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

PS:感謝書友“千山遙”投的月票。

軍政府,有一點好處,那就是應變非常快。

否則,象這種突發危機,至少用一整天的功夫議事,然後才能將命令傳達到諸軍,再開始調動軍隊,如此沒兩、三天的時間,怕是反應不過來,可那時,怕是黃花菜都涼了。

吳爭看似隨口說出的命令,卻已經集中了他麾下此時可以調動的最大部分精銳之師。

只是,時間終究太過倉促,吳爭無法與諸將進行軍議。

隨口而出的命令和意圖,造成了嚴重的誤判。

吳爭應變的第一梯隊是騎兵營。

這本來是正確的。

騎兵行軍速度快,可以用最快的時間,趕到清軍的偷襲地點,只要擋住他們,後續的軍隊就會源源不斷地趕來。

同時,騎兵幾乎可以碾壓擋在面前的步兵,秘道之所以能不爲人知曉,在於它的隱秘和難行。

也就是說,清軍通過這條秘道前來偷襲的人數不會太多。

人數不多,那二千騎兵足以應對。

吳爭就是這麼考慮的。

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吳爭還稱不上一個足以洞察世間一切的智者。

他錯了,錯得非常……低級。

這個錯誤,讓他不但將自己陷入了困境,還讓整個紹興府陷入了困境。

這條秘道隱秘和難行,隱秘和難行是重點。

騎兵行軍快,正確。

來襲清軍不多,沒有錯。

騎兵可以碾壓這些清軍,也對。

可問題是,既然清軍步兵都不可能大量涌入的山林、河灘等難行之地,又怎麼可能讓騎兵肆無忌憚的橫行呢?

提不起速度的騎兵,就是敵人弓兵的靶子。

吳爭所面臨的,就是這個難題。

在上虞通往嵊縣的官道,一片還不甚茂密的樹林邊,吳爭遭遇了清軍前鋒有預謀的伏擊。

二牛錄,六百弓兵。

他們不會游泳,卻可以將自己固定在樹上,居高臨下地對通過官道的騎兵進行射擊。

就算是再驍勇的士兵,就算是孫武再世,恐怕也無法不在這種批頭蓋臉射來的箭矢中混亂,也不可能在這樣的混亂中,對敵發起反擊。

騎兵,包括吳爭在內,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和腦袋去硬抗清軍的如蝗箭矢。

吳爭是幸運的,他的盔甲救了他的命。

清軍沒有弩矢,弓箭無法穿透吳爭的盔甲。

可士兵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的盔甲是輕甲,於是,傷亡慘重。

騎兵營幾乎是一路狂奔逃竄,穿過樹林後,幾乎已經摺損了三成以上。

還沒有來得及整肅,就被博洛率軍死死地擋在了一條小河前。

小河不深,僅沒過人的大腿。

也不寬,五、六十步的距離。

清軍弓兵現身,隔河射箭。

往前衝嗎?

這四、五十步的距離,戰馬根本無法加速,足以讓騎兵營全軍覆沒。

往後退嗎?

還得再承受一回如蝗般的箭矢。

這個時候,吳爭終於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原路撤回。

兩害相權取其輕,傷亡三成,總好過全軍覆沒。

於是,騎兵營在河邊轉了個圈,在清軍密集的箭矢中,迅速調頭回奔。

又是如過篩子般的遭遇之後,騎兵營終於脫離了險境,而此時,騎兵營傷亡已經超過五成。

連敵人的面都沒看清,騎兵營就殘了。

吳爭只好下令撤退,回上虞去與錢肅典、宋安會合,再作打算。

這也是明智的。

清軍已經穿過秘道,以吳爭眼下手中的兵力,加上地形,怕是難有做爲。

只是這一撤,就代表着嵊縣、新昌兩地的失守。

清軍在紹興府腹地站穩腳跟,也成事實。

……。

博洛很得意。

他有資格得意,至少在這兩年時間裡,清軍與吳爭大小戰鬥加起來不下十起,沒有贏過。

哪怕丹徒之戰算是個兩敗俱傷,可清軍最後失去了丹徒,怎麼也不能稱爲勝利。

至於儀真那支二萬多人的明軍,輸贏怕也是仁者見仁了,智者見智了,因爲那是用鎮江換來的。

所以,博洛有些得意,這一場伏擊戰,幾乎可以說是完勝。

殲滅一支成建制騎兵,無論對清軍還是明軍,都不是件易事,能打殘確實不容易。

最關鍵的是,己方几乎是無損,如果把那二十幾個從樹上摔下受傷的剔除,那就是無一傷亡。

這是件大功!

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博洛,也禁不住心裡的狂喜。

博洛得意但不失穩重。

他沒有下令追擊,而是收縮兵力。

正如多鐸說的,尊敬對手就是尊敬自己。

三千人,還不足以佔領紹興府,如今已經不是清軍剛剛入關的時候了,明軍已經有了鬥志。

能把嵊縣、新昌牢牢控制在手中,就已經達到了此戰的目的。

雖說追擊或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戰果,但博洛並不眼饞。

他也不怕吳爭在穩住陣腳之後,對自己發起反擊,因爲這個時候,豫親王多鐸應該已經下令,對金華、紹興二府,發起進攻了吧?博洛笑得更加得意,吳爭,你的好日子過到頭了。

……。

多鐸下達進攻命令的時間,遠在博洛的估算之前。

多鐸這時似乎早已忘記了,他曾經說要尊敬對手、要向自己的對手守諾的話。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如果放過眼前這個機會,怕是老天爺都會怪罪。

多鐸悍然下令,以台州清軍攻金華府,他自己親率大軍進攻紹興。

一時間,江東戰火遍地燃起。

嚴州衛都指揮使孫嘉績、副指揮使池二憨,率本部人馬出城迎戰、頑強抵禦。

倒也打得毫不遜色。

雙方都是一目瞭然的排兵佈陣,兵力又相當。

這種野戰,除非有一方先行崩潰,否則剛開戰前期,雙方的傷亡都不會大。

試想,當雙方刀盾兵開始接觸,都以半人高的大盾擋在面前,雙方撞在一塊,膠着起來,後面長槍兵從縫隙中捅向對方,除非確實倒黴透頂的,一般都不會死。

這種野戰,拼得就是耐力和信心。

最大的傷亡,不是對方造成的,而是被踩死。

倒下,那就一定會死。

雙方拼了命地往前擠壓,沒有人會去顧忌腳下,誰倒在地上,誰就是倒黴蛋。

第八百八十七章 義貞一品夫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八十三章 家國天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九百六十七章 與子同遊,動輒覆舟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多鐸兵臨福州城下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一千五百十章 誰合適?第一千零七十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三百四十五章 就憑他們?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二百十九章 人都喜歡笨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八百三十八章 每日自省吾身,絕無貪過一文哪第八百六十九章 小皇帝的怨念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和談風波(三)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江南莫家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新娘回門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陳錢山水師第二百七十四章 情淡如水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六百七十九章 你也太狠了!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七百四十四章 商戰和商學院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