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新與舊

參觀完了陣地,趙瑜口中連道:“了不得,了不得!若不是看過了火炮的威力,我還想不明白戰場爲何會佈置成這樣,也想不明白仗要如何打。今天一天看下來,才知道營田廂軍到底是如何作戰,有多大的威力。以前只是聽人說,你們這裡全用火器,強於天下的廂軍,甚至也強於一些禁軍。現在才知道,禁軍中能勝過你們的,只怕也沒多少。”

趙滋道:“我們操練數年,費了無數心力,豈是尋常可比?此次廣南儂智高蠻亂,我們上下憋了一股氣,要去那裡平滅亂賊,爲朝廷立功。只是我們到底是廂軍,不知朝廷會怎樣想。”

趙瑜道:“大軍在駐地演練是一回事,遠程開拔作戰又是一回事,朝廷自然會謹慎。如果真派多們到嶺南,這麼多炮難運不說,每日需要的軍火也不是小數。而你們軍中一旦沒有了炮,與其他軍隊相比又強在哪裡?朝廷必然斟酌。我看你們作戰,最有利的地方是西北,到西南去反而是大材小用。”

趙滋連連搖頭:“自從党項議和,西北哪裡還有仗打?除非是到鎮戎軍的鐵路修通,朝廷出動大軍平滅党項,我們纔有用武之地。現在有戰事的就是西南,不用大炮,用小炮也一樣打仗。營田廂軍除了火炮,騎兵和步兵也不可小視。軍中全用火槍,能攻善守,最利於野戰。”

趙瑜點了點頭:“此話也有道理。可惜明日我必須離開,乘車到河南府去,見諸州將領。如果有時間,真想在這裡多看幾天,看看你們到底是如何演練的。現在除了柏亭監產鐵,河東路相州鐵監也已經做起來了,蘇知監帶着人過去,大多東西都能產。如果火器堪用,禁軍跟營田廂軍這樣,全部換成槍炮也不是什麼難事。現在難就難在全軍不知到底該如何用槍用炮,已經多年,禁軍還是野戰不怎麼用炮,火槍更是隻有少部分親兵攜帶。營田廂軍用得好了,其他地方可以學起來。”

走在前面的劉幾聽見,低聲對杜中宵道:“提舉,如果今年我們真能南下平亂,打得好了,全軍看見火器堪用,那可就大大不同了。現在只是廂軍,大多軍官都是權攝,軍心難穩。”

杜中宵道:“鈐轄,你認爲我們營田廂軍有今日,最重要的是什麼?”

劉幾道:“提舉看得長遠,指揮得當,又能慧眼選拔人才,自該有如今成績。”

杜中宵微微搖了搖頭:“這話對,也不對。我們營田廂軍有今天,其實最重要的,是早早就建立了各種學樣。軍中的技術,只要有心,都可以去學習。只要學出來,就知道仗該如何打,戰場上如何佈置如何指揮。當然現在都是紙上談兵,看着犀利,到底如何總要打過才知道。不過,有一個壞處,就是從我們軍中出來的將領,已經適應了這個樣子打仗,換到別處,就難說了。”

劉幾點頭:“提舉此話不錯。我們自在亳州時相識,如今已是十年,相知頗深。你少年進士,怎麼就能夠理財?知道行軍打仗?其實無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有條理。不會沒有關係,願意去學,也願意帶着別人一起學。我爲官多年,後來入軍又數年,何曾見過你這般願意開學樣,教人那些瑣碎學識的?一般的地方官,能開州學縣學已是善政。你可是不一樣,在地方時,鐵監辦了各種各樣的學校,進去就可以學到受用一生的學識。鐵監能夠有今日,與你當初辦的那些學校大有關係。建立廂軍,又是建學校,不管是什麼學識,一起教,一起學,教學相長,數年之間有今日一支強軍。”

說到這裡,劉幾感嘆道:“在京西路數年,我看得明白,營田廂軍從無到有建起來,與天下其他的軍隊都不相同。火槍火炮只是表象,其實最重要的,軍中不管是兵員還是軍官,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去做。開始不知道沒關係,一點一點學,去動腦筋,總是能想出來,能夠學會。衆人拾柴火焰高,到了現在有了這支營田廂軍,還有設在軍中幾座學校,纔是最有用的。有那幾個學校在,教材和條例到今日都已完善,有教頭不缺,重新練一支軍隊出來並不難。”

杜中宵笑了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沒有人傳授,只好大家一起用功,把幾門學問做起來。真實真正技撐我們軍隊的,是那幾座學校,不在於人,而在於條例和制度。這可比朝廷興武舉學幾本兵法用處大了,只是可惜看到的人不多。沒有一場大勝,營田廂軍難以正名,我們的軍制,也難以真正被重視。現在朝廷看了,覺得新鮮,好似也很厲害,但只是霧中看花,難說個究竟。所以這幾年,營田務和常平司做得好,便由着我在這裡折騰。現在到時候了,這支廂軍已經定型,更加重要的是,支持軍隊的那幾座學校都已完善,可以源源不斷地培養出人才來。沒有大勝,得不到朝廷承認,這些人才去做什麼?”

說到這裡,杜中宵微嘆了口氣:“已經費了數年心思,我們需要一場大仗,一場大勝。有了軍功這一切都能繼續,不然,沒有了向前的動力,終將慢慢沉寂。”

到了現在,杜中宵渴望打仗,不只是爲了自己立些軍功,未來有前途。京西路營田廂軍的發展,更加需要一場大勝仗。惟有勝利可以讓人閉嘴,可以消除雜音,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推行開來。

這一次演練的結果,不知能不能讓朝廷定下決心,讓自己帶兵到廣南平亂。

回到帥帳,杜中宵安排了酒筵,爲趙瑜送行。他來的主要目的,是觀看演練的基本情況,看一看營田廂軍的軍容。目的已經達到,看到了火炮的威力算是意外之喜,格外高興。

臨行的時候,朝廷讓趙瑜來看一看營田廂軍,把看到的據實上報,此是其一。再一個趙瑜是捉捕盜賊的京西路鈐轄,本路再出張海那樣的亂子,只要調集營田廂軍平亂即可,不會再鬧出大事。

上來酒肉,杜中宵舉杯道:“鈐轄遠來辛苦,可惜只待這一二日,不得親近。且飲一杯。”

衆人飲了酒,趙瑜道:“若是以前,提舉在山中演軍,我到河南府轉到這裡自然不易。不過現在可是不同,有鐵路,有火車,一兩日即達,哪裡有什麼!提舉少年進士,不官十年,爲朝廷着實做了不少天大的好事。以我所知,在幷州的時候,在那裡建了毛皮市場,到今當地得利。前幾個月韓相公到京西路的時候,還在奏章裡提起此事,每年不知多少北地毛皮到幷州販賣。”

杜中宵飲一杯酒,嘆口氣道:“說起幷州,當年我在那裡時的兩位帥臣,夏相公和鄭相公,都在這幾年離世,說起來讓人唏噓。當年不是他兩人賞識,我哪裡有今日。鄭相公亡於河東路任上,夏相公亡於京城,可恨我官職在身,最後也沒有見他們一面。”

說到這裡,杜中宵站起身來,把手中杯裡的酒灑於地上。道:“世事無常,當日一別,竟無再見之期。我今日雖功未成,名未就,然未至而立之年,已爲一路監司。若無兩位相公當日栽培,又哪裡能夠有今日?兩位相公若泉下有知,且飲此酒,等我離任,必到墓前祭奠!”

趙瑜道:“是啊,提舉今日,少不得兩位相公提拔。隨夏相公到幷州爲籤判,而得重要,今日地方依然念相公和提舉當日恩德。鄭相公讓提舉知火山軍,建了唐龍鎮,成諸國貿易要地。雖然這幾年契丹和党項爭戰不休,唐龍鎮卻依然不減當日繁華,那裡的收入支撐着河東路用度無缺。又在火山軍建了織羊毛的產業,這幾年越發興旺了。以前不管是契丹,還是周邊數州之民,能把羊賣到內地,是不容易的事。現在只要賣羊毛羊絨,一年得錢無數,不知多少人家受此好處。”

火山軍的羊毛產業已經做大了,不管是契丹還是党項的百姓,都興起了養羊業,羊毛羊絨成了他們的重要經濟來源。現在禁軍中用的羊毛製品,大量來自那裡,就連京城的都作院都受到影響。

杜中宵離開那裡已經五六年,印象已經模糊。不過陳勤還留在那裡,養馬出色,官也升上去了,成了河東路管理馬場的重要官員。現在河東馬,已經成了禁軍馬匹的重要來源,還要超過西北市馬。

襄州偏南,氣候似煙雨江南。而火山軍在邊塞,完全是不同的風光。提起當年的日子,杜中宵想起從前,不由有些出神。那個時候,自己也曾雄心萬丈過。

代馬依風,狐死首丘,人總是不能忘了自己出生的土地。杜中宵正當壯年,更想做一匹馳騁沙場的代馬,縱模於邊關。在內地做到一路提舉,地方政治該見的都見過了,開始懷念起邊關的日子。

第123章 新家第198章 定調第95章 秋收第95章 特區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30章 殺人者死第52章 若即若離第37章 貪得無厭第6章 兩軍對壘第27章 善後第96章 好土第136章 納稅人第5章 召試中書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188章 妙計第22章 分別對待第9章 鑄門炮吧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19章 攻破曲陽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18章 遊騎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29章 提拔第28章 醉仙釀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02章 拿人第96章 免稅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66章 酬功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37章 接待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92章 不買別動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1章 平安是福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94章 樞密副使第65章 佔地賠償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43章 自有人買第194章 要強硬第34章 似是而非第13章 躲藏第72章 數字嚇人第31章 競爭第112章 對牛彈琴第114章 富弼第91章 同年閒談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33章 悔不當初第30章 殺人者死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59章 重騎立功第113章 分岐第15章 意外收穫第70章 喜憂參半第230章 大勢第73章 舊人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216章 三策第85章 大比武第212章 縮一縮吧第171章 初敗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36章 獻城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9章 各有門路第73章 內部牽制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170章 地震第188章 大勝第34章 親臨前線第249章 內賊第65章 介紹進學第81章 新知州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57章 拿人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105章 面對第40章 盡殲來敵第92章 大戰將起第56章 依山而陣第91章 爭鬥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77章 先關起來第49章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