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

隆武帝朱聿鍵被擁立者冠以雄才大略的評語,實在有點過。

只要想想,受太祖祖制約束,歷代明朝皇帝都遏制宗室藩王入仕爲官。

由此可見,從無執政經驗的朱聿鍵能雄才大略到哪去?

況且,真要有雄才大略,也不會與朱以海撕破了臉。

很顯然,福建與紹興一衣帶水,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如果連這一點都認不清,雄才大略從何談起?

不過有一點能肯定,朱聿鍵確實有大志,要力挽狂瀾、復國的大志。

可惜啊,大志需要雄才相配,否則就應了一個成語,叫志大才疏。

這是說得客氣了,通俗地一般是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朱聿鍵確實下了許多詔令,而且大都是於民有益的良政。

譬如他針對萬曆以來黨爭給國事帶來的危害,提出了消除黨爭,“用舍公明”的方針。他還“親自”撰寫了“縉紳”、“戎政”、“儒林”三篇《便覽》,號召朝中官員摒棄門戶之爭,共同爲復明大業出力。

登基次日,特地下詔安撫衆臣,詔書中對以前參與黨爭的官員概不追究。

譬如說他下詔整頓吏治,嚴懲貪污,規定“小貪必杖,大貪必殺”。

又譬如說,他聽聞被清廷逼迫剃頭的軍民往往遭到明軍誅殺時,特別下詔“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嚴禁不分青紅皁白地濫施屠戮。

還有許多,雖說這些大部分是出於象黃道周等人的諫言,而不是出自朱聿鍵本人,但做爲皇帝,能善於納諫,就已經很不錯了。

可惜,這些政令往往出不了宮門。

政令的推行,首先需要地方配合。

朱聿鍵被擁立不過一年多,登基之前還因藩王帶兵入京,惹惱了崇禎,下詔訓斥,坐了七年牢,這樣的人,哪來的根基?

雖說衆人擁立他,可這不過是爲了自己利益,扶持的一個傀儡罷了,沒有人真去尊奉朱聿鍵的詔令。

原本只要朱聿鍵象弘光帝那樣沉湎酒色,大家也就相安無事,就當是供奉一塊牌位也就是了。

可惜啊,這塊牌位有了思想,他竟然要收復失地、學吳爭北伐。

這下,這批擁立之臣就坐不住了。

特別是鄭芝龍兄弟,他們擁立朱聿鍵的目的在於,樹立起一杆旗,建立一個勢力,以便在日後與清廷討價還價中所有足夠的籌碼,哪有一絲復明北伐之心?

而朱聿鍵登基才十天,就下詔誅殺了清朝派來招降的使者馬得廠,表示於清朝不共戴天。

這不就斷了鄭芝龍兄弟與清廷勾連的通道了嗎?

鄭芝龍兄弟怎能不視朱聿鍵爲眼中釘、肉中刺?

朱聿鍵還提出將朝廷施政方向,由“平寇”(鎮壓農民起義)改爲“御虜”(抗清),並任用金聲、楊廷麟、何騰蛟等,收納李自成農民軍餘部,屢次打算出兵北伐,都被鄭氏兄弟阻攔,而成爲空談。

這還不算,朱聿鍵還要御駕親征。

這就開玩笑了,鄭氏兄弟是要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皇帝御駕親征了,他們挾誰去?

不用懷疑,鄭氏兄弟鐵定是要阻止的。

可鄭氏兄弟確實沒有預料到,一向被他們看不起的農民軍餘部,在與明軍聯手共同抵抗清軍時,發揮出了超常的戰鬥力。

他們在江西戰場生生擋住了南下的十萬清軍。

形勢一片大好,不甘心蹉跎度日的隆武帝終於決心御駕親征,以擺脫鄭氏兄弟的操縱。

他還針對當時局勢,提出了一個大戰略。

戰略核心就是自己御駕親征,進入明清雙方激烈爭奪的江西地區,西連湖南何騰蛟,東控福建鄭芝龍,背靠廣東,控制全局。

如在江西得手,則利用浙東紹興府兵力牽制清軍後方,然後令何騰蛟部出湖北,東下長江,席捲江南。

瞧瞧,確實厲害,也確實可行。

問題是,朱聿鍵指揮得動哪個?

可他卻沉浸於自我臆想之中,慷慨激昂地於去年年底離開福州,十日後到達建寧,開始準備西進贛州。

老臣黃道周當時勸諫朱聿鍵不可親征,他眼見鄭氏家族按兵不動,軍隊諸部怯懦觀望,已過花甲之年的黃道周力諫無效之後,只能另出一策,那就是向慶泰朝求援。

而這個諫言,被朱聿鍵採納,在朱聿鍵看來,慶泰朝無論誰當家,那都是他的侄孫輩,甚至玄孫輩(按宗譜,朱聿鍵是弘光帝的祖輩),令慶泰朝來援,乃他們本份。

可憐朱聿鍵御駕親征,還真真是親征。

隨他西進的不足萬人。

這些人人,還不是鄭氏兄弟劃撥的正軍。

而是黃道周等人散盡家財,湊了二萬兩銀子所募,其中還有不少是當地義民加入。

黃道周與朱聿鍵泣別之時,朱聿鍵無任何可贈之物,僅給了黃道周一張空白的委任狀。

在朱聿鍵看來,他的詔命到處,必將是臣民頂禮膜拜,無有不從。

可其實,那就是一張廢紙,不用說在應天府了,哪怕在福建,也沒有人把它當回事。

黃道周再三叮囑朱聿鍵:“與其坐而待亡,不如君臣共出一拼。我爲大臣,當先皇帝而行,以爲人臣表率。然陛下此去,萬不可操之過急,待老臣求得援軍之後,再聯手與建虜一戰。”

可朱聿鍵此時早已血脈賁脹,滿腦子的就是聖駕所至,所向披靡,收復失地,重興大明。

哪會真的去在意黃道周的諫言?

但,真的可以如此輕易戰勝清軍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鄭氏兄弟連反對都懶得反對了,僅用了一招,即制住朱聿鍵!

那就是,斷兵、斷糧!

適時,正是多鐸率兵南下設防杭州、杭州清軍增援江西,江西戰場的局勢瞬間扭轉,明軍與農民軍聯軍轉眼間潰敗。

還未入贛的朱聿鍵,未發一矢,便聞風而潰,他捶胸頓足,一面仰天悲呼,“天意如此,非戰之罪”,一面下令退回。

而此時,清軍兩路攻入福建。

西路李成棟以承安至建陽,進逼建寧。

東路多鐸更是勢如破竹。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爭,還是不爭?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八十七章 義貞一品夫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個戰場(三)第一千五百十九章 散了吧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顧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二十八章 多鐸兵臨福州城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邳州之敗第一百六十一章 壯哉,夏文忠公!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勸降遁逃水師第二百四十三章 強攻常州城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雞蛋撞碎了石頭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九百三十七章 迷途知返,更爲決絕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八十九章 惡有惡報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陽鎮狙擊戰(一)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七百零一章 你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啊?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軍事報復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槓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四十五章 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