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縱觀歷史,對付傳統慣性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重起爐竈。

脫離朝廷,在杭州府開衙建府,這不是吳爭被逐出京城這個權力中心,而是吳爭主動撤離。

與其在一潭混水中摸魚,不如重建一個乾淨的“朝堂”,團結起有相同理念和願意追隨自己的人,一起重塑天下。

不可否認,吳爭做到了。

栽下梧桐樹,鳳凰自然來。

就因爲吳爭有些做到了,有些在做,有些正安排做。

所以,許多人都來了,張國維、張煌言、熊汝霖等是第一批,張名振、孫嘉績、方國安等是第二批,錢肅樂、廖仲平等是第三批,而現在,黃道周帶着同僚、門生也來了,他們的身後,有着無數的人,不久都會來,吳爭有信心。

這些人,不是因爲擁立而追隨,而是因爲追隨而擁立,這是個單向的因果關係,不能反向。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丟。

黃道周明白了,吳爭這一番話,不全是在勸他,而是在從側面警醒自己。

這就是吳爭執政的理念。

吳爭在告訴他,什麼叫順其自然,什麼叫水到渠成,什麼叫人心如潮不可阻擋。

黃道周在凝視着吳爭,他的心裡是震撼的,自己年過花甲,一雙眼閱人無數,可面前這個剛剛及冠的年輕人,何來如此深沉的城府啊?

弱冠之年,就身居高位,不是依靠祖蔭,而是實打實的從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

雖說亂世出英雄,可擁有這樣驕人的履歷,卻不驕不躁,那就是古來鮮見了。

說服、延攬一個人,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喻之以名。

可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心靈的碰撞。

撞碎它,再塑一片清平。

黃道周“霍”地起身,屈膝、伸臂,以首抵地,大禮參拜道:“自今日起,黃道周願奉王爺爲主,供主上驅使。”

吳爭笑了,起身攙扶道:“先生言重了,能得先生相助,是我吳爭的福分。我原本確實是想留先生在大將軍府任右布政使,與熊汝霖一起治理六府。可我一想到,義興朝堂中,有奸倿惑上,就寢食難安,只能拱手將先生薦於朝廷,如此,有先生執掌內閣,就能讓我安心了。”

黃道周道:“王爺想讓老臣做些什麼?”

吳爭搖搖頭道:“不需要。什麼都不必爲我做。先生就以生平所學,爲義興朝把好關、掌了舵就是。當今皇帝年少氣盛,雖有雄心壯志,可三年的隱身,讓他的心已經不再幹淨,且執拗於自幼所學的帝王之術,以陰謀和平衡,欲將臣下玩弄於股掌之間,可他哪曾想到,朝堂上所立每一個人,誰個不比他更精擅此術?先生此去,以治理朝堂爲第一要務,朝堂穩,則我無後顧之憂,如此,先生便是立下了大功。”

黃道周應道:“老臣明白了,老臣謹記。”

……。

次日,吳爭帶着戚道昆一行去了松江軍工坊。

新坊未建,吳爭打算讓戚道昆等人在此完成火器樣品的試製。

而吳爭親自來的目的,絕非僅此而已。

此時的軍工坊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有近千工匠。

在令督辦陳守節將其中最頂尖的百來工匠聚集起來之後。

吳爭取出了一張圖紙。

這是吳爭經過再三權衡之後的決定,那就是提前一百年,發明簡單的蒸汽裝置。

當然,這不是一躕而就的最終版本。

僅僅就是一個用蒸汽驅動,以槓桿帶動上下運動的衝壓裝置,簡單明瞭,曲軸、槓桿和蒸汽罐,不具備太複雜的結構。

話說回來,真要太複雜,吳爭也一時半會也畫不出來啊。

可就這麼一個簡單到僅十來個構件的裝置,足以達成吳爭的目的——鍛打。

雖說早在唐宋,就已經出現了百鍛鋼及各種冶煉方式,但至今,主流依舊是低溫手工鍛打,用含碳高的生鐵跟含碳低的熟鐵在一起鍛打,從而獲得鋼。這種方法記載於北宋沈託的夢溪筆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今日,吳爭打算去超越。

鋼的產量取決於兩大因素,材料和工藝方式。

以手工鍛打,極大地限制了鋼鐵的產出。

一個熟練的工匠,需要至少五年以上的學徒,這是個門檻。

吳爭希望以蒸汽衝壓鍛打去取代手工鍛打,從而改良鋼鐵的質量和產量,從而去提高槍管和刺刀的堅韌。

目前在江南的鋼鐵質量,其實遠不如滿清,自天啓末年崇禎末年,大部分技術早已停止了更新和研發,沒錢加上沒興趣,讓大明朝啃了至少三十年老本,可就是這三十年,讓滿清的製造技術,超越了明朝,以至於,明軍的火炮射程比清軍火炮射程在近四分之一。

戰勝清軍、將滿清趕回關外,這只是個初級目標,真正的強大,讓天下重歸於漢族鼎盛,纔是吳爭心底的最終目的。

所以,吳爭沒有想太過分地引導發展新科技,拔苗助長,往往適得其反。

譬如就象是在這百人之中都找不出一個讀書人的世界,去倡導人人平等、廢除君主建立共和,這就是壽星公上吊,嫌世道不夠亂。

以陳守節爲首的工匠,在看到這份圖紙的時候,並不太驚訝,因爲這原理,早已在千年前就被人所熟知,燒開的水,推動鍋蓋嘛。

曲軸和槓桿的連接,讓他們深入啓發,力的傳導,讓方向轉變,但這也不是什麼新玩意,早在漢唐,這種結構就已經出現,譬如木牛流馬、諸葛弩等等。

但真正組合起來,變成了一個可以專向使用的設備,這就讓工匠們歎服了。

是啊,華夏文明,錯過了多少次的革命。

發明的黑火藥,經過千年,成了爆竹煙花的主材料,而西方卻由此將熱兵器演繹到了極致,直到二百年後,雷汞和黃火藥的出現,才真正被替代,可直到後世,黑火藥做爲發射藥,依舊在不同的領域,佔着一席之地。

吳爭下令,按圖紙上的結構,進行當場分構件進行製造,當然,是以木結構製造。

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六百七十六章 沈致遠要降清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荒唐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三百七十章 是你自己下來,還是讓我拽你下來?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五百零八章 從未有過的狼狽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九百二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九百十六章 要不試試?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殺雞儆猴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八百八十五章 書生與和尚第三百零七章 三女竟是姐妹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百六十六章 紹興告急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八百三十八章 每日自省吾身,絕無貪過一文哪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三十章 你妹!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不是我!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被雷劈的不一定是壞人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荒唐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第九百三十二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蘇州城,但這就是個泥沼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賣天價地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五十九章 將本宮身份詔告天下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收復海州(六)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四百三十一章 瓜瀝攻防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二百五十九章 拉攏王之仁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九百四十六章 活捉喀爾楚渾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做的事,我也想過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三百四十五章 就憑他們?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五百零八章 從未有過的狼狽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九百三十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雛?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三百八十五章 針鋒相對(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