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袁術使者

宛城城外的那些百姓成分複雜,已經不是最開始因爲袁術產生的南陽流民,陸續還有豫州,司州,甚至兗州這些地方避難來的百姓,畢竟相比較中原,還有北方,袁術離開之後,荊州絕對算是天下最安穩的地方之一。

李易對那些投奔之人,是來者不拒,可以說,來荊州避難的人,特別是普通百姓,基本全都留在了南陽,而百姓們也感謝李易的收留,對他很是敬愛,李易後來募兵什麼的,也是這些人對李易最爲支持。

然而,李易也知道,一昧的施恩,旁人的確會感激你,卻不見得會爲你賣命,就像華夏曆史上的諸多戰爭,不管背後原因是野心,私仇,利益,但在明面上,必須有個高大上的理由,也就是師出有名,不讓麾下兵馬成爲不義之師。

之前劉表雖然與李易之間有許多齷齪,最近更是成針尖麥芒之勢,但平心而論,劉表這個州牧當的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李易可以以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向劉表發難,卻實在找不到藉口將整個南陽的百姓一起拉上。

爲此李易一直很頭疼,還以爲只能這麼着了,卻不想劉表自己在關鍵時刻把小辮子送了過來。

以劉表不給南陽提供糧食爲藉口,李易縮減了百姓的救濟口糧,百姓吃不飽飯,心中自然生怨,相比遠在襄陽的劉表,李易又在第一時間聲淚俱下的告訴衆人,減少糧食,不是他所願,實在是因爲劉表這個州牧大人不想給南陽百姓糧食吃了,他這個小小的太守沒辦法,只能和大家一起吃糠喝稀,還望大家能夠擔待一二,衆志成城,共渡難關。

在李易的這番煽風點火之下,沒幾天功夫,南陽百姓,特別是宛城內外的百姓,心中對劉表的怨氣一下就被推到了頂點,毫不客氣的說,只要李易一聲招呼馬上就能有幾萬百姓跟着他去砸了劉表的老家。

不過,雖然羣雄洶洶,李易仍舊是以一副好心人的態度來安慰衆人,讓大家要忍耐,保持克制,要體諒州牧大人,要維持荊州大局……

所以,劉表這次是因小失大了,借用糧食的事情,李易與劉表還未直接交手,但在輿論方面的競爭,李易已經處在了絕對的優勢。

不過,這並不是說,李易面對劉表,就完全佔據上風,最起碼有一點,而且是很要害的一點,李易就落後了許多。

因爲不再顧忌劉表的態度,李易這邊幾乎是敞開了招兵,因爲百姓對李易有好感,募兵的效果也很不錯,根據徐晃的彙報,南陽如今有新老兵員一共三萬餘人,這還是徐晃有所收斂,年老體弱的不要,否則人數還能更多。

但與兵員的充足相對的,是南陽在武備方面的缺乏。

因爲南陽早先被袁術掃蕩過一遍,南陽武備庫中的裝備基本是被清空了,李易當初向劉表讓出南陽諸縣官員任命,其中有一個條件,就是向劉表要了不少的兵甲,再加上後來李易的購買,以及自行打造,如今李易麾下兵馬,能夠“全副武裝”的,只有不到兩萬五千人,剩下的近萬人,平時訓練只能拿木杆當做槍矛來使,說來真的有些寒酸。

糜竺知道這個情況後,倒是一咬牙,表示要想辦法從徐州給李易倒騰一批裝備過來,李易對此很是讚許,但也沒強求,還主動勸糜竺量力而行,畢竟徐州那麼遠,這些裝備不比糧食,實在太過讓人眼熱,很容易出差錯。

當然,對於裝備缺少的問題,李易也是有着應對手段的,只是目前還不到時候,只能先湊合着。

很快,時間進入三月底,南陽與襄陽之間的形勢越發緊張,而就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之下,南陽也迎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袁術使者,袁渙,袁曜卿!

對於袁術會派遣使者過來,李易並不意外,特別是眼看就要到四月份了,袁術在動手之前,肯定會聯絡四方,約定時間,所以,派人來見李易是很正常的。

只是考慮到影響問題,李易並沒有擺出什麼大場面接待袁渙,袁渙似乎也理解李易想法,進入太守府的過程很是低調,整個南陽除了李易以及心腹幾人之外,幾乎沒人知道袁渙來到。

但在私下裡,李易還是將面子給足了,這天中午,李易,以及賈詡、郭嘉、張遼,一同在太守府內擺小宴爲袁渙接風,原本徐晃也是要來的,只是最近徐晃都在城外練兵,李易也就不喊他了。

李易先爲幾人介紹認識,一番寒暄,酒過三巡,袁渙笑着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送到李易面前,說道:“襄侯離開揚州雖然未久,使君卻對襄侯極爲掛念,平日與我等談話,時常會提起襄侯,每每都是思念之情,唉,這般榮寵,袁某是當真羨慕啊。”

李易接過信,一邊拆一邊唏噓道:“李某同樣如此,說來我與袁使君雖然只有兩度相見,但袁使君風采我卻早已銘記於心,不怕你笑話,我其實不善爲官,平時說話做事,其實都是以袁使君爲榜樣,縱然我不善治民,不能使南陽富足,但百姓生活倒也安穩,這全賴袁使君功德。”

之前袁渙的話明顯有拍馬屁嫌疑,因爲袁術可能會惦記李易,但李易又不是美女,袁術絕對不會天天惦記他,只是花花轎子擡人嘛,袁渙說點好聽的倒也是情理之中。

可李易的馬屁就實在太過分了,竟然說南陽的治理都是袁術的功勞,饒是袁渙早有心理準備,嘴角還是忍不住抽了一抽。

再看旁邊幾個陪客,賈詡郭嘉一大一小兩隻狐狸笑眯眯的,看上去很是友善,似乎完全無視了李易那不要臉的馬屁帶來的傷害,至於張遼,這位猛將兄卻是捧碗灌酒,將整個臉都擋住了,也不知他是個什麼表情。

袁渙之前就與賈詡郭嘉有些接觸,雖然沒有具體試探,但只看這份鎮定功夫,比之袁術麾下那些人是絲毫不差,至於張遼,袁渙不善武藝,不好分辨,但看李易對張遼的重視態度,顯然也不是庸人。

就這,還沒算上沒有露面的蔡邕,黃承彥,諸葛玄等人。

暗暗佩服李易聚攏人才的本事,袁渙口中代着袁術謙虛道:“襄侯過於自謙了,要知道,說到襄侯才華,袁使君可是直言當今天下年輕人之中,當以襄侯爲最呢!”

“哎,慚愧慚愧。”

李易隨口客氣了一聲,就沒有繼續跟袁渙亂扯,而是打開信件認真看了起來。

書信是袁術親筆,李易先前後大略掃了一眼,洋洋灑灑大約上千言,不折不扣的一封長信,不管其中具體內容如何,單單看這點,可見袁術誠意滿滿。

李易一臉嚴肅的對揚州方向拱了拱手,表示了自己對袁術的尊重,這纔開始看袁術書信的具體內容。

開頭比較套路,對李易各種問候,訴說想念之情,然後表示,等他得到荊州之後,希望李易可不不要退隱,繼續留下來輔佐他,而且袁術還再次以九卿之位拉攏,說完這些,袁術才轉入重點,開始講李易最關心的事情。

袁術信中提到,他決定於四月十八,自封楚王,並通傳天下,而在此之前,袁術會任命張勳爲大將軍,率大軍潛伏江夏郡外,在袁術稱楚王的同時出其不意殺入江夏,目標治所西陵。

此外,還會有一支偏師,以紀靈爲主,匯合豫州黃巾,通過豫州殺入荊州,作爲張勳策應。

至於袁術本人,在壽春就任楚王之後,也會快馬趕赴荊州,主持戰事。

信件中提及戰事的只有聊聊數語,但給李易帶來的震動卻是不小。

袁術比李易想的要理智,或者說袁術的手下們比較理智,雖然得到了玉璽,而且還是天授玉璽,但袁術並沒有直接稱帝,而是自號楚王。

這讓李易感覺自己的記憶有些混亂,他有些分不清原本歷史上袁術到底是稱帝,還是稱王,只是記得打遊戲的時候,袁術的旗號是“仲”,也不知那算不算是國號。

李易最希望看到的是,袁術稱帝,畢竟天無二日,袁術只要稱帝,大漢朝廷就算是打掉牙往肚子裡咽,也得跟袁術死磕,而且,袁術那樣也能在最大程度上的挑動天下人的野心。

可現在袁術自號楚王,雖然依然是僭越,而且跟漢室別苗頭的意思明顯,但效果到底是比李易的預計差了一些。

李易心裡默默嘆息,接受了這個結果,畢竟他已經盡力了,稱王就稱王吧,畢竟他總不能再去建議袁術稱帝吧?

此外,對於張勳出奇兵攻打江夏,李易不得不承認,袁術這一步安排得挺好的,原本李易還猜想袁術爲了稱王立威,很可能會親自領兵攻打江夏,現在把這個機會給了張勳,其中取捨,確實值得稱讚。

不過,張勳打江夏,跟李易實際關係真心不大,反倒是紀靈那邊,讓李易很是有些警惕。

紀靈匯合豫州黃巾,也就是何儀何曼那些人,從豫州入荊州,他們會從哪個位置殺入荊州呢?

直接進江夏也就算了,如果是先過南陽,那對李易來說,不管怎麼應對,都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情況。

李易看信的時候,袁渙正在與郭嘉閒談,好似不經意般得往李易那邊看了一眼,見李易正在沉思,當即出聲問道:“襄侯爲何蹙眉,難道襄侯覺得袁使君信中所言有何不妥當之處?”

李易這才察覺到自己走神了,不過他也不慌,搖頭道:“不是,只是有些奇怪,袁使君爲何不在信中提及,說明我在南陽應當如何策應?”

這個疑問倒不是李易胡謅,袁術只在信中說了,希望李易幫助於他,卻並沒有說讓李易具體如何幫助,所以李易有此一問也是正常。

袁渙笑道:“使君本意是想讓襄侯與紀靈將軍會師新野,然後再奔赴襄陽,對襄陽佯攻,阻斷襄陽援軍,給張勳將軍騰出方便,好一舉拿下江夏,不過,最近得知荊州變化,卻是無需如此了。”

“原來這樣。”

李易低聲點頭,如今劉表對南陽表現出的敵意是越來越明顯了,袁術知道,並且在對策上做出相應改變,也是在情理之中。

想了想,李易笑道:“如此,張勳將軍在江夏是要趁虛而入了?”

袁渙道:“正是如此,說來,這也是襄侯的功勞呢。”

李易連連搖頭,推辭道:“這也算功勞的話,卻是實在叫李某人慚愧,如今劉表對我逼迫越來越甚,我是日夜東望,只盼袁使君能早日發兵襄陽,解我如今之苦啊。”

袁渙呵呵笑了笑,忽然問道:“如今南陽兵馬幾何?”

李易嘆了口氣,語氣低沉的說道:“兵馬兩萬,然而兵刃甲冑缺少太多,若是野戰廝殺,大約有一萬兩三千可以上陣,其餘人馬,只能安排守城之事。”

袁渙聞言,對李易所說的南陽兵力並未表露出絲毫懷疑,反而很是貼心的問道:“襄侯既然有如此難處,爲何不向使君訴說,使君若是知曉,又豈會讓襄侯在此爲難?”

李易目光略顯古怪的看了袁渙一眼,李易最早也想過找袁術要點軍械,可是,且不說要了袁術的東西,將來很容易被人視作袁術同黨,縱然李易要了,袁術也不一定肯給,而且就算是給,也有很大的可能叫李易帶領南陽兵馬去做先鋒,那樣一來與李易的計劃就衝突了。

所以呢,李易是寧願自己想辦法,也不情願向袁術伸手的,沒想到,袁渙卻是主動說出了這件事。

心中隱隱感覺哪裡好像有些不太對,但李易表面上還是儘量不動聲色的說道:“我聽聞袁使君在揚州大肆招兵買馬,軍械難道還有寬裕?”

袁術看着李易,意味深長的笑道:“軍械方面,揚州也是吃緊,不過若是襄侯開口,使君必然不會讓襄侯爲難。”

李易一時有些不知道該怎麼接這個話了,就在他琢磨的時候,袁渙卻好似完全不在意李易的答覆,繼續道:“其實使君有言,戰場之事瞬息萬變,屆時襄侯應該如何應對,自行決斷便好,當然,與張,紀兩位將軍互通消息也是應當。”

李易點點頭,又聽袁渙話鋒一轉,有點玩味的說道:“其實,襄侯在南陽當如何行事,袁某倒是有幾分看法,不知襄侯可願聽聽袁某淺見?”

第757章 這仗怎麼打?第34章 提議遷都第95章 對不住了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591章 襄侯十倍於袁紹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559章 熊熊烈火第174章 二虎競食與反客爲主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143章 我一肩擔之第464章 你太讓我失望了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第206章 槍王童淵第594章 先生辛苦第430章 黃忠的眼淚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13章 吾可力舉千斤第121章 幷州張文遠,一戰,勝!謝謝“尼加提你嗯”的打賞!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547章 顧雍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553章 女中王第324章 陸家欠襄侯一個人情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278章 典韋的忽悠第611章 蒯越之謀第476章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第480章 夏侯淵認了第695章 絕不叛漢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198章 李襄侯生死不知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757章 這仗怎麼打?第640章 步步進逼第447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556章 攻城第341章 蔡瑁知道了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503章 取揚州,刻不容緩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95章 對不住了第749章 矛盾第23章 名將當璀璨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474章 撿柴火的小姑娘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335章 殺人者,周倉是也第511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75章 遷都之始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147章 撲倒張文遠第762章 魏文長白衣渡江第181章 此人醫術不在張機之下第109章 陷陣一營,可敵萬人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736章 稱帝?第217章 黃承彥第626章 各有算計第485章 呂布起兵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103章 閨蜜是用來插刀的第721章 衝鋒陷陣第167章 金腳趾跑的快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713章 請主公親自出戰第44章 我來勸將軍消消火(求收藏)第64章 談婚論嫁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630章 曹操的心思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第507章 下邳急報第759章 郭圖過河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382章 伊籍的見聞第142章 又搶了一位妹妹第711章 都是田楷的錯第384章 獅子大開口第72章 督軍有難事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684章 大將軍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第67章 保命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