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臣議戰事

見到劉幾過來,甘興和於成越急忙行禮:“見過太尉!”

劉幾看了看兩人,點了點頭,走進了帳房裡。帳房裡的衆人急忙行禮。

看了看衆人,劉幾沉聲道:“你們這裡聽說事情不多,有沒有手頭沒有要緊事情的人?”

甘興忙道:“回太尉,我們幾個,已經許多日子沒有事情做了,天天在這裡數螞蟻——”

“不要嘴貧!”劉幾沉聲道:“若是沒有事做,來幾個到我那裡。安將軍回來,告訴他一聲就好。”

幾個人躬身稱是。

劉幾看了看帳內的情景,暗暗嘆了口氣。當初從隨州去救唐龍鎮的時候,參謀是最忙的人羣,幾乎日夜不休。現在卻成了最閒的人員,天天沒有事情幹。狄青不用他們,不如自己用起來,好好規劃一下將要到來的戰事。有沒有再說,總不能把人都閒廢了。

崇政殿裡,杜中宵安坐位子,聽着上面的趙禎道:“今日召衆卿來,是因西北戰事。昨日有狄青送來奏章,言其已安排兵馬,準備攻略党項。賈太尉,狄青一軍如何安排,你講給衆人,看其如何。”

賈昌朝捧笏稱是,道:“依鎮戎軍狄青所奏,其治下現有兵馬二十八萬七千五百人,槍炮精足,馬匹衆多。全軍結成大陣,沿葫蘆川河谷北行,直取賞移口。穀道兩側雖有道路,然党項兵馬不足,無法遲滯大軍行進。攻取賞移口後,分兵兩路。一路由狄青親自帶領,去攻党項之韋州監軍司。另一路則由劉幾帥領,去攻西壽監軍司。每路約十五萬人,党項必不能抵敵。取了兩監軍司後,合兵一路,去攻鳴沙。奪佔鳴沙縣後,大軍掃清周圍,先在那裡駐紮。而後選擇精幹人員,修築從鎮戎軍到鳴沙的鐵路。以後有了鐵路支撐,大軍直上,去攻取靈州。”

一邊的王德用道:“如此行軍雖然遲緩,卻最穩妥。鳴沙位在羣山和黃河之間,鐵路修到那裡,大軍再無阻滯。以那裡爲依託,進攻靈州是最合適的。”

張方平聽了,不由皺起眉頭:“如此作戰,必然遷延時日。不知狄太尉預計,攻取鳴沙約需要多少時日?修好鐵路又要多少日子?什麼時候可以進攻靈州?”

賈昌朝道:“狄太尉預計,年底之時,應該可以攻佔鳴沙縣。而後調集人馬,修築鐵路,約到下年夏季,鐵路就可以修通。到了下年秋天,大軍可以直取靈州。”

張方平聽了不由搖頭:“太尉,大軍一動起來,消耗的物資可不是在鎮戎軍時可比。僅僅做攻靈州的準備,就要一年,時間未免太長了些。朝廷雖然物資充足,如此也會困難。”

賈昌朝道:“有什麼難的?去年兩淮收成極好,和買了許多糧草,沿鐵路運過去,路上又少不了多少,足夠支撐。近三十萬大軍,不如此小心,只怕會出亂子。葫蘆川雖然平坦寬闊,兩則山中卻有不少穀道通向党項。大軍如果分散,党項從穀道中出兵,只怕會吃他偷襲。好水川一戰,本朝損失不少,不可不引以爲戒。那裡地形複雜,大軍聚集比分散好。”

張方平道:“可近三十萬大軍集中在一處,從鎮戎軍爲他們運糧,可不容易——”

賈昌朝道:“大參不必擔心這些,狄太尉已妥善安排,軍中自會有人運輸糧草物資。”

張方平微微搖了搖頭,也懶得再講。向前線供應物資是三司負責,近三十萬大軍,需要的可不是小數目。糧草是運輸容易,可僅僅兩淮和買的怎麼夠?這樣打法,需要數路供應,動靜可就大了。

文彥博道:“我看杜中宵丞在河曲路時,幾次作戰,都是數萬人,分兵幾處,每次速戰速決。這樣遷延一兩年,徐徐而進,委實周全,可朝廷要支持人們,確實不易。”

賈昌朝道:“此次攻靈州,是滅國之戰,豈是以前的戰事可比?朝廷需集中全力,保證這一戰!”

一邊的歐陽修道:“近三十萬大軍,用一年時間,攻取鳴沙,僅僅是佔據葫蘆谷而已。這樣安排是不是過於拖延,還是再議一議。”

趙禎見樞密院和政事堂爭得厲害,道:“狄青已去鎮戎軍數月,熟知那裡的地理軍情,如此安排自然有其合理之處。不過,近三十萬大軍如此謹慎,是不是過於保守了一些?”

賈昌朝道:“回陛下,是保守了一些,不過勝在穩妥。”

趙禎看看一邊的杜中宵,道:“杜中丞覺得如何?”

杜中宵道:“現在軍中與以前不同,自有編制。不知鎮戎軍的大軍,一共分成幾路,各路的將領是誰?這幾路的任務如何?鎮戎軍到賞移口二百餘里,以每日行軍三十里計,也不過七八日時間。如此一來前軍到了賞移口城下,後軍還在鎮戎軍,是不是拉得過長了些?”

賈昌朝道:“前線大軍,自由狄太尉依具體形勢安排,不全依編制。正是因爲行軍不易,狄太尉才吩咐全軍一路,不給党項可乘之機。”

杜中宵道:“難道前軍到了賞移口,就等在那裡?”

賈昌朝道:“他們自然立營壘,準備攻城器具,等候大軍到來。”

杜中宵愣了好一會,實在想不出來這種仗要怎麼打,只好道:“如此打法,與河曲路時不同。我們都是把全軍分成幾路,與敵作戰有哪些任務,各部如何行軍,都規劃清楚。中間或有意外,自然及時變換戰法,或者使用預備隊。如此全軍一起,各部分不清楚,該如何說?”

王德用道:“中丞的安排自然是極好的,只是禁軍一時間無法做到。各部一旦分兵,就很可能被党項抓到機會,出現難以預料之事。”

杜中宵聽了,看了看周邊的大臣,無奈地道:“全軍整訓已經數年,大多將領入軍校學過,不會如此吧?大軍作戰,最忌混雜不清。應該編制清楚,各部任務明確,不然許多事情說不清楚。”

這種安排是杜中宵怎麼評價?完全是三十萬大軍猥集在鐵路線盡頭,靠着源源不斷的物資,和強大的軍力,硬壓下去。党項小國,傾其全國之力,不能截斷宋軍的鐵路,就完全沒有辦法。鐵路線怎麼可能切得斷呢?派少量兵力,縱然受到騷擾,宋軍也可以儘快修復。派大軍攻佔要點,党項又做不到。

狄青的佈置,純粹就是用宋朝的強大國力,壓倒小國党項。賈昌朝說的不錯,這樣佈置最大的優點是穩妥,但用的物資可多得多了。用了這麼多人力物力,幾乎沒有弱點,党項怎麼擋得住?不過,大量物資花在了党項戰事上,宋朝其他方面必然受影響。

趙禎從直覺上覺得,此次狄青的佈置過於保守了。看以前河曲路杜中宵指揮的戰事,奏章都是非常明確,除了總的戰略,後邊就是一事一奏。全軍分成幾路,將領是誰,有什麼任務,非常明確。這一次狄青在鎮戎軍的佈置卻不一樣,三十萬大軍猥集一團,根本沒有分開。屬下將領,根本不知道哪個領哪一路兵馬,要做什麼事情,而是一起前進。

這樣行不行?當然行。党項全國加起來,不足宋朝一路,而此次宋朝是集合了北方數路之力,党項怎麼抵擋?更不要說,還有其他幾種牽制党項兵馬,不能向興靈兩州集中。

沉默了一會,趙禎對杜中宵道:“依中丞看來,如此攻党項,有無隱患?”

杜中宵道:“這樣佈置,最大的隱患,是聚在一起的三十萬大軍自己不出亂子。如果能做到一切井井有條,實在想不出党項要怎麼應對。其兵馬不管攻哪一處,面對的都是強大的主力軍團,党項集全國之力也無法對抗。當然,管理三十萬兵馬不是易事,也不容易就是了。”

賈昌朝道:“對敵作戰,最重要的是要取勝,要穩妥,不能行險。臣以爲,狄太尉佈置雖然保守了一些,但可保證滅党項逆賊,朝廷應該支持。”

杜中宵暗暗嘆了口氣,這說的不是廢話嗎。以宋朝國力,能夠支撐強大主力軍團,党項還怎麼是對手?以弱擊強,靠的是天時地理,各種軍事實力以外的手段。一旦技術條件到了,天時地理再不是限制的時候,小國哪裡還有跟大國抗衡的實力。

但對於大國來說,總不能永遠處於這種狀態,總是用實力壓人。現在契丹內戰,無力攙和宋朝和党項的作戰,才能夠如此從容。戰爭有自己規律,應該遵從規律。

從根本上來說,狄青如此佈置,是因爲新的條件下指揮作戰,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像杜中宵那樣明確各路兵力,各自任務,如何行軍作戰,是狄青做不到的。他是老的禁軍培養出來的傑出將領,但再學新的知識,實有有些有心無力了。

此次鎮戎軍出征,樞密院信心滿滿,而其他大臣,實在無話可說。

第117章 大主顧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49章 不經打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98章 定調第87章 大同來使第126章 前路第62章 追查第137章 馬車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50章 烈酒如火第138章 查糧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39章 前線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216章 三策第51章 猜題第117章 大主顧第16章 一燒了之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40章 派兵第49章 諸多不足第231章 細作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61章 真真假假第144章 異人第5章 刁難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6章 佈置第20章 見世面第103章 杖斃第70章 喜憂參半第65章 強行收錢第99章 朝政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1章 党項收人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96章 出陣第61章 真真假假第61章 力敵第214章 保護價收糧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53章 升遷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65章 強行收錢第71章 錯位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77章 早做準備第35章 來客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139章 善後第129章 取朔州第17章 出戰第60章 交鋒第202章 動物園第75章 小人書第123章 新家第4章 應對第84章 接駕第151章 進城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1章 疾風暴雨第111章 鐵甲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125章 遊街第21章 逃出生天第54章 同病相憐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31章 炒鋼第4章 三項任務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76章 靈州城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4章 三項任務第73章 生財之道第7章 糟白酒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4章 去葉縣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85章 大比武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19章 應募者第216章 三策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59章 兩軍會師第61章 力敵第88章 談判第156章 兩說第8章 制硝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0章 工廠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