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重兵出擊

石州官廳,衆將分立兩側,狄青安座案後。一雙銳利的眼睛,掃了衆人一眼,沉聲道:“党項銀州守將棄城而逃,救了彌陀洞的党項軍後,一起逃入大漠。大漠中的党項人,無非是安慶澤和黃羊平,遊牧爲生。當年党項之亂,便就是繼遷詐降誘殺曹光實後,自地斤澤等地捲土重來。是以這股党項人,絕不可小視!今日大軍在此,當徹底消滅党項人,不使朝廷有後顧之憂!”

衆將一起叉手唱諾。

狄青道:“我欲以大軍十萬人,北上安慶澤和黃羊平,剿滅党項人。我自帶兵五萬,由石州北上擊賊。張玉帶兵三萬,由左路,從夏州出發,經王亭鎮,封住西邊道路。楊遂帶兵兩萬,沿明堂川北上,封住党項人向東去的道路。三路齊進,於黃羊平會合!”

張玉和楊遂一起出列,叉手領命。

狄青目光掃過衆將,沉聲道:“党項已滅,橫山治下百姓,均是朝廷子民,不得騷擾。各軍陸續集中到夏州和石州來,聽候軍令。所佔領的城寨,交給環慶路和鄜延路兵馬。若有搶掠百姓的人,必將依法嚴懲!自過宥州,党項人抵抗越來越堅決,要引以爲戒!”

衆將一就手唱諾。焦用聽了,一切子下放下心來。狄青的話雖嚴厲,但另一個意思,就是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搶過百姓的,就當作得了好處。

吩咐罷了,狄青又道:“夏州、石州距鎮戎軍過於遙遠,保德軍到這裡山路崎嶇,延州則要翻過橫山,運輸不便。這些日子,糧草不濟,諸軍忍耐些。滅了党項殘軍之後,南下延州,坐火車回京師。留鎮夏州和石州的軍隊,緊守軍營,非有軍令,不得外出!”

衆將稱是,氣氛就不如剛纔。看來前些日子不斷地後方反叛,讓狄青非常惱火。軍隊一集中,便就開始封閉式管理,直接把大軍關在軍營裡。現在劉敞在石州,再發生軍兵搶掠,連藉口都難找。

吩咐罷,狄青吩咐衆將離去,獨留了張玉和楊遂。

命兩將落座,狄青道:“党項殘軍兩萬,加上安慶澤和黃羊平的民戶,還能湊出數千兵來。我們以三萬人算,十萬人以三擊一,必獲全勝!此去沒有城池,純粹與黨項野戰。除了輕炮,其餘的炮沒有必要攜帶。多帶騎兵,不可讓党項人跑了我們追之不及。”

張玉道:“党項殘兵,與朝廷作戰的意志極爲可疑。他們逃往黃羊平,只怕打的主意是我們大軍撤了之後,再出來作亂。大軍北去,他們只怕想不到。”

楊遂道:“還是不要小瞧了党項人。繼遷作亂的時候,曹光實攻地斤澤,獲其妻母,這一帶盡爲朝廷所有。結果繼遷詐降,殺曹光實,党項人從此難制。現在的党項逃兵,未必不是存這樣的心思。”

狄青點頭:“就是怕有後患之憂,是以一定要出動大軍,徹底剿滅党項人。自立國起,朝廷對党項人多爲招撫,被其輾轉騰挪,最終形成大患。此次朝廷痛下決心,大軍北來,不可以留下隱患!”

張玉沉默了一會,道:“如果党項人堅決不降,又該當如何?”

狄青沉聲道:“殺!這些党項人寧可棄銀州大城,跑入大漠之中,是鐵了心反朝廷!不殺他們,留着幹什麼!這一帶,百姓多是耕種田地,只要朝廷輕徭薄賦,並不會造反。大漠中的党項人不同,他們本是放牧牛羊,朝廷一旦管不到,就聚衆作亂。此次重懲,可保以後數十年安寧!”

張玉和楊遂一起叉手,高聲唱諾。

狄青道:“我們自出鎮戎軍,一路攻來,破党項十幾州,滅敵數十萬。說起來,此軍功是朝廷所少見。攻滅党項,更是難得之事。只不過,除了我們,還有韓太尉東來,與他們一軍比較起來,我們的戰功便就顯得有些黯淡了。加上最近進了橫山之後,各處分兵,將領良莠不齊,惹出了許多事端來。朝廷雖然沒有責備,想來還是心中不滿。劉敞此來,定要看着我們打完,何嘗沒有監軍的意思。”

張玉一驚:“太尉的意思,是劉制誥監視我軍?”

狄青搖了搖頭:“不能說是監視,但劉敞除了賞軍,必然還要觀我軍紀。焦用屠龍州,以及許多城寨的亂子,哪裡有那麼多黨項人作亂!但大軍在外,不能詳查,也只能任他們作爲。現在卻不行了,劉敞坐鎮石州的時候,若是再發生這種事情,朝廷必然震怒。是以大軍入兩州軍營,不得外出。你們都是我信得過的人,此次出兵,一定要嚴格約束屬下,路上不得騷擾百姓。”

楊遂道:“謹遵太尉鈞旨!不過,與敵接戰,不必再受此約束吧?”

狄青道:“不必。最後剩下的這些党項人,算是決心反叛朝廷到底的人,必須嚴懲!此次進擊,除非党項人主動投降,不然一律格殺!”

張玉道:“若大開殺戒,只怕朝廷會——”

狄青擺了擺手:“不必擔心朝廷。我們到底如何,朝廷早有定斷,沒有必要考慮了。此次戰事,許多將士並沒有得到許多軍功,朝廷雖說回去重賞,軍兵總是不滿。最後戰,那便放開手,讓他們與黨項人決一死戰。得到軍功,對將來大有好處。”

張玉和楊遂對視一眼,都覺得狄青好似胸中不平,藉着最後一戰發泄的樣子。

狄青當然不滿意。本來進攻党項,按照安排,自己所部是當然主力。結果卻是鬼使神差,最大的功勞被韓琦搶去了。星星峽到興慶府,數千里路,韓琦所向無敵,沒有大戰就直入興慶府。反而是自己碰上了靈州堅城,打得異常辛苦。最後攻橫山,本來一切都好,結果屬下有人管不住手,搶掠百姓,讓朝廷派了劉敞來。軍功打了折扣,軍紀也讓朝廷不滿,狄青窩了一肚子火。

沒有韓琦所部做對比,狄青的軍功無可置疑。滅党項,與杜中宵的功績相差無幾。可有了韓琦所部在那裡,狄青的功績便就大打折扣。最後手下將領縱兵搶掠,更是讓他顏面盡失。雖然嘴上不說,心中卻覺得無比窩囊。又沒有辦法,除了有確證據的,根本無法管派出去的將領。

這個時候,狄青終於能夠理解杜中宵河曲路軍制的目的。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能事事管到,只能夠靠制度。但靠制度,確實不是狄青擅長的。隨着戰事臨近結束,狄青覺得迷茫,不知道自己今後的路在哪裡。自己這樣的將領,已經不是朝廷所需要的了。

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126章 行會第59章 要學好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11章 首告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85章 物是人非第225章 新與舊第12章 意外之喜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31章 競爭第3章 官制第9章 初戰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52章 準備攻城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45章 葉縣改革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26章 輸不起第15章 人多官少第135章 事發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54章 炮轟甘州第186章 刺刀戰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16章 毛遂自薦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89章 知州門客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140章 拒絕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252章 初戰第43章 不同待遇第55章 傳頌天下第68章 稀罕物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189章 被圍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118章 韃靼人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7章 一拍即合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21章 眼見爲實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01章 要熱鬧第80章 另起爐竈第7章 投敵第3章 官制第8章 擦邊球第32章 火炮對決第65章 強行收錢第70章 商場開業第37章 不同看法第82章 鍊鋼第157章 避嫌第11章 墾田第43章 兄弟之爭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37章 貪得無厭第99章 奚人降了第43章 自有人買第138章 查糧第49章 諸多不足第78章 仙人跳第6章 御史之論第118章 普通人第39章 大軍出動第57章 喜事第86章 多學多煉第58章 真香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212章 縮一縮吧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77章 小社會第21章 逃出生天第70章 建房築路第49章 党項軍略第10章 愛信不信第51章 大敗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30章 以差監吏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226章 霹靂車第122章 陰暗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