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重兵出擊

石州官廳,衆將分立兩側,狄青安座案後。一雙銳利的眼睛,掃了衆人一眼,沉聲道:“党項銀州守將棄城而逃,救了彌陀洞的党項軍後,一起逃入大漠。大漠中的党項人,無非是安慶澤和黃羊平,遊牧爲生。當年党項之亂,便就是繼遷詐降誘殺曹光實後,自地斤澤等地捲土重來。是以這股党項人,絕不可小視!今日大軍在此,當徹底消滅党項人,不使朝廷有後顧之憂!”

衆將一起叉手唱諾。

狄青道:“我欲以大軍十萬人,北上安慶澤和黃羊平,剿滅党項人。我自帶兵五萬,由石州北上擊賊。張玉帶兵三萬,由左路,從夏州出發,經王亭鎮,封住西邊道路。楊遂帶兵兩萬,沿明堂川北上,封住党項人向東去的道路。三路齊進,於黃羊平會合!”

張玉和楊遂一起出列,叉手領命。

狄青目光掃過衆將,沉聲道:“党項已滅,橫山治下百姓,均是朝廷子民,不得騷擾。各軍陸續集中到夏州和石州來,聽候軍令。所佔領的城寨,交給環慶路和鄜延路兵馬。若有搶掠百姓的人,必將依法嚴懲!自過宥州,党項人抵抗越來越堅決,要引以爲戒!”

衆將一就手唱諾。焦用聽了,一切子下放下心來。狄青的話雖嚴厲,但另一個意思,就是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搶過百姓的,就當作得了好處。

吩咐罷了,狄青又道:“夏州、石州距鎮戎軍過於遙遠,保德軍到這裡山路崎嶇,延州則要翻過橫山,運輸不便。這些日子,糧草不濟,諸軍忍耐些。滅了党項殘軍之後,南下延州,坐火車回京師。留鎮夏州和石州的軍隊,緊守軍營,非有軍令,不得外出!”

衆將稱是,氣氛就不如剛纔。看來前些日子不斷地後方反叛,讓狄青非常惱火。軍隊一集中,便就開始封閉式管理,直接把大軍關在軍營裡。現在劉敞在石州,再發生軍兵搶掠,連藉口都難找。

吩咐罷,狄青吩咐衆將離去,獨留了張玉和楊遂。

命兩將落座,狄青道:“党項殘軍兩萬,加上安慶澤和黃羊平的民戶,還能湊出數千兵來。我們以三萬人算,十萬人以三擊一,必獲全勝!此去沒有城池,純粹與黨項野戰。除了輕炮,其餘的炮沒有必要攜帶。多帶騎兵,不可讓党項人跑了我們追之不及。”

張玉道:“党項殘兵,與朝廷作戰的意志極爲可疑。他們逃往黃羊平,只怕打的主意是我們大軍撤了之後,再出來作亂。大軍北去,他們只怕想不到。”

楊遂道:“還是不要小瞧了党項人。繼遷作亂的時候,曹光實攻地斤澤,獲其妻母,這一帶盡爲朝廷所有。結果繼遷詐降,殺曹光實,党項人從此難制。現在的党項逃兵,未必不是存這樣的心思。”

狄青點頭:“就是怕有後患之憂,是以一定要出動大軍,徹底剿滅党項人。自立國起,朝廷對党項人多爲招撫,被其輾轉騰挪,最終形成大患。此次朝廷痛下決心,大軍北來,不可以留下隱患!”

張玉沉默了一會,道:“如果党項人堅決不降,又該當如何?”

狄青沉聲道:“殺!這些党項人寧可棄銀州大城,跑入大漠之中,是鐵了心反朝廷!不殺他們,留着幹什麼!這一帶,百姓多是耕種田地,只要朝廷輕徭薄賦,並不會造反。大漠中的党項人不同,他們本是放牧牛羊,朝廷一旦管不到,就聚衆作亂。此次重懲,可保以後數十年安寧!”

張玉和楊遂一起叉手,高聲唱諾。

狄青道:“我們自出鎮戎軍,一路攻來,破党項十幾州,滅敵數十萬。說起來,此軍功是朝廷所少見。攻滅党項,更是難得之事。只不過,除了我們,還有韓太尉東來,與他們一軍比較起來,我們的戰功便就顯得有些黯淡了。加上最近進了橫山之後,各處分兵,將領良莠不齊,惹出了許多事端來。朝廷雖然沒有責備,想來還是心中不滿。劉敞此來,定要看着我們打完,何嘗沒有監軍的意思。”

張玉一驚:“太尉的意思,是劉制誥監視我軍?”

狄青搖了搖頭:“不能說是監視,但劉敞除了賞軍,必然還要觀我軍紀。焦用屠龍州,以及許多城寨的亂子,哪裡有那麼多黨項人作亂!但大軍在外,不能詳查,也只能任他們作爲。現在卻不行了,劉敞坐鎮石州的時候,若是再發生這種事情,朝廷必然震怒。是以大軍入兩州軍營,不得外出。你們都是我信得過的人,此次出兵,一定要嚴格約束屬下,路上不得騷擾百姓。”

楊遂道:“謹遵太尉鈞旨!不過,與敵接戰,不必再受此約束吧?”

狄青道:“不必。最後剩下的這些党項人,算是決心反叛朝廷到底的人,必須嚴懲!此次進擊,除非党項人主動投降,不然一律格殺!”

張玉道:“若大開殺戒,只怕朝廷會——”

狄青擺了擺手:“不必擔心朝廷。我們到底如何,朝廷早有定斷,沒有必要考慮了。此次戰事,許多將士並沒有得到許多軍功,朝廷雖說回去重賞,軍兵總是不滿。最後戰,那便放開手,讓他們與黨項人決一死戰。得到軍功,對將來大有好處。”

張玉和楊遂對視一眼,都覺得狄青好似胸中不平,藉着最後一戰發泄的樣子。

狄青當然不滿意。本來進攻党項,按照安排,自己所部是當然主力。結果卻是鬼使神差,最大的功勞被韓琦搶去了。星星峽到興慶府,數千里路,韓琦所向無敵,沒有大戰就直入興慶府。反而是自己碰上了靈州堅城,打得異常辛苦。最後攻橫山,本來一切都好,結果屬下有人管不住手,搶掠百姓,讓朝廷派了劉敞來。軍功打了折扣,軍紀也讓朝廷不滿,狄青窩了一肚子火。

沒有韓琦所部做對比,狄青的軍功無可置疑。滅党項,與杜中宵的功績相差無幾。可有了韓琦所部在那裡,狄青的功績便就大打折扣。最後手下將領縱兵搶掠,更是讓他顏面盡失。雖然嘴上不說,心中卻覺得無比窩囊。又沒有辦法,除了有確證據的,根本無法管派出去的將領。

這個時候,狄青終於能夠理解杜中宵河曲路軍制的目的。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能事事管到,只能夠靠制度。但靠制度,確實不是狄青擅長的。隨着戰事臨近結束,狄青覺得迷茫,不知道自己今後的路在哪裡。自己這樣的將領,已經不是朝廷所需要的了。

第62章 看看火車第246章 議事第105章 面對第249章 內賊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28章 奪權第67章 意外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105章 寶貨第1章 面君第142章 商路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103章 爭議第9章 酒糟蒸酒第63章 文臣論兵第99章 朝政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78章 作戰當勇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22章 大勝?第22章 釀酒證明第111章 首告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47章 有賞有罰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2章 連夜攻城第28章 當要大變第55章 傳頌天下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82章 亂起第154章 投奔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40章 盡殲來敵第18章 無路可走第66章 給錢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33章 臣願出征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44章 新與舊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83章 晴天霹靂第137章 馬車第212章 縮一縮吧第56章 依山而陣第65章 胸有成竹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100章 入城難第55章 內附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154章 投奔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72章 進攻第136章 學校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72章 進攻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58章 鐵監第106章 慶功第12章 施粥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20章 燒成白地第44章 吾鄉有人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59章 要學好第50章 好酒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188章 妙計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25章 栽培第148章 西進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66章 力求全殲第7章 一拍即合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22章 見面第101章 好心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32章 首戰潰敗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118章 投降第1章 投其所好第144章 做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