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葉縣改革

這一日下了早朝,文彥博再次召集大臣於都堂,集議葉縣改革之事。

杜中宵早早進了都堂,見鹽鐵使李參和戶部使張掞已在那裡,急忙各自見禮。

說了幾句閒話,張掞道:“昨日見朝報,天都山下狄太尉大軍已出,進佔定川寨,渡過新壕。党項有兵騷擾,爲我軍擊退,其餘一切平靜。”

李參道:“狄太尉大軍三十萬,党項何膽,敢與其正面交鋒!”

張掞點頭稱是,道:“党項集全國之兵,也無力阻擋狄太尉大軍。想來是沿路騷擾,決戰於靈州城下了。聽聞党項築靈州城數年之久,裡面錢糧精足,並不好攻。”

此時天下大事,無過於與黨項一戰。今日雖然集議葉縣之事,大家的心思還是在西北前線。

聊不了幾句,度支使周湛和歐陽修、王洙、王珪等人到來,一起加入,更加熱鬧。對於此次西北戰事,大家都是持樂觀態度,猜的什麼時候勝利。畢竟杜中宵在河曲路三年,戰無不勝,拓地萬里,沒道理換了狄青,屬下三十萬大軍,還會出意外。

直到文彥博等宰執進來,衆人行禮,才結束了話題。

禮畢,文彥博道:“自上次集議葉縣之事,已經過去十多日,諸位想來都考慮清楚了。今天最好定下方略,稟報聖上,聽憑聖裁。葉縣雖亂,終究不是大事,不可遷延日久。現在西北戰起,朝廷的心力要用於與黨項作戰,不可分心。”

衆人一起捧笏稱是。

文彥博對度支使周湛道:“上次議論,天下錢引收歸朝廷統一發行,大制小鐵錢。錢引事務以前歸於度支司,不知你們以爲如何?此事至重,不只牽扯葉縣一處,一定要小心行事。”

周湛道:“回相公,度支司以爲,此事可行。不過,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必須格外謹慎。”

文彥博道:“有什麼話,但說無妨。此是全國重要大事,當然必須慎之又慎。”

周湛道:“下官以爲,由朝廷統一發行錢引不難。現在各路印錢引的地方,直接由朝廷管轄,統一製版,便就可以了。有些偏遠的路,可以裁掉,由他路印了運過去。不過,由朝廷統一印製,還是要跟各地的儲蓄所聯繫起來。不然一旦百姓一起到儲蓄所用錢引兌銅錢,不能兌付的話,難免引起疑慮。”

杜中宵道:“這就是擠兌嗎。朝廷下旨,對於用錢引換兌銅錢,應該提前知會。如果儲蓄所裡銅錢不足,可以要求兌換的人等上一些日子。左右不許銅錢出境,等些日子也沒什麼。最重要的,其實是錢引存在儲蓄所裡,要有利息,讓存錢比放現錢有利纔好。”

張方平道:“存錢有利息,便有個問題,錢必然能夠生錢的。能夠放貸收息,藉着利差,存錢有利息當然沒有問題。可錢引是依銅錢而發,銅錢數量一定,錢引就不能一直增發。終有一天,錢引會多到銅錢不足,無法增發的時候。那時,又該如何?”

鹽鐵使李參道:“除了銅錢,還有發行的鐵錢,鐵總沒有不足的時候。”

杜中宵道:“依託金、銀、銅等發錢,總會遇到問題,就是數目超過這些的價格。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暫時可以先不考慮。到了那時,一切都不同了,錢引不必再依託於銅錢。只要天下貨物充足,拿着錢引什麼都能買來,還有什麼?所以此事可以暫時不考慮。”

周湛道:“只要不怕百姓一起去取,由朝廷統一印行錢引,便就沒有什麼。”

杜中宵道:“要想讓錢引能買到世間一切貨物,便不能再由度支司主持此事。如若不然,朝廷一缺錢便就印錢引,沒個法度,早晚會成爲廢紙。應該別設一司,獨立出來,專門印製錢引。儲蓄所用手中的銅錢和鐵錢,向印製的地方申請額度,印了能給他們。”

文彥博道:“此事牽涉極廣,一時之間,難以議論清楚。只要確定了由朝廷統一發行錢引,自然會別設官員,詳細討論。此事便議到這裡,真正做的時候,朝廷自然謹慎。”

衆人一起稱是。與以前的宰相相比,文彥博做事銳意進取,威權較重,不喜羅嗦。

議過錢引,喝了口茶,文彥博道:“上次議起葉縣,衆人都以爲要增加官吏。最簡單的辦法,是由縣升州,鐵監單列出來,由鹽鐵司派人去管。此例一開,不只是柏亭監,其他鐵監也要照做。還有各地的商場、官營大工廠諸如此類,都要由鹽鐵司管起來。那個時候,鹽鐵司可不是現在樣子,加上其管的天下禁榷之物,權勢極大。此事不小,經過這些日子,你們想的如何?”

鹽鐵使李參道:“臣細想過此事,如果如此做,則鹽鐵司需增加不少官吏。”

宰相劉沆道:“若是有利,增加官吏又有什麼難的?關鍵是,收歸鹽鐵司之後,這些地方是不是會變得更好,朝廷能不能多收到錢糧。如果只是增加官吏,朝廷沒有好處,做了何益?”

李參捧笏:“現在天下的鐵監、商場之類,一年能收多少錢,根本就沒有個準數。收歸鹽鐵司,最少有幾個好處。一是天下各路之間統一由鹽鐵司來管,用的知道自己用多少,造的也心裡有數。商場貨物是從天下收購而來,有了數量,也利於統一採買。有這些好處,必然比以前賺錢多。”

賈昌朝道:“不過,軍隊用的槍炮、火藥之類,也是從這些工廠裡買來。歸於鹽鐵司後,直隸中書之下,樞密院需要用錢才能買來。這些錢哪裡來?”

杜中宵道:“這就要軍隊編列數字,上報朝廷,由朝廷撥錢了。以前直接撥物資,只是表面上不花錢而已,實際那麼多物資,價值不菲。沒有錢來做衡量,工廠也並不想做。”

賈昌朝道:“不想做又如何?朝令之下,豈容懈怠!”

杜中宵道:“太尉,想做和不想做,終究是不一樣的。做的人不想做,逼着做出來,與他們想做的相比,自然會差不少。說到底,樞密院用錢,錢還是入了中書門下。不過朝廷想辦法,把錢撥到軍隊的手裡罷了。多個手續,對於朝廷來說便好管制,不是壞事。”

賈昌朝道:“現在沒有撥錢的辦法,此事就有些難辦了。除非上奏朝廷,把這錢撥到樞密院,不然此事斷不可行!沒有槍炮,沒了火藥,軍隊如何作戰!”

文彥博道:“事情施行,當然會想的萬全。難辦的豈止是樞密院,以前朝廷管下的工廠,包括修築鐵路,都是朝旨調撥。這些細節先不管,今日議的,此事是否可行。只要可行,便報到聖上裁決。具體的細節,容我們以後再議。”

張方平道:“此事雖有難處,我以爲事在必行,不然太過混亂了。由朝旨調撥,所在的工廠難免推三阻四,儘量拖延。他們自己做的產品,還有許多是對外賣錢的,自然傾向那邊。收歸鹽鐵司,哪裡要用就用錢去買,要的急就多加錢,工廠做事便清晰很多。”

賈昌朝道:“可軍隊所需的槍炮,現在朝廷並沒有錢去買。”

張方平道:“現在不需要買,自然就沒有錢。以後需要錢買了,朝廷自然會撥錢,何必計較這些。”

衆人聽了稱是。賈昌朝只是以樞密院立場,強調沒錢。現在不需要買,當然就沒有錢,等到以後用錢買了,朝廷豈會不撥錢下來。更不要說,是不是由樞密院買,還難說得很呢。

見衆人不再說話,文彥博道:“把天下大的官營場務收到鹽鐵司,不再歸地方管轄,實際上改變極大。現在的鹽鐵司,只是收各地上來的賬籍,要直管場務,當然要增加許多官吏。粗略估計一番,增加的官吏不在少數。除此之外,各地的場務有大有小,大的收上來,小的怎麼辦,都要商議。此事對朝政的影響極大,不是幾句話就講明白的。今天之後,由中書和鹽鐵司一起商議,擬出一個初步的辦法來。等到真正施行的時候,要有許多官員參與。”

見衆人都不說話,文彥博道:“好了,大事議過,便就說最後一件事。上次杜中丞提出來,地方管治,工廠跟種田爲同,也跟店鋪不同,需要新的辦法。而且提出來官、吏、差不同,互相配合,才能管理好地方。此議聖上甚感興趣,後來又向我提起。要在葉縣施行,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是要有合適的官員到那裡去做,還有一個,就是錢哪裡來。”

杜中宵道:“我在永城任知縣的時候,組了一個公社,建些店鋪收租,做些生意。公社賺的錢歸縣裡所有,錢糧甚是寬裕。地方上除了官俸,必須有錢糧,才能做事情。所謂雜捐,因爲各地不一,有不肖官吏向民間攤派,其實禍害百姓。不如州縣統一,有辦法收錢糧,不必苛責於百姓,也是一樁善政。”

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144章 異人第45章 邪教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66章 給錢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98章 必死之局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162章 佈置第27章 再留無益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58章 臨行之言第102章 坐車第198章 定調第58章 百年計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63章 葉縣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76章 偏頭寨第95章 經銷商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38章 兵臨渡口第205章 先讀書第72章 比刀第32章 火炮對決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61章 物是人非第32章 不許看第119章 使節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42章 故交第31章 競爭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75章 全部押中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82章 鍊鋼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98章 定調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93章 我想謙虛第70章 建房築路第92章 杖責第59章 重騎立功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5章 舊人第136章 納稅人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59章 重騎立功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52章 一敗再敗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08章 勸降第112章 武進士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89章 賺錢第一第43章 戰前聚議第36章 收錢第162章 佈置第126章 行會第108章 賞功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35章 風雨欲來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136章 初戰第81章 靈州城下第17章 言過其實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47章 有賞有罰第26章 突發大案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68章 有好酒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36章 各奔東西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116章 好時機第43章 戰前聚議第89章 各有側重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222章 觀軍第48章 君自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