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進退兩難

在鐵監的演練,營田廂軍基本定型,開始成爲一支真正的軍隊。以前雖然是按軍隊訓練,並且分成了各個層級,但到底是隻有概念,而無實際。經過此次全軍演練,很多以前學的東西,真正用到了實際當中,各級軍官才真正理解以前學的東西的意義。各部回到駐地之後,再次進行整訓。

以唐州爲中心,營田廂軍各部沿着鐵路線駐紮,李復圭整體負責,開始準備大戰的物資。廂軍隸屬於營田務,除了鎧甲和馬匹等重要物資需申明樞密院外,火藥、炮彈、子彈均自備。這些物資現在還引不起朝廷重視,除了焰硝禁榷,火藥不許買賣,其他都是正常商品。

九月初,天氣漸漸涼了下來,儂智高圍廣州不下,繼續進攻周邊州縣,一時無敵,朝廷中派兵南下征剿的言論開始增多。廣南實在太過偏遠,朝中言和的聲音雖然微弱,還是有些。有言論稱,儂智高如果得邕、桂七州節度使即會歸降朝廷。樞密副使樑適直斥,如此豈不是放棄兩廣,言論遂絕。

不久,以孫沔爲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撫使,正式做南下準備。

不過對於哪些兵馬南下,朝中的官員爭論不休,皇帝一時猶豫不決。最終宰相寵籍進言,以狄青爲主將,帶禁軍精銳南下。營田廂軍作爲後備力量,南下配合。

九月底,正式以狄青爲荊湖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經制盜賊,以兩湖支持,大軍南下。幾乎與此同時,龍圖閣直學士、起居舍人李絢知隨州,兼管營田務。緊接着,內侍內園使、陵州團練使王全彬奉旨到隨州觀軍,營田廂軍集結,準備在狄青之後南下。

十月初,狄青確定爲南下主帥後,從陝西鄜延、環慶、涇原三路,選蕃落、廣銳軍,各五千人,作這狄青南下作戰的主力,同時補充京城禁軍。荊湖、兩廣地方兵馬,俱聽狄青節制。

就在杜中宵以爲自己將帶兵出征的時候,楊畋被任命爲廣南東西路體量安撫使兼經制盜賊,確定由他帶兵南下。狄青所部爲主力,兼管荊湖,至桂州剿儂智高所部。楊畋爲副,帶營田廂軍由韶州入嶺南之後,收復廣南東路州縣,沿鬱江追剿。

一時營田廂軍人心浮動,不知成軍南下,到底是誰是主帥。數年以來,營田廂軍由杜中宵一用建立起來,大家早已習慣。真正的打仗的時候,特別是第一戰,如果杜中宵不隨行,所有人心中都沒底。

杜中宵也有些意興闌珊,一時有些不知所措。這一日,正在衙門閒坐,吏人來報,新知隨州李絢和觀軍使石全彬到來,正等在門外。

把兩人迎進衙門,分賓主落座,杜中宵道:“隨州本是偏遠小州,不想能得龍圖爲知州,龍圖莫嫌此地偏遠。這數年來,此地日新月異,已非從前可比。”

李絢拱手:“我京城時,也常買從這裡運過去的物事,哪裡是什麼偏僻地方。營田務在這裡,朝廷和京西路多所仰仗,不好搬遷,是以命我知隨州。提舉,你到京西路數年,營田務不只是安排了近二十萬拉縴廂軍,還做得好生興旺,誰不誇讚!現營田、常平兩司事務繁忙,由提舉一人兼任,忙不過來了。”

杜中宵稱是,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營田務是自己一手發展起來,現在徹底交出去,如果只是提舉常平,豈不是等同於降官了嗎?升官提拔,卻一點消息都沒有。

向坐在一邊的石全彬道:“團練,依朝廷意思,營田廂軍由楊鈐轄爲主將。他帶部駐襄州,並不在這裡。若是有意,我派人讓他到這裡見團練。”

石全彬道:“提舉誤會,我和李知州坐車到襄州,已在那裡見過楊鈐轄了。此次來營田務,特意奉命來見提舉。營田廂軍是提舉一手打造,觀軍豈能離了提舉?”

杜中宵道:“既如此,左右這幾日無大事,我帶團練四處看看。營田務廂軍各部駐各州,但炮兵和騎兵的主力一直在這附近。此處有鐵路通襄陽,也離樊城不遠,若有緊急可以沿鐵路集結。”

石全彬道:“鐵路着實是好物!有了火車坐,多少大軍都可以快速部署,數日之間,一兩萬兵馬就能從陝西到中原來。狄太尉南下,帶的陝西兵馬不少,十幾日的時間,已經到京城了。”

幾人聊了一會閒話,說了當前局勢,杜中宵道:“前幾日張主事到鄧州去了,蘇營判到唐州,幾位官員不在。一會我擺個筵席,爲兩位接風洗塵。”

李絢道:“我離京的時候,政事堂有意把營田務拆成幾部,由幾大州知州兼管。張昷之這幾年做事勤勉,復天章閣待制,改任知鄧州,管唐、鄧兩州營田。我知隨州,兼管襄州、隨州兩州營田。過幾日就有旨意下來,提舉自然知曉。說到底,營田務當日安置拉縴廂軍,到今日一切皆好,沒必要單設衙門了。”

杜中宵一時無言,默默點了點頭,沒有說話。李絢說得不錯,營田務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沒有必要存在了。不過因爲家底太雄厚,沒有直接劃到地方,而是分成幾塊,由幾位知州兼管。李絢知隨州,而沒有去知襄州,是因爲營田務衙門在這裡,隨州是營田務的大本營。營田務最值錢的,一些做大了工商業的會社,都在隨州。成套的體例和制度,同樣在這裡。

李絢又道:“不只是營田務,提舉這幾年在京西路,還做大了常平司。政事堂已定,正式在京西路分司,南北各設一官一衙,分掌本路常平事務。提舉自然是主管京西路常平司,衙門定在襄州。鹽鐵判官石揚休爲同提舉京西路常平,設衙門於河南府。此事朝廷已定,旨意還沒有下來,宰相特意讓我先知會提舉一聲。京西路常平司,現在可是三司的錢袋子啊。”

杜中宵默默點了點頭,很想問一句,自己的營田務沒了,常平司這麼大的變動,手中權力分出去了很多,那自己呢?朝廷準備怎麼安置?總不能就這樣,那不相當於削自己的官嗎?做錯了什麼?

石全彬笑了笑,對臉色不怎麼好看的杜中宵道:“提舉,這幾年你編練營田廂軍,甚有成效。官家有意讓你帶營田廂軍南下,只是一直委決不下。京西路數年,提舉政績有目共睹,必得重用。只是營田務和常平司不安排妥當,朝廷可不敢下決心,讓你帶兵離開。帶兵之事政事堂堅決不許,除非這一兩個月裡新任官員能把營田務和常平司的事情理清楚,不然提舉是不能離開的。”

杜中宵道:“那如果一兩個月理不清楚,南方儂智高已平,又該如何?”

李絢道:“此朝廷事,我就一無所知了。想來提舉到時必得重用,只是不南下而已。”

杜中宵只覺得胸中悶得慌,卻又說不出來。營田務對京西路特別重要,常平司開了一個好頭,正是三司大力向其他路推廣時候。如果杜中宵放手,很多事都會亂,宰執們堅決不許杜中宵帶兵。可這關自己什麼事?營田廂軍南下平亂早有苗頭,不早做安排,事到監頭這樣做,讓自己怎麼辦?

第38章 兵臨渡口第20章 威力盡顯第40章 盡殲來敵第59章 兩軍會師第258章 出首第46章 分道揚鑣第162章 佈置第205章 先讀書第25章 終究心軟第61章 力敵第177章 分岐第218章 開花彈第183章 專業化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24章 追與逃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66章 自作聰明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122章 稀奇第86章 以工代賑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78章 重炮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63章 葉縣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134章 不原諒第74章 風波第110章 俗文化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75章 全部押中第183章 收網第27章 知己知彼第96章 新米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41章 張馳有度第67章 無法可想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58章 百年計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83章 千里投奔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59章 巧遇第62章 援軍第103章 不湊巧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1章 亂起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23章 物是人非第33章 家事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82章 霹靂車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71章 何去何從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61章 物是人非第118章 韃靼人第54章 相持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61章 心驚肉跳第9章 酒糟蒸酒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41章 張馳有度第33章 使者第68章 稀罕物第205章 先讀書第211章 分岐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224章 炮的威力第38章 如何治理?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76章 偏頭寨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59章 要學好第79章 破幽州第98章 必死之局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95章 使節第138章 佈置第130章 商路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32章 首戰潰敗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64章 自投羅網第26章 合作第5章 中招第74章 鍊鋼第16章 生意興隆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62章 心累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61章 兩輸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