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新與舊

將近中午,後院備下酒筵,杜中宵請三人入座。三人到了後院,先去拜會了杜循夫婦,又見了韓月娘和孩子,各訴離情,纔回到酒筵來。

杜中宵道:“彈指一揮間,回到中原,父母已經老了,孩子都大了,突然之間就覺得失去什麼。官場十幾年,從小小知縣,做到御史中丞,卻總覺得失去了很多東西。”

十三郎笑道:“官人如此說,是年紀大了。我們初到軍校的時候,經常無事,幾個人閒時一起飲酒說話。初時都是感嘆日子清閒,等到後來,開始感嘆世事變化,就知道自己老了。”

杜中宵笑道:“說的是也。在河曲路時,便就不會想這些。等到回了京城,與家人住在一起,突然就多愁善感。或許是吧,我也已經老了。”

幾個人一起笑,飲了一杯酒。

見桌上一大盤煮好的海蟹,竇舜卿道:“此蟹聽說是從登州來,市面上正貴着呢。”

杜中宵道:“不錯,現在正是吃蟹的季節,你們嘗一嘗。聽說以前這味菜在京城極貴,一隻就要一貫足錢。現在通了鐵路,價錢迅速降下來。聽買蟹的說,市面上一隻二百文,還要極大極肥的纔好。”

一人拿了一隻蟹,各自剝了,美美地吃了。姚守信擦着嘴道:“自從天下間通了鐵路,四方珍餚都可以入京城,京城人真是好口服。自從鐵路通到登州,市面上就不缺海味,價錢又便宜。到了冬天還有南方來的瓜果之類,再不像從前那樣市面冷清。”

十三郎和竇舜卿一起稱是。他們現在官高俸厚,家庭付擔又不重,生活還是很優渥的。

喝了一會酒,杜中宵道:“楊太尉從嶺南迴來之後,一直提舉京城軍校,現在過得如何?我到京城之後,一直想去拜訪他,一直拖了下來。”

竇舜卿道:“比在外帶兵,那是好得多了。雖然常日常事務不少,但官職高,權又大,掌着天下將領都要進的軍校之權,應該說還過得去。”

杜中宵道:“聖上對於現在軍校所教,有些不太滿意。朝中大臣聽說也有過去學的,卻都沒有學到什麼。前些日子朝廷集中大軍,準備進攻党項,前線佈置得不如人意,樞密院卻甚是支持他們。”

十三郎道:“樞密院的人就罷了。從三年前整訓開始,就說樞密院掌軍令,直管在外帥府。實際三年過去,除了多了幾個官員,根本沒有大的改變。他們對戰事的理解,實在稀鬆得很。”

姚守信道:“十三郎說的不錯。一直到今天,樞密院裡還沒有懂炮的人,軍中的火炮,全是按河曲路時的配置。爲什麼有那麼多炮,各種炮的作用是什麼,爲什麼配到那樣的職級,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說是爲天下之帥,他們這個樣子,怎麼能指揮禁軍作戰!”

竇舜卿道:“沒有辦法,京城中的樞密院和三衙,都沒有大改。——其實也沒法大改,裡面的將領和吏人,多是世代爲此,改了他們做什麼去?只要人不大變,讓他進軍校學,又能夠學出什麼來?我自己恩蔭出仕,也算是將門世家,最知道這些事情。許多將門世家是從五代的時候傳下來,一兩百年間家裡就是吃這晚飯的,突然大變,他們實在接受不了。”

十三郎道:“如今內外清明,世間不知道多少賺錢的法子。這些將門不從軍,也可以做別的,如到工廠裡做事,又有什麼不行?現在官營工廠,許多都是從本地招人,官員本就做的不好。”

竇舜卿道:“兄弟,你說的容易,實際做起來卻難。以前的軍中,不重文字,只重弓馬武藝。這些將門世家,除了富貴人家,一般的小門小戶,許多都不識字,只有一身武力。現在不同了,用槍用炮,武藝再好,一槍就倒,他們看家的本事沒了太多用處。去學現在打仗的方法,正是他們的短處。而且,這些人的數量可不少。京城數十萬禁軍,都是從哪裡來的?許多都是這種世代從軍的。他們已經兩百年間不知稼穡,突然沒了軍糧吃,會鬧出事來的。”

姚守信道:“而且京城與其他地方不同,這裡閒人多,吃的外地運來的米,與其他地方的人可不一樣。在京城,只要你有錢,能富貴,無人問這富貴是怎麼來的,只是看着羨慕。若不是軍隊糜爛,從軍向來是這些閒散人員的出路之一。以前只要身材高大,弓馬嫺熟就是好兵,就能富貴,突然間變成需要入校苦學,閒散人員哪裡能夠接受?所以京城禁軍,改起來最難。”

杜中宵點了點頭:“是啊,京城禁軍數十萬,許多都是從晚唐五代傳下來,許多思想已經在民間根深蒂固,不那麼好改。沒有一支強大新軍震懾,就只能委曲求全。”

這就是現在看到的怪現象,以前在河曲路杜中宵不瞭解,到了京城慢慢就清楚了。宋朝是從五代沿續下來,以武力建立的王朝,禁軍是皇權保障。雖然有各種選拔措施,京城禁軍的根基還是從五代沿續而來。除了將門世家,京城禁軍的中下層,包括中下級軍官,還有大量士卒,一兩百年間家族就是如此。父輩從軍,子孫兄弟只要身體合格,還是從軍。當兵吃糧,對他們來說就是祖傳的生存技能。這些人,不讓他們當兵又能幹什麼呢?他們數量太多,加上家屬,不下數十萬,不能不考慮。

最後依照河曲路大軍爲模板的整訓,幾年下來,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新不新,舊不舊,最後連個樣子都沒學會。所謂整訓完成,只是用槍炮替換了刀槍弓弩。

禁軍這個樣子,一是上層學習不力,另一個原因就是原有的底層數量龐大,改之不易。

竇舜卿道:“沒有辦法,京城禁軍要想改掉,必須要有其他的地方讓他們安身立命。而後整訓,十萬人篩出一兩萬人來,便如當年營田廂軍一般。那時約二十萬廂軍,有營田務,還有許多場務,花了數年時間經略才做到。京城禁軍,從一開始便沒有跟經略一般,最後只能如此。”

姚守信道:“京城禁軍可比營田廂軍難改。當時營田廂軍到京西路營田,日子可是過得比從前好得多,纔沒有出亂子。以京城禁軍的俸祿,想做到可不容易。”

想了想,杜中宵道:“其實也未必做不到。如果跟當初一樣營田,朝廷數年不收稅賦,再加上補助一些,應該也可以。只是做此事,必須新軍成規模,又有大臣願意纔可以。”

十三郎道:“京西路閒田已經不多,再想營田,能去哪裡?”

杜中宵道:“荊湖南北路,閒田無數。自鐵路通到江陵,已經到了大規模開發的時候。只是一時之間京西路沒有多餘人口,加上潭州附近有梅花蠻爲亂,未得其便而已。如果調大量禁軍南下開拓,未必不能再現營田京西路時的盛況。不過現在天下多事,沒有新的軍隊,一時之間不得其便。”

竇舜卿道:“荊湖兩路,現在還是山中蠻族太多,時常出山爲亂。非得有大臣用心於此,才能夠剪除叛亂,開發閒田。我曾經在那裡爲官,河湖密集,山路難行,着實是不容易。”

“是啊,開發一地,哪裡是那麼容易的。而且北方有河曲路,也需要人力開發,一時之間做不過來而已。現在的京城禁軍,不成規模調出,像從前整訓一樣,無法完成人員轉換了。”

說完,杜中宵舉杯道:“我們且飲酒。這些朝廷之事,做個談資,用來下酒。”

幾人飲了酒,杜中宵道:“其實聖上和朝中大臣,也知道禁軍這個樣子終究是不行的。但雖然開了軍校,對於大臣們來說,他們就是想學,一時間也實在難學通。以前建軍校的時候,我們只想着培養能夠上戰場打仗的人,以士卒和中下級將領爲主。對於大臣們和高級將領,他們要學什麼想的不多。此次回京之後,應該想個辦法,編一些適合大臣們和高級將領用的教材。”

竇舜卿笑道:“那怎麼編法?我們這些人,學的也只是中下級將領知識。”

十三郎道:“是啊,除了經略一直統領全局,我們這些人,哪裡知道那些?便如我,只知道如何訓練騎兵,戰場上如何指揮騎兵,其他的東西就不知道了。”

杜中宵道:“初做起來當然難,但不能因爲難就不做了。不能讓大臣和高級將領明白,朝廷軍改總是難事。你們想一下,連聖上都不知道的事情,又怎麼指望得到支持呢?此事不只你們,若是能夠做得下去,我會再去跟大臣們商議,一起來做。這幾年連連獲勝,其實朝中大臣對於軍事也有興趣,許多願意在這上面下功夫。只要聚起一羣人來,仔細分析這幾年的戰事,會有好處的。”

三人聽了,一起拱手:“我們但聽經略差遣,有事儘管吩咐就是。”

第5章 舊人第185章 截斷敵陣第82章 契丹要害第72章 數字嚇人第37章 錢的問題第258章 出首第3章 官制第114章 獻城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177章 早做準備第101章 各懷心事第22章 實驗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30章 兵臨城下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112章 慶功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9章 培根固本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181章 焉耆第108章 勸降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39章 順化渡第189章 被圍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53章 外戚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28章 難題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41章 新奇吃法第107章 大同府第122章 稀奇第135章 事發第175章 逃跑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213章 京城第67章 數路齊出第2章 入宮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181章 焉耆第136章 學校第64章 聖心難測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6章 毛遂自薦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31章 放手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28章 奪權第70章 商場開業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25章 窮治地方第23章 多調人來第73章 形勢突變第86章 以工代賑第94章 武都第111章 首告第23章 可曾讀書?第114章 富弼第84章 接駕第144章 先玩吧第1章 疾風暴雨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59章 兩軍會師第37章 貪得無厭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69章 各有算盤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45章 定計第246章 議事第73章 舊人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176章 錢荒第108章 勸降第63章 長見識第86章 地方龍蛇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73章 內部牽制第70章 試炮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30章 兵臨城下第43章 戰前聚議第53章 升遷第91章 攜手致富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87章 末路第44章 奇兵第80章 各有前程第122章 陰暗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