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

吳爭心裡一嘆,向曾皇后拱手道:“請皇后起駕。”

曾皇后看了吳爭一眼,眼中流露着一絲感激。

只是她沒有說話,只是低着頭,轉向小轎。

此時黃道周也上前來引領曾皇后促駕。

衆人隨即離開,返回官道,前往港口。

至此,吳爭的目標已經達到,原本是該攜朱聿鍵至港口,然後離港至海上,清軍沒有水師,那就安全了。

可正如吳爭所說,清軍豈能任由朱聿鍵逃脫?

此時李成棟已經率主力到達福州城,聽聞有一支來歷不明的明軍救走了朱聿鍵,逃向港口,立時下令,出動大軍追擊,他自己率三千騎兵先行一步。

如果沒有朱聿鍵、曾皇后及嬪妃,按理說,已經回撤的吳爭所部騎兵,李成棟哪怕插上翅膀也是追不上的。

與福州百里的距離,等李成棟趕到,吳爭早上船了。

可世事沒有如果,朱聿鍵等人的轎子,極大地拖慢了行軍速度。

沒有任何懸念,吳爭所部在離港口十多裡處,被清兵追上。

就象是上天註定一般。

如果不是李成棟率軍追來,吳爭不會失控到以雞蛋碰石頭。

此次的突進,吳爭僅率一千騎兵。

這一千騎兵,也是這次南下,艦隊能攜帶戰馬的極限。

一匹戰馬,單重量就是八至十個士兵,就不說各種器械裝備了。

率一千騎兵突進福州,這是吳爭與張名振商議的結果。

清軍如今高歌猛進,佔據各縣和各個要隘,兵力相當分散,很難在一天時間裡,集結起足以威脅到一千騎兵的兵力,也絕對不會料到慶泰朝渡海蔘戰。

所以,以少量騎兵突進,看似冒險,實則最爲合適,進可攻,退可守,只要不戀戰,騎兵的速度足以應對一切突發事態。

可吳爭和張名振都無法預料,李成棟做爲一方主帥,竟會親自率前鋒追擊。

當吳爭聽到追來的是李成棟,事態就開始失控制了。

李成棟這三個字,就象是一種夢魘一般時刻纏繞着吳爭。

吳之番臨戰前那一瞥,依舊深深地印在吳爭腦海裡。

那種看着滿城屍體、殘肢斷臂,嗅着滿城腐屍的氣味,還有生死之間的恐懼,就如同揮之不去的噩夢,噬咬着吳爭的心,每每思及,便會幹嘔不止。

這一切,都是拜李成棟所賜,在吳爭的心裡,殺了李成棟,就是終結了困擾自己兩年的噩夢。

這一戰,幾乎是猝然間暴發的。

騎兵將士根本沒有心裡準備,打這一場毫無勝算的戰鬥。

清軍騎兵,包括李成棟,也沒有料到,明軍騎兵會自找死路,反身突擊。

兩軍遭遇,雖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可凡事都有度,以一千對三千,沒有奇襲的情況下,勝算幾乎沒有。

正如吳爭在臨戰前激勵士氣所說的,“追來的是當日三屠嘉定的罪魁禍首李成棟,敢死的,隨我擊殺此賊。”

沒有絲毫懸念,倉促間被吳爭所部擊穿陣形的清軍騎兵,在短暫的慌亂之後,由兩側迅速合圍。

吳爭距離李成棟最近時,僅百步之遙,但咫尺天涯。

攻不過去。

李成棟長絡腮,可面相和善,如果便服走在路上,誰都會認爲他是個和善之人。

但他的心充滿着戾氣,從最初的震撼回覆過來時,他下達了徹底殲滅明軍的命令。

所有人都殺紅了眼。

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

驟然之間,這場戰鬥似乎變成了一種榮譽的爭奪,爲榮譽而戰。

好象在此時戰勝對手,就能改變整個戰局一般。

吳爭就眼前的鮮血激盪得戰意盎然,近一柱香時間的惡鬥,絲毫沒有耗盡他的氣力,他依然覺得渾身都是力氣。

一個勁地往李成棟所處的方向進攻,再進攻。

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吳爭的刀下,手中的刀已經換了三把。

每每捲刃之時,就有人無聲地遞上一把刀。

吳爭非常順手和滿意。

“刀來。”可這次,刀沒有遞來。

揮刀削去一個清軍的頭顱,吳爭大喝一聲,遲遲沒有迴應。

吳爭不解地轉頭瞄了一眼,這一眼,讓他心中一冷。

他的身後已經只有了了數十人,而且已經被清軍分割拖滯,陷入了苦戰。

“大人,撤吧!”一個親衛幾乎是哭着喊出這句話來,隨後被清軍一刀砍中,倒在了血泊中。

吳爭被這一幕驚醒了,看着遠處已經可以看清五官的李成棟,吳爭終於清醒。

大喝一聲,砍翻一個想撒冷子衝自己下刀的清軍,吳爭邊揮刀邊倒退。

可此時,哪還有路可退?

歷經千辛萬苦,與身後數十親衛靠攏在一起,望着越圍越多的清軍,吳爭感覺到一種濃濃的悲愴和疲憊。

這個結果,是吳爭意料不到的,他太高估了自己和麾下騎兵的戰力了。

連戰連勝,光復應天府,助長了吳爭盲目的自信。

他以爲,經過戰火錘鍊的麾下騎兵,戰力已經足以與清軍抗衡,甚至高出清軍。

出其不意,是吳爭發動這場突擊戰的基礎戰術思想,他的目的在於拖住李成棟,吸引李成棟,然後利用艦炮,置李成棟於死地。

他想重演杭州城那一幕,以自己和隆武爲誘餌,打痛李成棟之後,再誘敵深入。

吳爭從沒有想過要自尋死路,他自始至終要的,就是勝利。

可事實證明,吳爭想錯了,想多了。

李成棟遠不是他想象地那般一觸即潰,他手下的騎兵,一樣是百戰老兵。

可此時清醒,顯然已經晚了,吳爭愧疚地望着身邊僅存的親衛,眼前浮現出嘉定城中,叔叔那偉岸的身形,“你們走吧,本官爲你們殿後。”

這話叔叔也說過,吳爭只是憑着記憶而重複,卻說不出那般地悲壯。

可身邊將士的反應,卻驚人地雷同。

親衛們齊聲大喝道:“大人先走,我等爲大人殿後。”

這一聲之後,親衛們鼓起最後一絲力氣,生生爲吳爭打開一條通道,可惜,人數太少了,這條通道的距離,絕不會超過五丈。

通道僅維持了幾息之間,就算想走,也走不了了。

爲了這通道,吳爭身邊的親衛又少了十幾人。

第五百十一章 火槍陣難敵騎兵衝鋒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家底蘊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六百四十七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陽鎮狙擊戰(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五百三十五章 種子終於發芽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濟貧之說第七百九十章 給妹妹想轍賺份嫁妝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九百十三章 婉拒鄭成功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八百零一章 張蒼水,你不如你兒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一千零十四章 數千水師潰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七百零六章 這下好,黃泥巴掉在褲襠裡了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將軍令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一千五百章 中興之君?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六百四十五章 多鐸死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七星島海戰(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四百八十三章 陪你一起等天明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善於把握機會的方國安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七星島海戰(六)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六百四十五章 多鐸死了!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九百三十二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是我的意思第一千零四章 夫復何求啊?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七百十四章 軍心士氣若失,空有疆土何用?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人講個數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