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

有人會說,這不太可能啊,稍微有腦子的就能想到,雙手持巨盾往前擠壓,可雙腳閒着啊,在鞋上安裝一個刀尖,擡起一隻腳往前踢就是了唄。

是,這方法真有人想到,也這麼幹過,這就是護腿的由來。

ωwш☢ ttkan☢ ℃ O 剛開始時,士兵爲了應對敵人陣前撩腳,找來粗點的竹筒,一刀劈成兩半,用繩綁在小腿上,足以應對敵方的“撩腳”,後來慢慢改進了材料,從竹片到鐵片。

其實護腿又重,又妨礙行軍,戴着又不舒服,本來早該廢止的,但正是因爲兩軍對峙時,需要防備對方陰招威脅到自己的小腿,這才一直保留下來,甚至後世還存在着,未被淘汰掉。

所以,千萬別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可紹興府這邊,那就比較……苦了。

多鐸迅速佔領餘姚,兵鋒直逼瀝海。

陳勝率軍準備固守瀝海要塞,可問題是,多鐸沒那麼傻,他自然不會下令去進攻一座已經被明軍整備數年的堅固要塞。

在離瀝海約二十里時,多鐸開始分兵,一部原地駐守,一部轉北,直逼上虞縣。

瀝海衛都指揮使陳勝,由此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瀝海衛編制是一萬人,但那是掩人耳目的,實際上兵力遠遠不止此數。

特別是之前吳爭收復紹興府全境後,俘獲的降清明軍就達到五、六千人,這些人經過挑選之後,至少有三千人留在了瀝海衛,成爲輔兵。

可就算如此,陳勝也有自知之明,城外是敵酋多鐸,絕非等閒之輩,自己無論從作戰經驗還是閱歷,怕都是望塵莫及的。

出城迎戰,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只有固守要塞,依仗要塞之險,才能與多鐸相抗衡。

但不出城迎戰,上虞就危險。

如果吳爭不在上虞,那還可坐視,但現在吳爭在上虞,身爲屬下,坐視主公陷入危境而不救,那後果會相當嚴重。

陳勝能不爲難嗎?

但陳勝終究是做出了選擇,固守要塞,堅決不出!

這個決定差點就引起了瀝海衛兵變,特別是副指揮使厲如海,他執意出城迎戰多鐸。

但最後,陳勝的一句話,說服了他。

陳勝說,“如果主公在上虞擋不住,還可以選擇向北撤退。可如果瀝海不保,你我二人如何面對主公?”

瀝海一失,上虞不保。

上虞不保,紹興府無險可守。

厲如海最後認同了陳勝的策略,死守不出。

陳勝的這個決定,挽救了瀝海衛,也爲吳爭日後的反擊,奠定了基礎。

其實多鐸正盼着瀝海衛主動出擊。

他分兵的目的,就是逼瀝海衛主動出擊,去救吳爭。

原地駐守的這一萬大軍,就是給瀝海衛準備的。

清軍確實可以不管瀝海要塞,直撲上虞,可問題是,一旦全軍投入進攻上虞乃至紹興城,萬一瀝海衛從側翼和背後進攻,那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威脅。

到時哪怕攻下上虞、紹興,多鐸依舊要面臨瀝海衛和杭州府兩面夾擊。

見瀝海衛沒有動靜,多鐸也很惱火,於是,下令急攻上虞,逼瀝海衛出兵。

而這時的吳爭,手裡只有大概八九百的騎兵營殘部和剛剛趕來的錢肅典三千杭州衛。

與前來進攻的上萬敵軍相比,這兵力就相當懸殊了,形勢非常嚴峻。

遭遇之前伏擊,騎兵營被打殘。

吳爭反倒平靜下來,不再象剛剛聽到清軍從嵊縣、新昌突入時那般急躁。

這世上有種人,越受打擊,心越平靜。

吳爭就是這種人。

如今紹興府的形勢是。

上虞居中。

瀝海衛在東南方向。

多鐸大軍在南。

博洛部在西北方向。

似乎吳爭唯一的選擇,就是往東北蕭山方向撤退,然後渡江返回杭州,以圖日後反擊。

可吳爭心中很明白,此時杭州府可以調動的兵力已經很少。

就算返回杭州,怕是短時間內也聚集不起可以壓倒性優勢反擊清軍的大軍。

就算朝廷肯派兵增援,那至少也是十來天后的事了。

那時,怕是黃花菜都涼了。

紹興府不大,二萬清軍,足以佈滿每個縣。

吳爭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選擇,向西撤退,並派人向杭州傳令,令舟山水師船入曹娥江,控制江面。

西北有博洛,南有多鐸。

往西撤退,不是正好鑽入敵軍兩面夾擊嗎?

沒錯!

但,西面是平崗山。

……。

看着出甬道前來迎接的姜伯禮,吳爭嘆了口氣。

三年了,自己兜了一圈,還是回到了這平崗山寨。

說這世上冥冥之中沒有輪迴,吳爭真他X的不信。

吳爭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其實不難理解。

紹興府兵力並不少,只是被清軍的偷襲打亂了部署,一時間無法迅速反應過來。

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調整戰術部署,就算無法勝,至少也可以擋住清軍繼續北進。

那麼拖住清軍就成了首要。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吳爭就打算佔山爲王了。

當自己做出了選擇,就象下棋一樣,就輪到多鐸下了。

多鐸也爲難了。

追擊吳爭,去攻平崗山嗎?

這顯然是着臭棋,這破山頭根本沒有價值,再說平崗山易守難攻,每進一步,都得拿人命往裡填,值得嗎?

可不追擊吳爭,多鐸又不甘心,好不容易逮到機會可以一雪前恥,就這麼放過,別提心裡多難受了。

況且,瀝海和平崗山,就象兩顆釘子,讓多鐸如芒刺在背。

紹興城就在眼前,多鐸一咬牙,下令先取了紹興城再說。

一天之後,紹興城陷落,駐守的八百守軍,在沒有得到任何援兵的情況下,僅擋了一個時辰,就全軍覆沒。

紹興府八縣,如今已有五縣落入多鐸之手,紹興城的佔領,意味着紹興府兩次易手。

可多鐸感覺不到欣喜,因爲瀝海衛和平崗山,這兩顆釘子一東一西,時刻威脅着他。

古怪的是,紹興府經過兩日是激戰,戰鬥竟暫時平息了。

雙方不約而同地收縮兵力,陷入了僵持。

而僵持,則需要一種變化來打破,可眼下,無論是多鐸、博洛,還是吳爭、陳勝,都想不到有什麼好辦法去打破這個僵局。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茶山海戰(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六百三十四章 你究竟想做什麼?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九百六十二章 閣下是官吧?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四十二章 江南莫家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吳伯昌的疑惑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七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說到底還是缺錢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連橫合縱(一)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爭,還是不爭?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縣之戰(三)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雞蛋撞碎了石頭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鄭森的躑躅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說到底還是缺錢第三百零三章 車中的火藥壇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賦稅纔是導致明亡的主因?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誰是後生?第九百十八章 感覺有些不對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