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

根本無意對抗清廷的鄭芝龍,早已與清廷暗中約降。

但凡清軍兵鋒所至之處,駐守各個要隘的鄭家軍無不聞風而退。

由此福建門戶洞開,這幾個月中,隆武朝明軍,幾乎沒有與清軍打一場象樣的仗,清軍如同遊山玩水般地直入福建,隆武朝都城建寧輕易地暴露在了清軍的兵鋒之下。

敵軍兵臨城下,朱聿鍵總算不再激昂,在鄭氏兄弟的安排下,朱聿鍵率衆臣撤往福州,苟延殘喘。

但清軍兩路入閩,預示着局勢的不可挽回,更何況有鄭氏兄弟暗中與清軍勾連,隆武朝其實敗亡之局已經註定。

朝堂之上,人心渙散,人人都在爲自己找後路,再無幾人爲朱聿鍵出謀劃策。

沒有黃道周在身邊的朱聿鍵,此時心急如焚,他忙中再出昏招。

他不顧鄭氏阻攔,執意攜當初“御駕親征”撤回的數千明軍,從福州前往延平,準備冒險去湖南。

可鄭氏兄弟豈能如他所願,早已派人將情況告知多鐸。

就在朱聿鍵離開福州次日,鄭芝龍下令改旗易幟,正式歸投清廷。

由此,等於福建全境已經淪喪於清軍之手。

時人對此感慨,“福京之亡,亡於鄭芝龍之通款。”

而此時,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公開與其父決裂,毅然率己部南下,脫出了清軍的勢力範圍。

……。

從杭州灣啓航,至福州港航道上。

沿着海岸線,百舸爭流,航行着千條戰船。

從旗號上來看,正是舟山水師慣常的大明龍旗。

舟山水師隸屬於隆武朝,借用它的名義增援,這是吳爭想出不是辦法的辦法。

畢竟與清廷有停戰協定,吳爭不想去破壞它。

倒不是想與清廷長久“友好”下去,而是形勢逼人,北伐已經耗盡了莫家大部分的財力,而朝廷根本無力支持短期再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

面對實力數倍乃至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吳爭只能選擇臥薪嚐膽。

吳爭帶的軍隊不多,騎兵、步兵加上水手,總計才八千人。

沒有辦法,這時屈指可數的“鉅艦”,載重也不過八百石(指的是戰船,商船載重遠遠不止此數)。

無法裝載更多,加上人太多也會引起清廷的警覺。

更重要的是,吳爭的戰略構想,並非要振興隆武朝,這不可能,如果真這麼做,勢必與鄭芝龍兄弟直接對上,這更不合慶泰朝和自己的利益。

吳爭只是想,讓隆武朝存在着,爲自己牽制多鐸,哪怕多牽制一年半載,讓自己有時間訓練軍隊,理順內政。

此時的黃道周,已經平靜了許多。

吳爭守信率援軍南下,這讓他心中鬆了口氣。

只是他覺得,人數太少了。

八千人能幹啥?

面對兩路近二十萬敵軍,這八千人恐怕塞牙縫都不夠。

這兩日間,黃道周爲此去煩了吳爭不下十趟。

吳爭當然不能對他明說,自己根本沒有護持隆武朝的意思,只能解釋道:“戰船不足,無法裝載更多軍隊,且慶泰朝面對江北清軍和紹興府的兩面威脅,無法抽調更多的戰船南下。”

這樣的解釋,自然騙不了黃道周,可黃道周也明白,慶泰朝的實力,沒得爲互殺來使的對手,冒自己被攻擊的危險,易位而處,黃道周相信隆武帝和自己也會象吳爭這麼做。

這無可厚非。

只是黃道周心中悲愴,到了這個時候,宗室還不能擰成一股繩,大明……焉能不亡啊?!

“鎮國公,請你務必改變登陸地點。”

看着這個執拗的老頭,吳爭有些煩他了,這兩日,他就象橡皮糖般地粘着自己,不斷地出謀劃策,可吳爭知道,歷史上,這老頭受他已經投降清廷學生的迷惑,生生將數萬大軍葬送在了婺源,連他自己也被清軍俘虜,而後被殺害。

這也是導致隆武朝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是因吳爭的出現,黃道周前往應天府求援,現在這個時候,黃道周已經待在清軍的囚牢裡等死了。

所以,吳爭很反感這樣不通軍務的人,來對自己的作戰方略指手劃腳,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嘛。

吳爭自己都很少參與水師的具體作戰,僅僅指示戰略目標,又豈會讓黃道周去參與指揮戰術?

“黃大人,你該待在艙裡靜候消息的。”吳爭蹩眉道,“來人,護送黃大人回艙。”

“鎮國公……鎮國人,你聽我把話說完。”黃道周拼命地掙扎着,“老夫就一句話。”

吳爭對這老頭總歸是敬重的,對每個堅守理念抗清到最後的人,吳爭都保持着一份敬重。

嘆了口氣,吳爭揮揮手斥退衛兵,“說吧,又是何事?”

黃道周喘息道:“老夫北上應天府至今,歷時一月有餘,老夫離開建寧時,陛下正誓詞親征,可老夫沒到應天府時,就聽聞陛下已經撤回建寧。而最近的戰報,清軍李成棟部已經攻下建陽。說到此處,黃道周左右一顧,跑到案上地圖前,指着地圖道:“建陽距離建寧近在咫尺,從最新的消息得知,如今鄭家已經降清,陛下如果沒有逃出建寧,那必被清軍俘虜,如果是這樣,鎮國公就算前往泉州、思明州登岸,也無法救援我皇。那麼我等只有認爲陛下逃出建寧一個選擇,如此,只有改變登岸地點方可及時救援陛下。”

說到這,黃道周涕淚交流,竟曲膝跪向吳爭,“雖說鎮國公身世存疑,可鎮國公也自認明室,同爲宗室,理當守望相助啊……!”

吳爭有些動容,聽到建陽淪陷、鄭芝龍降清時,吳爭心裡就已經知道此行沒有任何意義了。

失去鄭家的支持,朱聿鍵就什麼都不是。

想要達到隆武朝爲自己牽制多鐸的目標已經無法達到,那此行就是無用功。

吳爭當時就想撤回杭州。

可一來黃道周的苦苦懇求,二來也聽到了鄭成功與其父決裂南下。

這讓吳爭心裡燃起一絲希望,對於鄭成功抗清的事蹟,是經過歷史證實的,那麼如果能救援朱聿鍵,將朱聿鍵安然交給鄭成功,就能避免隆武朝的覆沒。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壯哉,夏文忠公!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一千五百十章 誰合適?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軍工坊遭受炮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四百二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初露端倪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三百十二章 不知來路的援軍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遠如願以償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顛覆了自己的認知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鐸想幹什麼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三百零四章 賺取博洛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收復海州(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應天府之變(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說到底還是缺錢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鳳陽府第一戰(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爲何要戰?!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島海戰(七)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八百二十三章 敵人不上當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七百三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啊第八百六十二章 話都被你說了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亂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收復海州(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抉擇(二)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傳言不虛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