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定研發新火器

其實吳爭還有更驚駭的沒說,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所編練的在義烏徵召的三千新軍,它的建制形式,已經近似於後世的步兵班,小隊編制,共十二人,隊總一人,立盾兵一人,藤盾一人,狼筅兵二人,長槍兵四人,钂鈀兵一人,火器兵一人。作戰時,隊總左手執旗、右手持刀,站在小隊右前指揮戰鬥。其餘十一人分成兩列,以一人之間隔,前後錯位,兩盾兵最前,狼筅兵次之,長槍兵再次之,钂鈀兵在第五列,火器兵列於最後,在兩列之間對敵射擊。

這戰術指導思想,簡直可以與後世步兵班媲美了。

張國維苦笑道:“戚少保所編練軍隊,已是大明朝當時最強悍的精銳了,當時戚少保完全廢棄了明軍原來的衛所編制和舊的作戰規則,新創立了以鴛鴦陣爲基礎的編制和戰法。但問題是,從萬曆朝至崇禎朝,朝廷根本沒有更多的銀子去組建更多的新軍。而首輔張居正病逝,失去了張居正、俞大猷護持的戚少保,也已經無力迴天。”

這話吳爭認同,崇禎末年,朝廷一年的歲入才四、五百萬兩,這些銀子估計給數千京官發俸祿差不多,連軍隊的餉銀都不夠發放,要編練新軍,那真得是強人所難了。可他X的誰都知道,大順軍進京城,劉宗敏半個月就從官宦府中抄出了七千萬兩。

大明朝流通、囤積的銀子,應該說是有唐以來,最多的。

這也是大明銀價低賤的原因,巨量的貿易順差,使得國外的白銀瘋狂涌入。

以至於銀與金的比價,到達八比一,最賤時,甚至到過六比一,而在唐宋時,這比例一般維持在十比一,甚至十二比一。

銅幣比價就更誇張了,所謂一貫,唐宋時基本在八百至一千二百文換一兩白銀,所謂一貫千文嘛。

可到了明朝,卻變成四百文兌一兩,銀價何其賤?

吳爭的手在顫抖,他擺擺手道:“兵書留下,我要閉門思忖三日,誰都不許來打擾……小安子,安排戚家人食宿,待三日後再作定奪。”

……。

不得不說,這兩套書給了吳爭極大的信心。

不完全是兵書中所涉及的練兵和治軍的方法、經驗,火器的製造和使用,對吳爭有顛覆性的改觀。

而是它給了吳爭信心。

吳爭此次回杭州,本就有編練新軍,改善火槍兵火力和自衛武器的心願。

只是心中所想的,也僅僅是進行改良和整訓。

是,吳爭後世對軍事,特別武器的認識,幾乎可以顛覆這個時代,但也僅僅是認知。

因爲就算知道人類能在幾百年後造出原子彈,也無法在這個時代造出來。

就算知道後膛槍可以主宰整個未來戰場,也無法在沒有雷汞出現的情況下,用撞擊去引燃前膛槍管中的黑火藥。

超前研發或許能行得通,但這牽扯到的是無數的工藝,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最關鍵的是,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還有吳爭最缺少的——時間。

韃子已經完成對福建、廣東的佔領,西北大西軍殘部已經退向四川,永曆朝已經邊打邊撤,向雲南方向轉進……。

最多兩年,不超過三年,清廷就能將主力調轉頭來,對付這僅十三府之地的義興朝。

所以,吳爭只有利用既有的武器和人力,進行最大限度的改良,而不是莫名其妙地投入巨量人力、財力去搞研發。

任何一件新兵器的誕生,是需要研發、試製、實戰改良、然後定型量產、再改良,直到成熟。

這太耗費時間了,事實上,對最後真正使用它的士兵而言,一杆威力巨大的火槍,很多時候遠不如一把用得趁手的鋼刀。

這就是現實。

所以,吳爭此次回來的目的,就是將火槍兵進行重新訓練,訓練他們真正地掌握火槍射擊和射擊後與敵進行白刃戰,同時,研發裝備技術瓶頸不高的手雷(木柄手榴彈),以完成刺刀搏殺、投彈、火槍射擊、火炮支援,就近中遠的火力投擲。

從而提高火力的輸出能力。

但現在,受這兩部兵書的啓發和幫助,吳爭想要的更多了。

因爲許多東西在兵書上已經可以找到,並且有着圖樣甚至尺寸的標註。

這些武器已經可以在七、八十年前的嘉靖朝就能被製造出來。

只是朝廷沒有真正去繼續研發和使用它,被埋沒罷了。

譬如地雷、譬如水雷、譬如被戚道昆仿製改良出來的十三管連發銃,甚至還有讓吳爭目瞪口呆的“火龍出水”,這是二級火箭的雛形,用紙糊筒外綁第一級火箭,龍口內有第二級火箭,射出後加大射程擊中敵方船艦,用於水上攻擊,射程可以達到三至四里。

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只有從這兩套書裡,吳爭才感受到前人智慧的無比強大。

強大到讓後人只能拾人牙惠的地步。

吳爭開始整理自己的計劃,他決定以書中的兵器雛形,來研發更新兵器。

同時,有了組建類似後世軍隊雛形的打算。

方法、手段,會過時,但思想不會過時,就象孫子兵法,直到千年之後,依舊被軍事家所推崇。

兵書中的訓練方法,確實很多都不適合了,但其中的獎懲制度、練行伍、練膽氣、練耳目、練手足、練營陣配合等等方法,值得借鑑,甚至可以照搬。

……。

三日期滿。

吳爭出關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見戚道昆。

“戚大叔對兵書中所記載火器的製造有多大把握?”

戚道昆答道:“小民在這二十年中,全都一一仿製過。只要有足夠的人力和財力,小民可以爲王爺全部仿製出來。”

吳爭搖搖頭道:“倒不必全都仿製,本王只要其中三樣。”

攤開所畫的圖紙,吳爭道:“第一樣,地雷。分觸線雷和踩踏雷,大叔三日前演練的應該是踩踏雷吧?”

“是。”戚道昆目光被吳爭所畫的圖紙吸引。

“第二樣,投擲手雷。這些在大叔手中製造應該不難。但第三樣,恐怕需要大叔動動腦筋了。”

第五百六十六章 你敢抗命?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陽謀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服從,是一種態度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子龍欲彈劾錢謙益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赴黃泉吧!第一千五百十八章 意外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七星島海戰(二)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九十四章 你敢死,我……不敢!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九百八十七章 該死的忠臣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三百零七章 三女竟是姐妹第九十二章 崽賣爺田不心痛!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八百四十五章 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一千四百十四章 瑕不掩瑜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女生外嚮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九百五十四章 換你的人?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二百十八章 來世……好運!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總有宵小想害孤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七十五章 生死之間,沒有謊言。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一千零八章 撕裂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九百三十二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一千零七十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敵佔之地的人心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三百九十七章 鎮國公閃亮登場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