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

吳爭道:“黃大人這話過了,本王之前率軍渡海增援過隆武,也派張名振留下助隆武朝守福州,可接下去發生了什麼,黃大人心裡明白。隆武與清軍議和,主動撤出福建,前往廣東,於是,一省之地三個皇帝,相互攻詆,這種亂象,豈能不爲清軍所乘?就算本王繼續派兵增援,敢問黃大人,是助隆武還是紹武,亦或是永曆?”

黃道周爲之一噎,他反駁道:“與清軍談判,是爲時所迫,若非如此,在鄭家和清軍的合圍下,我朝豈能守得住福州?汝等不也與清軍苟和,南北相安了嗎?”

吳爭嘆道:“這能一樣嗎,我的黃大人?隆武在福州,南面沒有敵人,可義興朝,南、北、西三面皆敵。此次議和,本王也是贊同的,四年了,江南一直戰火不斷,且無後方,每府都是前線戰場。這樣繼續下去,必會耗盡這幾府之地的人口、流盡最後一滴血,然對戰事無任何助益。只有養精蓄銳,方可完成大業,這一點,黃大人應該能想得明白。況且,此次停戰議和,我朝是佔了便宜的,本王殺多鐸、佔靖江,清廷卻是失地喪師,和談,我朝不虧。”

黃道周慢慢收斂起情緒,他喟嘆道:“道理,老夫都懂,可眼看着大明朝的忠臣良將,一個個地殞落,老夫……老夫這心中……痛啊!”

其聲之悲,直揪人心。

黃道周泣道:“陛下是個明君……。”

吳爭突然開口打斷道:“如果僅僅是不降清,如果僅僅是節儉自守,就可以稱之爲明君,那黃大人對明君的標準就定得太低了。這世上,恐怕除了傻子蠢人,纔會將自家的家當,拱手讓人,這與是不是明君無關吧。”

黃道周一怔,愣愣地看着吳爭,吳爭的話顛覆了他的認知。

這是啥人啊?

爲人臣者,但凡開口皆先言君王聖明,這不是禮節嗎?

哪有如此較真的?

可吳爭卻毫不自覺,他繼續道:“大廈將傾之時,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誰不合適就被淘汰出局,這不必怨天尤人。爲今之勢,只有能延攬天下英才於麾下者,方可爲天下共主,隆武帝顯然不合適。”

黃道周目瞪口呆起來,吳爭的“無狀”遠甚於他的想象。

吳爭卻不依不饒道:“三帝並立,若隆武有能爲,則壓服之,若不能,則連縱,再不能,則退位讓賢,以求穩固明三方軍心,壯大軍力。如此,三帝麾下軍力聯合,本王就不信,清軍能輕易攻佔廣東?人自辱而後人辱之,隆武朝的滅亡,咎由自取,黃大人口中的明君,恐怕所言非人吧?”

黃道周的目光變得深遂起來,他悠悠道:“故老夫攜同僚、弟子結伴來投郡王,以郡王之能爲和麾下數萬虎賁,定可竟一世之功。”

吳爭微笑道:“黃大人投效之心,怕是不誠吧?”

“此話何意?”

“隆武朝覆亡,黃河以西,長江以南,僅三個勢力,永曆朝在雲南、大西軍殘部在四川、義興朝在東南,餘者大順軍殘部在湖廣,但失去隆武朝的扶持,已是強弩之末,各地義軍雖此起彼伏,卻難成氣候。三個勢力,以義興朝實力爲最,可義興朝的皇帝是前朝太子,黃大人顯然難解先帝對大人的無情,這纔是黃大人來投我區區一個異姓郡王的本意吧?但凡有任何一個別的選擇,黃大人都不會俯首相就,本王沒說錯吧?”

吳爭的話顯然是有些尖刻了,但所謂尖刻,往往是不假修飾的實話。

而往往實話,最動人心的同時,也最傷人心,對象不同,感覺自然就不同。

但吳爭絲毫不去顧及黃道周的感受,因爲只有坦誠,方可相對,做不到這點,如何爲日後之事做準備?

把一切攤開來,揉碎了,放在桌面上,說清楚,這就是吳爭的目的,不留下任何芥蒂。

吳爭失算了,他的話沒有引起黃道周的憤怒,沒有憤怒,就是有所峙。

有所峙,就代表着心扉未開,心扉未開,談何坦誠?

黃道周平靜地道:“郡王所言,都對。但有一點,王爺說得不對,慶泰朝時,朝廷明詔天下,王爺是惠宗後裔,老夫今日投奔王爺,一樣是爲明室效忠,沒有什麼可慚愧的。王爺乃明室近支,天縱奇才,眼下又手掌數萬虎賁,只要王爺決意北伐,大事尚可爲。老夫願爲王爺執鞭墜鐙,以竟大業。”

吳爭聽了先是一怔,後哈哈大笑起來,問道:“這麼說幼玄先生是真心實習意效忠於本王,而不是因爲本王眼下實力最雄,先生的權宜之計嘍?”

黃道周起身拱手長揖道:“黃道周誠意輔佐會稽郡王,若有二心,天誅之!”

吳爭笑得更歡,突然就收斂起笑意,沉聲道:“可惜,要讓幼玄先生失望了。”

黃道周一愣,詫異地看着吳爭的眼睛。

吳爭道:“本王姓吳,絕非惠宗後裔。”

黃道周聞聽驚駭莫名,“這……這怎麼可能?慶泰朝監國公主的明詔……?”

吳爭冷冷道:“假的。現在,幼玄先生還想投效本王嗎?”

黃道周的額頭有冷汗迅速滲出,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吳爭,久久說不出話來。

吳爭面無表情地伸手取過茶碗,慢慢地啜着,他不性急,等待着黃道周的答覆。

好一會,黃道周吶吶地問道:“可傳國玉璽呢……那也是假的?”

吳爭放下茶碗,隨口答道:“傳國玉璽倒是真的。”

“那傳國玉璽得自何人之手?”

吳爭手微微一僵,而後迅速回復自然道:“幼玄先生不必追問,本王可以告訴你的,都已經說清楚了,不能說的,你追問也沒用。現在,請幼玄先生回答本王之前的問題。”

黃道周突然問道:“王爺擁立前朝太子時,已經有實力問鼎至尊之位,爲何放棄?”

吳爭道:“如果沒有北方清廷,本王當仁不讓,可強敵壓境,若再掀起一場內耗,恐怕天下漢人,就真要被韃子奴役了……本王倒不是說自己胸懷天下,而是本王自己,也是個漢人,救人即自救罷了。”

第六百七十六章 沈致遠要降清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五百五十四章 老夫錯了嗎?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專家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視父子如天敵的吳老爹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老謀深算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擒李成棟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五百八十七章 江南商會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一千二百十四章 壞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第二百十八章 來世……好運!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九百八十七章 該死的忠臣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鄭森的躑躅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義,我是才德兼備。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皆有因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反轉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邳州之敗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服從,是一種態度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決矛盾的同時,必產生另一種矛盾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一千四百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東藩海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第七百九十章 給妹妹想轍賺份嫁妝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墮落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活久見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三百零二章 從海上突圍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三十章 你妹!第九百八十七章 該死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