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聚飲

討論過前線局勢,回到座位坐下,趙禎道:“自明日起,有閒暇中丞便來天章閣,講解軍中作戰事宜。我會選大臣——主要是翰林學士,聽中丞講解。對了,京城軍校中多有你的舊部。你到了京城,聽說除了一個多年隨在身邊的武松,其他人還沒有拜見過。”

杜中宵道:“他們都是朝廷兵將,我既然已經交出兵權,自不該來往。武松是我在永城時,看他天賦異稟,特意提拔帶在身邊的,自然與別人不同。”

趙禎道:“總是同僚一場,也不能過於不近人情。明日起,你可以到軍校去熟悉一番,看看那裡如何。現在朝中的大臣,多有閒時到軍校去,學習一下現在的軍隊怎麼打仗。只是年齡大了,許多人也學不到什麼,只知道跟以前不同。”

胡宿道:“這是難免。臣今年六十有二,也曾找軍校中用的教材看過,也到軍校中聽過,卻茫然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朝中的大臣,只怕多是如此,想學,卻實在學不動了。”

歐陽修道:“依臣所觀,到軍校中去學習的大臣,大多都是茫然不知講些什麼。反而是一些年輕的館閣官員,能夠理出頭緒,學到些東西。”

趙禎道:“此是沒有辦法的事,杜中丞所定的軍中規矩,如何打仗,是多少年總結出來,又經過實戰檢驗的,一時之間,哪裡能夠學得明白?”

杜中宵道:“朝中大臣,其實不必對軍中事事皆懂,只要知其大略即可。”

歐陽修道:“可現在軍校之中,都是從最基本的士卒演練講起,哪裡能知其大略。”

杜中宵突然想到,軍校實際是爲軍中培養將領所用的,而且是針對中下級將領。對於大臣和高級將領的教學,其實並沒有對應科目。在河曲路時,其實也沒有幾個高級將領,不會在這上面下功夫。高級將領所學的內容,跟中下級將領是大不一樣的,主要是以戰略爲主。而像怎麼訓練士卒等等,對於高級將領來說並沒有太大用處。現在沒有辦法系統培養將領,應該專門對大臣和高級將領培訓。

此事還是等自己瞭解了京城軍校,再提出來較好。而且合格的高級將領,現在實在不多,編寫教材等等,都是麻煩事。軍事體系,當作科學研究,本來就非常複雜。

聊到夜半,趙禎才吩咐散去。杜中宵與三位翰林學士謝過恩,一起出了大內。

到了東華門外,街道上還是熱鬧非常。街上人流如織,各路小販或是在路邊擺攤,或是挎個籃子高聲叫賣。東京城號稱南河北市,南河自然是大相國寺前的蔡河航線,北市就是這一帶。

歐陽修道:“天色還不太晚,我們不如找個酒家,飲兩杯淡酒如何?”

王珪道:“如此正好。這個時節回家,也是無事可做。”

杜中宵正要與朝臣交往,自然也不推辭。

胡宿道:“那便到南邊的高陽正店去,那裡一味炙羊肉極是入肉,他處不可比。”

四人結伴,帶着隨從,一路南行,到了宣德門轉向東,到了高陽正店。這裡離着杜中宵家不遠,倒是方便。杜中宵自到京城,連自家附近的酒樓都沒有搞清楚。

夜已深,高陽正店門前的綵樓下空蕩蕩的,只有幾個小廝站在門外。附近的街道上,還有稀稀拉拉幾個攤販,賣着各種吃食。由於離相國寺不遠,街道上還有不少行人。

見到四人過來,小廝急忙上前。一邊問候,一邊引着四人進了綵樓。到了二樓臨街閣子裡,四人坐下來,叫了酒菜,小廝自去安排。

胡宿對王珪道:“你與杜中丞是同年進士,一直做清貴詞官。人言詞官是晉升之階,到了今日卻是中丞官位在前,倒是本朝罕見。”

王珪道:“如何能比?杜中丞在京西路、河曲路,立下了多少大功?本朝有今日,內外清明,有多少是靠着杜中丞來的?我不過寫寫文章,當然無法與中丞相比。”

御史中丞跟翰林學士一樣,都是四入頭,做得好了下一步就可以做宰執,地位相差不多。但差遣如此,官位可就差得多了。杜中宵已是尚書,王珪未到侍郎,相距甚遠。這還是中進士前,王珪就已經爲官多年,不然不可能現在做到翰林學士。

杜中宵以邊帥入京,年紀又輕,功勞又大,許多大臣願意結交。宰執倒也罷了,他們地位本就在杜中宵之上,朝廷又禁止宰執跟御史中丞有什麼關瓜葛,翰林學士之下的官員,可就沒那個忌諱。

歐陽修道:“杜中丞以而立之年,立軍功無數,連敗強敵,實在社稷之臣。”

杜中宵拱手:“諸位過眷。不過是時機到了,正好趕上而已。”

歐陽修笑道:“到邊地爲帥的官員多了,如何其他官員就趕不上呢?中丞連敗契丹和党項,重新恢復西域,此立國未有之大功。任期一到,便放手兵權,入朝爲官,實在是我輩楷模。”

杜中宵連道不敢。

此時酒菜上來,小廝擺在桌上,爲衆人滿了酒。

胡宿舉杯,道:“今日第一次與中丞飲酒,實是不易。且滿飲了此杯,慢慢說話。”

衆人飲了酒,把酒杯放在桌上。各自吃菜。店裡的炙羊肉是胡宿推薦的,杜中宵嚐了,覺得酥嫩可口,果然不是其他地方可比。京城裡的大酒樓,都有自己拿手菜餚。

喝了一會酒,說過幾句閒話,歐陽修道:“中丞,此次對党項之戰,看你對前方並不滿意。如果出了差池,中丞以爲,會不會有什麼風險?”

杜中宵搖了搖頭:“只要前方不捅出天大的簍子,又能有什麼風險?党項號稱有兵七十萬,其實真正能拉到前線作戰的,不過二十萬人。狄太尉三十萬大軍攻党項,党項哪怕傾全國之兵,也無法抗衡。太尉兵力猥集一處,便就是因爲如此。只要不分散兵力,党項便無可乘之機。”

胡宿道:“如此說來,狄太尉的打法雖然有些笨拙,卻是一條萬全計策?”

杜中宵搖了搖頭:“實不相瞞,萬全過於誇大了。行軍作戰,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三十萬大軍聚集一處,可謂知彼,而不知己。現在軍隊用的是火槍火炮,真正展開作戰,要有距離。配合當地地理,這個距離主帥應該清楚纔是。現在猥集一處,遇敵只有少部作戰,不遇敵只能臨時派兵出戰。依我的估計,如此佈置,三十萬人也只能當作十幾萬人用了。”

歐陽修聽了不由皺起眉頭:“中丞如此說,豈不是說狄太尉一路,其實只要十幾萬人?”

杜中宵道:“不是這個意思,內翰誤會。現在鐵路只到鎮戎軍,不從那裡出兵,又能從哪裡呢?而是說,三十萬大軍,應該先派兵儘快掃清天都山党項之敵,而後儘快出葫蘆川展開。一路攻鳴沙,一路佔住鹽州,徹底掃清靈州以南之敵。三十萬大軍佈置得當,足以把興靈州團團圍住。”

歐陽修點了點頭,有些明白杜中宵意思。三十萬大軍的正常作戰範圍,正面鋪開數百里,縱橫也有一兩百里,實際把整個党項核心區覆蓋了。宋軍的打法,應該掃清葫蘆川兩則之後,迅速展開。

杜中宵道:“現在這個打法,因爲雙方實力過於懸殊,應該也能得勝。但我以爲,勝了也不是什麼好事。有了這個例子,以後的將領不吸引教訓,依然如此作戰,白白浪費軍力。”

歐陽修笑道:“有什麼辦法?自從軍隊換用槍炮,也只有河曲路兵馬用得順手,其他軍隊難免還有疑慮。有幾次戰事熟悉,以後會慢慢好起來。”

王珪道:“確實如此,只要能勝,就一切好說。”

飲了一杯酒,杜中宵道:“這種勝利,難免朝廷要付出太多物力。這幾年,由於天下開了工廠,又有商場儲蓄所等,錢糧多收,諸位官員都覺得沒有什麼。其實,自從建了鐵監,地方工廠聚集,便就有許多事情去做。只是一直拖在那裡而已。一旦要做,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錢,本來是有用處的。更加不要說,北邊契丹,耶律洪基已經反守爲攻,兩帝相爭,很快就要出結果了。”

說起契丹,衆人神色都凝重起來。契丹可不是党項可比,治下人口衆多,兵精糧足。而且國土極爲遼闊,戰略縱深數千裡。一旦統一,就是宋朝大敵。

以前,兩國實力相當,互相忌憚,最後形成了僵持之局。宋軍無力收復幽雲,契丹無力南下,是一種宋軍劣勢的戰略平衡。現在不同,宋軍明顯佔了上風,戰略平衡已無法維持。

只要契丹統一,兩國必然對立,前線必須要維持大軍。三十萬軍隊陷於党項,宋朝河北路還可以支撐,河曲路明顯成了弱點。實際的戰略形勢,不允許狄青慢悠悠攻党項。

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51章 大雪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206章 不自知第84章 生活問題第143章 包車第137章 馬車第144章 先玩吧第72章 一路向西第7章 投敵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36章 各奔東西第36章 收錢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85章 內亂第19章 牙人爲主第78章 重炮第99章 朝政第36章 獻城第53章 升遷第134章 表功第72章 數字嚇人第64章 自投羅網第96章 出陣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79章 得償所願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206章 不自知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53章 推而廣之第35章 古之龍泉第62章 新奇第43章 自有人買第240章 錢與物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105章 寶貨第8章 擦邊球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271章 韓琦第13章 抓人第122章 見面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75章 進擊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225章 新與舊第97章 大刀闊斧第24章 晴天霹靂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84章 生活問題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25章 遊街第51章 進逼甘州第96章 好土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82章 鍊鋼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48章 慶功第125章 規劃第33章 臣願出征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165章 渡河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268章 備戰第21章 嚇了一跳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38章 進山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168章 安撫第70章 各有怨言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10章 工廠傳聞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63章 文臣論兵第129章 取朔州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105章 不戰而降第64章 寶地第36章 獻城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78章 重炮第56章 買書第177章 分岐第129章 處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