,竺能不以死相報?”

說着,糜竺起身,然後再拜,道:“糜竺,見過主公!”

“哈哈,快快請起,得子仲兄相助,大事可成!”

雖然對結果早有預料,可糜竺當真喊他主公的時候,李易還是忍不住的打心裡歡喜,且不說糜家在情報方面能發揮出來的作用,單單是有了糜竺,李易將來入手徐州就能省去許多的功夫。

糜竺見李易的歡喜之色溢於言表,心中也是感慨,因爲李易對他的看重,比他自己想的都要高出許多,糜竺是真的感到有些慚愧。

最開始對於李易的勸說,聽到李易要乾造反的買賣,糜竺是很鬱悶的,畢竟他一個商人,真心不想參合這些事情,然而,隨着李易的講解,糜竺越想越覺得李易有道理。

天下越來越亂,糜家想要保全,必須找個好靠山才行,然而,靠山不是那麼好選的,而糜家又富得流油,隔三岔五被靠山刮下一層那是應有之事,等刮不下來後,糜家很可能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然而李易卻是不同,李易的出身註定了李易對糜竺沒太多成見,這讓糜竺放心許多,而且,李易說了那麼多,自始至終,卻從未提及,讓糜竺爲他拿出多少錢財,這讓糜竺非常放心。

倒不是說糜竺吝嗇,其實糜竺心中已經隱約有了決定,如果李易大有可爲,他將糜家那些黃白之物全數送與李易又何妨?

倘若能以那些俗物換得一個開國功臣,絕對是糜家有史以來賺的最多的一筆生意!

而促使糜竺做出這個決定的,正是李易的不貪財的表現,出身凡俗,卻沒有凡俗的貪婪,對他糜家親近,更多的也只是糜家的商路消息,正是這樣的人,才值得他糜家傾盡一切來追隨。

糜竺緩緩起身,鄭重道:“竺不才,如今還是糜家家主,主公只要有所需要,糜家上下一切資源,全憑主公調配!”

李易眼睛一亮,知道糜竺這是要在錢財上支援的意思,不過,李易更欣賞的是糜竺的這種態度,對於錢財本身,他倒是不着急,因爲李易覺得,如果糜竺一來,他就拿着糜家的錢財揮霍,這事太不漂亮,容易被人詬病,再者就是,李易還希望糜家在徐州好好的爲他打前站,如果這麼早早的動了糜家的錢財,世人都知道了他和糜家的關係,陶謙必然警惕,反而會平添許多波折。

確定這個想法後,李易搖搖頭,道:“子仲客氣了,如今借用糜家的,只有糜家商路,須知消息及時與否,往往能夠決定戰事成敗,我之前所講並非虛言,情報一事,確實是重中之重!”

糜竺重重點頭記下,就聽李易又道:“此中細節頗爲複雜,稍後你可與郭嘉詳談,莫要看郭嘉年輕,卻是當今世上少有的智謀之士,歷練幾年,必然是不弱於留侯那樣的人物!”

“喏,竺記下了,不知除此之外,糜家是否還有其他可爲主公效力?”

“唔……”

李易沉吟了一下,旋即笑道:“還有一件事,關乎重大,只是恐怕要稍稍委屈子仲兄一二。”

糜竺雖然不解,卻很乾脆,直接道:“主公儘管吩咐!”

李易說道:“子仲兄知我心中報復,我所求,絕非一州一地,而是這天下,如今荊州已經是脫手可得,揚州袁術,不過是代我守土,然後就是豫州,徐州,豫州之事暫且沒有眉目,不過徐州早已在我謀劃之中,只是需要子仲兄出力纔好。”

糜竺現在恢復了鎮定,腦子轉的也比較快,當即猜到了李易的幾分意思,訝然道:“主公是想讓我裡應外合?”

李易先是一笑,隨後搖頭道:“是,也不是。”

第279章 諸葛亮第66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409章 先生可是荀攸第382章 伊籍的見聞第756章 西路軍,李傕!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529章 玉璽是假的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197章 念頭不通達第631章 風雲漸起第700章 使君何故哀傷?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131章 請聖旨 謝謝“wanderi”的打賞第685章 李進第529章 玉璽是假的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437章 我是大漢功臣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第8章 胸有大志,亂世人心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44章 我來勸將軍消消火(求收藏)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證清白第180章 只願天下處處有良醫第396章 毛玠的無奈第180章 只願天下處處有良醫第66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91章 襄侯十倍於袁紹第611章 蒯越之謀第740章 馬超第69章 天子要跑路?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於曹操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252章 再見劉琦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597章 我信得過張繡第72章 督軍有難事第499章 戰後安排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748章 蒸汽機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65章 張遼的不甘現狀第238章 張師弟你怎麼了?第485章 呂布起兵第104章 李儒病了第516章 運氣第768章 自投羅網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50章 高順的餿主意第116章 大婚 謝謝“Guiltp???”的打賞!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14章 司徒可聽聞百步飛劍第676章 以命換命第326章 幾個熊孩子第710章 卑鄙無恥第503章 取揚州,刻不容緩第104章 李儒病了第437章 我是大漢功臣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703章 孟德的刀如今何在第624章 謀定第616章 郭圖第414章 世家與百姓第290章 李易要辭官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331章 欺負你又怎樣?第679章 根基盡毀第238章 張師弟你怎麼了?第183章 打死這個登徒子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112章 新軍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27章 見袁隗第377章 張允爲將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631章 風雲漸起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662章 曹操,兗州,棄子第688章 亂世埋沒英雄第189章 典韋步戰天下第一第321章 爲大漢而死,理所應當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417章 程昱的禍水東引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