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如何治理?

議過了葉縣升格和發行錢引等事,杜中宵道:“葉縣升格爲葉州,鐵監由鹽鐵司掌管之後,葉州境內還有近十萬人戶,大多居住在一起。劃成幾個縣當然可以,但卻非常不方便,不如由一州統一管轄。”

王堯臣道:“一州管着十萬人戶,下面不分縣,甚難管理。還是要分成幾縣纔好。”

杜中宵道:“人戶大多都是聚在一起,縱然把下面離着遠的地方分開,州城人戶還是太多。自古至今,除了都城之外,哪裡還有這樣人口密集的地方?管好那裡,非下大力氣不可。”

王堯臣道:“可以比照開封府,多設官吏,多軍兵,日夜巡查即可。以那裡的財力,除了鐵監也比開封府差不了多少,支撐得起。”

杜中宵道:“大參,依在下看來,葉縣這個地方不一樣。之所以聚集那麼多人口,主要是因爲臨近鐵監,交通便利,又有方城山的水力,適合於開工廠。與開封府不同,那裡的人口大多是客戶,除了開工廠的員外,最多的還是在工廠裡做活的人。除了工廠外,就是碼頭、貨場的工人,再加上開各種店鋪的人家。這種地方,如果不深入管到工廠,則實際就管不到下面。”

翰林學士王洙道:“管不到下面又如何?朝廷治理天下,本就不可能事事都管。只要民間安定,沒有違法亂紀之人,就不必窮治下面。”

王洙是王堯臣從父,忍不住參與杜中宵與倒子的討論中。對於這個時代的很多官員來說,只要地方安定,沒有事情,爲什麼要事事都管呢?杜中宵的擔憂,在很多官員眼裡,本就是生事。

杜中宵道:“內翰,這就是我一直在強調的,工廠跟以前的農民種地不同,也跟開店不同。與那些比起來,工廠更加封閉,產出來的東西很單一。如果朝廷不能管到下面,那麼工廠就成了獨立世界,朝廷從別的地方無處下手。而且,工人與農民可是不一樣,管理嚴密,類似於軍隊一般……”

聽了這話,一邊的範鎮道:“中丞說得不錯,我看京城裡的幾間工廠,對於做什麼管得極嚴,不受過訓練,還真幹不好。他們習慣聽工頭的話做事,委實跟軍隊有些像。”

杜中宵點頭:“這樣的人羣,如果朝廷不管起來,完全在開廠員外手裡,以後可難保證發生什麼事情。防微杜漸,已經出了葉縣這種地方,朝廷就要在那裡想辦法,看看怎麼把工廠管起來。”

用杜中宵前世的話說,工人天生有組織紀律性,與農民大不一樣。不管他們,如果被開廠的員外掌控在手裡,以後會不會發生作亂的事,那可說不好。

一說到可能作亂,王堯臣和王洙便就閉口不語。這個問題很敏感,敏感到有這種苗頭,朝廷哪怕付出代價,也要儘可能參與進去,不能讓民間員外掌控這股力量。

文彥博道:“依中丞看來,葉縣升爲州,應該怎樣治理纔好?除了開封府,天下還真沒有治理這種地方的經驗。萬事開頭難,要想治好葉縣,應該想個辦法纔是。”

杜中宵道:“治好地方,自然還是依靠地方的力量。現在朝廷管治地方,除了軍隊外,無非是派到地方的官員,地方的公吏,加上攤派百姓的差役。以前地方沒錢,許多公吏實際也是差役,特別是縣裡更是如此。葉縣與其他地方不一樣,錢糧廣有,只看能不能收上來而已。在下以爲,要治好葉縣,不能跟其他地方一樣,要從制度上讓地方有錢。地方有錢可以僱傭公吏,可以役使百姓,配合官員,才能治好。”

劉沆道:“中丞意欲如何,不妨明說。”

杜中宵拱手:“相公,治理地方,說到底是讓百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又不違反法令。以前百姓種地,想的無非是錢糧多收,輕徭薄賦。但在工廠裡,最少要分兩種人。一是工廠主,他們用錢開了工廠,就是要賺錢的。想的無非多賣貨物,貨物成本低,賣價高,能賺更多的錢。還有做工的工人,他們是拿着薪資做活,想的就是出更少的力,拿更多的錢。這是不同的,朝廷必須要分清楚。”

資本家和工廠,其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再加上與官府的關係,杜中宵不可能說得太明白。一是自己的水平問題,再一個是現在的官員理解,都搞不清楚其中的關係。

這個時代,還沒有後世所說的典型的資本家,當然也沒有典型的工人羣體。他們的出現,是隨着工業化開始,對資本家來說,開工廠可以賺更多的錢。對於工人來說,到工廠裡做活,比種地強得多。宋朝並不限制人口流動,只要賺錢,自然有人不做農民做工人。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比較開放自由的時代。朝廷和官員沿續五代以來的作風,一點一點放開人身限制,出臺法律法規向僱傭化發展。民間百姓習慣了管治較少的生活,慢慢建立起對官府的信心,發生矛盾喜歡打官司。資本和工人,都有較大的空間,可以投入到工廠中。

文彥博道:“葉縣錢糧不缺,除了朝廷稅賦,自然可以收錢糧,以養官員公吏。中丞所說,除了在葉縣增派官員,還要多僱公吏,事事都管?”

杜中宵道:“當然不能夠事事都管,但重要的事情,朝廷要管起來。在下以爲,似葉縣這種錢糧不缺的地方,官吏應該成體系。朝廷派流官掌地方之權,依官員之命,吏員治理地方。本地百姓依戶籍,爲差役隨吏員辦事。官、吏、差各司其職,形成一個整體。”

除了軍隊,官、吏、差是治理地方的人,不過以前沒有細分,只是大致分開。在座的官員大多在地方爲官多年,對杜中宵說的並不難理解。大多數的縣,由於財力所限,無力對吏員發放俸祿,便由本地大戶輪流入縣衙爲吏。州里的公吏,則一部分僱傭,一部分從縣裡輪流抽來。吏和差,實際區分不明顯。

杜中宵道:“朝廷不受困於錢糧,對於官吏體系,有條件區分清楚。官員爲朝廷所派,最重要的特點是流官,在本地沒有產業,掌握實際權力。吏員則是本地人,爲官府所僱傭,沒有任期。差役是民間徭役,百姓輪流當差。如此職責清楚,地方事務是吏員在辦,權力歸官員,差役是吏員使用的力量。由於差役本身是被管着的百姓,當差役的時候可以監督吏員。所以地方事務,差役可以告發吏員,官員依靠差役的告發,監督吏員。如此一來,地方上官吏就與百姓聯繫起來。”

衆人聽了,一起點頭,思索着杜中宵所說的可不可行。

王洙道:“如此做,官員掌權,還是要通曉吏事纔可以。通曉吏事,纔可以知道吏員做事,合不合規矩,有沒有謀私利。不通吏事,權力又是那麼好掌管的?”

杜中宵道:“不錯。官員初任地方,朝廷應該讓他們學習纔好,便如軍校一般。”

新科進士及第,有三個月的學習期。不過這三個月,更多的是官員聯誼,教給的東西不多。這個年代官員們還是比較隨意,治理地方,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悟性,學的東西不多。

文彥博想了又想,道:“中丞所說,自然有其道理。不過,能這樣做的官員,實在少之又少。現在柏亭知監和葉縣知縣,只怕是難以做到。”

杜中宵道:“以我在葉縣待的十幾天看,只怕是難。想做成,當另派得力官員去。”

人事問題不是現在討論的,文彥博點了點頭,便不再多談。

歐陽修道:“治理地方明確分爲官、吏、差,話雖不錯,只是總覺得難辦到。便如葉縣,點檢人戶已是不易,再讓他們輪流當差,那就更加艱難。至於吏員就更加不必說了,州縣裡面通曉吏事的人本來就少,哪裡能夠挑來挑去?”

杜中宵道:“內翰,以前治理地方,由於錢糧不足,人員缺少,往往不問做事的人合不合適,只要有人即可。爲了穩妥,多選本地豪戶,出了事情,便以他們家產補足損失。卻不知,這些豪戶子弟在衙門爲吏,豈能夠不爲自己家着想?對於官員來說,很多事情只能睜一眼閉一眼,不能過問太細。”

衆人一起點頭。官員對方爲官,有多少人兢兢業業?大多數時候,不過是保證治下不出來,錢糧收齊便就萬事大吉。百姓哪個得利,哪個受損害,哪裡能管那麼多?

歐陽修道:“如中丞所說,難道地方選擇吏員,也要開辦學校?選擇合適的人,到學校裡學習,合則入衙門做事,不合則退去。”

文彥博道:“如此做的話,改的就多了。此事今日不多談,各位回去考慮一番,下次再議。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什麼,可以說出來大家議一議。”

第67章 無法可想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63章 獵物第139章 善後第141章 北進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54章 投奔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49章 圍殲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55章 玩具第24章 晴天霹靂第61章 于闐商人第60章 全軍出擊第92章 杖責第14章 去葉縣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154章 降不降?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78章 錢來了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81章 靈州城下第66章 自作聰明第4章 新的形勢第32章 危機第52章 建節第59章 順手牽羊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8章 約期舉事第134章 不原諒第80章 新婚第4章 包龍圖第71章 試槍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43章 戰前聚議第95章 特區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85章 內亂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50章 沒有展開第28章 醉仙釀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2章 城狐社鼠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15章 初具規模第160章 甲骨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33章 悔不當初第68章 稀罕物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1章 面君第55章 傳頌天下第5章 中招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72章 擔憂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98章 必死之局第164章 商量第151章 大雪第212章 縮一縮吧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204章 走私第72章 兵臨靈州第2章 同年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49章 明哲保身第194章 要強硬第101章 好心第86章 連夜攻城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83章 千里投奔第66章 酬功第58章 真香第100章 入城難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84章 議降第91章 菜地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79章 由遠及近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118章 韃靼人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84章 接駕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27章 冤家路窄第54章 崇政殿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