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如何安置

杜中宵匆匆來到田況官廳,拱手行禮。

田況道:“副使且坐。剛剛前線狄太尉送軍情來,我們議一議。今日賈太尉和程副使不在,樞府只有你我二人。我們議過了,入宮稟明聖上。”

杜中宵落座,田況道:“夏安期帶兵佔了銀州,其屬將種諤進佔彌陀洞,党項就算亡了。不過銀州殘軍逃竄,救了彌陀洞的兵馬後,一起逃入了大漠之中,據安慶澤和黃羊平。前幾日,狄太尉親率大軍十萬,兵分三路,去攻殘軍。軍情送到京城,想來兩軍已經接戰了。”

杜中宵聽了不由皺起眉頭:“佔領銀州,党項就算是正式亡了。這些党項殘軍幹嗎不降?現在安慶澤和黃羊平被四面圍住,沒有縱深,怎麼能夠堅守?”

田況道:“党項人爲什麼不投降,而是帶大軍北去,這可說不好。原因我們不必猜測,只知道他們逃了就是。狄青十萬大軍進剿,依副使估計,党項殘軍可有機會?”

杜中宵想了想,道:“這個時候,党項人哪裡還有什麼機會?不過苟延殘喘罷了。他們估計打的是熬走狄青大軍,而後再出的主意。當年繼遷叛國,不就是誘殺曹光實後,東山再起麼。延州雖然向北運糧不易,還是能支撐狄青大軍些日子,党項人的算盤必然落空。”

田況道:“我也是這樣想的。党項一戰,看來就要結束了。現在要緊的,是兩件事。一件是怎麼從契丹兩帝相爭中得利,再一個,就是狄青所部二三十萬人,該如何處置。”

杜中宵沉默了一會,道:“對契丹戰事,要緊守一個原則。佔領關鍵地域,但不要過分刺激,以免兩國大戰。耶律洪基擊敗重元之後,契丹再次統一,必然有一小段時間,契丹會上下同心,其軍力非平時可比。等過上兩三年,這股氣泄了之後,再打就容易了。”

田況奇道:“副使爲何這樣說?自重元在大同府稱帝,契丹已經打了五年,該國力不濟纔是。”

杜中宵道:“太尉,契丹兩帝爭立的時候,其境內的統兵大族,一個一個都鬼精鬼精的。除了兩軍前線之外,其他地方都一切安然,甚至貿易交通都沒有斷絕。說是打了五年,其實除了燕雲兩州外,其餘地方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一旦洪基勝出,天下官員將領必然要表忠心,一段時間難制。”

田況想了想,還真是這個樣子。契丹的內戰,跟中原五代時可不一樣,兩帝打得難解難分,地方大族只是坐觀成敗。要不然,他們哪能打上五年的時間,全面開戰國家早支撐不住了。真正受到戰影響的只有燕雲兩州,其他地方不但沒受影響,許多大族還多了許奴隸呢。

這是契丹的特點,雖然也實行帝制,但說到底,幾個大族的勢力不小,對政治有很大影響。隨着洪基優勢越來越大,得到越來越多的大族支持,勢力反而越打越強。等到他攻進大同府,契丹境內的所有大族都被動員,仗反而不好打。

雙方爭帝,前線動輒數十萬人。其實戰兵不多,大多都是動員的民夫。燕雲兩州受到很大影響,其餘地方可影響不大,現在不是雙方大戰的時候。

田況道:“且不說契丹。滅了党項後,狄青兵馬該如何處置?”

杜中宵沉默一會,道:“此事要看聖意如何。此次戰事,雖然最後勝利結束,是難得大功,但戰爭中的問題也不少。初進軍時,大軍前進緩慢。到了後邊橫山,又發生多次亂事。說起來,這都是狄青所部的缺點。進攻党項時,党項已經被朝廷四面包圍,各地都缺少縱深,大軍還能夠勝任。跟契丹作戰,軍中有這些毛病,就很難講發生什麼事了。”

田況道:“先不必管聖意,副使覺得,應該如何?”

杜中宵道:“依我說,應該把大軍召回京師,重新整訓。樞密院和三衙,一樣要重整,真正把軍隊和戰事管起來。軍隊首先要打勝仗,再說其他。如此做,只怕擾動不小。”

田況點了點頭:“這次党項戰事,其實足夠讓衆臣看清原來禁軍的毛病。不過,重整禁軍,有兩個難處。一是合要求的將領不足,再一個軍中老人向何處去。”

杜中宵道:“要想恢復燕雲,打敗契丹,不做大的改變是不可能的。軍隊委統兵官,朝廷和主帥對軍隊的掌控力不足,這個問不能夠解決,就很難做到。而要解決,不動大手術不可能。”

田況嘆了口氣:“我是如此想的,其實朝中大臣很多人也是這樣想的。但真正要做,遇到的阻礙必然極多。不說別的,當年副使在河曲路的時候,就在京城設軍校,培養將領,整訓禁軍,最後還不是半途而廢。說到底,要真正整訓禁軍,就要給軍中老人出路。”

杜中宵道:“軍中老人,無非是求一個富貴,一生無憂而已。朝廷總是可以想辦法,把他們養起來就好。現在朝廷府庫充盈,這也並不是難事。”

田況笑着搖頭:“副使,養一個老兵,就要少一個新兵,軍隊的數目是死的。還有,以前禁軍中的習慣,一切決之於統兵官,許多將領,他們可不只有俸祿。幾個人沒有什麼,這樣的將領多了,朝廷也必須考慮。若是處置不當,這些人到地方爲亂,那可不是小事。”

杜中宵自然知道,軍隊改革最大的障礙,就是軍的老將,和一些世代爲兵的人家。這些人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數量又不少,不給他們出路,軍隊的改革就很難進行。宋朝以軍立國,哪怕皇帝一時同意了改革,這些老兵老將沒了生布根本,一起去皇宮哭訴,皇帝還是要改過來。

想了又想,杜中宵道:“太尉,若真是要整訓禁軍,看是不是可以這樣?自我在京西路營田,鐵路又修到了江陵,兩湖一帶不斷有人遷入,與蠻人發生了不少衝突。兩湖地區湖泊衆多,土地平曠,是營田的好地方。不如把原來的老兵發配到兩湖,去鎮壓蠻夷,兼且營田。朝廷的錢糧,也支持得起此事。”

田況目光一亮:“此議不錯。其實禁軍老兵,不過一二十萬人而已。真要計較起來,其中的許多人還可入軍校,能夠學習出來,重入軍隊。真正要朝廷養起來的,也只有幾萬人。如果能讓他們到兩湖去營田,朝廷出錢糧,數年之間就有可能自給有餘,是個辦法。”

杜中宵嘆了口氣:“太尉,奈何此事終是要看聖意如何。禁軍很難整訓,說到底,是整訓中淘汰的人太多,他們很多與皇家關係非淺。我們想辦法,只是想辦法罷了。”

田況笑道:“副使又怎麼知道聖意不想如此?”

杜中宵聽了不由怔住:“莫非,聖上也有意重整軍隊?”

田況道:“党項一戰已經看得清楚,禁軍不整訓,就很難應付大規模戰事。而要恢復燕雲,就要與契丹大戰,聖上也明白。前日,聖上召我和文相公,討論過此事。”

杜中宵點了點頭,心中有些明白,隨着党項戰事結束,兩府也要變動了。而田況,顯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已經高過了賈昌朝。

第1章 疾風暴雨第99章 朝政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73章 生財之道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97章 各取所需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246章 議事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7章 審案第31章 良好兵源第22章 分別對待第84章 生活問題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44章 奇兵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78章 党項來人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26章 文還是武?第31章 兩手準備第28章 當要大變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18章 互相推諉第129章 提拔第88章 何去何從第14章 陣前殺將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01章 要熱鬧第1章 疾風暴雨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2章 託付第258章 出首第25章 地斤澤第15章 攻城第46章 民亂第52章 一敗再敗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67章 我來了第84章 兄弟相見第47章 隨你喜歡第32章 世交第49章 因地制宜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93章 三碗不倒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8章 派人第52章 準備攻城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63章 長見識第113章 虧了第151章 進城第194章 要強硬第248章 北上第257章 偶遇第148章 人選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98章 必死之局第107章 商機第38章 兵臨渡口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90章 狼狽爲奸第181章 焉耆第138章 查糧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62章 援軍第156章 兩說第8章 擦邊球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83章 自相殘殺第94章 樞密副使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148章 西進第140章 拒絕第133章 回鄉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79章 由遠及近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41章 阻力重重第128章 伊州來使第99章 輕重緩急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36章 各奔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