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

出了食堂,陽光照在身上有些慵懶。石全彬看着靜悄悄的軍營,對杜中宵道:“我在軍中多年,除了沿邊臨戰之軍,極少有這樣安靜的。日常的軍營,總是熱鬧得很。”

杜中宵道:“軍中吃過午飯之後,慣例由各隊安排今天下午的事務,訓話一番,而後休息。現在正是午時休息的時間,自然安靜。等再過個時辰,休息完了,便就熱鬧了。軍營之中,也是做什麼的都有。”

石全彬來了興趣,問一邊的姚守信道:“炮主,你們炮兵日常都做什麼事?”

姚守信道:“大的事情,由營裡安排。要做什麼事情,需多少人,從哪些班抽調人手。一般的日常事務,則由隊裡安排。訓練的去訓練,保養的去保養,還有閒人,則幫着整理營房。”

石全彬聽了奇道:“如此說來,你們軍中豈不沒有閒的時候?是幾日一校?一月幾閱?”

姚守信道:“我們營田廂軍的規矩與他軍不同,日常着實是沒有閒的時候。縱有放鬆的日子,也是班裡統一安排,由軍官帶隊。一般來說,兵員沒什麼假期,除非是傷病或特殊的事務。效用以上,每月裡有幾天假,都是依級別不同定好的。要放假時,效用以下由班將簽署,使臣以上由營裡簽署。營中每日都有當值的軍官,專一做這些事情。”

石全彬看着杜中宵,連連搖頭:“從軍已是不易,你們弄得如此忙碌,沒一絲空閒,哪個能夠受得了?你們廂軍,發的錢多麼?不然,士卒豈不逃亡?”

姚守信道:“團練,我們軍中的兵員,都是從地方上選上來的,除了一些零花錢,並無俸祿。不過有一人在軍中從軍,家中還可以再免一個人的勞役,對於五口之家相當於免役了。效用以上,纔會有日常的俸祿,家中同樣免役。與禁軍相比,效用比那裡的普通士卒俸祿高一些,足可養家。”

此時不管禁軍還是廂軍,都是職業軍隊,除非老弱揀汰,當兵就是一輩子。由於家屬從軍,很多家庭都是靠着兵員的俸祿養活一家人,人口稍了還可支撐,人口一多日子就過得非常艱難。

因爲這麼多家庭是靠軍俸吃飯,朝廷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養軍。一個養字,擺明了此事的重要性,只要錢糧一缺,就不知多少家庭衣食無着,這些人還是拿刀把子的。對於政權,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相當於時時有一把利劍懸在頭頂上。官員的俸祿不發,無非是心中不滿,沒有本事造反。軍糧一斷,爲了吃飯軍隊也會用刀討說法。沿邊想用鄉兵、弓箭手和蕃兵代替禁軍,實在是壓力太大。

完全職業化的僱傭軍隊,政權面臨兩難。爲了保持必要的軍力,軍隊人數要有一定的規模。龐大的數目加起來,哪怕每個兵員花的軍費不多,到朝廷那裡就是極大的數目。前幾年最盛時,禁軍達到了八十餘萬,朝廷財政收入的七成以上,都花在了軍隊身上。而對於軍人來說,朝廷花費的總數再大,攤到自己身上也微不足道,總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朝廷覺得養軍艱難,普通軍人覺得自己生活不易,兩不滿意。

這是一個死結,軍人對待遇不滿意,士氣和戰鬥力不可能太高。戰鬥力差,必須要更多軍隊,軍隊數目一多,朝廷負擔不起,對於單個軍人來說待遇更差了。

朝廷再有錢,只要把武裝人員全養起來,就不可能待遇太高。普通的勞動者普遍貧窮,不從事生產的軍隊生活水平又能高到哪裡去?這種制度要想堅持,只能是保持少數全職的精銳正規軍,有數量龐大的後備力量支撐。後備力量的大部分成本分攤到民間,政權主要負擔正規軍的軍費。這也是不斷有官員改革軍制的方向,擴大廂軍和鄉兵,極端就是完全軍事化的保甲制,同時削減禁軍的數量。

宋朝情況特殊,政權的基礎就是禁軍,強幹弱枝,必須保證禁軍對其他軍事力量的壓倒性優勢,纔有政權的穩定。沿邊軍事威脅巨大,必須保證足夠的正規軍與敵對峙,京城又要保證壓倒地方,禁軍的數量無論如何減不下來。天下一百餘萬軍隊,六七十萬禁軍,廂軍只是少數。

聽姚守信講着營田廂軍的軍制,石全彬覺得十分新奇。本來朝中官員都認爲,營田廂軍是以前拉縴廂軍而來,只是進行揀汰,說到底還是廂軍。現在聽了,才發現營田廂軍與來營田的廂軍沒什麼關係,根本沒有繼承前者,完全就是新建的。

姚守信講完,石全彬饒有興致地問道:“那麼現在軍中,使臣效用佔全軍幾成?兵員佔幾成?”

杜中宵道:“炮兵要許多知識,與其他軍種不同,使臣效用多一些,佔比幾近五成。如果再加上各級軍官,那麼普通兵員佔總兵的五成左右。主要是分佈在運炮、輜重、護衛等等,不要特殊知識的地方。”

石全彬皺了皺眉頭:“似這般戰兵爲兵員,用炮的爲使臣效用,拿刀的人能肯服?日常就連吃的都不一樣,處處不同,沒有兵士作亂?”

姚守信笑道:“團練說笑了,操炮的使臣效用都是與別人一起學,考出來的,別人憑什麼不服?打起仗來,一門炮不知頂多少兵員。炮兵的戰兵要作亂,受炮兵好處的步軍又該如何?再者說了,使臣效用與兵員只是在軍中做的事情不一樣,待遇自然不同。有本事,他們也可以學了考到操炮來。”

石全彬曾經長時間帶兵,感覺上覺得杜中宵的廂軍與一般禁軍不同。如果是在禁軍裡,拿刀拼殺護衛的人,怎麼可能甘心比別人的待遇差?按照傳統,一年要出幾次亂子。朝廷不發給他們,他們當然要拿起刀來自己去要,豈是什麼學習考試有知識可以糊弄過去的?禁軍中不識字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許多統兵官都大字主識一個,做事全靠吏職。按這裡規矩,豈不是不識字的統兵官還要居吏人之下?

姚守信笑着道:“團練,廂軍初來京西路的時候,也有許多統兵官不識字。提舉那時候組織人手編了許多學習冊子,學不會的統兵不會進廂軍來,都到地方營田了。我們軍中,所有的軍官必須能夠處理職責內的公文,沒有吏職,只有各種輔佐的軍官和效用。不只是炮兵如此,其他軍中也是如此。現在打仗提舉不許主將上前,軍中自己有戰時規程,各有戰法,要按照規矩來。”

“軍功怎麼定?”石全彬脫口而出。這可是軍中的大問題,軍功是衡量的標尺,半點不能馬虎。

姚守信道:“軍功自有章程。前線作戰的效用和兵員有自己軍功的算法,將領與統兵官又有不同的算法,軍中自有軍功司,指揮的人一起議定後,報上去由上級酌定。與禁軍相比,我們軍功少了許多,不過只要打勝了,該有升遷賞賜可不少。我記得提舉說過,現在本朝與敵軍作戰賞重罰輕,看見勝機人人爭先,人人多搶軍功。遇到危時,人人退後,皆知不會有多重的懲罰。廂軍獎懲平衡,有些不同。”

石全彬點點頭,一時沉默不語。心中對杜中宵的說法,有很大的疑問。只要在前線領兵作戰的,哪個不是戰後儘量多記軍功,敗因推託出去,如此才能維持下屬人心。營田廂軍如此,官兵怎麼肯服?

這樣的軍隊,能不能打仗?石全彬心中起了疑慮。杜中宵少年進士,一路順風順水,又制了槍炮這種利器,剛愎自用不是什麼稀奇事。前些年跟党項打了那麼多仗,他必然看在眼裡,有自己的想法。不過終究是紙上談兵,真正在軍中實施,豈有那麼容易?

依石全彬對禁軍的瞭解,這種做法根本不行,無法維持軍心士氣。從政權的根本來說,禁軍的戰鬥力是朝廷用錢維持的,軍紀的嚴與寬,是統兵官和屬下博奕的結果,不同的軍隊差別極大。但如果不能重賞,軍心一定散,士氣一定低,其他辦法都不能代替。

想到這裡,石全彬道:“往時打仗,統兵官議功,主要是升遷。效用和兵員議功,多是賞賜,你們軍中也是如此嗎?軍隊演練作戰,要不要說特支錢?”

杜中宵道:“營田廂軍不一樣,不管是將領還是效用、兵員,議功都主要是升遷,賞賜爲輔。軍中的賞賜只是意思一下,沒多少錢,主要是地位變化。比如軍中一般的兵員,參軍是家中除自己之外再免役一人,一功則加一人。至三功,則終身不役,依次累加。”

石全彬連連搖頭:“這種做法,地方上會認?兵員會認?戰時哪個還會奮勇爭先!”

“地方上當然必須認!營田務所屬,還有徵兵入伍的州縣都有條例,凡是隨軍參戰的兵員,都別立名冊,稱爲軍冊,由知州掌管。這些人出戰則爲戰兵,除役回鄉則爲當然的鄉兵,知州怎麼會不認?”

第93章 死路一條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47章 不念舊惡第213章 演練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13章 抓人第193章 分岐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139章 善後第126章 細作第183章 收網第46章 工業種子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18章 威力驚人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61章 力敵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87章 進城第66章 給錢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22章 稀奇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43章 示之以恩第84章 窮途末路第39章 順化渡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29章 夜戰第31章 炒鋼第42章 聚飲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91章 爭鬥第84章 議降第48章 邀賞第88章 和爲貴第69章 打出去第11章 決戰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33章 泄秘第66章 三州賣酒第234章 狄青南下第21章 眼見爲實第154章 避風驛第110章 俗文化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34章 親臨前線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105章 突破第75章 小人書第86章 以工代賑第90章 月餅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235章 突破口第5章 召試中書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144章 異人第2章 夜襲第167章 猴戲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84章 兄弟相見第118章 賽馬第96章 歸順第42章 聚飲第128章 夜談第101章 要熱鬧第142章 商路第94章 武都第80章 柳暗花明第105章 寶貨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44章 奇兵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132章 離別第263章 初勝第80章 各有前程第10章 馬大官人第50章 糧草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111章 石州第72章 一路向西第101章 早作打算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33章 舊人重逢第89章 同去